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资计算公式
不扣除11天的法定节假日按21.75算。
以请事假为例,公式如下:事假应扣工资=月基本工资÷21.75×请假天数,示范:假设基本工资为3000,事假两天,那么事假应扣工资为3000÷21.75×2=275.86。
应得工资为3000-275.86=2724.14。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不扣除11天的法定节假日)
“制度计薪日”即用于日工资的计算的月计薪天数,在工资发放的时候与许多考勤项目相关,如扣除事假、病假工资,加班费计算,工作不足一个月时的工资计算等等,都与“制度计薪日”及日工资数相关。
(1)工资费用的计算有两种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制度计薪日是指计算薪酬的有效天数。按现行劳动法规,每周两天双休不计入薪酬计算天数,法定节假日可计入薪酬计算天数。
年计薪日为365-104(每周2天双休)=261天,平均每月制度计薪日为21.75天。年工作日365-104(每周2天双休)-11(国家法定节假日)=为250天,平均每月制度工作日为20.83天。
2. 工资费用的计算
工资费用分配的概述
将工资费用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计入产品成本。主要有工资分配的原则、工资分配的对象以及工资费用的分配方法三个问题。
工资费用分配的原则
(1)分清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与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工资费用一般都应计入产品成本,但医务、福利人员的工资则应由福利费开支,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应由管理费开支,专设销售机构人员的工资应由销售费负担。
(2)应该分清直接计入成本的工资费用与间接计入相应的产品成本。而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应先按不同的车间进行归集,计入制造费用,然后与其他制造费用汇总以后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工资费用的分配对象
可作如下分类,生产工人的工资应分配给所生产的产品或劳务;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应由各车间的制造费用承担;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应由管理费负担,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工资费用应根据成本开支渠道的规定列支。
由于工资形式不同,工资费用的分配方法也各不相同。现以计时工资形式与计件工资形式分别介绍直接工资费用的分配方法。
在计时工资形式下,如果基本生产车间只生产一种产品,则可以将该项工资直接计入该产品成本明细账的“”直接工资“”成本项目;如果生产两种以上的产品,则可以将该车间生产工人的工资按工时比例进行分配后计入各有关品种的成本明细账该成本项目。其计算公式如下:
在计件工资形式下,可直接根据各种产量记录所记合格品数乘以计件单价求得。并将其直接计入各有关产品成本明细账的“”直接工资“”成本项目。至于计件工人应得的津贴、补贴和非工作时间的工资,一般应按各种产品计件工资费用比例进行分配。
工资费用分配的核算
直接进行产品生产的生产工人工资,专门设有“工资及福利费”或 “直接人工”成本项目。其中计件工资属于直接计入费用,应根据工资结算单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这一成本项目;计时工资属于间接计入费用,应按产品的生产工时比例,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成本的这一成本项目;奖金、津帖补贴,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应按直接计入的工资比例或生产工时比例,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成本的这一成本项目。
对于生产工人工资费用的分配,应当按产品的生产工时比例分配,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将产品所分配的工资费用与劳动生产率联系起来。如果取得各种产品的实际生产工时数据比较困难,而各种产品的单件工时定额比较准确,也可以按产品的定额工时(产品数量与工时定额的乘积)比例分配工资费用。
在进行费用分配时,直接进行产品生产、设有“工资及福利费”成本项目生产工人工资,应单独地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账户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直接进行辅助生产的工人工资,用于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但末专设成本项目的职工工资,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专设的销售部门人员的工资、用于固定资产购建等工程的工资以及应由应付福利费用开支的生活福利部门人员的工资等,则应分别记入“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在建工程”和“应付福利费”等总账账户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六个月以上病假人员的工资作为劳动保险费,记入“管理费用”账户。已分配的工资总额,应记入“应付工资”账户的贷方。
3. 关于工资的计算方式都有哪些
感谢邀请。对于工资的计算方式,大致有这样几种吧。
1.绩效工资。这也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工资计算方式,也是比较合理的一种方式。
2.固定式的工资。也就是不管你做多做少,就是这个死工资。金额是固定的,一成不变。
3.按小时算。这个其实跟固定式工资差不多,就是每个小时多少钱。然后按小时来算。你做多少个小时就给你多少个小时工资。
4. 员工的工资正确计算方法是什么
1、正算法:工资=月薪÷21.75×月计薪天数×(出勤天数比例)
2、反算法:工资=月薪-月薪÷21.75x缺勤天数×(出勤天数比例)
3、月计薪天数=(月出勤天数 + 法定节假日天数)
4、出勤天数比例= 21.75÷(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
例:某员工月薪2175元,7月份有23个工作日,员工缺勤1天,出勤是22天,本月月薪多少?
