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跪求《路桥施工计算手册》 清晰的版本的,WORD ,PDF都可以
满意请采纳!
Ⅱ 道路与桥梁工程试验检测技术的电子教科书
刚构-连续组合梁桥 目录 正文
城市桥梁施工 目录 正文
弯斜桥计算理论与实用计算 目录 正文
悬索桥 目录 正文
拱桥挠度理论 目录 正文
拱桥(上册) 目录 正文
拱桥(下册) 目录 正文
斜梁结构分析 目录 正文
曲线梁 目录 正文
曲线梁桥结构分析 目录 正文
桥梁工程 目录 正文
桥梁工程(下册) (第二版) 目录 正文
桥梁工程中的有限条法 目录 正文
桥梁抗震计算 目录 正文
桥梁振动研究 目录 正文
桥梁方案比选 目录 正文
桥梁施工及组织管理(上册) 目录 正文
桥梁施工及组织管理(下册)(桥梁工程专业用) 目录 正文
桥梁施工工程师手册 目录 正文
桥梁结构分析 目录 正文
桥梁结构力学 目录 正文
桥梁结构动力分析 目录 正文
桥梁结构电算 目录 正文
桥梁结构稳定与振动 目录 正文
桥梁结构非线性分析 目录 正文
桥梁设计的极限状态理论 目录 正文
桥涵水文学 目录 正文
桥涵(上册) 目录 正文
桥涵(下册) 目录 正文
梁桥理论与计算 目录 正文
汉英桥梁专业词汇(上册) 目录 正文
混凝土桥 目录 正文
钢桥疲劳设计 目录 正文
钢桥设计论文选译 目录 正文
钢筋混凝土桁架拱桥(第二版) 目录 正文
钢筋混凝土桥梁基本构件设计与诺谟图 目录 正文
钢筋混凝土梁桥 目录 正文
预应力混凝土斜张桥 目录 正文
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施工 目录 正文
预应力技术及材料设备 目录 正文
路桥施工计算手册:http://www.lq52.com/html/35/t-9135.html
网络不能贴连接自己去 http://www.lq52.com/viewthread-9182.html
全免费不用注册即可下载
Ⅲ 市政工程施工计算实用手册 有电子版吗
有的。
《市政工程施工计算实用手册(上册)》内容简介:本手册分上、下两册。内容按照国家新颁布的规范、标准编写。上册内容包括:常用资料以及结构计算用表、公式与示例;施工测量放样;土方与爆破工程;道路工程;桥梁架设吊装工程。下册内容包括:砌体及混凝土结构工程在施工中的有关计算;地基基础与地下工程;基坑、沟槽降水和支护结构以及软土地基的处理与加固;冬季施工;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工程。书中附有施工常用的计算数据和计算用表及公式以及大量的计算示例,可供读者在计算时使用。
本手册是一本实用、全面、内容丰富的有关市政工程施工计算的工具书,可供从事市政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高级技工使用,也可供市政工程设计人员和大专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师生参考。
Ⅳ 谁有《路桥施工计算手册》的电子版啊pdf,word,都行的[email protected]
推荐你去“路桥通,专业的路桥施工技术交流社区”中的“内业资料”板块中下载,这里的资料针对会员全部免费。记得先注册会员后免费下载!~
Ⅳ 道路路口工程量计算方式
0.2146*R^2就是不规则路口的通用公式.
Ⅵ 桥梁张拉计算方法及详细公式
桥梁规范里面的公式比较简单,你可以查《路桥施工计算手册》上面有公式、有例题很清楚。特别是曲线分段计算都有。
Ⅶ 桥梁的锥坡工程量如何计算
桥台锥坡体积计算:
1、 桥台锥坡体积计算的公式: 扇形的弧长×半径 ×砌体的厚度 ÷ 2
2、 锥坡上下面为椭圆,用积分法也能算,简单的为椭圆锥,正体积为πabh/3 ,斜锥坡算时,先求出长、短轴长a、b。
3、斜锥坡的面积、体积计算,只能用积分法计算。
4、斜桥锥坡体积,可以用90度的公式近似计算,四个一起算。
5、先根据椭圆的长短半径计算面积S。再以斜交角度I。计算底面积。再乘于高H。最后除于3就行了。 V=S*(I/360)*H/3.
含义
为桥上交通通行所规定的建筑限界。主要由侧向宽度和竖向净空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公路桥梁的侧向宽度通常包括行车道宽度、非机动车道或自行车道宽度、人行道宽度、分隔带宽度、路缘带宽度、安全带宽度、栏杆宽度等等,竖向净空通常在两侧形成倒角,桥面净空要求是根据桥梁所属路线的公路等级或城市道路等级或特殊通行条件而确定的。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桥台锥坡
Ⅷ 桥梁张拉计算方法及详细公式
钢筋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施工计算:
材料计算公式:(下料长度=张拉槽长度+千顶长度+2倍横梁厚度+锚具长度+预留外露长度+钢绞线总回缩量)
注:钢绞线长度不宜大于1/5000,且不大于5mm。
张拉力计算:(张拉力=控制应力*钢绞线截面积*钢绞线的根数) 根据千斤顶和油表的检测报告中的校正方程计算出油表读数即可。
注:有的需要超张拉来抵消预应力损失,在控制应力中乘以系数即可。
Ⅸ 桥梁施工测量如何看图纸计算坐标
很多方法,提供三个简单实用的方法仅供参考。
1.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在CAD电子版的设计图纸量取坐标,需要那一个点的坐标就量那一个点。
2.Excel表格里利用公式功能,直接成串拉取坐标。计算2个点的坐标,然后在同等距离和直线情况下,可以直接拉取获得坐标。
3.安装一个简单的测量软件。
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已经很少用了,手算失误高,容易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