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关于产生生殖细胞的种类
精子
2的N次方种:这无非就是N对染色体的排列组合数
4个,2种:1个精原细胞经染色体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染色体“互补”的次级精母细胞,每个次级精母细胞再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两个染色体完全一样的精细胞,最后变形为精子。
卵子
2的N次方种
1个,1种:1个卵原细胞经染色体复制形成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染色体“互补”的但细胞质不均分的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细胞质少,最后消失),次级卵母细胞再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两个染色体完全一样的但细胞质不均分的卵细胞和第二极体(细胞质少,最后消失),只剩下一个卵细胞。
❷ 生殖细胞是体细胞吗
生殖细胞不是体细胞。
体细胞是一个相对于生殖细胞的概念。它是一类细胞,其遗传信息不会像生殖细胞那样遗传给下一代。高等生物的细胞差不多都是体细胞,除了精子和卵细胞以及它们的母细胞之外。
它是一类细胞,其遗传信息不会像生殖细胞那样遗传给下一代。高等生物的细胞差不多都是体细胞,除了精子和卵细胞以及它们的母细胞之外。体细胞遗传信息的改变不会对下一代产生影响。
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经减数分裂得出的生殖细胞的两倍。例如在人类,体细胞是双倍体(具有两套完整的染色体组),而精子卵子则是单倍体(具有一套完整的染色体组)。
在基因治疗中区分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尤为重要。也就是说体细胞是人体内除生殖细胞,有全部遗传信息的细胞。体细胞最初从受精卵分裂得到。
生殖细胞(germ cell),又称配子(gamete),是多细胞生物体内能繁殖后代的细胞的总称,包括从原始生殖细胞直到最终已分化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均为单倍体细胞,其中包含一条性染色体。
此术语由A·恩格勒和K·普兰特尔于1897年提出以与体细胞相区别。体细胞最终都会死亡,只有生殖细胞有延存至下代的机会。
物种主要依靠生殖细胞而延续和繁衍。长期的自然选择使每一种生物的结构都为其生殖细胞的存活提供最好的条件。
(2)生殖细胞类型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一、生殖细胞分类
1、孢子
是不需配合的生殖细胞,通常是无性的,可由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产生,见之于原生动物中的孢子虫纲和植物中。
2、配子
是需经配合成合子后方能发育的生殖细胞,也称性细胞,由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产生。产生配子的细胞称配子母细胞。这是未分化的原始生殖细胞,可在雄性或雌性生殖腺中分别分化为精子和卵。
在低等植物中,配子母细胞在大多数情况下直接构成称作配子囊的性器官。例如在原植体植物(Thallophyte)中的同形配子囊产生同形配子;异形配子囊产生异形配子等。
二、产生
施旺和许耐登来说细胞仍然主要是一种结构成分,但在19世纪功年代其他学者已经强调了细胞的生理功能,尤其是发育和营养功能。
随着对细胞及其组成成分(特别是细胞核)的了解日益深入,“细胞学说”这一概念的意义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许耐登的学说直接促进了区分动植物细胞的非常活跃的研究工作。
1852年Remak(1815-1865)指陈,蛙卵是细胞,在发育中的蛙胚中新细胞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胞分裂产生的。他着重驳斥了自由细胞形成学说。
在这一点上他得到了微尔科(1855)的支持,后者指出,就许多正常的和病态的动物及人类组织来看,每个细胞都是从原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
他断言:“作为一般原则,任何种类的发育都不是从头开始,因而(必须)否定(自然)发生学说,不论是在个别部分的发育史上还是在整体生物的发育史上”(Virchow,1858:54)。
❸ 生殖细胞染色体2条是怎么算的。
第一个图是初级精母细胞,有四条染色体,最终形成的生殖细胞就是两条染色体。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减半。
❹ 细胞繁殖的计算公式
公式是n×2的m次方
n为原有细胞个数
m为繁殖的次数
❺ 细胞的生殖方式有什么(单细胞,(真核,原核,所有,越详细越多分!)
