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计算方法 > 地膜覆盖计算方法

地膜覆盖计算方法

发布时间:2022-09-30 19:34:31

⑴ 地膜覆盖

20世纪中叶,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农用塑料薄膜的出现,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利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进行蔬菜和其它作物的生产均获得良好效果。日本最早从1948年开始研究利用,1955年首先应用于草莓覆盖生产,并进行推广,1965年正式开展了研究工作。1977年日本全国120万公顷的旱田作物(包括蔬菜),地面覆盖面积已超过20万公顷,占旱地作物栽培面积的16%。保护地内地面覆盖的面积占93%。日本地面覆盖栽培多用在产值高、效益大的蔬菜及其它经济作物上。1961年法国开始在其本国的东南部试用薄膜栽培覆盖瓜类作物。意大利于1965年对蔬菜、草莓、咖啡及烟草等主要作物进行地面覆盖栽培。美国于60年代末开始用黑色薄膜覆盖栽培棉花。苏联主要在低温干旱季节进行薄膜地面覆盖栽培,用以提高地温,减少土地蒸发。我国于70年代初期利用废旧薄膜进行小面积的平畦覆盖,种植蔬菜,棉花等作。1978年进行试验,1979年开始在华北、东北、西北及长江流域一些地区进行试验、示范、推广。随即生产出厚度为0.015-0.02毫米的聚乙烯薄膜,为发展地面薄膜创造了条件。由于覆盖生产的效果显着,薄膜覆盖生产启蒙及全国,并简称为地膜覆盖。目前,不但应用于蔬菜栽培,也相继用于大田作物、果树、林业、花卉及经济作物的生产。群众称它为”不推自广”的措施。到目前为止,应用地膜覆盖的作物及果林苗木已达几十种。当前地膜不仅用于露地栽培,也用于早春保护设施内的覆盖。不仅在早春覆盖,夏、秋高温季节覆盖也取得良好效果。在我国北方旱区应用地膜覆盖具有抗旱保墒效果。多雨季节地膜覆盖也有防雨、排涝效果,很受生产者欢迎。
河北省一些干旱地区,在春旱期间为了适时播种花生,棉花,采用创埯,人工造墒,逐埯浇水、播种、覆土镇压,覆盖地膜、促墒,提墒,使皮棉增产20-40%,花生增产50-60%。辽宁省为了解决春季气温低、无霜期短、春旱等不利因素,而在春季土壤化冻时深翻、施肥、覆盖地膜保墒播种,或在底墒不足时人工添墒,抗旱播种,使大面积的花生产量平均增加45%。在一些严重干旱,7-9月份雨量不足100毫米的地区,26万亩花生平均亩产217公斤,增产率达到132.6%。黑龙江省伊春市历年来由于低温、干旱不能种植花生,采用地膜覆盖栽培获得了亩产花生150公斤以上。内蒙古干旱高寒地区,春季气温低,风沙大,雨量少,种植菜、粮、烟、果、花卉等作物受气候影响很大,利用地膜覆盖栽培使大棚内主要栽培的果类蔬菜提早上市2-10天,亩增产30-70%,露地地膜覆盖的12种蔬菜前期增产(早熟)16.8-215%,亩增产幅度为24.6-150%。城镇郊区老菜地土壤盐碱化严重,地膜覆盖可以降低土壤表层盐碱量。赤峰县盐碱地,茄子地膜覆盖86%。地膜覆盖的甜菜亩增产26-33%,含糖量增加1.2-1.5%。烟叶每亩增产27.8%,玉米增产32.9%,呼伦贝尔盟扎兰屯地膜覆盖翠菊、夜来香等六种花卉,使开花期提早,花枝多,花朵颜色鲜艳。甘肃省河西走廊,陇东泉上、陇南山水地以及干旱的中部地区的地膜覆盖栽培,都表现有保温、保墒、保肥、抑制杂草、减轻病虫害、早熟和增产的作用。十多种蔬菜增产30-70%,瓜类增产30-50%,皮棉增产30-40%,烤烟、花生、甜菜等增产50%左右。

