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计算方法 > 检影验光的计算方法

检影验光的计算方法

发布时间:2022-10-04 21:05:09

Ⅰ 检影验光时的工作距离换算是多少呢

检影验光时,常用的工作距离为50mm和66mm。
与患者相距50mm时为患者-200屈光度状态下,验出来的结果要加上-200度;
与患者相距66mm时为患者-150屈光度状态下,验出来的结果要加上-150度。
当我们距离被检者一米检影时,如:
1、影动为逆动,初步判断是
—1.00DS以上近视,加负球镜中和以确定具体屈光度。
2、影动不动,确定是
—1.00DS近视。
3、影动为顺动,初步判断是
—1.00DS以下近视,或正视,或远视,加正球镜中和以确定具体屈光度。
(1)检影验光的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检影验光的优点:
1是一种可靠的客观验光方法。能客观的检查出患者屈光状况。不受患者主观误识的影响,不要询问患者即可检出患者准确的屈光不正。
2所用器械仅仅是检影镜,器械简单,价廉而实用。
3对合作不好的婴幼儿验光,检影法是最好的选择。
4疑难光度的验光,如不规则散光、弱视、眼球震颤、白内障、弱智等的验光。用检影法易操作,且结果可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检影验光

Ⅱ 综合验光仪使用》》》》急急

顾名思义,综合验光仪乃是具有综合功能的验光设备,在科技先进的国家流行使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经过不断改进更新,已形成较为完善统一的模式。我国的视光技术发展滞缓,从人工插片发展到视网膜检影或电脑自动验光结合人工插片,已经历了漫长的时日。随着国外先进的视光产品涌入市场,综合验光仪也顺理成章地被我国的视光产品经销商所接受。然而多数验光师却认为该设备使用麻烦耗时,坚持使用者往往也仅开发其插片功能。仔细推敲,综合验光仪并无突破性的功能,仅将通常使用的验光手段集而合之,取其方便规范而已。初学者感到使用不便,盖因对其认识不足,未遑熟能生巧。有鉴于此,本文将该设备常用功能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分次介绍,以报读者。目前综合验光仪的类型虽多种多样,但用于验光之功能,大致如本文所述。
第一讲基本认识(上)
1.验光盘验光盘,俗称“牛眼”,主要部件、名称及功能如图1所示。

图1
(1)顶架 用于悬吊验光盘。
(2)固定手轮 用于调节并固定验光盘位置。
(3)旋转调节手轮 用于调整验光盘平面与被检者面部的相对位置。
(4)水平手轮 用于调节视孔与被测双眼水平相位置。
(5)水平标记 显示验光盘水平倾斜状态。
(6)瞳距刻度 测定瞳孔间距,以mm为单位。
(7)瞳距手轮 用于调节视孔与被测双眼瞳孔的相对位置。
(8)旋转棱镜 用于测定被检眼隐斜视及双眼视觉平衡。
(9)旋转棱镜手轮 用于调节旋转棱镜的底向和棱镜度。
(10)辅片手轮用于转换不同的辅助检查镜片,完成多种视功能检查。
(11)球镜焦度读窗 显示球面镜片顶焦度。
(12)细焦度轮盘 用于增减 O.25D球面焦度。
(13)粗焦度手轮 用于增减 3.OOD球面焦度。
(14)柱镜焦度读窗 显示圆柱透镜焦度。
(15)柱镜手轮 用于增减一O.25D圆柱透镜焦度。
(16)柱镜轴位手轮 用于调整圆柱透镜轴位。
(17)柱镜轴位刻度 显示圆柱透镜的轴方位角度。
(18)交叉圆柱透镜 用于精调散光的轴位和焦度。
(19)翻转手轮 用于变换交叉圆柱透镜的轴方位。
(20)柱镜轴位对照刻度 用于与交叉柱镜的轴位进行对照。
(21)视孔 放置矫正镜片或辅助检查镜片。
(22)额托手轮 用于调节验光盘与被测眼的相对位置。
(23)额托 利于被测者额部紧靠并固定。
(24)角膜位置读窗用于测定被测眼角膜顶点距矫正试片后顶点的距离。
(25)护颊片夹 用于夹持护颊片。
(26)集合手挚 用于调节两验光盘面的集合程度。
(27)近观标刻度杆旋钮 用于固定近观标刻度杆。
(28)近观标刻度杆槽口 用于夹持近观标刻度杆头端。
2.辅助镜片旋动辅片手轮(图2),根据需要使辅片对准视孔。辅片的名称和功能如下。
O、 ō 无镜片或平光镜。
OC 黑片。
R 视网膜检影片,为十 1.5OD的镜片,适用于工作距离67mm的检影检查。
+.12 焦度为十O.12的球面镜片。
PH 1mm小孔镜片,验证被测眼是否屈光不正性观力不良。
P 偏振滤镜,用于验证验光试片的双眼矫正程度是否平衡。
±.50 交叉圆柱透镜,用于老视光度的检测。
RL 红色镜片,用于检测双眼同时视功能及融合功能。
GL 绿色镜片,同红色镜片。
RMV 红色垂直马氏杆,用于检测隐斜视。
RMH 红色水平马氏杆,功能同上。
WMV 白色垂直马氏杆,功能同上。
WMH 白色水平马氏杆,功能同上。
6 U 6 底向上三棱镜,与旋转棱镜配合检测水平隐斜视。
1O 1 10 底向内三棱镜,与旋转棱镜配合检测垂直隐斜视。

a右侧手轮 b左侧手轮
图2 辅片手轮
第二讲基本知识(下)

3.视标
(1)视标投影仪采用光投照的方式将验光视标显示在视标面板上,其照度、亮度、对比度、清晰度和单色光的波长均要求可靠规范。主要结问如图3所示。

图3 视标投影仪
①顶盖②投影仪③遥感器④调焦手轮⑤电源开关③底盘
(2)视标遥控器可根据屈光检查的需要揿动不同的功能键,从而选用不同的视标,主要的功能键如图4所示。

图4 视标遥控器
1)发射极采用红外线技术将指令信息传递到视标投影仪。
2)视标键通常在视标键上方均标有该键所显示的视标类别,有关内空将在下文详述。
3)开关键(Light)用于开启遥控器电源,通常在接通后显示O.1的视力表视标。
4)复原键(Reset)若视标遥控器已程序化处理,揿复原键可使检查步骤恢复显示初始视标。
5)进帧键(Program △ )依次向前显示程序化检查步骤。
6)退帧键(Program ▽ )依次后退显示程序化检查步骤。
7)选择键根据需要选择性的显示整帧投影上的部分视标,如选择显示一行、一排或单一的视力表视标。
8)替换键依照键位所在的方向依次替换显示紧邻视标。如替换显示紧邻的一行、一排或单一的视力表视标。
9)红绿键 在整帧投影视标的后方显示左右等大的红绿双色背景。
(3)常用视标
1)对数E视标视力表和对数环形视标视力表视标(图5)
配台镜片 球面透镜和园柱透镜验光试片。
测试方式 常单眼测试,偶采用双眼测试。
测试目的 测定裸眼视力,评估被测眼戴矫正试片后的屈光矫正情况。

