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肝素钙腹部皮下注射方法最好有视频
药理毒理
本品属抗凝血药,可影响凝血过程的许多环节。本品通过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形成复合物加速AT-Ⅲ对凝血因子的灭活作用,从而抑制凝血酶原激酶的形成,并能对抗已形成的的凝血酶原激酶的作用。本品能阻抑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阻止血小板崩解而释放血小板第3因子及5-羟色胺。肝素钙的抗凝作用与其分子中具有强阴电荷的硫酸根有关,如硫酸基团被水解或被带强阳电荷的鱼精蛋白中和后,迅即失去抗凝活性。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肝素钙还有调血脂、抗炎、抗补体、抗过敏、免疫调节等多种非抗凝方面的药理作用。
药代动力学
本品口服不吸收,皮下或静脉注射吸收良好。分布于血细胞和血浆中,部分可弥散到血管外组织间隙。本品在肝内代谢,经肝内肝素酶的作用部分分解为尿肝素,大量静脉给药,则50%可以原形由尿液排出。慢性肝肾功能不全者,肝素代谢排泄延迟,有体内潴留可能。 本品起效时间与给药方式有关,静脉给药即刻发挥最大抗凝效应,3~4小时后血凝恢复正常;皮下注射20~60分钟发挥作用。
适应症
抗凝血药,可阻抑血液的凝固过程。用于防止血栓的形成。
用法用量
皮下注射 (1)成人剂量 ①深部皮下注射,首次5000~10000单位,以后每8小时5000~10000单位或每12小时10000~20000单位,或根据凝血试验监测结果调整。 ②静脉注射,首次5000~10000单位,以后按体重每4小时50~100单位/kg,或根据凝血试验监测结果确定。用前先以氯化钠注射液50~100ml稀释。 ③静脉滴注,每日20000~40000单位,加至氯化钠注射液1000ml中24小时持续点滴,之前常先以5000单位静脉注射作为初始剂量。 ④预防性应用,术前2小时深部皮下注射5000单位,之后每8~12小时重复上述剂量,持续7天。
(2)儿童剂量 ①静脉注射,首次剂量按体重50单位/kg,之后每4小时50~100单位/kg,或根据凝血试验监测结果调整。 ②静脉滴注,首次50单位/kg,之后50~100单位/kg,每4小时一次,或按体表面积10000~20000单位/m2,24小时持续点滴,亦可根据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或KPTT)试验结果确定。 对于心血管外科手术,其首次剂量及持续60分钟以内的手术用量同成人常用量。对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每4小时25~50单位/kg持续静脉点滴。若4~8小时后病情无好转即应停用。
不良反应
(1)局部刺激,可见注射局部小结节和血肿,数日后自行消失。 (2)长期用药可引起出血,血小板减少及骨质疏松等。 (3)过敏反应较少见。
禁忌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肝肾功能不全、出血性器质性病变、视网膜血管疾患、孕妇、服用抗凝血药者及老年人应慎用。
Ⅱ 低分子肝素钙的临床应用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护理体会
1. 用药前全面评估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和疾病史,为防止LMWH引起的皮肤黏膜出血,应慎用于血小板减少症和血小板缺陷,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脑出血,严重凝血系统疾病,视网膜血管病及行手术的患者。还应避免与非甾体类抗炎药,水杨酸类药,口服抗凝药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和血浆增容剂(右旋糖酐)等药物同时应用。在使用过程中,检查血小板计数,密切观察有无出血,血小板减少等情况。
2. 注射部位多数学者主张脐周皮下注射,以脐上下5cm,左右10cm范围内(除外脐周1cm)注射,左右上下交替。2次注射点间距2cm以上。注射时避开皮肤破损处,手术瘢痕,有斑或痣的部位。垂直皱褶法注射,即注射时左手拇指食指捏起腹壁皮肤形成皱褶,在皮褶最高点针头垂直(90°)刺入,深度以针头进去皮褶为宜。进针0.5~1cm,无回血,缓慢推注药物。注射时应深入脂肪层,固定好针头并在注射全过程保持皮肤皱褶状态,垂直皱褶法始终保持药液均匀注入皮下脂肪组织,减少局部组织的损伤。