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地膜覆盖栽培的最大效应是提高土壤温度,春季低温期间采用地膜覆盖白天受阳光照射后,0-10厘米深的土层内可提高温度1-6℃,最高可达8℃以上。进入高温期,若无遮阴,地膜下土壤表层的温度可达50-60℃,土壤干旱时,地表温度会更高。但在有作物遮荫时,或地膜表面有土或淤泥覆盖时,土温只比露地高1-5℃,土壤潮湿时土温还会比露地低0.5-1.0℃,最高可低3℃。夜间由于外界冷空气的影响地膜下的土壤温度只比露地高1-2℃。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因覆盖时期、覆盖方式、天气条件及地膜种类不同而异。

由于薄膜的气密性强,地膜覆盖后能显着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湿度稳定,并能长期保持湿润,有利于根系生长。在旱区可以采用人工造墒、补墒的方法进行抗旱播种。在较干旱的情况下,0-25厘米深的土层中土壤含水量一般比露地高50%以上。随着土层的加深,水分差异逐渐减小。

地膜覆盖后的作物生旺盛,蒸腾耗水较多,在相同的管理情况下易呈现缺水现象,应注意灌水,防止干旱减产。

由于地膜覆盖有增温保湿的作用,因此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增殖,加速腐殖质转化成无机盐的速度加快,有利作物吸收。据测定,覆盖地膜后速效性氮可增加30-50%,钾增加10-20%,磷增加20-30%。地膜覆盖后可减少养分的淋溶、流失、挥发,可提高养分的利用率。但是,地膜覆盖下的养分,在作物生前期较高,而后期则有减少的趋势。生产蔬菜时,后期应注意追肥,否则影响产量。此外,地膜覆盖可以避免因灌溉或雨水冲刷而造成的土壤板结现象,可以减少中耕的劳力,并能使土壤疏松,通透性好。能增加土壤的总孔隙度1-10%,降低容重0.02-0.3克•厘米-3,可增加土壤的稳性团粒1.5%,使土壤中的肥、水、气、热条件得到协调。同时可防止返碱现象发生,减轻盐渍危害。

地膜覆盖后,中午可使植株中、下部叶片多得到12-14%的反射光,比露地增加3-4倍的光量,因而可以使树干下部的苹果着色好,花卉的花朵鲜艳,烟叶的成色好。番茄的光合作用强度可增加13.5-46.8%,叶绿素的含量增加5%左右,更可以使中、下部叶片的衰老期推迟,促进干物质积累,故可提高产量。

地膜与地表之间在晴天高温时,经常出现50℃左右的高温,致使草芽及杂草枯死。在盖膜前后配合使用除草剂,更可防止杂草丛生,可减去除草所占用的劳力。但是,覆膜质量差或不施除草剂也会造成草荒。覆盖地膜后由于植株生长健壮,可增强抗病性,减少发病率。覆盖银灰色反光膜更有避蚜作用,可减少病毒病的传播危害。

但是地膜覆盖栽培中相应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多年覆盖地膜,残膜清除不净,造成土壤污染,由于盖膜后有机质分解快,作物利用率高,肥料补充的少,使土地肥力下降或因覆盖膜的管理不当也会造成早熟不增产,甚至有减产现象。在旱沙地、贫瘠土地、重粘质土地上,不宜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因为旱沙地盖膜后土壤温度在中午时易产生高温,在干旱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反而会造成减产。在贫瘠土地上,覆盖膜后不便追肥,播种时施用基肥不足,覆盖也不能增产。重粘质土地在干旱时坷拉多,整地时难以耙碎,盖膜后很难与地面贴紧,刮大风时地膜容易吹破,刮跑。因此,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必须掌握一定条件才能达到早熟高产,稳产地目的。

一、地膜覆盖的方式

地膜覆盖的方式依当地自然条件、作物种类、生产季节及栽培习惯不同而异。

(一)平畦覆盖

畦面平,有畦埂,畦宽1.00-1.65米,畦长依地块而定。播种或定植前将地膜平铺畦面,四周用土压紧。或是短期内临时性覆盖。覆盖时省工、容易浇水,但浇水后易造成畦面淤泥污染。覆盖初期有增温作用,随着污染的加重,到后期又有降温作用。一般多用于种植葱头、大蒜以及高秧支架的蔬菜,小麦、棉花等农作物、果林苗木扦插也采用。