图5 视力表视标
2)放射状散光试验视标(图6)
配合镜片 圆柱透镜验光试片。
测试方式 单眼测试。
测试目的 评估被测眼戴矫正试片后是否仍有未矫正的散光。

图6 放射状散光试验视标 图7 斑点状散光试验视标
3)斑点状散光试验视标(图7)
配合镜片 交叉圆柱透镜。
测试方式 单眼测试。
测试目的 评估被测眼戴矫正试片后是否仍有未矫正的散光。
4)红绿试验视标(图8)
配合镜片 球面透镜验光试片。
测试方式 单眼测试。
测试目的 评估被测眼戴矫正试片后的球面屈光矫正程度。
5)偏振红绿试验视标(图9)
配合镜片 偏振镜片联合球面透镜验光试片。
测试量方式 双眼测试。
测试目的 评估被测眼戴验光试片后双眼屈光状态是否平衡。

图8 红绿试验视标 图9 偏振红绿试验视标
6)双眼平衡试验视标(图10)
配合镜片 偏振辅片朕合球面透镜验光试片。
测试方式 双眼测试。
测试目的 评估被测眼戴验光试片后双眼屈光状态是否平衡。
7) worth四点试验视标(图11)
配合镜片 右眼戴红辅片,左眼戴绿辅片。
测试方式 双眼测试。
测试目的 评估被测眼双眼同时视功能及融合力。

图10 双眼平衡试验视标 图11 worth四点试验视标
8)立体视试验视标(图12)
配合镜片 偏振辅片。
测试方式 双眼测试。
测试目的 评估被测眼融合力、立体视功能,并诊断隐斜视。

图12 立体视试验视标 图13 马氏杆试验视标
9)马氏杆试验视标(图13)
配合镜片 垂直或水平马氏杆辅片联合旋转棱镜。
测试方式 双眼测试。
测试目的 测定隐斜视。
10)十字环形试验视标(图14)
配合镜片 红绿辅片联合旋转棱镜。
测试方式 双眼测试。
测试目的 评估被测眼同时视功能,测定隐斜视。
11)偏振十字试验视标(图15)
配台镜片 偏振辅片联合旋转棱镜。
测试方式 双眼测试。
测试目的 评估被测眼同时视功能,测定隐斜视。

图14 十字环形试验视标 图15 偏振十字试验视标
12)偏振十字固视点试验视标(图 16)
配合镜片 偏振辅片联合旋转棱镜。
测试方式 双眼测试。
测试目的 评估被测眼同时视功能,诊断隐斜视伴周边融合者。
13)垂直对齐试验视标(圄 17)
配合镜片 偏振辅片联合旋转棱镜。
测试方式 双眼测试。
测试目的评估被测眼同时视功能,定量测定双眼影象不等及垂直隐斜视。

图16偏振十字固视点试验视标图17垂直对齐试验视标
14)水平对齐试验视标(图18)
配合镜片 偏振附镜联合旋转棱镜。
测试方式 双眼测试。
测试目的评估被测眼同时视功能,定量测定双眼影象不等及水平隐斜视。

图18 水平对齐试验视标
第三讲准备工作
1.开启电源:开启电源总掣,分别检视投影视标、近读灯、检影镜、座椅制动开关是否接电。
2.视孔试片回“O”:检查验光盘视孔试片的球面透镜和圆柱透镜的读窗,并小心将球面透镜试片和圆柱透镜试片小心回“O”。盖因若使近视被测眼误用过矫的负透镜观察远近视标,则会诱发调节,从而影响测定结果。故于每次验光结束后应及时将视孔试片回“O”。
3.调整被测眼位置:嘱被测者取舒适姿态坐上检测座椅,升降座椅高度,通常大致使被测双眼的中点与对侧墙面上悬挂的偏振视标板的座标中点相对。

图19 综合验光仪的调整附件图
4.调整顶杆长度:旋松固定螺栓(39),少量调整顶杆(1)长度,调量视被检测座椅所在位置而定,调整完毕后即旋紧固定螺栓,通常只要检测座椅的位
置固定不变,调试完成后则不经常修改(图19)。
5.调整水平轴向手轮:旋松水平轴向手轮(2),则顶杆可沿水平轴向旋转。通常调整后使验光盘与地平面垂直,调整完毕后旋紧水平轴向手轮,若在验光过程中需要被测眼看上方或下方视标时,则可随时进行调整。
6.调整垂直轴向手轮:旋松垂直轴向手轮(3),则验光盘可沿垂直轴旋转,通常用于调整验光盘与被测眼冠状平面的相对位置,调整完毕后旋紧垂直轴向手轮。
7.调整平衡手轮:旋动平衡手论(4),从视孔中观察被测双眼,调整视孔中心与被测眼瞳孔的垂直向相对位置。通常使平衡标管中的气泡居中。若遇垂直性眼位偏斜并发强迫头位或原发性头位偏斜时,可适当调整验光盘的水平倾斜程度,以被测眼感到舒适为度。
8.调整瞳距手轮:旋动瞳距手轮(7),从视孔中观察被测双眼,调整视孔中心与被测眼瞳孔的水平向相对位置。通常看远视标时使双视孔镜片的光学中心距离等于被测双眼瞳孔中心的距离。调整完毕后,可于瞳距读窗(6)直读被测眼瞳孔间距读数,单位为mm。
9.调整镜眼距:当被测双眼从视孔中央观察视标的同时,被测者的额部恰与额托(23)稳定接触,检测者可从镜眼距读窗(24)观察被测眼角膜顶点的位置,观察距离约为20mm。
观察时可试着变换观察角度,务使读窗内的长线恰好落在读窗外框中央的突角连线上。若被测眼角膜前顶点与读窗的中央长线刻度相切,则提示镜眼距为 13.75mm(图2O)。长线刻度的眼侧有三条短线刻度,每刻度的间隔为2mm。若角膜前顶点与第一短线相切,则镜眼距为15.75mm,依此类推。