3. 按压时间及力度研究表明,拔针后按压不当是造成皮下出血的重要原因。按压时间过短易引起皮下出血。也有报道按压时间越长,瘀斑直径越大。大部分文献报道,选择2~3min压迫时间(我们刚开展这项技术,按压5分钟以上),压迫力度为皮肤下陷1~1.5cm,避免揉搓和压迫力度过大,凝血功能障碍和大剂量使用抗凝剂者可适当延长按压时间。但胡平的研究强调对冠脉介入术中大量使用受体拮抗剂的患者,在术后24h使用LMWH皮下注射应延长按压时间10min最佳。
4. 注射针头不带药皮下注射前常规是排净注射器内空气,以免空气进入皮下,但低分子肝素注射时按常规方法注射会排掉0.02ml的药物,同时由于排气不当药液会从针尖处溢出附于针头表面在注射中误伤表皮毛细血管,导致局部皮肤瘀斑形成。因此在注射前针头向下,把空气弹至药液上方。注射时不再需要排气。注射完毕后刚好使0.1ml空气遗留于针管乳头部位。可大大避免药液浪费,同时保证注射后针尖无药液污染,避免针头损伤毛细血管而引起瘀斑。
5. 规律轮换间隔注射LMWH皮下注射浓度高,对局部毛细血管有破坏作用,易引起出血,所以最好轮流注射,2次注射点间距2cm以上。每次注射均采用垂直注射法,垂直进针可了解前次注射的部位,并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注射导致皮下硬结。开月梅报道采用以患者脐部为中点,做“十”字线将腹部分成4个象限,每个象限顺时针向上下,错开标上abcd4个不同的位置,注射时自患者的腹壁从左向右,自上而下4个象限顺时针轮换注射,可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
6. 用药后观察用药后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护士在用药期间及每次注射前后均应详细检查患者的局部出血情况及全身各系统有无出血倾向及其他不良反应。常见的有牙龈出血及大小便出血。如腹部注射部位出现硬结、瘀斑、疼痛等,应警惕有出血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定期检测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肝肾功能等使凝血酶原时间维持在正常人2倍左右,不仅能产生抗凝作用,且不引起明显出血。
7. 皮下出血的处理注射后禁忌热敷、理疗或用力在注射处按揉,以免引起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如有皮下出血可告知患者2cm×3cm的瘀斑,局部出现硬结或疼痛时应让患者适当减少活动,给予冷敷[3],冷敷可减轻局部疼痛和皮下出血的面积。如果注射前和注射后给予冷敷5min可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
综上所述,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应用LMWH时选择腹部皮下注射和垂直皮褶进针注射方法,采用合适的压迫时间和压迫力度,有规律的轮换注射部位,注射前能避免排气,大大地减少皮下出血。用药前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充分了解药物的性质及不良反应,注射时与护士很好的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
Ⅲ 速碧林怎么注射
速碧林(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用法:不能用于肌肉注射,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应皮下注射速碧林(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在血液透析中预防血凝块形成,每次血透开始时应从动脉端给予单一剂量。速碧林(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皮下注射时通常的注射部位是腹壁前外侧,左右交替。针头应垂直而不是斜着进入捏起的皮肤皱褶。应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皮肤皱褶直到注射完成。
Ⅳ 打低分子肝素钙打在什么部位正确
距离肚脐眼两侧2~5cm的U型区域,九十度角注射,不要按摩,也不要用酒精棉签去擦拭,避免瘀斑的出现,万一出现了地图状的瘀斑,可以用中药紫金锭溶解于醋酸,涂抹于患处,可以消肿祛瘀,效果是立竿见影。
Ⅳ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时注意事项
