Ⅰ 拄拐棍的正确方法
一、正确调节拐杖高度
一般来说,拐杖腋托应距腋窝下1.5
-
2个手指宽度,握柄高度为双臂自然下垂时的手腕水平。使用过矮的拐杖需要弯腰,使上身前倾重心变低,不能按
正常步态
行走。如果过高,患者就会通过腋窝压在拐上支撑体重,容易造成腋部神经、血管的压迫和损伤。
二、采用正确的持拐姿势
平常使用拐杖时,经常提到“架拐”这个词眼,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撑拐”。具体方法是:身体直立,将拐置于小脚趾前外侧约12-20cm处。
将拐的腋垫贴于腋下两侧的胸壁肋骨处,
肘关节
适当弯曲,双手
腕关节
中立位(即手的位置和小臂在一条直线上,手腕既不
上翻
,也不压腕)握紧扶手,用手臂的力量支撑身体,完成移动。切记不是用腋窝去支撑,以免造成腋窝软组织、局部血管和神经的损伤,并且会影响步态。
三、单拐杖正确使用方法
如果患者一侧下肢损伤,部分限制负重,采用单拐,连同健患双下肢,共“三点”支撑体重,完成步行过程。
将拐杖放置在健侧(即正常肢体侧),行走时先把健侧的拐杖前移,然后身体前倾,身体重心集中
于健
侧手臂,再将患侧(即活动障碍侧)下肢向前移动(不负重),然后健侧下肢向前摆出,使健
侧足
与患侧足平行,从而完成行走过程。
1、三点步态法:两侧拐杖同时前移患侧足前移(
于双
拐之间同一平面)健侧足前移(于
双拐
的前方)。适用于一侧下肢部分或完全不能支撑身体重量,而另一侧下肢肌肉力量正常者。使用者需要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足够的力量来支撑身体重量。
2、四点步态法:右侧拐杖向前迈左脚左侧拐杖向前迈右脚。适用于双足可部分支持身体重量的病人,是最为安全的使用方式,但行走速度较慢。
3、两点步态法:右侧拐杖与左脚同时向前左侧拐杖与右脚再向前,行走速度较四点步态法快。
五、单侧下肢伤病需使用单拐时,
应健
侧、健侧、健侧(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拄拐,并非是“哪边腿坏了把拐拄在哪边,把拐当腿用”。
Ⅱ 拐杖的正确使用方法
拐杖的正确使用方法如下:
从坐位到站起: 在准备站立前,先确定椅子或床是否稳定牢固; 健腿支撑在地面上,身体向前移动到椅子或床的边缘; 将双拐并拢合在一起,用患腿一侧的手握住拐杖手柄,健侧的手扶住椅子扶手或床缘; 两手一起支撑用力,同时健腿发力站起,保持站稳。
双侧腋杖调整到和双侧腋下齐平,一般拐杖远端有可调节的伸缩杆,注意要双侧拐杖要调整到同样的长度。
拄拐杖时,双拐要稍处于双足连线前方,主要以健侧下肢负重,人是略依靠在双拐上。行走时,双拐与患侧下肢同时往前,待双拐落地后,再迈健侧下肢与双拐持平。如此重复。
在腋下垫块毛巾或者软布,在使用双拐时能相对舒适,在扶双拐行走的过程中,注意不要行走太快,避免意外跌倒。
Ⅲ 单手拐杖的正确使用方法
扶单拐行走,拐杖要与患肢等幅、同步运动 ,即迈患肢与动拐杖同时进行,如果放在患肢同侧,拐杖与患肢同时向前移动,是不是很别扭?我猜“顺拐”大概就是从这里来的吧。扶拐练习行走,主要的目的是纵向前进,尽量减少横向移位。试想一下,如果拐杖放在患侧,当健腿向前迈步时,身体重量要转移至拐杖上,比移至另一条腿(患腿)上的横向移位明显加大,拐杖负重也大。如果放在健侧,则只需很少的横向移动即可把身体重量转移过来,患肢及拐杖均只需少量负重即可,还能避免拐杖不小心碰到患处,起到保护患肢的作用。