单细胞生物一般是无性生殖,即分裂生殖
原核生物:分裂生殖和孢子生殖
真核生物: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分裂生殖又叫裂殖,是无性生殖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即是母体分裂成2个(二分裂)或多个(复分裂)大小形状相同的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这种生殖方式在单细胞生物中比较普遍,但对不同的单细胞生物来说,在生殖过程中核的分裂方式是有所不同的。
有丝分裂: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凝集成染色体、复制的姐妹染色单体在纺锤丝的牵拉下分向两极,从而产生两个染色体数和遗传性相同的子细胞核的一种细胞分裂类型。通常划分为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五个阶段。
无丝分裂:在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过程中不出现染色体也不形成纺锤体,细胞核直接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分裂类型。
❻ 生物的生殖方式有哪些类型
1、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易保持亲代的性状。
2、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也叫配子)的结合,产生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这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具有双亲的遗传性,有更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6)生殖细胞类型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1、凡是种子植物用种乎进行繁殖时,都属予卵式生殖,因为要产生种子,必须经过双受精作用,即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所以必然是卵式生殖。
2、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3、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4、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是:取材少,培养周期短,繁殖率高,便于自动化管理;便于花卉和果树的快速繁殖、便于培养无病毒植物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易保持亲代的性状。
❼ 生殖细胞的分类
生殖细胞可以分成孢子和配子两类: 在单细胞生物群体中已有生殖细胞分化的迹象。如团藻科的杂球藻有4个较小的细胞失去分裂能力,专司运动和代谢,称为营养个体,其余28个有分裂能力,称为生殖个体;团藻则在大多数小型营养细胞间出现了少数大的生殖细胞。
极质,其中富含核糖核酸(RNA)的小颗粒叫极颗粒。经过受精、卵裂,含有极颗粒的细胞称极细胞,就是果蝇的原始生殖细胞。如果将原在后部的极质注射到卵的前部,可使预定发育为体细胞的细胞发育为生殖细胞。
在马副蛔虫卵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况。有证据表明,两栖类生殖细胞可能也是以同样的方式决定的。但还不了解在哺乳动物胚胎中,是什么因素决定某些细胞发育成生殖细胞的。只知道生殖细胞被决定后,需通过迁移到达生殖腺的部位并在那里分化。 施旺和许耐登来说细胞仍然主要是一种结构成分,但在19世纪功年代其他学者已经强调了细胞的生理功能,尤其是发育和营养功能。随着对细胞及其组成成分(特别是细胞核)的了解日益深入,“细胞学说”这一概念的意义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许耐登的学说直接促进了区分动植物细胞的非常活跃的研究工作。1852年Remak(1815-1865)指陈,蛙卵是细胞,在发育中的蛙胚中新细胞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胞分裂产生的。他着重驳斥了自由细胞形成学说。在这一点上他得到了微尔科(1855)的支持,后者指出,就许多正常的和病态的动物及人类组织来看,每个细胞都是从原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他断言:“作为一般原则,任何种类的发育都不是从头开始,因而(必须)否定(自然)发生学说,不论是在个别部分的发育史上还是在整体生物的发育史上”(Virchow,1858:54)。Kolliker以及其他一些植物学家也在同一时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然而,由于许耐登的权威性而延迟了这结论在植物学界被普遍接受。达尔文在1868年(II:370)还拿不准自由细胞形成究竟是否可能。后来微尔科的格言“细胞来自(原先存在的)细胞”,(omnis cellula e cellula)虽然终于被每个人接受,然而那个时候对细胞(尤其是核)分裂过程的细节还并不清楚(见下文,“有丝分裂”)。
