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高考赋分是如何计算的
高考赋分制计算是新高考模式下的一种计分办法,主要是在实行“3+1+2”模式高考的省份中使用这一赋分办法。包含3个步骤:
1.确定赋分区间。将每个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绩,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分出A、B、C、D、E五个等级,对应的分数区间分别为100~86、85~71、70~56、55~41、40~30。
2.确定原始分数区间。与赋分区间相对应,以每个科目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及其得分来确定原始分数区间。
3.利用公式进行计算。设原始分数区间最大值与原始分之差为R,原始分与原始分数区间最小值之差为r,赋分区间最大值为A,最小值为a,赋分成绩为未知数T,其余均为已知数。赋分公式为R/r=(A-T)/(T-a),经过计算,四舍五入取整即可得出T值。
“3+1+2”模式中3是指语文、数学和外语,1是指从物理和历史中选择一科作为考试科目,2是指从化学、生物、地理、政治4科中选择2科作为考试科目。
高考具体各个分值是语文、数学、外语各150分总分,物理100分、历史100分,这些科目按照原始分计入高考总分,即物理如果考了90分,则以90分计入高考总分。化学、生物、地理、政治4科的成绩原始分是100分,最终计入高考总成绩的分数不是以考试的原始的分计入高考总成绩,而是以具体赋分的方式计入高考总成绩
也就是说,若是我们学科的成绩排名越靠前,则得到赋分增分的可能性就越大,而有哪些同学在赋分中最占优势呢?对于那些单科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来说,赋分对他们的帮助很大,因为赋分是有一个基础分的,只要学生的成绩在某个区间就可以得到一定的分数。
而赋分对那些偏科学生影响也非常大,有些同学某一科的成绩非常好,原本分数就非常拔尖,占有优势,但是在经过赋分后,他的成绩没有了提升空间,依然保持原样,可其他学生的分数却或多或少有所增长,所以这对于偏科的学生来说非常不利。
赋分的出现告诉学生,在高中不能有一刻的放松,因为有时一分的原始分值差就有可能是两个区间,这样得到的赋分就差距甚大。赋分其实更喜欢有难度的试卷,因为难度越大,越容易让学生的成绩产生较大差距,这样赋分的发挥空间更大。若是试题比较简单,学生的分数相差无几,赋分的存在就显得可有可无了。
所以赋分的产生也有可能让高考试题的难度增加,这也是为了体现赋分的作用。赋分不仅能够帮助高考保持极大的公平性,还可以给学生起一个督促作用,还而且能够帮助我国各个高校挑选最为优质的人才。在经过赋分后,学生的学科优点被放大,高容易出现专项人才。
新高考省份:第一批:浙江、上海(2017年首次新高考)第二批:北京、天津、海南、山东(2020年首次新高考)第三批:重庆、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2021年首次新高考)
B. 高考分数怎么算
高考分数计算如下:
高考总分750分=数学150+语文150+英语150+理综300(物理、化学、生物)或文综300(政治、历史、地理)。
有一些省市的高考科目是不同的,江苏省实行“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方案。其中,“3”指“语文、数学、外语”,语文160分(文科加考40分加试题)、数学160分(理科加考40分加试题)、外语120分,满分480分。
C. 高考分数怎么算
国内大部分省区高考总分是750分,只有江苏,海南,上海这几个地方比较特殊,是高考改革的试点地区,有些满分是660分,还有一些地区满分是480分。江苏,上海,海南,将高考科目分为主考和选考两个部分,主考科目主要是语文,数学和英语,选考科目基本上都是按照等级赋分方法算分的。
简单的说这些新高考试点地区,高考实行的是两依据一参考,依据高考成绩和学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也就是会考成绩,最后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以此计分。
高考注意事项
考生必须用2B铅笔作答客观题(选择题部分),用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在规定的答题区域作答各科主观题(非选择题部分)。考生必须在答题卡指定的各题目答题区域作答(包括画表及辅助线)。否则答案无效。
正式考试开考60分钟后,考生方可交卷离开试室。提前交卷的考生在监考员清点试卷、答题卡无误后,并经监考员同意方可离开试室。正式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答题卡反扣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齐试卷、答题卡核对无误,方可离开试室。考生不准将答题卡、试卷、草稿纸等带出,否则将被取消考试资格。