(二)高垄覆盖

畦而呈垄状,垄底宽50-85厘米,垄面宽30-50厘米,垄高10-15厘米。地膜覆盖于垄面上。垄距50-70厘米。每垄种植单行或双行甘兰、莴笋、甜椒、花椰菜等。高垄覆盖受光较好,地温容易升高,也便于浇水,但旱区垄高不宜超过10厘米。

(三)高畦覆盖

畦面为平顶,高出地平面10-15厘米,畦宽1.00-1.65米。地膜平铺在高畦的面上。一般种植高秧支架的蔬菜,如瓜类、豆类、茄果类以及粮、棉作物。高畦高温增温效果较好,但畦中心易发生干旱。

(四)沟畦覆盖

将畦做成50厘米左右宽的沟,沟深15-20厘米,把育成的苗定植在沟内,然后在沟上覆盖地膜,当幼苗生长顶着地膜时,在苗的顶部将地膜割成十字,称为割口放风。晚霜过后,苗自破口处伸出膜外生长,待苗长高时再把地膜划破,使其落地,覆盖于根部。俗称先盖天,后盖地。如此可提早定植7-10天。保护幼苗不受晚霜危害。既起着保苗,又起着护根的作用,而达到早熟、增产增加收益的效果。早春可提早定植甘兰、花椰菜、莴笋、菜豆、甜椒、番茄、黄瓜等蔬菜,也可提早播种西瓜、甜瓜等瓜类及粮食等作物。

(五)沟种坡覆

在地面上开出深40厘米,上宽60-80厘米的坡形沟,两沟相距2-5米(甜瓜为2米,西瓜为5米),两沟间的地面呈垄圆形。沟内两侧随坡覆70-75厘米的地膜,在沟两侧的地面呈垄圆形。沟内两侧随坡覆70-75厘米的地膜,在沟两侧种植瓜类。

(六)穴坑覆盖

在平畦、高畦或高垄的畦面上用打眼器打成穴坑,穴深10厘米左右,直径10-15厘米,空内播种或定植作物,株行距按作物要求而定然后在穴顶上覆盖地膜,等苗顶膜后割口放风。可种植马铃薯等作物。

二、地膜覆盖栽培

(一)甘兰地膜覆盖栽培

甘兰的耐寒性较强,早春栽培多选用早熟品种,于前1年12月下旬至当年1

月上旬在阳畦或小拱棚中提早育苗。第二年早春用平畦覆盖,可比露地适期定植者提早5-7天定植。近年来,大连市郊区采用沟畦覆盖,由于幼苗顶部有地膜防止晚霜危害,因此,定植期又比地膜覆盖者提早4-6天沟畦覆盖既增加了地温,又改善了局部空间的小气候,为甘兰苗期防霜、增温、保墒、促进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而可使甘兰提早7-10天收获,一般每亩增产20-30%。据辽宁、黑龙江、山西、山东、北京、天津等地报道,亩增产31.5-4.7%,亩产值增加115-253.7元,是甘兰早熟栽培值得重视的一项措施。其它蔬菜如花椰菜、莴笋等也可按照甘兰的覆盖技术进行高垄或沟畦覆盖。

(二)菜豆地覆盖栽培

菜豆是喜温作物,一般露地栽培的播种期是谷雨前后。地膜覆盖的菜豆,更可在温室内提前20天左右育苗,当豆苗露出心叶时,即可于清明节后定植,如此可比露地或地膜覆盖直播者提早20-30天播种,收获期提早15-20天,亩产可增加23-75%。据北京试验,可增产42.4%,产值增中77.3%,早熟15天,每亩增收136元多。黑龙江省伊春市、哈尔滨市增产27.3-125%。

矮生菜豆可采用平畦、高垄、高畦以及沟畦覆盖。架豆也可采用高垄、高畦或沟畦覆盖。豇豆等也可按照菜豆的覆盖方式进行覆盖,增产,增收效果也很显着。

(三)黄瓜地膜覆盖栽培

黄瓜是栽培最广,栽培方式多种多样,全年供应的一种蔬菜。可进行早春、炎夏、晚秋等多季栽培,而且产量高、产值高、收效快、黄瓜地膜覆盖多采用温室及小拱棚育苗,四片真叶时定植,一般是在谷雨节前采用高畦或沟畦覆盖,比露地栽培早熟5-15天,产量提高30%以上。山东、辽宁、新疆、甘肃等地产量提高达50%以上。亩产值增加100元,最多达500-600元。黄瓜除春季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以外、夏播、秋播采用地膜覆盖也有良好效果。