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如果你单腿跳需要别人扶的时候是不是让人站在着地腿的一侧?平常使用拐杖时,经常提到“架拐”这个词眼,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撑拐”。使用拐杖前,首先应将拐杖调整至正确高度,具体方法是:将拐杖立于体侧,拐杖的顶端距离腋窝3-5厘米(避免架拐时体重压于拐杖顶端伤及腋窝内各血管、神经),手臂自然下垂,扶手高度位于腕横纹(即手掌和前臂交界处)。此时,前臂屈、伸腕肌群同时用力保持腕关节中立位(避免腕关节于背伸位承重伤及三角软骨盘),再由上肢各部肌群共同发力将身体撑起以实现支持作用。
拐杖高度调节:
一般来说,拐杖腋托应距腋窝下1.5 - 2个手指宽度,握柄高度为双臂自然下垂时的手腕水平,当使用拐杖支撑时,肘关节应可以适当弯曲。使用过矮的拐杖需要弯腰,使上身前倾重心变低,不能按正常步态行走。如果过高,患者就会通过腋窝压在拐上支撑体重,容易造成腋神经损伤。
截肢患者为什么拄在患侧?
受伤后短期使用单拐的患者共同特点是双下肢等长,患侧肢体可以提供一定支撑。所以他们可以将拐杖放到健侧,使整个身体重心移向健侧,减轻患侧负重,让患侧行使行走功能但又不会过度劳累,以此促进康复。而截肢患者,患肢已完全不能提供支撑,需要拐杖来代替一侧肢体行使功能,只能放在患侧。
根据患者损伤形式、程度不同,拐杖的使用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如果患者一侧下肢损伤,部分限制负重,采用单拐,连同健患双肢,共“三点”支撑体重,完成步行过程。如果患者一侧下肢损伤,完全限制负重,采用双拐,同健侧肢体,共“三点”支撑体重,患肢悬空,完成步行过程。如果患者双侧下肢损伤,均部分限制负重,采用双拐,连同双侧患肢,共“四点”支撑体重,完成步行过程。如果双侧患肢均完全限制负重,没有办法,只有求助轮椅了。
正常步行过程中,上肢应随下肢脚步交替摆动,具体顺序为“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所以,运用单拐步行时,正确的持拐方向应用在健侧,健侧拐杖与患肢等幅、同步运动,力求节奏、步幅接近健侧水平,重心始终跟随迈向前方的肢体,这样才是正确的步态。正确用拐方式下,可以保证始终拐杖跟随患肢运动,且患肢与拐分立与身体两侧,可以具有最大的稳定面,实现最优的保护效果。相反如果持于患侧,要想实现患肢与拐杖同步,步态必然“顺拐”,姿势非常别扭,不利于正常姿态的建立,更重要的是,此时患肢与拐杖处于同侧,距离很近,行动时稳定面仅有正确方式的不足一半,保护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当然,患者不幸刚巧健侧上肢同时受损,此时以其可以接受的方式尽量予以保护就可以了。
当患者一侧下肢损伤,完全限制负重时,采用双拐”支撑体重,患肢悬空,完成步行过程。此时,双拐应与患肢等幅、同步运动,患肢虽然悬空但凌空模拟正常步态中的屈伸动作,在支持体重的同时维持正常步态习惯。
当患者双侧下肢损伤,均部分限制负重时,采用双拐支撑体重,完成步行过程。此时双拐按照“左拐右腿”,“右拐左腿”的正常顺序,分别与双下肢等幅同步交替伸出,以最大之稳定面积分别实现对肢体的保护。这时的步态完全符合常人习惯,虽然对患者的上下各肢协调性有较高要求,但是通过认真的教授令其自如掌握应不成问题。