图20镜眼距观察图
镜眼距的大小影响着验光试片对被测眼所产生的焦力。参考框架眼镜后顶点至眼的平均距离,通常以镜眼距为13.75mm为标准镜眼距,国人因鼻梁较低,则定为12mm为标淮镜眼距,一旦镜眼距确定后,验光试片的测定焦度则须按标准镜眼距换算成实际焦度开具处方,计算方法如公式1所示。
D′=D± (公式1)
1000-LD
式中D为测定焦度,D'为实际焦度,L为验光试片的镜眼距与标准镜眼距的差值。正透镜试片焦度随着镜眼距僧大而增大,故公式中的测定焦度须加修正焦度;负透镜试片焦度随着镜眼距增大而减小,故公式中的测定焦度须减修正焦度。
例1 已知 测定焦度 D=1O.OO D
镜眼距差值L=2mm
求 验光试片的实际焦度D'
解 D′=D± =10.20 D
1000-LD
例2 已知 测定焦度 D=-1O.OO D
镜眼距差值L=2mm
求 验光试片的实际焦度D'
解 D′=D± =-9.80 D
1000-LD
为了方便换算已制定了正透镜试片测定焦度和负透镜试片测定焦度的镜眼距换算表格
旋动额托手轮(22)可控制被测眼与视孔试片后顶点的间距(图21)。

图21 用额托手轮调整镜眼距

第四讲雾视法
采用光学镜片使平行光线入射被测眼后,焦点(或焦线)转移到视网膜前方,从而缓解被测眼调节张力的方法称为雾视法。
一.原理
1.屈光不正眼的调节张力
(1)远视眼在看远目标时,由于物象落在视网膜后方,视网膜上的模糊影象作为视-动刺激因素可诱使睫状肌收缩,导致晶状体调节。远视眼在看近目标时,除须维持看远时所付出的调节外,尚因视近反射导致晶状体的进一步调节。由于远视眼无论在看远还是看近时都须付出一定程度的调节。久之则产生一定量的调节张力,即使在导致调节的因素去除后,该调节张力在短时间内仍不能松弛。
(2)近视眼在看远目标时,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因调节可使物象更为模糊,故近视眼在看远时不能调节。近视眼在看近时,若不戴矫正眼镜,视标在其远点以外时,仍无须调方;若戴矫正充分的负透镜时,则须付出大致与正视眼看近时相应的调节。由于近视眼在不戴矫正眼镜时看远看近都不需要调节,久之则睫状肌菲薄无力,当戴矫正眼镜近读时间过长或阅读目标过近时,睫状肌易发生痉挛性调节张力,即使停止近读作业,调节张力在短时间内仍不能松弛。
2.雾视法的实施分析
屈光不正眼的调节张力,因其难以定量且活跃多变,故对眼的屈光定量分析构成重要的干扰因素。通常使近视眼的测定结果偏深,远视的测定结果偏浅。
在不采用睫状肌麻痹剂进行常态屈光测定的可试用雾视法来缓解睫状肌的调节张力。作法是依照“减负加正”的原则调整被测眼前的试镜片,使被测眼处于足够的近视状态,嘱其辨认5m以外的远视标,此时注视眼理论上不能调节,因为调节可使其近视程度进一步加深,导致视标的清晰度下降。为了看清远视标,注视眼被迫逐步放松原有的调节张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调节张力对屈光测定的干扰。
3.雾视法的注意事项
(1)雾视法的原则是使被测眼处于足够的“近视状态”,但不是使用任意焦度的正透镜,也不能对所有被测眼采用同样焦度的雾视透镜。已知在雾视过度的情况下,由于被测眼没有注视目标,缺乏将注视目标看清楚的努力,则反而产生刺激性调节。
(2)须根据被测双眼不同的屈光状态选择雾视透镜的焦度,因双眼的调节是同步的,若有一眼的调节得不到充分的松弛,则双眼均不能达到雾视的自的。
(3)采用试镜片箱施行雾视法时,须遵行“先加后换”的原则操作,即在递变雾视透镜的焦度时,先加上新雾视透镜,再撤去原雾视透镜,避免在单独撤去原雾视透镜的间隔时失去雾视效果。如此常因雾视透镜的迭加,使雾视透镜的焦度大增大减,影响雾视效果。采用综合验光仪控制雾视透镜的递变梯度不仅平缓稳定,且操作大为简便。
(4)采用雾视法缓解被测眼的调节,不如睫状肌麻痹剂来得彻底可靠。若遇下列情况,则建议放弃采用雾视法控制被测眼的调节。
1)矫正视力不良或时好时差。
2)主觉屈光测定或他觉屈光测定的结果不稳定。
3)小瞳孔,尤其是由于内斜视或内隐斜视引起者。

图22 调整细球镜焦度手轮
① 细球镜焦度手轮 ②球镜焦度读窗

图23 球镜焦度手轮
a 负球镜焦度读窗 b 正球镜焦度读窗
二.操作
1.球面透镜焦度的调整
(1)将视孔辅片调整为“O”或“ Ω ”。
(2)根据屈光测定的需要旋动细球镜焦度手轮①(图22),观察球镜焦度读窗②。负透镜读数为红色,右侧顺时针旋动手轮,焦度从平光至-19.OOD依-O.25D递增,逆时针旋动手轮则递减(图23-a);左侧逆时针旋动手轮,焦度从平光至-19.OOD依-O.25D递增,顺时针旋动手轮则递减。正透镜读数为黑色,右侧逆时针旋动手轮,焦度从平光至+16.0OD依+O.25D递增,顺时针旋动手轮则递减(图23-b);左侧顺时针旋动手轮,焦度从平光至+16.0OD依+O.25D递增,逆时针旋动手轮则递减。通常整数值与小数值之间不设小数点。
(3)超过±3.OOD的焦度递变,为避免频繁调整细球镜焦度手轮,可改为调整粗球镜焦度手轮(图24)。调整负透镜时,右侧逆时针旋动手轮,焦度依-3.OOD递增,顺时针旋动手轮则递减;左侧顺时针旋动手轮,焦度依-3.OOD递增,逆时针旋动手轮则递减。调整正透镜时,右侧顺时针旋动手轮,焦度依+3.OOD递增,逆时针旋动手轮则递减;左侧逆时针旋动手轮,焦度依+3.OOD递增,顺时针旋动手轮则递减。

图24 调整粗球镜焦度手轮
2.雾视法的操作步骤
(1)将右眼视孔辅片调整为“O”或“ Ω ”,左眼调整为“OC”。
(2)显示单排O.2视力表视标。
(3)遵循“减负加正”的原则逐步调整右眼视孔球面透镜焦度,直至被测眼不能分辨视标的朝向。
(4)左眼同样作上述雾视处理。
(5)双眼视孔辅片均调整为“O”或“ Ω ”,嘱被测双眼注视并努力分辩雾视视标3-5min。
(6)若在雾视过程中被测眼能清晰分辨雾视视标,则可对双眼同时酌情递增O.25D-O.5OD雾视透镜,始终维持雾视视标处于模糊状态。