D. 高考成绩是怎样算的
高考分数分为全国卷和自住卷,全国卷数学150、语文150、英语150、理综300或文综300,共计750分。
新高考改革以后,高考录取实行两依据一参考模式。首先依据高考成绩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其次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绝大部分地区高考满分仍然是750分,也有480分、660分满分的情况等。
高考语数外是必考科目,外语考试除了可以考英语外,还可以考日语、俄语等小语种。新高考改革后,除浙江外,其他地区都可以从政史地物化生六科当中选三门作为选考科目。当然上海考生不想考本科院校的也除外,可以不考选考科目。
选考科目一般都是按照等级赋分制度执行,因为各学科难度有差异,所以需要把考生的实际分数按比例转换成等级,再最终转换成分数,这样更加公平。
全国卷英语试题满分150分,其中听力30分,有些地区听力不计入高考总分,就需要把120分折合成150分。而北京地区听力一年考两次,是需要计入高考总分的,并且可以取较高一次成绩计入总分,其他英语笔试题目满分120分。
以上只针对普通文理科考生,不涉及艺术与体育类考生高考分数的计算,因为艺体类考生分数计算更为复杂,具体应以高校招生简章中的录取规则为准。
查询是否被大学录取的详细方法:
通过电话进行查询。按照电话中的内容进行输入就可以查询录取结果。
通过到填报的高校的校网进行查询。按照身份证信息和姓名进行查询,查询到了信息统一那就是被录取。(只限于未选择学校服从调剂的考生)
高考录取电子档案有哪几种状态:
高招录取期间,考生的电子档案会出现“自由可投”、“已经投档”等不同状态。省招办表示,考生读懂这些状态,有利于判断录取进程。
“自由可投”:表示该考生的档案没有投出去,或投出去后又被学校退档。如被学校退档,考生可以看到最近一次院校退档的理由。
“已经投档”:表示省招办已将档案投给院校,但院校还未下 载投档信息。
“院校在阅”:表示院校已下载投档信息,正在审阅考生的电子档案。但并不表示考生已经被录取,省招办投给院校的档案数一般多于招生计划数,院校通过阅档后还要退出不予录取的考生档案。
“预退档”:表示该考生因种种原因院校不予录取,院校向省招办提出退档,对每一个预退档的考生,院校都会注明退档的理由。
“预录取”:表示院校准备录取该考生,已通过网络将拟录取名单提交给省招办,等待省招办网上录检审核。
“录取待审”:表示院校拟录取名单已通过省招办网上录检审核,但录取名册还未打印寄发。
“录取”:表示录取名册已由省招办打印盖章后寄发给招生高校。
高考录取电子档案有哪几种状态:
高招录取期间,考生的电子档案会出现“自由可投”、“已经投档”等不同状态。省招办表示,考生读懂这些状态,有利于判断录取进程。
“自由可投”:表示该考生的档案没有投出去,或投出去后又被学校退档。如被学校退档,考生可以看到最近一次院校退档的理由。
“已经投档”:表示省招办已将档案投给院校,但院校还未下 载投档信息。
“院校在阅”:表示院校已下载投档信息,正在审阅考生的电子档案。但并不表示考生已经被录取,省招办投给院校的档案数一般多于招生计划数,院校通过阅档后还要退出不予录取的考生档案。
“预退档”:表示该考生因种种原因院校不予录取,院校向省招办提出退档,对每一个预退档的考生,院校都会注明退档的理由。
“预录取”:表示院校准备录取该考生,已通过网络将拟录取名单提交给省招办,等待省招办网上录检审核。
“录取待审”:表示院校拟录取名单已通过省招办网上录检审核,但录取名册还未打印寄发。
“录取”:表示录取名册已由省招办打印盖章后寄发给招生高校。
E. 高考分数怎么算 新高考分数怎么计算的
高考分数分为全国卷和自住卷,全国卷数学150、语文150、英语150、理综300或文综300,共计750分;江苏省自住命题总分为480分;新高考省份北京、天津、海南、浙江、上海、山东2020年也开始采用选科考试。
1、新高考的主要考试体系:
全国统一高考(语数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等级性考试)
解释:
1.新高考的主要考试即上述3大类,即每年6月份全国统一高考(语数外)、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
2.文理不分的数学,可以考两次的外语,取分数最高的那次成绩录入高考,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3.合格性考试也就是传统的学业水平考试,重点是它总共包含了13—14门科目,之前只是传统9门,重点在于全方面考察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文化,现在加入了新的4—5门考核课程。
老规矩:考试不合格毕不了业!
通过解释+事例的形式,现在已经可以知道我们的新高考成绩怎么得来了。那么它的意义在于哪里呢?