以上是患者日常用拐的基本方法,利用得当可使患者获益良多,加强对患者的日常宣教,相信可以获得更好的康复治疗效果。
拄拐的注意事项:
1.身体的重量应压在手掌上,以手为支撑点(不是腋窝!),如果双上肢力量不足,不建议扶拐,可以用助步器或轮椅。
2.消除可能造成跌倒的因素,不在湿滑、不平路面行走,还要防止绊倒。
3. 头晕无力、身体异样时,不要使用拐杖,可寻求周围人帮助。
Ⅳ 拄拐有什么技巧吗
1使用拐杖前,首先应将拐杖调整至正确高度,具体方法是:将拐杖立于体侧,拐杖的顶端距离腋窝3-5厘米,手臂自然下垂,扶手高度位于腕横纹。此时,前臂屈、伸腕肌群同时用力保持腕关节中立位,再由上肢各部肌群共同发力将身体撑起以实现支持作用。
2拐杖的使用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如果患者一侧下肢损伤,部分限制负重,采用单拐,连同健患双肢,共“三点”支撑体重,完成步行过程。如果患者一侧下肢损伤,完全限制负重,采用双拐,同健侧肢体,共“三点”支撑体重,患肢悬空,完成步行过程。如果患者双侧下肢损伤,均部分限制负重,采用双拐,连同双侧患肢,共“四点”支撑体重,完成步行过程。如果双侧患肢均完全限制负重,没有办法,只有求助轮椅了
1、分双拐和单拐。双拐行走时,先抬出患肢脚尖,双手撑拐,同时健肢向前走出,站稳后抬起患肢,同时提拐向前移动同等距离,逐步前移;单拐杖行走时,先将患侧的拐杖向前移动10公分左右,然后身体微向拐杖支点用力,同时移跳健肢与拐杖肢同等距离,平稳前行。
2、双拐行走:拐仗撑着地,健肢向前走出,站稳后抬起患肢,再提拐向前移动同等距离,这样逐步前移。
3、单拐行走:将患侧身边的拐杖向前移动10厘米左右,然后身体微微向拐杖支点用力,同时移跳健肢与拐杖肢同等距离,保持身体平衡。
Ⅵ 拄拐杖的正确方法
正确的做法是单拐应该放在健侧。
扶单拐行走,拐杖要与患肢等幅、同步运动,即迈患肢与动拐杖同时进行,如果放在患肢同侧,拐杖与患肢同时向前移动,是不是很别扭?我猜“顺拐”大概就是从这里来的吧。扶拐练习行走,主要的目的是纵向前进,尽量减少横向移位。试想一下,如果拐杖放在患侧,当健腿向前迈步时,身体重量要转移至拐杖上,比移至另一条腿(患腿)上的横向移位明显加大,拐杖负重也大。如果放在健侧,则只需很少的横向移动即可把身体重量转移过来,患肢及拐杖均只需少量负重即可,还能避免拐杖不小心碰到患处,起到保护患肢的作用。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如果你单腿跳需要别人扶的时候是不是让人站在着地腿的一侧?
使用拐杖前,首先应将拐杖调整至正确高度,具体方法是:将拐杖立于体侧,拐杖的顶端距离腋窝3-5厘米(避免架拐时体重压于拐杖顶端伤及腋窝内各血管、神经),手臂自然下垂,扶手高度位于腕横纹(即手掌和前臂交界处)。此时,前臂屈、伸腕肌群同时用力保持腕关节中立位(避免腕关节于背伸位承重伤及三角软骨盘),再由上肢各部肌群共同发力将身体撑起以实现支持作用。
Ⅶ 小腿骨折怎样拄拐视频
不做手术的病人,一般要在6~8周以后,根据骨折的愈合情况来判断是否能用患肢站立、行走;做了手术,使用接骨板固定的病人,也需要根据骨折愈合的情况来判断;使用带锁、交锁髓内钉的病人,如果是稳定型的骨折(比如横形骨折),那么应该可以不负重行走了;如果是不稳定型的骨折,根据内固定物的情况以及骨折愈合的情况来判断,一般会比其他方式的骨折更早些。也许在网络上,您可以碰到教授级别的人回答你的问题,但实际上,能提出更准确意见的是给您治疗的医生仅供参考