第五讲 视网膜检影验光

从客观的角度,根据被测眼视网膜反射光的特点来测定其屈光状态,称为视网膜检影。综合验光仪上的工作透镜是专为视网膜检影验光设置的。
一.评价
1.优点:
(1)在采取其它主客观屈光测定的方法不能测定或难以精确测定被测眼的屈光状态时,可试用视网膜检影的方法获取进一步主观测定的信息。
(2)为不能明确表达视觉感受的幼儿或成人进行客观屈光测定。
(3)通过调整视网膜检影镜的投射光焦点,观察能源、晶状体及玻璃体等屈光间质的透明程度。
2.缺点:
(1)常态检影受眼的调节影响较大,检影结果表现为近视偏深,远视偏浅。
(2)常态检影,视网膜反射光欠亮,给判定结果带来困难。
(3)过分依赖检影者的经验和操作技能。
(4)工作距离以及反射光移动所提示的焦度子午方位等均非精确值。
(5)测定结果仍需通过主观屈光测定方法进行验证。
二.原理
1.基本原理 视网膜检影镜的基本结构为一作平行调整的正弦波光源,经 45°斜置的平面镜反射到被测眼瞳孔内,被测眼的眼底视网膜被照亮后,就会发出橙红色的反射光。平面镜上有一圆孔可供检测者窥见被测眼瞳孔内的反射光。采用点状投射光检影镜,反射光呈斑点状,称为反射光斑。采用带状投射光检影镜,反射光则呈一条光带,称为反射光带。
反射光通过被测眼的屈光间质,受其折射影响,必然在被测眼的远点聚焦,近视眼发生会聚,远视眼发生散开,正视眼则平行。
移动视网膜检影镜射出的光源,并促使反射光移动。若将被测眼看成未知透镜,观察反射光与被测眼相对移动的特点,可以大致判断被测眼远点所在范围,被测眼远点位于被测眼与视网膜检影镜之间,两者发生逆向移动,称为逆动;被测眼远点位于被测眼之后或检影镜之后,两者发生同向移动,称为顺动(图25)。同时用已知透镜将其远点调整到视网膜检影镜所在的任置。通过对附加已知透镜进行定量分析测定被测眼的屈光状态。

图25 被测眼远点所在的位置与反射光顺动或逆动的规律
逆动见于远点位于被测眼与视网膜检影镜之间,顺动见于远点位于被测眼之后或检影镜之后
2.反射光的移动原理反射光移动的基本原理已如上所述,但对实际操作时所发生的反射光移动现象做如下解释则更为可信。
(1)顺动当被测眼为远视眼、正视眼或远点距离大于检影工作距离的近视眼时,则被测眼的反射光无实焦点或焦点落在检测者观察眼的后面。此时将检影镜的平面镜向下倾转时,被测眼内的反射光上方被平面镜圆孔的上缘遮盖变黑,似乎形成反射光下移的现象(图26-a),由于反射光移动的方向与平面镜倾转的方向相同,故称为顺动。
(2)逆动当被测眼为远点距离小于检影工作距离的近视眼时,则被测眼的反射光焦点落在检测者观察眼与被测眼之间,此时将检影镜的平面镜向下倾转时,被测眼内的反射光的下方被平面镜圆孔的上缘遮盖变黑,似乎形成反射光上移的现象(图26-b),由于反射光移动的方向与平面镜倾转的方向相反,故称为逆动。
(3)中和当被测眼(或通过已知透镜的调整)为远点距离等于检影工作距离的近视眼时,则被测眼的反射光以尖锐的焦点落在平面镜的圆孔上,此时将检影镜的平面镜向下倾转时,被测眼的反射光不受影响,表现为充满被检眼瞳孔,称为中和(图26-C)。

图 26 视网膜检影反射光原理图
三.检测方法
1.确定主子午线以带状光检影镜为例,带状投射光必须在与其相垂直的子午方位扫描移动,以测定焦度。当用检影镜扫描一条子午线的,若带状投射光与反射光带所指向的方位相同,二者移动的子午方位也相同,无论是顺动还是逆动均称为一致性移动(图27一a),证实所扫描的子午线为主子午线。当确定一条主子午线后,另一条主子午线与其相差90°角(相互垂直)。
带状投射光所扫描的子午线不是被测眼的主子午线时,则带状投射光与反射光带所指向的方位不相一致,若扫描视网膜检影镜时,二者的移动方位也不相一致,称为非一致性移动(图27-b)。故在确定被测眼的散光轴位时,首先要分析带状投射光在静态时与反射光带所指向的方位是否一致,继而要观察在扫描带状投射光时,扫描向的子午方位与反射光带移动向的子午方位在动态时是否一致(无论是顺动还是逆动)。若呈现非一致性移动,则须耐心地旋转调整带状投射光的方位,使其与反射光带的指向相一致。

图27 带状投射光与反射光带的一致性移动与非一致性移动的比较
2.中和反射光比较顺动和逆动的反射光(图28),可以发现反射光从顺动过渡到中和较易辨认。为了利用顺动反射光来进行操作,通常根据电脑自动验光仪的检测结果,预加过矫-O.50D一O.75D的负球面透镜来改变近视眼最初表现出的逆动。并使每条钟面子午线的反射光均处于顺动状态。不必担心负球面透镜带来的调节可能会干扰测试结果,因为利用综台验光仪进行视网膜检影时,所预置的+0.5OD工作透镜,具有很好的雾视功能。 图28 反射光带顺动、逆动和中和以带状光检影镜为例,对反射光带通常有三个评定标准,即亮度、移动速度、宽度。接近中和时反射光带呈现出较亮、移动较快、变得较宽大。达到中和时,反射光带最亮,宽度占据整个瞳孔空间。因此,看见暗淡、窄小、移动缓慢的反射光带时,提示需要增减较大焦度的试片。当反射光带变亮,移动变快,宽度变大时,须每次递变较小焦度(O.25D)的试片。因为己事先用负球面透镜将反射光带调整为顺动来进行操作,故通常须采取递减负球面透镜焦度。
3.记录和分析检格结果
(1)中和第一子午线确定了主子午线的方位后,仔细扫描并比较两条主子午线的反射光带,找出反射光带移动较快、较亮、较宽大的主子午线,由于该主子午线接近中和状态,故称为第一子午线。用带状投射光在这条主子午线方位扫描,采取逐步减少负球面透镜的方法进行中和(图 29-a、 b)。划线记录第一子午线方位,并在线端记录中和焦度(图29-C)。

图29 中和并记录第一子午线的方位和焦度
a,利用增加负球面透镜的方法使两个主子午线的反射光带处于顺动,此时被测眼的两个屈光焦线均位于视网膜后方
b.逐步减少负球面透镜焦度,垂直主子午线的反射光发生中和,此时水平屈光焦线位于视网膜上
C.记录第一主子午线的方位和屈光焦度
(2)中和第二子午线用上述方法扫描并中和与第一条主子午线垂直的另一条主子午线(图3O-a)。划线记录导第一子午线垂直的第二子午线方位,并在线端记录中和焦度(图 3O-b)。记录两条主子午线上中和焦度的图形称为光学十字图。

