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冬天养猪猪舍里的温度要多少才适合
冬天养猪猪舍里的温度初生仔猪30度左右,断奶仔猪22-24,以后随着天岭增加温度逐渐降低,出栏肥猪18度。
冬季养猪要领
搞好冬季养猪工作应围绕御寒这个问题展开,主要掌握以下9个要领:
1、猪舍外围墙壁要厚实严密
猪舍的后墙、山墙、前墙在冬季时要增加保温设施。为此,可以堆放作物秸秆,可以临时砌泥土坯。最好是在猪舍初建时,就把外围的四面墙体做加厚处理。陈旧的猪舍要及时封严墙体、门窗的残留间隙。
2、提高猪舍温度
提高猪舍温度的办法很多,但经济、简便、实用的办法有四种。一是开放式猪舍覆盖塑膜。最好是覆盖双层塑膜,虽然成本比单层塑膜覆盖高些,但保温效果较好。这种办法适宜肥猪舍和非哺乳母猪舍。二是封闭式养猪车间实行锅炉式暖气供热。三是开放式猪舍暖气供热加塑膜覆盖。四是暖气供热加电热器,适宜于哺乳母猪舍。
3、增设床板
在小猪阶段,有条件的地方,最好用木板、竹板、加厚纤维板等温暖性床板,没有条件可铺设水泥预制板。
4、猪舍地面要干燥
粪便污水要及时排除,清扫干净。为了便于干燥,猪舍可以做成水泥地面,但是水泥地面猪易只着凉,易发生疾病白痢等。解决水泥地面的弊端,就是使用地暖,地暖可以有效保证猪整体温度,而不是局部温度,地暖电热膜广泛应用于猪舍。
5、不要让猪饮用冷水
要把冷水烧成温水后再让猪饮用。
6、增加喂料次数
增加喂料次数的目的是相对增加采食量,以填补由于温度低造成猪体内脂肪、肌内代谢产热造成的体重亏空。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采取自由采食。在定次饲喂的地方,可在晚上增加一次喂料。
7、增大猪舍采光面积
在猪舍初建时,就要考虑猪舍采光面积。开放式猪舍要有较大的开放面积,以备冬季覆盖塑膜便于采光。封闭式猪舍要在南墙和舍顶预留窗口,以备冬季安装玻璃。
8、适当增加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大时,每头猪的占地面积缩小,躺卧时可互相体贴取暖。同时,猪饲养密度大时它们的身体散热量也加大,这样有利于提高舍内温度。
9、适度提高饲料中能量水平
可在原来饲料能量水平的基础上提高10%左右。大猪低点,小猪高点。小猪可添加油脂类高能饲料,大猪可加大玉米等普通能量饲料在配合料中的数量。
⑵ 猪生活的最适宜温度是多少
猪是恒温动物,当外界温度变化时,猪借助自身调节,维持体温平衡。适宜的温度对猪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一般初生仔猪最适宜的温度是34~35℃,生后1~2周适宜温度为31~33℃,生后3~4周适宜温度为28~30℃,断奶后保育阶段的适宜温度为24~27℃,从保育舍出来后的适宜温度为20~23℃,体重40千克后猪的适宜温度在18~22℃。
⑶ 养猪正常温度多少能长
猪
是恒温动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猪的直肠温度恒定在39℃。一般来说,猪体温高于环境温度,所以猪体要对周围环境散失热量。散热的方式包括显热散热 (辐射、对流和传导)及潜热散热(蒸发)。猪会改变代谢强度来控制自身的产热量,并通过生理调节来调整产热和散热的比例关系,达到热量平衡,从而保持恒定体温。
实际上,猪感受到的环境温度是环境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热辐射等的综合作用效果。
猪舍的适宜环境温度依不同的类别而异。分娩舍内,母猪和仔猪对温度的要求有较大差异,舍内温度主要考虑母猪兼顾仔猪,一般以15—29摄氏度为宜。另外,可在仔猪活动区局部供热,这一区内应满足:新生仔猪为30—34摄氏度,随后每日下降0.5摄氏度左右;前期仔猪舍用来饲养早期(约3周龄)断奶的仔猪,开始时 26—29摄氏度,以后每周降1.7摄氏度左右;仔猪舍用来饲养7-11周龄的仔猪,舍内温度应为21—27摄氏度;育肥猪舍和妊娠母猪舍内温度为10-29摄氏度;配种猪舍13—29摄氏度。
⑷ 各阶段猪的具体温度
种公猪最适温度为17℃~21℃。
妊娠母猪最适温度为18℃~21℃。
哺乳母猪最适温度为20℃~22℃。
哺乳仔猪的最适温度为29℃~33℃。
保育仔猪的最适温度为22℃~25℃。
育肥猪的最适温度为19℃~22℃。
管理者除了清楚各阶段猪群所需要的温度之外,还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如夏季的通风、降温设备,冬季的取暖、升温设备。此外还应要求饲养员每天登记各自所管的猪舍温度,做好档案记录存档。
(4)养猪的温度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猪舍要求温暖干燥,湿度以55~70%为宜。过于潮湿耗料增多,生长慢,易患病。
2、在控制温度、湿度的过程中,通风尤为重要。猪舍内空气流速要求春、秋、冬季为0.2~0.4米/秒,夏季为0.4~1米/秒,保证空气新鲜度,有充足氧气供猪群呼吸。