正算法: 2175÷21.75×22×(21.75÷23)=2080.4元
反算法: 2175—2175÷21.75×1×(21.75÷23)=2080.4元
1、发放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其他应收款-社会保险(个人)-其他应收款-公积金(个人)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2、缴纳社保:
借:管理费用-社会保险(单位)-管理费用-公积金(单位)-其他应收款-社保(个人)-其他应收款-公积金(个人)
贷:银行存款
3、缴纳个税:
借: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5. 工资的三种计算方法
具体要看你的工资结构是怎么样的,以及公司跟员工约定的薪资核算方法,有3种很常规的:
1、按30天自然月基数算,工资=5000/30*21=3500元;
2、按双休22天正常出勤且无法定休假天数核算,工资=5000/22*21=4772.7元
3、按21.75天标准正常出勤核算,工资=5000/21.75*21=4827.59元
当然,如果有约定全勤的,或者补贴要求的,就不同了。
6. 工资的标准计算方法
1、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2、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6)工资费用的计算有两种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国家劳动法并没有规定一天工资标准的计算方法,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规定:
月制度工作日=(365天-104天双休日-11天法定节假日)÷12个月=20.83天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个月=21.75天。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21.75(月平均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21.75×8小时)
所以一天的工资标准应该是月工资/21.75。
7. 工资的计算方式有哪些
一.计时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工作的时间来计算工钱的工资支付形式。包括:
1. 小时计时工资:根据劳动者每小时的工资标准和实际工作小时数来计算工资。
2. 日工资:根据劳动者的日工资标准和实际工作天数来计算工资。
3. 月工资:根据规定的或约定的月工资标准来支付工资。
二.计件工资,根据劳动者生产的合格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依据企业内部确定的计件工资单价来计算并支付工资。
三.奖金奖金是指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在工作中的超额劳动和增收节支而给予的劳动报酬,从而来鼓励劳动者为单位作出更大的贡献。包括生产奖、节约奖、超额完成任务奖、机关事业单位奖励工资以及其他奖金。
四.加班加点工资
加班加点工资是指按照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加班,是指休息日和法定节假日上班的时间,加点是指每天超过8小时之外的上班时间。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加班加点工资的支付标准为:1.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3.法定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五.津贴和补贴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因一些特殊原因而支付给劳动者的津贴与补贴。如职务补贴、卫生补贴、房屋补贴、交通费补贴、书报费补贴等。
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患病、工伤、婚丧假、事假、探亲假等情况下按照工资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
8. 工资的正确计算方法
工资算法构成包括:约定工资+绩效工资+加班费+补贴津贴+提成佣金-个税-社保公积金个人承担部分-水电费伙食费等员工在公司产生的费用。
其实工资计算方法并不难,只要搞清楚了计算公式和定义,可以将我们的工资计算精确到每分钱。
工资,其实就是劳动报酬的一种称呼。按小时、按天、按月、按年算工资的方式都有,但大家接触最多的就是按月计发工资。
9. 工资怎么算才正确的公式
针对固定月薪制工资计算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方法:
A:(固定月薪/应出勤天数)*实际出勤天数+固定月薪/20.92/8*1.5*平时加班工时+固定月薪/20.92/8*2*周末加班工时;
B:(固定月薪-固定月薪/20.92*缺勤天数)+固定月薪/20.92/8*1.5*平时加班工时+固定月薪/20.92/8*2*周末加班工时;