图3O 中和并记录第二子午线的方位和焦度
a.减少负球面透镜焦度,水平主子午线的反射光发生中和,此时重直屈光焦线位于视网膜上
b.记录第二主子午线的方位和屈光焦度
(3)处方转换将视网膜检影所获得的光学十字图转换为屈光处方。图3O—b视网膜检影所获得的光学十字图可以分解为图31所示的两个光学十字图,分别表示球面透镜焦度和圆柱透镜焦度。处方可写为-3.00-1.00X180。注意表示圆柱透镜焦度的光学十字图中,O焦度所指向的方位为处方的圆柱透镜细方位。

图31 将光学十字图转换为屈光处方
4.工作距离的换算
(1)换算原理通常把综台验光仪置于操作者手臂的长度范围内,这样可以一手控制视网膜检影镜,一手更换被测眼前的透镜。由被测眼主点至检影镜圆孔之间的距离称为工作距。可以想象,假定工作距离为1m,当达到中和时,被测眼的远点在 1m处,表示其屈光状态为 1.OOD近视,因此不管被测眼前的试片是多少焦度,都必须加上-1.OOD(或减去+1.OOD),称为工作距离的补偿,经过补偿后,被测眼的远点就从1m处移到了无限远。因为工作距离所形成的屈光等值必须从检测结果(即视网膜检影镜所测得的值)中减去,从而换算出被测眼真实的屈光不正的焦度。为了便于计算,通常该距离要选择一个整数(如100cm、67cm或50cm)。工作距离对检影结果的影响可以用公式计算如下:
D=D r -1/d w (公式2)
式中D为处方焦度,Dr为检影焦度。d w 为工作距离,以m为单位。
由公式2可知:
1)工作距为 1m,则中和光度减+1.OOD或加-1.OOD。
2)工作距为 2/3m,则中和光度减+1.5OD或加-1.5OD。
3)工作距为1/2m,则中和光度减+2.00D或加-2.OOD。
(2)工作透镜 综合验光仪的视孔有标为R的功能辅片(图 32),即为预加+1.5OD正球面透镜,在67cm处进行检影时,中和焦度即为处方焦度,可省去对工作距离换算的麻烦。