你好,注意事项有:1、不能用于
肌肉注射
。2、下列情况下慎用:(1)有过敏史者。(2)有出血倾向及
凝血机制
障碍者,包括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中风、严重肝肾疾病、严重
高血压
、
视网膜
血管性病变的患者。(3)妊娠妇女等。3、治疗期间,注意定期
血小板
计数及抗Xa因子活性测定。
皮下注射
时可以出现注射部位轻度
血肿
,属于正常反应。
Ⅵ 注射用低分子肝素钙的作用效果是怎样 用法用量是多少
注射用低分子肝素钙的主要成分是低分子肝素钙,系由肠粘膜获取的氨基葡聚糖(肝素)片段的钙盐。能够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在血液透析中预防血凝块形成。那么,注射用低分子肝素钙的作用效果是怎样?用法用量是多少? 注射用低分子肝素钙的作用效果是,临床用于预防手术后血栓栓塞、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血液透析时体外循环的抗凝剂、末梢血管病变等。少数资料报道尚可用于因肝素引起的过敏或血小板减少症的替代治疗。尚有报道用于一些栓塞性疾病的特殊治疗。本品临床应用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最佳剂量和标准化问题,有待解决。 而注射用低分子肝素钙的用法用量是: 1.透析时预防血凝块形成:应考虑病人情况和血透技术条件选用最佳剂量,每次血透开始时从血管通道动脉端注入5,000IU或遵医嘱。有出血危险的病人血透时,低分子肝素钙用量可用推荐剂量的一半。若血透时间超过4小时,可再给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随后血透所用剂量椐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治疗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用皮下注射方法,在腹壁前外侧,左右交替。用食指和拇指捏住皮肤皱褶,针头垂直注射。手术前12小时,手术后12小时,术后第3天,每次用0.3ml,术后第4天起每天一次0.4ml,或遵医嘱。连续使用时间不应超过1o天。 3.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每天二次(间隔12小时),皮下注射,剂量为0.1ml/10kg,bid。应用本品治疗直至达到INR指标,在治疗过程中应监测血小板计数。 好药在康爱多药店买,好药保证好的身体健康,康爱多药店承若每一位患者的要求均全心全意去满足。在康爱多药店,每个药品的介绍中都有国药准字号,大家在购买的时候可仔细阅览,并且大可放心。
Ⅶ 那屈肝素钙注射液打在肚子的什么位置
这种药物在腹壁肚脐下2指的地方左右都可以注射,一般应该注射到腹壁的脂肪层中,这个位置吸收的慢一些,作用会持久一些的
Ⅷ 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的介绍
1ml低分子肝素相当于9500IU抗凝血因子Xa。在预防和治疗中,低分子肝素应通过皮下注射给药。在血透中,通过血管内注射给药。不能用于肌肉注射。 皮下注射技术 皮下注射时,患者易取卧位,注射部位为前外侧或后外侧腹壁的皮下细胞组织内,左右交替。注射针应垂直、完全插入注射者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的皮肤皱褶内,而不是水平插入。在整个注射过程中,应维持皮肤皱褶的存在。 预防性治疗 下列推荐内容常规适用于所有全麻下施行手术的患者。 硬膜外麻醉施行手术的患者,因理论上有增加硬膜外血肿形成的可能性,术前是否注射应酌情考虑。 使用频率:每日注射一次 剂量 ·中度血栓栓塞形成危险的手术 对于中度血栓栓塞形成危险的手术,而且患者没有显示有严重的血栓栓塞危险,每日注射2850IU(0.3ml)就可有效起到预防作用。大约在术前2小时进行第一次注射。 ·高度血栓栓塞形成危险的手术:髋关节和膝关节手术 使用的剂量应该随患者的体重进行调节。每日注射的剂量是:38IU/kg -术前,例如手术前12小时 -术后,例如手术后12小时 -以后每日使用,一直到手术后第三天 从手术后第四天起剂量调整为57IU/kg。 可从下表中依据患者体重范围决定剂量 ·其他情况:对一些具有高度血栓栓塞形成危险的手术(尤其是肿瘤)和/或患者(尤其是有血栓栓塞疾病病史),2850IU(0.3ml)低分子肝素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