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月的基本工资怎么算
一、正面回答
固定月薪属于计时工资制。奖金是对生产或工作直接相关的超额劳动给予报酬。津贴是在劳动者在特殊条件下的额外劳动消耗或额外费用支出给予补偿的一种工资形式。出勤工资计算标准,月出勤工资=月工资标准乘(1-1除以21.75乘事假天数);月出勤工资=月工资标准除以21.75乘出勤天数;公式一适合请假天数少的员工,公式二适合新员工和请假天数大的员工。
二、分析
基本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基本工资是根据员工所在职位、能力、价值核定的薪资,这是员工工作稳定性的基础,是员工安全感的保证。同一职位,可以根据其能力进行工资分不同等级;劳动者基本工资是根据劳动合同约定或国家及企业规章制度规定的工资标准计算的工资,也称标准工资。在一般情况下,基本工资是职工劳动报酬的主要部分。
三、日工资该如何折算
日工资按平均每月计薪天数21.75天折算,小时工资在日工资基础上除以8小时,即春节长假期间每日的加班工资计算方法为:节假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1.75×300%;休息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1.75×200%。
2. 月工资怎么算才正确
【法律分析】:(1)月度约定薪资/(当月的自然天数-当月周六的天数)如:9月:5000/25,这种算法含了周六的加班费,请假出勤都按这个算。(2)月度约定薪资/21.75+月度约定薪资/21.752加班天数(周六的天数),第二种方法更符合【法律法规】,但要注意,如果是按这个方法核算时,最好固定好每个月只加4天班,也就是有些月份有5个周六的,建议安排休息或额外给加班费。如一个员工约定全月整体薪资5000元,在做工资拆分时,先推算出加班工资有多少,按以上的方法4天加班工资有1839.31元(5000/21.752)4,剩余基本工资:5000-1839=3160元。平常请假只通拿这个数来作基数扣除员工事假或病假工资。公司也可以在制度里做好“员工请假或休息优先抵扣周六加班,作为调休”的相关规定即可,有了这个制度也就是员工请假一天,按加班一天的标准来扣除1天的事假工资(5000/21.75)2。按这种算法,员工的请假成本相对较高,企业核算相对也更复杂,所以很多单休的企业喜欢用第一种方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3. 员工工资怎么算
计算员工工资的方法:员工的工资=其计时或者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等工资。如果单位实行的是固定月薪制的,则也可以用(固定月薪/应出勤天数)*实际出勤天数+加班工资等。
【法律依据】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三条
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根据。
第四条
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
(一)计时工资;
(二)计件工资;
(三)奖金;
(四)津贴和补贴;
(五)加班加点工资;
(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第三十八条
一般工龄系指工人职员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之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而言。在计算一般工龄时,应包括本企业工龄在内。
4. 工资怎么算一个月
月中入职工资如何计算
算工资的时候一定要知道日工资计算公式,日工资=月工资收入÷21.75(用于有缺勤,工作未满一个月等情况下的工资计算)。所以,入职不满一个月的工资就是日工资×出勤天数。
因此,不论新老员工在算工资的时候还得注意几点:
1、月应发工资的计算公式应为:日工资标准×具体工作日
2、有缺勤的情况,当月工资是日工资×出勤天数,而不是缺勤多少天扣多少钱
其他工资计算方法:
小时工资计算方法: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21.75×8)
节假日加班费计算:月工资收入÷21.75×300%
公休日加班费计算:月工资收入÷21.75×200%
比如刚结束的春节长假七天总加班费=月工资收入÷21.75×300%×3月工资收入÷21.75×200%×4
再比如近期的清明假期加班费=月工资收入÷21.75×300%×1月工资收入÷21.75×200%×2
新员工入职流程
(一)新员工未报到之前:
1、招聘专员确认新员工报到日期;
2、通知新员工在报到之前来公司明确报到需注意事项:所需材料身份证、学历证明、建行卡以及其他须知;
3、通知人事专员新员工报到日期,人事专员准备好新员工入职手续办理所需表单。
(二)新员工正式报到:(入职手续办理)
1、新员工提交所需资料(学历证明、建行卡),人事专员复印员工入职所需资料;
2、确认新员工的工牌制作及餐卡办理。
3、带新员工到其所在部门,介绍给其直接领导。
4、发放向新员工介绍公司情况及管理制度的《员工守则》,使其具备基本公司工作知识
5、要求其通过公司内部网络了解进一步情况。
6、按照《新员工入职手续清单》巡签;
7、更新员工花名册;
8、将新员工加入集团通讯录。
(三)员工所在部门办理:
1、部门确认座位、办公用品、办公电话;
2、部门直接领导为其入职引导人,带领参观部门,介绍部门情况、部门人员。
3、由直接经理向新员工介绍其岗位职责与工作说明。
4、部门应在例会上向大家介绍新员工并表示欢迎。
(四)新员工入职培训:
人力资源部主管、培训专员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内容包括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历程、企业文化与理念、各项制度等。向新员工介绍其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及相关同事,使其消除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五)新员工试用期:
1、招聘专员跟进,进行面谈;
2、进行员工试用期评估。试用期内对新员工工作的跟进与评估,为转正提供依据。
(六)新员工转正:转正评估:
1、转正是对员工的一次工作评估的机会,也是公司优化人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转正对员工来说是一种肯定与认可,转正考核流程的良好实施,可以为员工提供一次重新认识自己及工作的机会,帮助员工自我提高。
3、一般员工的转正由用人部门和人力行政部进行审批并办理有关手续。
4、新员工工作满实习期时,由人力行政部安排进行转正评估。员工对自己在试用期内的工作进行自评,由直接经理对其进行评估。直接经理的评估结果将对该员工的转正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5. 员工工资怎样算
法律分析:目前针对固定月薪制工资计算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方法:(固定月薪/应出勤天数)x实际出勤天数+固定月薪/20.92/8x1.5x平时加班工时+固定月薪/20.92/8x2x周末加班工时;(固定月薪-固定月薪/20.92x缺勤天数)+固定月薪/20.92/8x1.5x平时加班工时+固定月薪/20.92/8x2x周末加班工时;固定月薪/20.92x实际出勤天数+固定月薪/20.92/8x1.5x平时加班工时+固定月薪/20.92/8x2x周末加班工时。
法律依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6. 新劳动法规定月工资计算方法应该怎么算30天31天
月工资的算法是按照21.75天计算的。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其中的104天为休息日。
法律分析
月工资的算法不是按30天算,也不是31天算,而是计为21.75天。工资是指雇主或者法定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在中国,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下列费用不属于工资:(1)社会保险费;(2)劳动保护费;(3)福利费;(4)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的一次性补偿费;(5)计划生育费用;(6)其他不属于工资的费用。在政治经济学中,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工资是生产成本的重要部分。法定最少数额的工资叫最低工资,工资也有税前工资、税后工资、奖励工资等各种划分。在政治经济学中,资本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条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7. 一个月工资怎么算公式
根据原劳动部发布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的规定:
月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出勤天数其实就应该是上面所说的“月计薪天数”,但已经剔除了法定节假日,这是不妥的;而且实际出勤天数也应该加上法定节假日的天数,这样才符合。
必须明确的是,标准工资是在员工满勤的情况下才能全额享受。满勤包括应该出勤的天数(剔除节假日、公休日)和有资格享受的节假日天数。这里有个小的细节,如果员工是节后首次上班的,显然不享受节假日工资。
举例:基本工资1500,8月应上班共22天,请假2天,实际上了19天班
工资:日工资=1500/22=68.18
缺勤扣除:68.18*2=136.36
本月工资:1500-136.36=1363.64
【法律依据】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
(一)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
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
劳动者工资;
(二)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
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
劳动者工资;
(三)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
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根据上述规定的原则,分别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资。
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其综合计算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并应按本规定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
实行不定时工时制度的劳动者,不执行上述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