图32 用辅片手轮调整工作透镜

Ⅲ 检影验光的简介

当我们距离被检者一米检影时,如:
⑴影动为逆动,初步判断是 —1.00DS以上近视,加负球镜中和以确定具体屈光度。
⑵影动不动,确定是 —1.00DS近视。
⑶影动为顺动,初步判断是 —1.00DS以下近视,或正视,或远视,加正球镜中和以确定具体屈光度。
检影是一种他觉法测量眼屈光状态的方法。需要长期训练,才能掌握真谛。在现代验光技术中,检影法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程序。日本早稻田大学视光学教授大岛佑说,当今电脑全自动验光仪己风靡全世界,但在验光时还要强调和重视检影法。
沈侠人先生从事检影验光凡60年,检影技术炉火纯青。观摩先生验光是一种心灵享受。先生工作时的全神贯注的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程式化的规范动作,使患者充满了信任感。先生检影时一般更换三块镜片即可找到中和点。而且是精确中和。验光结束,先生总是面带满足感和成就感。先生检影的精确度可达到球镜、柱镜度不超过0.25度误差;柱轴误差不超过5度。真是叹为观止。正如《视光学理论和方法》所说:“检影法是通过对反射光线的主观理解而客观判断的结果。所以将检影法定为艺术。如同其它艺术一样,对那些执着追求而又能深刻理解的人会有无限的回报。” 沈侠人的五位徒弟都精通检影术,都是高级验光技师。
第一章 概述
检影法是用检影镜将一束光线投射到患者眼屈光系统直达视网膜,再由视网膜的反射光抵达检影镜,穿过检影镜窥孔(简称检影孔),被验光师观察到。这视网膜反射光即“红光反射”,是检影分析的主要依据。患者屈光状态不同,其由红光反射而形成的顺动、逆动也不同。验光师分析这不同的影动,在标准镜片箱中取出相应镜片来消解影动,直到找到中和点。用来找到中和点的标准镜片与患者的屈光状态密切相关。检影法又称视网膜检影法,检影镜又称视网膜镜。
最早的验光方法是主觉验光法。我国清代吴江人孙云球所创的“随目对镜法”。此法即插片验光的初期,在一定远处画上大小不同的汉字,在患者眼前用正负不同、光度不同的镜片试验,哪一种镜片能看清楚小字,即用此光配镜。这种方法当然不准确。1893年包曼首先使用检影镜看到视网膜反射,开拓了他觉验光检影法的先河。1926年柯佩兰德(copelamd)首推出带状光检影镜。提高了检影法验光的精确度。尤其对散光的检影,对散光光带的检影既准确又易辨识。
最早的检影镜,是用一长方形或园形平面反射镜,中间开一2-4毫米直径的园孔或将中间镀银层刮去一园孔。加一手持柄。(如图1)。光源,是用一园筒,如同可乐罐一样,侧面开一直径大约2厘米的园孔。筒中间放一灯泡。灯光从园孔中射出,入射检影镜再反射至患者眼屈光系统直达眼底。被照亮的视网膜又会将这束光线反射出,再到检影镜,穿过检影孔,被验光师窥见。沈侠人先生一直使用这种检影镜,且爱不释手。为了增加观察效果,验光室必需很暗。检影镜直到现代,仍是分点状光检影镜和带状光检影镜两类。各验光师喜好不同,会选择自己习惯使用的检影镜。验光师用惯了的检影镜,可是个宠儿。别人碰不得,也不会大方的借给别人用。天津眼科医院王之佐主任验光师曾向我展示他那极钟爱的检影镜。虽然镜筒己久经岁月,烤漆剥落为古铜色,王老谈起来津津乐道,就像自己极宠爱的儿子。带状光检影镜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其发射的光束是带状光。且可以改变聚散为散开光束、平行光束和会聚光束。在检影时发挥其不同的功能。带状光可以通过套筒的旋转改变360度方向,方便检查各子午线的屈光状况。上下移动套筒改变光束聚散。散开光束作一般屈光检查;会聚光束作高度屈光不正检查;平行光束精调散光轴。因此得到大多验光师的喜爱。
检影验光的优点:
1是一种可靠的客观验光方法。能客观的检查出患者屈光状况。不受患者主观误识的影响,不要询问患者即可检出患者准确的屈光不正。
2所用器械仅仅是检影镜,器械简单,价廉而实用。
3对合作不好的婴幼儿验光,检影法是最好的选择。
4疑难光度的验光,如不规则散光、弱视、眼球震颤、白内障、弱智等的验光。用检影法易操作,且结果可靠。
检影法的难点:
1检影法找到的中和点,是患者视网膜与验光师视网膜在检影孔上的共轭焦点。为了达到这中和点,所用的消解镜片光度,包括:患者的屈光不正、患者的调节导致屈光改变、验光师的屈光不正、验光师的调节所组成。只有排除后三项,才是患者的屈光不正。首先在检影前必需消除患者调节,方法是麻痹睫状肌或患者注视5米以远视标,松弛调节。其次,验光师的屈光不正必需全矫,即使只有0.5度。再就是,验光师在检影时必需放松自己调节。检影镜下所见不是图像,而是视网膜的反射,在调节松弛下完全可以辨别顺动逆动。初学难以掌握。需长时间训练,方可得心应手。
2我们希望检出的光度是患者黄斑中心凹的屈光状态。但检影时又不易做到。因为我们在检影时,欲看到中心凹的反射光,必需使检影投射光束与患眼视轴重合,也就是令患者注视检影镜光源,这样就无法观察到反射光的影动。其原因:患者因怕光而躲避光源;受角膜顶点反光和眼底中心凹反射的干扰,无法辨识影动。因此只能旁中心检影,但应控制投射光束与视轴夹角在5度左右。
3检影法是客观验光的方法,但需要验光师的主观体会与分析。检影应熟练、精确。初学者不易做到,需反复训练,细心揣摩,才能掌握检影法的真蒂。
第二章 检影验光设备
一 验光室。供检影及验光的场所。分普通验光室和综合验光仪验光室两类。
1 普通验光室。面积最少为2.6X1.5米。通过平面反射镜将视力表至患眼距离5米。验光室宽度要能够放标准镜片箱和坐椅。最好验光室的空间大一些,有利放松调节。验光室不希望有杂乱无章的光线,最好不要有透明窗,用空调排气扇。只要视力表灯和验光室照明灯。检影时保持验光室半暗,不影响观察影动即可。验光室太亮,会看不准影动;太暗,易产生视疲劳和暗室性近视,影响检影的准确。
验光室的视力表挂在患者坐椅上方,1.0位置与患眼等高。照度200-400勒克斯。患者坐椅需柔软有扶手,并可调节高低。在检影时可以保持患者与验光师四眼在一水平。患者左侧或右侧置有托柜的标准镜片箱。侧面放一小写字台,验光师写处方用。验光师的坐椅可以旋转而无扶手,柔软而舒适。所有开关和验光工具伸手可及。验光师在工作时心情舒适而愉快,才能在检影时松弛调节,使检影准确。
2综合验光仪验光室。综合验光仪验光室。长度3-5米,宽度不小于1.7米。验光室内放综合验光仪,侧面置投影视力表。对侧挂反光板,承接投影视标用。其它要求同普通验光室。综合验光仪是现代规范验光的标准和必备设备。推荐使用综合验光仪检影和验光。
二 视力表。普通验光室用标准对数视力表。综合验光仪配合使用投影视力表。
1 标准对数视力表。1990年5月1日,我国卫生部将标准对数视力表定为我国视力检查的法定视力表。它改进了国际标准视力表的缺点视标更准确了;每行视标大小相差1.259倍,更能反应视力的均衡变化;视力的记录改为5分记录法(与小数记录法同时使用),对视力的记录从盲到正常都可以用数字记录下来。
2投影视力表。投影视力表,视力表?,(包括:E字表、C字表、数字表、字母表、儿童视力表等),双色试验图,散光表,蜂窝状视标,worth四点图,各种偏振视标,(包括:隐斜检查、注视视差检查、不等象检查、双眼平衡检查等)。
三标准镜片箱或综合验光仪的镜片组合。
负球镜片:矫正近视,检测眼镜片。
正球镜片:矫正远视,矫老视,检测眼镜片。
正柱镜片:矫正远视散光,检测眼镜片。
负柱镜片,矫正近视散光,检查眼镜片。
棱镜片:矫正复视,检查斜视,训练眼外肌。
附件:
黑色遮盖片;遮盖未检查眼。
针孔片;鉴别眼病与屈光不正,提高最高矫正视力。
裂隙片;检查散光度与散光轴位。
十字片;测量瞳孔距离,调整试镜架。
红色滤色片;精调单光、双眼平衡、融合功能。
绿色滤色片;检查单光、双眼平衡、融合功能。
磨砂片;儿童遮盖未检查眼;避免恐惧感。
平光片;检查诈盲。
马氏杆(Maddox);检查隐性斜视。
±0。25交叉柱镜;检查散光、精调散光度与散光轴位。
±0。50交叉柱镜;精调单光,老视加入度检查。
四 检影镜。有两类:点状光检影镜和带状光检影镜。
1点状光检影镜。从结构来看分两部分:镜头部分和镜柄部分。镜头部分由小电珠,聚光镜和45度平面反射镜组成;镜柄是电源部分,可以用电池或交流电。国产点状检影镜使用的是3V小电珠,选电珠特别重要,要形状圆,灯丝位置正。发出光线成圆团状。不能椭圆。圆点光直径不宜大,且清晰。45度平面反射镜镀膜质量要好,反射光线均匀,中间未镀膜小圆孔直径2mm,孔太大暗影就大,会影响影动的观察。最好镀膜用半透半反膜。检影镜发出光,无中间暗影,电珠与电源之间有一聚光透镜。将电珠发出光会聚,仍是散开光线。只是光束相对集中。电源要稳定。使用电池的检影镜虽然方便,但是检影镜亮度会因电池电压不足而变暗,影响检影。交流电能保持稳定的亮度。
2 带状光检影镜较复杂,总体也分为镜头部分和镜柄两部分。镜头部分有一电珠。电珠要特殊加工,灯丝是一直线状,发出光线为光带。45度反射镜要求较高。镜膜层既能反射又能透过光。如果只能镀反射膜,中间留一圆形不镀膜部分。不镀膜圆孔不宜大,只能2mm左右,孔太小影响观察,孔太大圆孔投影也会影响观察影动。最好是镀半透半反射膜(进口带状光检影镜),镀膜不需留无膜层小孔。聚光凸透镜(光源与电珠之间),与电珠之间距离可以改变。靠近电珠为散开光线,用于一般屈光不正检影和屈光系统混浊观察,增加电珠与聚光凸透镜距离可将检影镜出射光束变为会聚光线,用来检影高度屈光不正的近视或远视。中间距离可使检影出射光束为平行光线,投射在眼皮上为一狭窄细长光束,可以准确确定散光光轴。镜柄部是电源部分可携带3V电池或交流电,增加两种结构。1,可改变电珠与聚光凸透镜距离的移动套管(上述)。2,可改变检影镜出射光带360度位置的旋转套管。检影时可精确检查各子午线的屈光状态。
不论点状光检影镜还是带状光检影镜。其光路也分为两部分。
入射光路:检影镜投射光线一般虽微散开状。于被检眼前1m、0.67m或0.5m远,投射至患眼角膜、瞳孔、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直到视网膜。这一光路为入射光路。入射光路受到屈光系统混浊的干扰。如角膜混浊,晶体混浊。玻璃体混浊等。不论屈光系统哪一部分混浊,都会影响视网膜的照度。再就是受到瞳孔大小的影响。(相当于孔径光阑)瞳孔大,入射光束宽,便于检影但易暴露眼的球面像差。瞳孔小则入射光束窄。不易准确观察影动。带状光检影镜可以改变入射光束的聚散。散光光线用来作常规检影,会聚光束作高屈光检影。平行光束用来精确散光轴。
反射光路:检影镜投射光线到达视网膜后。视网膜犹如平面反射镜。再将这一束光射回来。光束沿着原光束路径。从视网膜一玻璃体一晶状体一房水一角膜再到检影镜,从检影孔被验光师观察到。由于个体屈光状态差异。从眼底视网膜反射的光线可能平行、分散或会聚。摇动检影镜会发现光影的顺动、逆动或不动。在被检眼前添加一定消解镜片就可使影动中和,完成检影工作。