Ⅷ 怎样正确使用拐杖
拐杖的选择:拐杖是骨折病人离床活动的支撑工具,选择质量好、扶手牢固、高度可调试、拐头有防滑装置的轻便拐杖,通常铝合金制品最佳。
扶拐行走的原则与时机:扶拐行走是下肢骨折病人功能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扶拐下地的时机很重要,下地过早过晚都会对骨折的愈合及康复造成不良影响。下地时机最好掌握在骨痂形成期。此期局部疼痛消失,肿胀消退,软组织已修复,骨折断端已初步稳定,内外骨痂已开始形成,特别是病人经过几周的床上锻炼,肌肉收缩有力,当踝关节背伸时,患肢抬高足不发颤,即可以让病人开始离床扶拐练习步行。
:拐杖是老年人的好伙伴,有了拐杖的帮忙,在外遛弯、上楼下楼都方便多了。看看自己的拐杖,质量还不错,价格也很高,其实拐杖的选购这里面可是有诀窍的。
拐杖的长度:长度合适的拐杖,可以行走起来更舒服、更安全,也让手臂、肩膀、背部得到充分锻炼。拐杖正确长度的测定:穿平底鞋站在平地上,站直后,两手自然下垂,取立正姿势,胳膊肘应有20度的弯曲,然后测出手腕部皮肤横纹至地面的距离。这个尺寸,就是拐杖的理想长度。也可以参考这个公式:拐杖长度=0。72×身高。这样的长度才能更好地维持身体平衡。提示:一般老年人用的拐杖,拄起时高度不应超过自己的腰部。
拐杖长度不合适的后果:拐杖太长时会增加肘关节的弯曲程度,增加上臂三头肌的负担;也会使手腕往外溜,握力降低;还会使肩膀往上提,造成脊柱侧弯。拐杖太短时肘关节要完全伸直,前行时躯干要跟着往前弯,这样不但加重腰部肌肉的负担,也会增加上下楼梯的困难。
Ⅸ 拐仗的使用方法
双拐要和身体呈15度角,拐的最上方和腋窝保持一个拳头的距离,否则容易损伤那里的血管神经,拄拐的时候肘关节应伸直,因而拐的高低要调节好;如果一只脚踩地的话,那么站立的时候双拐应在脚的前面,这样三点一面是最稳定的;走路的时候,先伸出双拐,然后迈步,要一只迈到双拐的前面,也是后要利用拐把身体悠过去;上楼先将双拐放到上面一层楼梯上,然后支撑起身体让健侧脚踩在楼梯上,注意保持重心在前;下楼时也是先将双拐放到下一层楼梯,然后健侧脚踩地,重心靠后。
Ⅹ 怎样使用拐杖
现在常见的四脚拐杖都分左右,拐杖4个脚中,朝向其中一侧的两个较长,朝向另一侧的两个较短。
拐杖弯头向前时(拄拐时习惯让弯头向前,更好使劲),有的拐杖长脚在左,短脚在右;有的长脚在右,短脚在左。长脚在左、短脚在右的是左手用的;长脚在右、短脚在左的是右手用的。
让长脚远离身体,短脚靠近身体,既可防止被长脚绊倒,也能防止把拐杖踢倒。不过很多四脚拐杖的方向可调,把左手款调节杆旋转180 度就变成了右手款。
(10)拄拐的正确方法视频扩展阅读:
帮助老人使用四角拐杖行走的注意事项:
1、无长指甲;
2、检查活动的环境是否安全,看看地面是不是平整,是不是湿滑;
3、检查老人腰部安全带和拐杖是否完好以及合适,拐杖高度调整到老人的腰部位置,看手柄处海绵是否牢固,拐杖四个橡胶垫是否完好;
4、让老人穿上适合活动的衣服,防滑的鞋子。
如果老年人之前没有使用过拐杖,要给老年人做好使用示范,使用拐杖有两点、三点式走法。在行走时,由协助者扶着老年人,有安全腰带的扶安全腰带,老人的拐杖放在健康腿一侧斜前方15厘米距离,然后开始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