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灰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沉降量怎么计算
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的规范推荐法(俗称应力面积法)计算。沉降包括灰土桩处理部分的沉降和下部天然土层的沉降两部分。灰土桩处理部分的压缩模量按照复合地基承载力比天然土层承载力提高的倍数乘以天然土层的压缩模量来计算。
㈡ cfg桩基础沉降量怎么算
CFG 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CFG 桩复合地基的变形计算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地基内的应力分布,可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线性变形体理论即分层总和法,其最终变形量可按下式计算:
S=S1 +S2 = Ψ s′ =ψs ∑( Zi*αi − Zi-1*αi-1)/Esi
式中S 为地基最终变形量(mm); S′ 为分层总和法计算的地基变形量; s ψ 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根据地区沉降观测资料及经验确定;n 为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Po 为对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的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kPa);Esi 为基础底面下第i 层土的压缩模量(MPa),应取土的自重压力至土的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的压力段计算;Zi,Zi-1 为基础底面至第i 层和第i-1 层土底面的距离(m);αi,αi-1 为基础底面计算点至第i 层和第i-1 层土底面范围内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公式符号好难打啊~ 希望对你有用~
㈢ 怎么计算桩基的沉降
对于单柱单桩、双桩、单排桩、桩距大于6倍桩径的疏桩基础,其沉降不能采用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桩基新规范(JGJ94-2008)在肯定mindlin方法可以计算沉降的前提 下,指出地基规范及上海规范Geddes解的问题。Geddes解假设桩侧摩擦力作用于桩。
㈣ 2桩承台桩基沉降怎么计算
桩基沉降归地基沉降吧。
降原因
由于建筑物荷载差异和地基不均匀等原因,基础或路堤各部分的沉降或多或少总是不均匀的,使得上部结构或路面结构之中相应地产生额外的应力和变形。地基不均匀沉降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将导致建筑物的开裂、歪斜甚至破坏,例如砖墙出现裂缝、吊车轮子出现卡轨或滑轨、高耸构筑物倾斜、机器转轴偏斜、与建筑物连接管道断裂以及桥梁偏离墩台、梁面或路面开裂等。[1]
编辑本段沉降类型
建筑地基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沉降,其最终沉降量可划分为三个部分:初始沉降(或称瞬时沉降)、主固结沉降(简称固结沉降)及次固结沉降。
初始沉降
初始沉降又称瞬时沉降,是指外荷加上的瞬间,饱和软土中孔隙水尚来不及排出时所发生的沉降,此时土体只发生形变而没有体变,一般情况下把这种变形称之为剪切变形,按弹性变形计算。在饱和软粘土地基上施加荷载,尤其如临时或活荷载占很大比重的仓库、油罐和受风荷载的高耸建筑物等,由此而引起的初始沉降量将占总沉降量的相当部分,应给以估算。
主固结沉降
主固结沉降是指荷载作用在地基上后,随着时间的延续,外荷不变而地基土中的孔隙水不断排除过程中所发生的沉降,它起于荷载施加之时,止于荷载引起的孔隙水压力完全消散之后,是地基沉降的主要部分。次固结沉降在固结沉降稳定之前就可以开始,一般计算时可认为在主固结完成(固结度达到100%)时才出现。
次固结沉降
次固结沉降量常比主固结沉降量小得多,大都可以忽略。但对极软的粘性土,如淤泥、淤泥质土,尤其是含有腐殖质等有机质时,或当深厚的高压缩性土层受到较小的压力增量比作用时,次固结沉降会成为总沉降量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应给以重视。[2]
编辑本段计算方法
分层总和法
分层总和法是在地基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划分为若干层,计算各分层的压缩量,然后求其总和。计算时应先按基础荷载、基底形状和尺寸、以及土的有关指标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且在地基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进行分层,然后计算基底附加应力,各分层的顶、底面处自重应力平均值和附加应力平均值。通常假定地基土压缩时不允许侧向变形(膨胀),即采用侧限条件下的压缩性指标。为了弥补这样得到的沉降量偏小的缺点,通常取基底中心点下的附加应力sz进行计算。[2]
有限元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连续介质,对于一般土体可以采用非线性弹性本构模型或弹塑性本构模型,考虑复杂的边界条件、土体应力应变关系的非线性特性、土体的应力历史和水与骨架上应力的耦合效应,可以考虑土与结构的共同作用、土层的各向异性,还可以模拟现场逐级加荷,能考虑侧向变形及三维渗流对沉降的影响,并能求得任意时刻的沉降、水平位移、孔隙压力和有效应力的变化。从计算方法上来说,由于其计算参数多,且需通过三轴试验确定,程序复杂难以为一般工程设计入员接受,在实际工程中没有得到普遍应用,只能用于重要工程、重要地段的地基沉降的计算。[2]