Ⅳ 眼睛度数怎么

去眼镜店测量

Ⅳ 检影验光的试题求解

一 根据轴上无度、有度非轴的原则可确定两个基础数据:-2.00DC×180;-0.50DC×90
二 转换处方——翻方:
① 确定球镜:-0.50DS
② 确定柱镜度:-2.00DC--(-0.50DC)=-1.50DC
③ 确定柱镜轴:180

Ⅵ 验光的验光步骤具体是怎样操作的

验光的一般流程

一, 问诊
1, 基本礼节性问候,年龄、职业、生活习惯。
2, 视力状况,戴镜史,家庭眼睛病史。
3, 眼病史(加膜,结膜,晶体,眼底),有无全身病。
4, 原眼镜佩戴情况
5, 眼镜的使用目的,视力要求。
二, 客观检查
检影或电脑验光
三, 验光准备工作
1, PD测量,瞳距尺或瞳距仪
2, 裸眼视力和原戴眼镜的矫正视力的检查并记录
3, 检测主(利)导眼
4, 验光设备清洁,消毒,确保肺头镜片清洁,透明。
5, 肺头数据回零(辅助镜片、球镜、柱镜等),
6, PD置入
7, 被检者坐姿调整(高低位置,前后距离)
8, 调整额托调节钮,调整镜眼距,肺头视窗处可观察,竖线与角膜顶点相切。
9, 肺头水平,垂直,前后,使游标气泡居于正中位。
四, 雾视
1, 置入电脑验光仪或检影验光结果
2, 双眼同时处于开放状态
3, 出示0.2视标,调整球镜至双眼刚好识别0.2视标
4, 双眼同时减负度数或加正度数(0.25D一档)
5, 视标模糊时,让双眼努力分辨视标3-5分钟,直至无法看清
五, 散光轴位和度数初步检测
1, 雾视后,关闭左眼,开放右眼,将右眼柱镜度调整为零
2, 出示0.5-0.6视标,加负球镜片视力调整至0.5-0.6
3, 出示散光盘视标
4, 让被检者辨认最清晰的线方向
5, 计算散光轴向(最清晰线*30)
6, 加柱镜至各条线清晰度基本一致
六, 红绿平衡测试
1, 加球镜至视力0.8以上
2, 出示红绿视标或在0.8的视标上迭加红绿背景
3, 被检者先绿再红再绿,比较红绿视标清晰度
4, 调整球镜度数使红绿视标清晰度一致或无法一致时让绿色稍微清晰一点
5, 出示1.0及以上视标,确认视力处于最佳矫正视力状态
七, 交叉圆柱镜
1, 红绿平衡后,将交叉柱镜旋转轴与散光轴位对齐,出示蜂窝状视标。
2, 翻转交叉柱镜,翻转速度适中,中间无停顿
3, 根据追红点的原则调整轴位,每次调整幅度为进10退5
4, 直到交叉柱镜两面一样清晰,即为散光轴位
5, 调整散光度数,顺时针旋转交叉柱镜使P点与散光轴位对齐
6, 根据红加白减,调整柱镜度数,直至交叉柱镜两面一样清晰
7, 每增加-0.50柱镜相应减少球镜-0.25。
八, 红绿平衡
1, 交叉柱镜后第二次红绿平衡
2, 出示红绿视标,比较红绿视标清晰度,调整球镜度数红绿视标清晰度一致或无法一致时让红色稍微清晰一点
用同样方法检查左眼
九,双眼平衡
1, 偏振分离法,出示偏振三排视标,辅助镜片调至P位置,上下两排视标清晰度相同。
2, 棱镜分离法,出示单排视标,右眼3ΔBD,左眼3ΔBU
3, 双眼交替遮盖,出示最佳视力视标或上排视标,交替遮盖左右眼比较清晰度
左右眼不能达到一样时,以主视眼清晰为主。
十,雾视
1, 双眼同时加+0.75DS或+1.00DS雾视
2, 消雾视,双眼同时递增-0.25DS至最佳视力,取最低负球或最高正球
十一,试戴调整度数
1, 望远,清晰度,舒适度
2, 看书5分钟,是否有不适
3, 看电脑,根据顾客日常需求,多观察一段时间。
十二,开具处方及建议书。

Ⅶ 检影验光时的工作距离换算是多少呢

如果是50cm的工作距离,就需要减去200度,就是最终600度近视;

如果工作距离是67cm,那就减去150度,最终处方550度;如果距离是1m,那么最终处方就是500度。

人们口中的近视度数与屈光度关系密切。1屈光度被定义为光线在通过镜片在镜片后一米处形成焦点。以D表示,f表示焦距就有公式D=1/f。距离如果镜片焦距是0.5米那么这个镜片的屈光度就是1/0.5=2,习惯上人们喜欢把这个叫做200度。

想搞清视力表上的视力跟屈光度(近视度数)的关系,其实这两个概念是彼此独立的,它们之间没有绝对准确的换算关系。

一般来说屈光不正的人视力都不太好,屈光度数越高,裸眼视力也就越低。但这也不绝对,有人屈光度不高,但是视力缺很低,因为影响视力好坏的不只屈光度一个因素。如果眼睛有其他疾病或网膜成像功能、视神经功能受损等也会使视力下降。


(7)检影验光的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为了增加观察效果,验光室必需很暗。检影镜直到现代,仍是分点状光检影镜和带状光检影镜两类。各验光师喜好不同,会选择自己习惯使用的检影镜。验光师用惯了的检影镜,可是个宠儿。别人碰不得,也不会大方的借给别人用。

天津眼科医院王之佐主任验光师曾向我展示他那极钟爱的检影镜。虽然镜筒己久经岁月,烤漆剥落为古铜色,王老谈起来津津乐道,就像自己极宠爱的儿子。带状光检影镜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其发射的光束是带状光。

且可以改变聚散为散开光束、平行光束和会聚光束。在检影时发挥其不同的功能。带状光可以通过套筒的旋转改变360度方向,方便检查各子午线的屈光状况。上下移动套筒改变光束聚散。散开光束作一般屈光检查;会聚光束作高度屈光不正检查;平行光束精调散光轴。因此得到大多验光师的喜爱。

Ⅷ 眼睛散光跟它的轴位怎么来计算

无法计算,因为散光度数跟轴位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只是只要有散光就一定有轴位,我每次验光的时候,都是采取电脑检验出来的轴位配镜!