黄瓜炎夏地膜覆盖,播种初期地温较高,但因土壤潮湿,不会造成高温危害,到瓜秧长高时为地面遮荫,土温略高于露地。由于地膜可以保持土壤的适宜温度起着护根保秧作用,因此瓜秧生长分健壮,可以正常结瓜。可见地膜覆盖是夏播黄瓜的必要的栽培措施。

顺便提到的是番茄、茄子、甜椒等蔬菜亦可采用黄瓜的覆盖方式进行栽培。甜椒采用小高畦覆盖银灰色反光薄膜更可起到避蚜,防止病毒病感染,而获得显着增产的效果。

(四)西葫芦地膜覆盖栽培

西葫芦喜温和气候,多于春季进行早熟栽培。春季2月下旬到3月上旬进行育苗,谷雨前采用高垄、小高畦覆盖,或采用沟畦覆盖,地膜小拱覆盖,以及穴坑覆盖。近年来以沟畦地膜小拱覆盖者为多。因为可提早定植期,而获得早熟、高产的效果。亩产值提高100-400元。深受生产者欢迎,同时也增多了市场上的花色品种。

(五)棉花地膜覆盖栽培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是我国经济作物中推广较早、面积较大、效益显着的作物之一。辽宁、山西、河南、新疆等省区都创出亩产150公斤皮棉高产纪录,一般均较露地栽培增产50%左右。这项技术的推广,对于扭转我国长期进口棉花的情况和推动轻纺工业的起飞作出了贡献。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分高垄、平覆和沟覆三种,因地制宜选用。在特早熟棉区热量资源不足的地方以垄覆为宜。干旱缺水的棉田则以平覆或沟覆为好。棉田地膜的覆盖度也可分高(90%左中)、中(70%左右)、低(50%左右)三种。水肥条件好的棉田低覆盖为好,缺水棉田高覆盖可保墒,一般棉田中度覆盖效益最好。

特早熟棉区应尽量发挥地膜覆盖的热效应,”沟棚覆盖”效果最好,即播种在17厘米左右宽的小色内,沟上覆膜,可提早出苗7-10天,且可防冻害。旱地棉田主要要发挥地膜的保墒增温效应,采用”沟种坡覆”可以加大地膜的径流量,使滴水归汤,可较常规覆膜增产10-20%。盐碱地棉田则需以淡水压碱,开沟躲碱,沟低覆膜,以利全苗。

1983年农牧渔业部组织了由山西棉花研究所主持的,全国棉花地膜覆盖栽培研究协作组,对地膜植棉区域性和不同类型棉田的配套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表有关论文200余篇,获得1985年部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协作研究认为地膜植棉增产的机理主要是由于三项效益,即补偿效应、土壤和环境稳定效应、光热效应。从而促进了棉花的苗全苗壮,加快了生育进程,延长了有效花铃期,桃大、桃多,质量提高产量增加。

补偿效应是一是指地温对气温的补偿,二是指根系对茎叶的补偿。并提出”地积温”的概念,建议作为棉花生育进程的热量指标。土壤环境相对稳定效应系指提高了地温、增加湿度,同时保持了土壤湿度的相对稳定,减少了悬殊的干湿交替以及干旱对根系生长的不利影响。光热效应则是前两个效应的集中反映,导致棉花生长发育的协调与加快。

(六)花生地膜覆盖栽培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也已在华北、东北大面积推广应用,经济效益显着,深受群众欢迎。据各地报告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六千余亩亩产超千斤。辽宁省1983年地膜共生种植37万亩,平均亩产达282公斤,每亩可较露地种植增收50-100公斤。

地膜花生多以垄栽为主,要求施足底肥和灌足底墒水。现在已有相应的机械可一次完成这几种作物。

(七)水稻田地膜覆盖栽培

地膜应用于水稻育秧其使用方法大致与先前的塑料薄膜育秧相同,即简易覆盖,秧田长在地膜形成的小棚内,但所用薄膜数是一项抗旱、节水、省工、高效的新技术,南北各省均有推广。贵州省毕节县应用此法旱田种稻亩产可达千斤。