规范法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 7-89)所推荐的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方法是另一种形式的分层总和法。它也采用侧限条件的压缩性指标,并运用了平均附加应力系数计算,还规定了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的标准以及提出了地基的沉降计算经验系数,使得计算成果接近于实测值。 [3]
编辑本段计算注意事项
地基沉降计算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深度计算方法
沉降计算深度可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规范》(GB50007-2002)中的方法来确定。
应力和变形的关系
在有关地基土中的应力和变形中,都把地基假设成直线变形体,从而直接应用了弹性理论解答。实践表明:对于低压缩性的土,当建筑物的荷载不大,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不超过土的比例界限时,它的应力和应变成直线关系,可以得到与弹性理论解答相近的结果。而当荷载增大后,情况却大不相同。又如高压缩性的软土在一开始它的应力和应变间的关系就是非线性的。因此,为了研究高压缩性土的变形和反映在更大的荷载范围下的变形的真实情况,就有必要把土看成作为非线性变形体。
土的压缩性指标的选定
从基础最终沉降量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基础沉降计算的准确性与土的压缩特性指标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时,由于压缩性指标选用不当,或根本不可靠,使得沉降计算完全失去意义。土的压缩性指标应该完全反映出土在天然的状态下受建筑物的荷载后的实际变形特征,但是,在现有条件下,室内实验与荷载实验时地基上所保持的应力状态和变形条件都和实际有所区别,而且对于不同的土和不同的实验条件,这些差别也不一样。
精确度问题
对于压缩性较大的地基,计算往往小于实测值;对于压缩性小的地基,则恰恰相反。为了提高地基变形计算的精度,在对比总结了一些地基变形计算与实测的基础上,对不同压缩的地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提出了相应的修正系数ψ,并认为只有正确选用了ψ,就能使地基变形计算的精确度普遍有所提高。但是,修正系数ψ的确定还不是很精确。[2]
编辑本段监测方法
监测点布置
沉降监测采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布设于建筑物上测点的高程,通过监测测点的高程变化来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在周期性的监测过程中,一旦发现下沉量较大或不均匀沉降比较明显时,随时报告施工单位。根据建筑施工规程要求和地基不均匀沉降将引起建筑破坏的机理,一般应在建筑物围墙每个转折点连接处设一个监测点。
控制点布设
由于控制点是整个沉降监测的基准,所以在远离基坑比较安全的地方布设2个控制点。每次监测时均应检查控制点本身是否受到沉降的影响或人为的破坏,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注意事项
(1)建筑物沉降监测点与基点构成闭合水准测线。 (2)沉降监测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实测。 (3)监测仪器采用DS05 级索佳B1自动安平精密水准仪,视线长度严格控制在30m以内,前后视距差<0.5m,任一测站前后视距差累积<±1.5m,视线高度(下丝读数)>0.5m。 (4)在各测点上安置水准仪三脚架时,控制使其中两脚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第三脚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5)在同一测站监测时,不进行两次调焦,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鼓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 (6)水准测量测点间的站数控制为偶数站。 (7)测站观测限差,基辅分划读数之差不超过0.3mm,基辅分划所测高度之差不超过0.4mm,测站观测误差超限,在发现后立即重测,若迁站后才检查发现,从基点开始,重新观测。 (8)水准测量的环闭合差不得超过2Fmm。其中,F为环线长度0km。监测过程中,对此严格执行,一旦超限,立即重新监测以确保监测精度。
㈤ 桩基沉降计算应满足哪些要求,地基基础设计计算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第8.5.13条、8.5.14条、8.5.15条进行了规定
8.5.13 桩基沉降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以下建筑物的桩基应进行沉降验算;
1)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桩基;
2) 体形复杂、荷载不均匀或桩端以下存在软弱土层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桩基;
3) 摩擦型桩基。