Ⅸ 谁能告诉我检影验光练习的详细方法谢谢!

检影方法
一、散瞳验光
1、散瞳,12岁以下需用阿托品散瞳,散3天后验光,3周后复验;12岁以上年轻人托品酰胺散瞳,年轻的点6次,成年点3到4次,第二天复验;(5分钟点一次,最后一次后20分钟检查,一般取十分钟)
2、电脑验光,确定初步的眼度数情况;
3、测瞳距,查视力,年纪大的需要查近视力;
4、使用带状检眼镜进行他觉眼光,在0.67工作距离基础上进行验光。察看眼瞳孔中的从视网膜所成光带的像在角膜上的映光的运动情况(具体分映光四要素:亮度,形状,大小,方向),一般主要看映光的顺动和逆动的变化(注意有剪动的情况出现),一般让患者盯住你的额头或是对面墙上的小红点,透过检眼镜察看映光情况:
a、首先看水平和垂直子午线上映光是否和光带相平行,如果平行,则患者如果有散光,一定是180度或是90度的散光;不平行,则确定有非180度和92度的散光,在水平和垂直的位置上找一中间点,刚好映光和光带平行,则这个位置就是散光的轴位;
b、在电脑验光结果的基础上,加上+150度透镜,再水平和垂直的位置上进行检影,一般有两种可能,一是全是逆动,则证明患者肯定是近视;如果是顺动,则有三种情况,正视,远视,小于150度的近视;
c、在水平和垂直子午线上进行验光,如果是逆动,逐渐增加负镜,找到逆动转为顺动的前一个度数(即找中和点);如果是顺动,逐渐增加正镜,即找顺动转为逆动的前一个度数;如果是剪动,则要找到映光上下或左右对称时的前一个度数;
d、平衡任何一个之后,如果另一个位置还没有平衡,则证明有散光存在。如果水平位先平衡,那证明轴位为180度,在水平位所平衡的度数的基础上,垂直位再平衡的度数即就是散光的度数;如果垂直位先平衡,同理即就是90度的散光;
e、将两个镜框上的镜片放在旁边,各加上工作距离0.67的倒数,即-150度,即就是插片的基础读数。
5、然后开始主觉验光,即插片法
a、先球镜,分别加上25度远视和25度近视,让患者比较哪个更清楚,细调球镜度数
b、再散光,利用十字交叉柱镜进行细调,首先调轴,取大概方位的3个方向1.2.3询问那个方向更清楚,然后,将十字交叉柱镜的柄和原轴位重合,翻面询问那面更清楚,或者两面都差不多,向清楚的一面调轴一次进15,或回退一半(原则上尽量向180度或90度靠拢);再次调度,将交叉柱镜的轴线和原轴重合,翻面询问那面更清楚,清楚则加度数;
6、不需双眼平衡,将验光结果抄写于病历上,嘱咐病人第二天或者改天复验(阿托品验光者则3周后复验);
7、复验内容:
a、首先查视力看能不能达到1.0,然后调透镜度数,原则上由于睫状肌麻痹的失效,则由于调节的存在,晶状体会增加屈光度,因此患者有可能看不到1.0,可是适当的增加-25到-50度,即就是近视增加25度,远视减少25-50度 ,但原则是宁可欠矫,也不要过矫。
b、调散光,利用十字交叉柱镜同第一次验光;
c、最后双眼平衡。
8、开眼镜处方。
二、小瞳验光
1、没有散瞳的步骤,对象主要为调节已经近乎没有的中老年人(45以上)
2、其他步骤同散瞳验光;
3. 一般要求近视力验光,即在远视力验光的基础上,根据老视的年龄规律加上33cm时的度数以及年龄因素;
4、可以直接作双眼平衡,开眼镜处方。
三、在他觉验光时的推荐的方法
1、为了避免在中和度数的时候忘记了先中和了那个轴位,可以应用下面的方法;
2、如果患者电脑验光是-100度,则加上150度,即先插上+50度远视,此时水平位已经变逆,而垂直位刚好中和,此时再到水平位,让它变为顺,即反过来找中和点,找到后此时的前一个就是所要的散光,而此时带状检眼镜的光带就是它的轴位90度;即先中和了大的度数,在最后写度数的时候需要换算成有效镜度,即为180度;
如果先中小的度数,先水平位置,在中和垂直位置,光带的位置仍旧是轴的位置180度;
3、这样可以避免忘记自己所验过的轴位。
总结:即就是不管是哪个方向,首先中和一个,即让顺变逆或者逆变顺,然后再到另一个位置看,如果还是顺则就是已经中和了小的,继续中和大的;如果已经变逆,则就是已经中和了大的,反过来再中和小的。这样不用考虑到底是从小到大,还是从大到小,还能最后确定轴位。
附:配镜处方
配眼镜的处方中有一些简便的符号:
D代表屈光镜度 S或“球”表示球面透镜
+表示凸球镜片 C或“柱”表示柱面透镜
-表示凹球镜片 ○表示联合之意
例如:眼镜处方-2.50 D.S
表示2.50屈光度的近视眼。
眼镜处方+1.25D.C×90°
表示:1.25屈光度远视散光,柱镜的轴位在90°方向。
眼镜处方-2.00D.S○-1.25D.C×135°
表示:2.00 屈光度近视,联合1.25屈光度近视散光,柱镜的轴位在135°方向.

阅读全文

与检影验光的计算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式棉袄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63
五菱p1171故障码解决方法 浏览:858
男士修护膏使用方法 浏览:546
电脑图标修改方法 浏览:607
湿气怎么用科学的方法解释 浏览:537
910除以26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805
吹东契奇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04
对肾脏有好处的食用方法 浏览:98
电脑四线程内存设置方法 浏览:512
数字电路通常用哪三种方法分析 浏览:13
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浏览:525
苯甲醇乙醚鉴别方法 浏览:82
苹果手机微信视频声音小解决方法 浏览:700
控制箱的连接方法 浏览:75
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去痘 浏览: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几个 浏览:803
自行车架尺寸测量方法 浏览:124
石磨子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152
行善修心的正确方法 浏览:403
薯仔炖鸡汤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浏览: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