(八)小麦地膜覆盖栽培

华北气温低、无霜期短,本来难以种植冬小科。近年大规模发展地膜种麦,即在冬前播种后以地膜在畦面简易覆盖2-3周,尔后小心揭膜可再于冬前覆盖小麦或来春覆盖早春作物一次。同时早春以地膜覆盖冬麦田也有明显增产作用。此项技术既增加了山区农民的收益,又解决了长期难吃细粮之苦。

(九)玉米地膜覆盖栽培

玉米也是喜温作物,在高寒地区生长不良,产量很低。近年地膜种植玉米发展很快,增产明显,高产的可亩产1000公斤。在贵州山区地膜玉米被誉为脱贫之路。晋北一些地方推广地膜高粱亩产量可达1000公斤。

(十)其它作物的地膜覆盖栽培

烟草的地膜覆盖栽培,不但产量增加,而且使中上等烟叶比重增大,国内已推广应用。

轻工业部甘蔗糖业科研所近年研究推广甘蔗地膜覆盖微膜袋育苗技术,将微膜袋育苗与地膜覆盖结合起不可快速育成壮苗,减少病虫为害,适应不良土壤环境条件,增产增收。用此法栽植的甘蔗每亩可增产1.5吨,含糖量提高0.8%,亩产收益250元。

葡萄插条要求25-28℃发根,而芽的萌动则于13℃以上即开始,因而插条扦插后往往先发芽后发根。致使插条水分枯竭而死。河北省张家口地区林业局利用地膜增加地温的特点大面积推广葡萄地膜扦插,大大提高了扦插条成活率,每亩增收(减损)约18公斤。

⑵ 怎样计算地膜的亩用量

按照正常的一亩 666.67平方米来计算,然后再看你需要的宽度是多少?

用总的亩数x666.67算出来总的需要多少数量,再用总的数量÷宽度=长度,再看一卷的长度是多少,就可以知道总的需要多少卷地膜啦

⑶ 1千克1.4米*0.8的地膜多长

你好,算出来大概是89米的样子。
地膜长度的计算方法是:长度=地膜的重量÷地膜宽度÷地膜的厚度。比如你的地膜是1米宽1丝厚5公斤的,它的长度=地膜的重量÷地膜宽度÷地膜的厚=5÷1÷0.01=500米。同理你的长度=1÷1.4÷0.008=89。
地膜即地面覆盖薄膜,通常是透明或黑色PE薄膜,也有绿、银色薄膜,用于地面覆盖,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维持土壤结构,防止害虫侵袭作物和某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

⑷ 一亩玉米用多少地膜

一亩玉米所要用的地膜用量=950×667×4/7×5×10-6=1.81公斤。

一亩地膜的数量计算方法如下:

我们知道膜的体积等于膜的面积乘以厚度。为了简化计算,我们将膜的体积的计算表述为:体积=地块面积×覆膜指数×厚度。那么,地膜或大棚膜的量可用下式计算得出:

地膜(大棚膜)用量=950×地块面积×覆膜指数×厚度(单位:公斤)

上式中:覆膜指数是指膜的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例。“950”是聚乙烯塑料薄膜的密度,单位是公斤/m3。

下面以地膜用量为例,说一说具体的计算方法。

例:有农户要种植玉米一亩,按宽窄行种植,大行1.0米,小行0.4米,用宽80㎝厚0.5丝的地膜进行覆盖,问要用多少公斤地膜?

首先,我们要计算一下覆膜指数,因为行长与膜长一致,本例中覆膜指数=膜的宽度/(大行+小行)=0.8/1.4=4/7。

其次,对单位进行换算,统一使用国际单位,即长度用米,面积用平方米,重量用公斤。即地块面积一亩为667平方米,膜的厚度为5×10-6米(丝也叫道,不是单位制中的丝米。习惯上所称的丝即忽米,1丝=10-2毫米=10-5米=10微米)。

最后,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得出所要用的地膜用量=950×667×4/7×5×10-6=1.81公斤。当然,为了能保证所买的地膜够用,应当在计算的结果上适当增加一点。