由于有了对细胞的这种新的解释,重新考虑受精过程的时机已经成熟。如果躯体的一切部位都由细胞组成,则性腺(卵巢和睾丸)是否也是如此?雄性和雌性的“种子物质”究竟是什么?它是否也由细胞构成?雌、雄性的性细胞有什么区别?这一类早已构思过的问题当然并不是一开始就提了出来,然而这些问题必然是细胞学说的逻辑结果。后来越来越明显只有等到阐明了受精过程中细胞的作用,真正有生命力的遗传学说才能建立。正是在这几十年中生殖细胞这个概念才脱颖而出。 精子的获能
精子中的半数含Y染色体(23,Y),半数含X染色体(23,X)。射出的精子虽有运动能力,却无穿过卵子周围放射冠和透明带的能力。这是由于精子头的外表有一层能阻止顶体酶释放的糖蛋白。精子在子宫和输卵管中运行过程中,该糖蛋白被女性生殖管道分泌物中的酶降解,从而获得受精能力,此现象称获能(capacitation)。精子在女性生殖管道内的受精能力一般可维持1天。
卵子的成熟
从卵巢排出的卵子处于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并随输卵管伞的液流进入输卵管,在受精时才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若未受精,于排卵后12~24小时退化。
受精
动、植物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父本和母本的生殖细胞(配子)互相融合,这两个配子在形成新的合子上各自作出了同样贡献,而且关键过程是两个配子的细胞核相互融合,这些观点到了1844年左右已经逐步确立并被有关学者普遍接受。人们的注意力便开始转移到细胞核上。细胞核是不是就像后生论者所设想的,仅仅是一团无定形的胚样物质、也许只是在融合时才激发了卵细胞的发育过程?或者是细胞核虽小,却具有严密结构,这肉眼不可见的显微结构是否就是受精作用之后的一切非常精确并具有特异性的发育过程的关键?如果把细胞核仅仅看作是细胞发育和细胞分裂的引发物,就会认为它在完成了这一任务后就会被溶解掉,在新的细胞分裂之前或至少是在配子形成之前再重新形成。由于19世纪后半期的细胞学家所接受的都是生理学家或胚胎学家的教育训练,他们的侧重点是发育问题,因而用不着关心细胞核的连续性。他们很少过向性状是怎样从亲代传递到子代的遗传学问题。
植入
胚胎逐渐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植入(implantation),又称着床(imbed)。着床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活动。植入约于受精后第5—6天开始,第11—12天完成。研究表明胚泡产生的层粘连蛋白和子宫内膜上的受体蛋白促使胚泡粘附在子宫内膜,胚泡与子宫内膜随机形成微绒毛交错现象,滋养层细胞和内膜上皮细胞间形成桥粒等专门固着结构。植入时,内细胞群侧的滋养层先与子宫内膜接触,并分泌蛋白酶,消化与其接触的宫内膜组织,胚泡则沿着被消化组织的缺口逐渐埋入子宫内膜功能层(如图)。经过着床,原来漂流的胚泡紧密附着于子宫壁,进而埋入子宫壁内,从而取得母体营养和保护,建立母子间结构上的联系。
胚泡的植入部位通常在子宫体和底部,后壁多于前壁。在内分泌失调,输卵管炎症,粘连,狭窄等因素影响下,使胚泡未能进入子宫而在子宫以外的部位植入,发生宫外孕(ectopic pregnancy),常发生在输卵管,偶也见于卵巢表面、子宫阔韧带、肠系膜等处。
❽ 从染色体组上分析如何计算动物产生生殖细胞的种类
动物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数目计算:一个卵原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一个精原细胞形成四个精子。
被子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子房数=果实数:胚珠数=种子数
被子植物有双受精现象,一个胚珠发育成一粒种子则需要两个精子:果皮是由体细胞构成的子房壁发育来的,种皮是由体细胞构成的珠被发育来的。
设体细胞染色体为2N,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应为N,例如:卵细胞、精子、极核、受精极核由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融合而成,所以,受精极核以及由受精极核经有丝分裂形成的胚乳染色体数目应为3N。受精卵及其经有丝分裂形成的染色体体数应为2N,例如:胚、子房壁、种皮果皮等。
❾ 父母体细胞基因为Aa,为什么它们产生的生殖细胞类型及比例为A:a=1:1
看开你对基因分离定律不熟,基因分离定律说了,在形成配子时,成对基因分离,产生两个配子,而亲本是Aa型,分离不就得到A、a且一比一。三比一是配子随机组合产生1/4AA 1/2Aa 1/4aa你误认为子代表现型是生殖细胞的比例,其实一想也知道子代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那么就是由两不亲本的生殖细胞结合而来。生殖细胞是指单个细胞,懂不?不懂那就死记下来,等一段时间后也许就懂了,当初我一开始也不理解,后来慢慢的就理解了!
❿ 高二生物 如何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来判断生殖细胞的类型
1.数目方面:一般来说,染色体为奇数的,基本上都是配子的染色体数;但偶数的也可以是配子的染色体数----如果蝇等。所以这种判断方式只能针对染色体数为奇数的配子。
2.形态方面:一般来说,配子染色体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不能两两配对。
上面所说的都是一般来说,现在的这方面的题目都是以一般的情况来出题的,特殊情况会有专门的(说明)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