C:固定月薪/20.92*实际出勤天数+固定月薪/20.92/8*1.5*平时加班工时+固定月薪/20.92/8*2*周末加班工时;
按照A方法:其工资为:600/23*19+600/20.92/8*1.5*21=608.58
按照B方法:其工资为:600-600/20.92*4+600/20.92/8*1.5*21=598.21
按照C方法:其工资为:600/20.92*19+600/20.92/8*1.5*21=657.86
(9)工资费用的计算有两种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1、从公式B本来来看:B:(固定月薪-固定月薪/20.92*缺勤天数)+固定月薪/20.92/8*1.5*平时加班工时+固定月薪/20.92/8*2*周末加班工时;只要缺勤天数大于等于21天,其工资就会为负数(如果在没有任何加班的情况下)
2、从C公式本身来看:C:固定月薪/20.92*实际出勤天数+固定月薪/20.92/8*1.5*平时加班工时+固定月薪/20.92/8*2*周末加班工时;在有请假的情况下只要实际出勤天数大于等于21天,其工资反而会大于固定月薪(如果在没有任何加班的情况下)
3、B/C两种计算方法均有其各自的缺陷,所以本人以为在遇到固定月薪计算工资时最好采用A种计算方法。
如果有其他的工资计算问题需要解答,建议你可以在线咨询华律网律师,这里有需要专业人士,一对一与你沟通解答你的各种疑问。
10. 请问薪资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比如底薪是3000,加班费怎么算如果是综合底薪3000,加班费又怎么算
以苏州1680底薪为例,中国一般月天数为20.83天,每天工作8小时,也就是1小时的费用为:1680/20.83/8=10.082元/小时
劳动法规定:平时加班费是工资的1.5倍,周末是工资的2倍,节假日是工资的3倍,所以用10.082元/小时乘以倍数就是各种情况的加班费。
综合底薪不是计算加班的基数
(10)工资费用的计算有两种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工资结算就是劳资双方根据当地法规或者惯例签订书面的劳资合同或以完成一定工作量的口头约定,对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如一周、一个月、一年等,中国大陆一般是一个月发一次工资)内的劳动成果进行的结算,我国法律规定工资报酬必须给付货币。
简单的说工资结算就是劳资双方约定的一定时间内的各种劳动成果量与劳动单价乘积的累加,得出最后一个双方认可的总量,这个总量有的含税,有的不含税。
实质内容
我国在实行商品经济之前的工资,并不怎么在意劳动成果是否合格。但商品竞争经济在我国的高速发展,使资方深刻地认识到:企业的产品只有符合社会大众的需求,企业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因此,资方要求劳方的绩效必须符合自己的规定,对优质的劳动产品成果会给予奖励,不合格的则给予处罚。这就要求劳动者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
此外,由于劳动者需要赡养长辈、养育孩子,因此工资的实质内容包括:劳动者生存及其养老所需要的费用、提高劳动技能的培训费、赡养长辈费、养育孩子费等。
原始记录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付给职工的工资应依据有关原始记录进行计算,计算工资的原始记录主要指考勤记录和产量记录。
应付计算
应付工资的计算是工资结算工作的核心,工业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工资总额组成项目计算对每个职工的应付工资额。
1)计时工资
计时工资是按考勤记录登记的职工出勤、缺勤天数和每人的工资标准进行计算的。一般有月薪制和日薪制两种方式。在月薪制下,不论各月日历天数多少,只要职工出满勤,即可得到相同的标准工资,若遇有缺勤,缺勤工资应从标准工资中扣除。计算公式如下:
应付计时工资=标准工资-缺勤应扣工资
缺勤应扣工资=事假和旷工天数×日工资率+病假天数×日工资率×扣款百分比
日工资率是职工每日应得平均工资,一般有两种计算方法:
按全年平均每月日历天数30天计算:日工资率=标准工资/30
依照这种方法,厂休日、法定节假日照付工资,如缺勤时间跨越厂休日、法定节假日,视为缺勤,照扣工资。
按全年平均每月法定工作天数21.17天计算:日工资率:标准工资/21.17
依照这种方法,厂休日、法定节假日不付工资,如缺勤时间超过厂休日、法定节假日,不扣工资。
2)计件工资
计件工资是按产量记录和计件单价进行计算的。产量包括合格品的数量和料废品数量,料废品是因加工材料的缺陷而导致的废品。
计件工资的计算公式如下:
应付计件工资=(合格品数量+料废品数量)×计件单价
计件工资按计件对象不同分为个人计件工资和集体计件工资,集体计件工资以班组为计件对象,按上述方法计算出的计件工资为小组集体应得工资总额,集体计件工资还应在小组组员之间分配,计算出个人应得工资。
3)加班加点工资、经常性奖金、工资性津贴和补贴及特殊情况下工资
加班加点工资应按加班时间、工资率及有关规定计算;奖金按企业的奖励条件和奖励标准计算;工资性津贴和补贴及特殊情况下的工资应严格遵守国家的规定计算。
4)职位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