2 桩基沉降不得超过建筑物的沉降允许值,并应符合本规范表5.3.4 的规定。
表5.3.4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
变形特征
地基土类别
中、低压缩性土
高压缩性土
砌体承重结构基础的局部倾斜
0.002
0.003
工业与民用建筑相邻柱基的沉降差
框架结构
0.002l
0.003l
砌体墙填充的边排桩
0.0007l
0.001l
当基础不均匀沉降时不产生附加应力的结构
0.005l
0.005l
单层排架结构(柱距为6m)柱基的沉降量(mm)
(120)
200
桥式吊车轨面的倾斜(按不调整轨道考虑)
纵向
0.004
横向
0.003
多层和高层建筑的整体倾斜
Hg≤24
0.004
24<Hg≤60
0.003
60<Hg≤100
0.0025
Hg>100
0.002
体型简单的高层建筑基础的平均沉降量(mm)
200
高耸结构基础的倾斜
Hg≤20
0.008
20<Hg≤50
0.006
50<Hg≤100
0.005
100<Hg≤150
0.004
150<Hg≤200
0.003
200<Hg≤250
0.002
高耸结构基础的沉降量(mm)
Hg≤100
400
100<Hg≤200
300
200<Hg≤250
200
注:1 本表数值为建筑物地基实际最终变形允许值;
2 有括号者仅适用于中压缩性土;
3 l 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m);Hg 为自室外地面起算的建筑物高度(m);
4 倾斜指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5 局部倾斜指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10m 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条文说明】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地基基础设计强调变形控制原则,桩基础也应按变形控制原则进行设计。本条规定了桩基沉降计算的适用范围以及控制原则。
8.5.14 嵌岩桩、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桩基、对沉降无特殊要求的条形基础下不超过两排桩的桩基、吊车工作级别A5 及A5 以下的单层工业厂房且桩端下为密实土层的桩基,可不进行沉降验算。当有可靠地区经验时,对地质条件不复杂、荷载均匀、对沉降无特殊要求的端承型桩基也可不进行沉降验算。
㈥ 什么是桩基础沉降
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cfg桩复合地基的变形计算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地基内的应力分布,可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线性变形体理论即分层总和法,其最终变形量可按下式计算:
s=s1+s2=ψs′=ψs∑(zi*αi−zi-1*αi-1)/esi
式中s为地基最终变形量(mm);s′为分层总和法计算的地基变形量;sψ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根据地区沉降观测资料及经验确定;n为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po为对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的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kpa);esi为基础底面下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mpa),应取土的自重压力至土的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的压力段计算;zi,zi-1为基础底面至第i层和第i-1层土底面的距离(m);αi,αi-1为基础底面计算点至第i层和第i-1层土底面范围内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公式符号好难打啊~希望对你有用~
㈦ 桩基沉降计算看哪个数据
开始的标高是根据建筑设计说明里面的基准标高来定的,填写的是首层的标高。
沉降量是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计算得出。
本次的沉降量是由测点本次的数据与前一次测量的数据之差
累计的沉降量是由测点本次的数据与最开始的测量数据之差
追问
正负0、000为相对标高,室内外高差0.3m,首层标高为4.8m,难道开始的标高填4.8m?我看人家写的不是0、20就是1.3米左右
一般情况下直径800mm以上的桩被称为中小型桩,沉降在40mm以下都属于正常。大于800mm的桩称为大型桩,沉降不能大于直径D的0.05倍。
桩基静载试验分抗压静载和抗拔静载,以抗压静载为例,一个小时为一级,一共分十级加载,沉降量超过40mm为不合格,本级加载后沉降量大于前级5倍为不合格。
㈧ PKPM如何计算桩基沉降
桩基沉降计算心得
看到一篇贴子,关于桩基沉降计算的Es取值问题.个人一点心得,发布如下:这个所有的地质报告中都不会提供给你现成的用于桩基沉降计算的Es值的,中关于计算地基沉降的Es值并非地质报告中提供的Es1-2,真正需要的Es值需要你手算,然后输入地质报告,具体的计算方法举例:在桩筏四边有限元计算中,经过沉降试算后再进行有限元计算,可以得到一个数据文件shzf.out,在这个文件中提供了桩尖以下各压缩深度的自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