3、在育肥猪的温度要求上,如果低于下界临界温度,每降低1℃日耗料增加20~30克,如果以最适宜温度为标准,下降10℃则每头育肥猪多耗料12kg以上。
4、猪经常吃饲料导致猪的肠胃消化不良,最好在猪圈附近之中一些红薯叶或者是其他的绿色植物,等猪吃饱了可以适当的摘一些来喂养,不但可以增强猪的抵抗力还可以帮助猪的消化,让猪长的棒棒的。
⑸ 猪舍温度多少度最适合
回答⑹ 猪的温度正常是多少
猪的正常温度是38度至39度之间,饲养猪时,需要在其体温过高过低时,将猪赶到单独的圈舍进行隔离,以免引起疾病传染,而且在夏季时期,需要向圈舍里喷洒水雾,降低环境温度,并且要为猪提供充足的饮用水,避免其干渴。
猪的正常体温是在38-39度之间,猪仔的体温在38.5-39.5度之间,饲养猪时,如果它的体温过高或者过低,就代表猪感染疾病,此时需要立即将其隔离,以免引起传染,而且要给猪喂食对应的药物。
猪不宜生活在温度过高的环境中,在夏季养猪时,需要在猪圈外栽种葫芦、花生或者 向日葵 ,为圈舍遮挡阳光,而且要在中午时分,向圈舍里喷洒水雾,降低环境的温度,并且要在早上或者傍晚时打开窗户进行通风换气,使猪健康生长。
饲养猪时,需要为其提供充足的饮用水,最好选择干净的井水或者煮沸后放凉的自来水,避免猪感染寄生虫,而且要在饮水中加入食盐、白糖或者维生素添加剂,为猪提供营养,增加免疫能力。
养殖猪时,需要保证食物充足,可以给其提供豆饼、棉籽饼、芝麻饼、苜蓿草、红薯藤、花生藤等食物制作成的饲料,而且要每天打扫一次圈舍,可以将猪圈里的粪便和杂物清理掉,降低猪的染病几率。
⑺ 猪舍温度多少为最合适
猪的汗腺和被毛极少,自身调节体温能力差,抗热御寒能力也差。所以,适宜的温度对猪的生长发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猪才感到舒适,其生产潜力才能表现出来。一般猪舍的适宜温度,哺乳仔猪为25~30℃、育成猪20~23℃、成年猪15~18℃,即所谓的“小猪怕冷、大猪怕热”。
夏季气温过高,不仅影响猪的采食和增重,而且可能导致中暑直至死亡。因此,必须采取降温措施。方法是,经常向猪圈地面喷洒凉水、圈外搭凉棚、设置洗浴池,封闭式猪舍要打开通气孔和所有门窗通风,供给充足饮水,防止中暑。另外,搞好绿化,有助于改善整个猪舍的环境温度。
冬季气温低,用于维持体温的能量增加,使饲料消耗增加,猪的增重减慢。采取保温措施,减少维持消耗,是提高冬季饲养效果的关键。不同条件下的保温措施是:封闭式圈舍要吊顶棚、厚垫草、多装猪、卧满圈、舍内吃食、舍外排粪,利用猪体散热来保持舍内温度。据实践,封闭式猪圈高密度饲养,冬季舍内室温可保持在10~15℃。在敞圈养猪的条件下,保温的措施是猪圈周围设置防风帐,堵抹猪圈墙壁和棚盖的裂缝,加盖作物秸秆如稻草等来保温,防止贼风侵袭猪体;另一方面,一圈多装几头猪、多给垫草、挤着睡,温食、温水喂猪,喂稠不喂稀,减少体温散失,避免尿窝等措施也能提高敞圈猪舍的温度,起到保温作用。
⑻ 小猪仔猪舍温度
哺乳仔猪适宜温度:1~7日龄为31.8~28.3℃,8~35日龄为27.7~23.5℃,舍内温度控制在18.3~22.1℃,相对湿度49.7%~70.4%,保持空气新鲜。仔猪应设有保温箱或保温室,并在保温箱底或距保温室底30~40厘米处挂一只250瓦的红外线灯泡。同时做好仔猪护理工作。
仔猪生后1小时内要人工辅助吃足初乳。仔猪生后2~3日龄内,肌肉注射铁制剂,每头剂量100~150毫克铁。泌乳母猪每头哺仔10~12头,对窝产超过12头或不足7头的仔猪按先产的仔猪往后产的母猪过仔的原则,把过哺的仔猪过给产期相差不超过3天、产仔少的母猪代哺。仔猪过哺前必须吃足初乳。
幼崽如何饲养:
①进猪前准备。仔猪培育舍在转入仔猪前1周要检查维修圈舍设备,并清扫圈舍,然后用2%火碱水溶液或其他消毒药消毒。
②饲养。仔猪入舍后,2周内仍喂给原仔猪料,1周内控制采食,日暖5~6次,自由饮水。2周之后逐渐过渡到肥有前期料,采用生湿料型(料水比为1:0.5),日喂4~5次,自由饮水。
③管理。仔猪断奶后原窝转入仔猪培育舍,要及时进行调教,逐渐养成在固定位置排便、睡觉、进食和饮水的习惯。舍内温度控制在25~20℃,相对湿度50%~70%,保持空气新鲜。每天清扫圈舍2次,每周会内通道用2%火碱水溶液或其他消毒药消毒1次。
仔猪生后55~60日龄接种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及仔猪副伤寒疫苗。仔猪在转群前用驱虫精、四咪吐等驱虫药驱除体内寄生虫,或用虫克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当仔猪在仔猪培育舍饲养5周时转入生长肥猪育舍。
⑼ 各阶段猪的具体温度
各阶段猪的正常体温:
新生仔猪:39℃;
出生后1小时36.8℃,
12小时后38℃;
24小时后38.6℃;
9—18公斤39.5℃;
20—45公斤39℃;
45—90公斤38.8℃;
怀孕母猪38.7℃;
产前24小时38.7℃;
产前6小时39℃;
产下第一只仔猪39.4℃;
产后一周至断奶39.3℃;
母猪断奶后1天38.6℃;
公猪38.4℃。
真的很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