⑸ 地膜覆盖的方式

地面覆盖的作用已在前一题详细叙述;地面覆盖的类型已有图8所示。本题主要将地膜覆盖的有关问题作简单的介绍。

地膜的材料有白色地膜和黑色地膜两类。两类地膜都可用于东魁杨梅地面覆盖之用,但都有优缺点。

白色地膜:除上题叙述的多项作用外。还能透入阳光,增加土温;又能增加树冠内膛和底部的漫散光,有利树冠增加绿叶层和结果容积,提高树冠下部的结果性能和果实品质。可是,白色地膜的下面容易生长杂草。所以,有时还需要进行杂草管理。

黑色地膜:除上题叙述的多项作用外。还有膜下不会长草;有利有益生物和微生物在膜下滋生活动等好处,但是不能为树体增加漫散光。

盖地膜的时期有全年盖膜和季节性盖膜两种:

全年盖膜:一般在冬季或秋季暴雨季节之后进行。盖膜后,不会因施肥、剪枝、治虫等管理与高温干旱、长期多雨等恶劣天气影响而去揭膜。自盖膜后,地面常年铺盖地膜不变动。

季节性盖膜:是根据东魁杨梅的物候期需要而进行短期铺地膜。为了促进树体提早开花,可在上年的11月下旬开始至4月中旬结束。为了提早成熟,促进着色,增加糖度等目的,可在4月下旬开始至采果结束。被大风掀倒的树体,因有部分根系外露,可在对露根进行掩土后,再覆盖地膜保护,其效果更要好。

盖地膜要求:除树冠滴水线范围内的地面盖膜外,还要在滴水线外围20~30厘米的范围内,以及沟道都要盖有地膜,然后用石块或泥土将地膜压住。

盖地膜后的施肥有两种方法:一是揭开地膜,施后盖回;另一种在树冠四周设有施肥穴。这种施肥穴,内按有1米左右长的毛竹筒。竹筒上端5厘米左右的部分,无孔洞,是按在地表外面,外露地膜上。其下面的其余部分,都凿有直径1~2.5厘米,大小不等,许许多多的渗肥孔洞。如图9待将液肥从毛竹筒上口倒入后,就靠渗肥孔洞透入土中。这对全年盖膜的园地就不要揭膜施肥了。

图9 盖地膜后施肥穴的装置

1.毛竹筒倒肥口 2.毛竹筒外露地表部分 3.盖地膜的地表4.凿有渗肥孔洞的下部

园地盖地膜后,不仅要观察东魁杨梅地上部的生长发育状况,注意管理,还要经常管理地膜,如有被风掀膜,要及时重新铺盖;如有地膜破损,要加以修补,使地膜发挥更好的作用。

⑹ 地膜的长度怎么算出来

这个的话得根据你的地膜厚度、宽度、重量来计算:
比如你的地膜是1米宽1丝厚5公斤的,它的长度=地膜的重量÷地膜宽度÷地膜的厚度=5÷1÷0.01=500米,但是一般会存在50米左右的误差,长度大概会在450米左右

⑺ 地膜覆盖有几种方式

有土下全膜覆盖和土面半膜覆盖两种方式。

土下全膜覆盖,是在唐菖蒲播种之后覆盖地膜,然后再在膜上覆2cm左右厚土。利用唐菖蒲坚硬鞘叶的顶土能力,实现自动破膜出苗。

面半膜覆盖,是在土面覆盖幅宽80cm地膜后,间隔约40cm再覆盖下一幅地膜,地膜的边缘覆土压紧。

阅读全文

与地膜覆盖计算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式棉袄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63
五菱p1171故障码解决方法 浏览:858
男士修护膏使用方法 浏览:546
电脑图标修改方法 浏览:607
湿气怎么用科学的方法解释 浏览:537
910除以26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805
吹东契奇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04
对肾脏有好处的食用方法 浏览:98
电脑四线程内存设置方法 浏览:512
数字电路通常用哪三种方法分析 浏览:13
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浏览:525
苯甲醇乙醚鉴别方法 浏览:82
苹果手机微信视频声音小解决方法 浏览:700
控制箱的连接方法 浏览:75
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去痘 浏览: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几个 浏览:803
自行车架尺寸测量方法 浏览:124
石磨子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152
行善修心的正确方法 浏览:403
薯仔炖鸡汤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浏览: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