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欧体的特点和笔法
欧体,是唐代着名书法家欧阳询的书体。
欧阳询,字信本,早期学习二王书体,后来又学习北朝的碑刻书体。同时吸取当时一些书法家的长处,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①欧体的运笔特点 欧体的运笔特点主要表现在: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
欧体的横竖画多用折笔藏锋,如“上”“性”两字。行笔多取直势。横画的右边略高于左边,长横画中段较细,如“五”“善”两字。
竖画正直。悬针竖多在出锋前稍按,使收笔处含蓄有力。
撇画的落笔多用藏锋,或方或圆,提笔斜出前邵按,使下部略粗,显得笔势劲健。如“名”“交”两字。
捺画中平捺的落笔多用折笔藏锋,斜捺的落笔多为露锋。无论是平捺还是斜捺,捺脚处都驻笔成方,向右提笔出锋。捺的弧度都很小。如“改”“人”“长”“远”四字。
②欧体的结构特点 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欧体点画组合的变化非常丰富。上下结构的字多纵向伸展,如“暑”“膺”两字。左右结构的字多横向扩散,如“明”“纯”两字。点画多的字写得特别大,点画少的字写得格外小,如“显”“生”两字。竖在中间的多上下伸展,如“申”。竖在两边的多向背取势。如“阁”。
欧体的组画结字是十分巧妙的。如“灵”是一个点画很多的字,在组合安排上将中宫收缩得很紧,上下几个部分的合理分布,使整个字并无拥挤的感觉。
㈢ 欧体竖勾写法
1、写竖下行运笔过程中顺时针捻转笔杆,快到“1”点时笔向右靠;注:不是向右倾斜
拓展资料
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欧体,始祖欧阳询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以楷书和行书着称。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頫)体并驾齐驱。
㈣ 欧体基本笔画写法视频
链接: https://pan..com/s/1GE0Oq0VBPgghV2yeP_STjQ
如果没有一定的控笔能力,写字是很容易出乱子的,无法准确表达笔画或者笔法。
这里有控笔训练和笔画教学视频,希望能帮到你.
㈤ 新手欧体,横画怎么起笔
欧楷横画起笔称之为“切”,欲写横,先竖笔直下,这一下要坚决,然后微微提起笔,让笔锋变正,再向右中锋行笔。这一下“切”下去,横笔的开头就形成了一个锐角,也有人用最底部的水平线来看这个角度,说它是个约60度的钝角。当然笔笔这样就显得有些教条主义了,在写字的时候,作为一个大略的座标又未尝不可。附图解如下:
新学欧体,照例应先学“九成宫”,留心看其横画,是有很多种变化的,有些横画为了迎让或为了美观,是尖起的。最后请记住,无论是横或是坚,都应遵从“竖画横下笔,横画竖下笔”的规律。
㈥ 初学欧体字的几种笔画书写方法
颜体楷书书法书写规则是,法度严谨,楷则井然。结字方正,向背有序,撑足园满。用笔使锋,藏锋入笔,中锋行笔。笔力雄键,力秃纸背,入木三分。
基本笔画写法很多,简单说几句。以多宝塔为例:
点如坠石。独立的点多为方笔,其大小、粗细,斜正富于变化。如唐、京字的点。顶点多作半蚁型,如密、宝字的点。相背点左园右方,方园互见,如其、与字的点。三点水,第一点回锋收笔,第二、三点萦带,三点连成一线,或直或斜,狐度不大。
画如厦云。横画长横狐度较大,俩端粗,中间细,形成鲜明的对比。如业、果字。竖画首端方正,一般不长。如中、生字。悬针的末端稍偏向左方。如车,邪字。撇捺一般加长撇的长度,且撇高捺低,如天、夫字。
钩类,左钩较长但仍显敦厚。如木、于字。竖钩作直向上方和锋挑出。如也,犯字。
戈如发娄,直钩多向上方挑出,如成,武字。中锋行笔。
还有很多,靠书写者自己去琢磨。
㈦ 竖画的写法
楷书中有很多的笔画,横、竖、撇、捺、折等,这些笔画又可以细分为若干个其它笔画,对于初学者而言,如何有效地掌握好这些笔画的书写方法,已经成为他们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对于少儿书法来说,这是急需要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需要完成的一件事情了。
竖画按常理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悬针竖,另一种是垂露竖。
一、悬针竖:
顾名思义,悬针竖就像一根针一样,下面是尖的,故名悬针竖。在书写时,先将毛笔笔尖轻向左上角逆锋入笔,注意,一定是轻笔入笔,目的是倒锋的需要,这个原理要懂得。紧接着重笔向右下顿笔,注意是顿笔,不是行笔,这时,笔锋已经在笔画的中间部位了,也就是中锋用笔的状态已经开始了。最关键的时候就要开始了,顿笔完成后,保持笔锋的状态和力量,向左下方摆笔,向正下方行笔,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也是学生最常犯的错误,自顿笔完成后,就提笔,减少了重力,这样的后果就是造成头大身细的现象。毛笔至合适的位置后,要用同样的力量推送笔锋慢慢出锋,最后形成悬针状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