打破唯分数论,突显实力和公平
等级赋分制度,更注重实力,更突显公平。举个例子:
小明和小军都是同届考生,所选科目5科均相同,唯独剩下1门不同:小明选了生物,考了85分,全省排名50%;小军选了地理,考了65分,全省排名10%。假设两人其他相同的5科的总分都不分上下,分数相同。
如果没有等级赋分,他们俩最终的高考总分就会直接相差20分,什么概念?1分千人可能就是差一两万人,1分能输掉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也将导致他们的人生因为一个不完善的模式而截然不同。
就因为选科选错了?可明明小军的65分实力能排进省前10%!不公平吧?省10%和省50%的差距是相当大的,可如果只论分数,却让人才没落,该上的没上成,实力达不到的却因为卷面分上去了。
可有了等级赋分,那就是另外的结果:小军全省排名10%,那么他的地理录入高考成绩则是91分;小明的省排名50%,则他的生物成绩最终录入高考是73分。
这才是真正的实力,也当是最为理想和公平的结果,而不是唯分数论!
2.多种选科组合,拥有更多选择权
不管是“3+3”模式还是“3+1+2”模式,目的都是为了不像往常仅限于文理,这是个人选择的权利,也是社会对人才的培养,不拘一格。
在新高考的大潮即将来临的同时,希望各位家长和学生多留意高考动态,打破常规认知,不要习惯性地抵触新事物,之所以能存在,必然是有它存在的理由。
不管湖南的新高考采取哪种模式,不了解新高考的个人或团队,将会又一次被时代无情淘汰。
;F. 高考分数怎么算
高考分数是根据当地高考适用的高考政策来请确定的,以广西为例,广西高考语文、数学、英语满分为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满分为300分。
全国统考科目设置为“3+小综合”。“3”是指语文、数学(分文、理)、外语3门科目;“小综合”分为“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文科综合”是指政治、历史、地理3门科目的综合,“理科综合”是指物理、化学、生物3门科目的综合。
关于高考科目组合的其他规定。
高考按照考生选考科目组合,分为文史类、理工类、艺术文类、艺术理类、体育类。文史类、艺术文类考生文化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文)、外语和文科综合;理工类、体育类、艺术理类考生文化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理)、外语和理科综合。
艺术文类和艺术理类考生还须参加艺术类专业考试(分为艺术类专业全区统一考试和获准单独组织校考高校的艺术专业考试);体育类考生还须参加体育类专业全区统一考试;报考外语专业或要求进行外语口试专业的考生还须参加外语口试(分为英语口试和小语种口试);此外,考生还可对照有关条件选择参加分类考试招生。
南宁市政府——广西2021年普通高考方案正式公布
G. 新高考分数怎么算
新高考分数怎么算
新高考分数怎么算,现行的高考制度是,3+X,也就是语、数、外加综合。这次改革之后,高考科目调整为“3科统一高考科目+3科学生选课科目”。新高考分数怎么算。
新高考的总分,上海660分,海南900分(标准分)云南省772分,江苏省过去480分从2021年起改为750分,其他省份都是750分。
1、新高考的总分计算方法
以第四批实行新高考的黑龙江省为例:总分共计750分:
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必考科目,各科满分150分,总计450分(原始分计入在内)。
物理、历史二选一,各科满分100分(原始分计入在内)。
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选二,各科满分100分(等级分计入在内)。再选科目则依据公式采用等级赋分形式,使用等级分计入高考总成绩,每科满分100分,总分200分。
2、3+1+2和3+3的不同
所谓的“3+2+1”模式,高考的满分依旧是750分,根据不同兴趣的选择共有8种组合。
“3”语文、数学、英语作为必考科目,分数上较以往有所变化,语文和数学分值分别为150分、英语分值为120分;“2”指的是“物理、化学”、“历史、政治”两个组合,进入高中的学生需要从两个组合里面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组合,组合里面各科目分值120分;“1”指的是在生物、地理和选择组合科目以外的两门,或“历史、政治”、或“物理、化学”,共四门学科中任选一门,分值为90分。
那么“3+1+2”模式,高考的总分则变为740分,其中根据不同兴趣的组合,足足有20种组合。
“3”与前面模式中所代表的是一样的,语文、数学分值分别为150分,英语的`分值为120分;“1”指的是在物理和历史两门学科里面必须选一科,分值为120分;“2”指的是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选一科的.或历史、或物理,五科里面任选两门科目,每门科目的分值为100分。
“3+1+2”模式是一种高考模式,总分750分,20种组合。
“3”为全国统一高考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
“1”为“首选科目”要求从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确定1门。
“2”为“再选科目”要求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确定2门。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使用全国卷;物理、历史、化学、地理、思想政治、生物6门由各省市组织命题。
3+1+2模式改革进程:
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作为第二批试点省市开始高考综合改革,并在2020年迎来了首批“3+3”新高考考生。
2018年,教育部确定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八省市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八省市成为全国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
2019年4月23日,八省份公布了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截止2020年11月7日,全国已有14个省市实施了高考综合改革。其中,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6个省市采用的是“3+3”模式。福建、河北、辽宁、江苏、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省市采用的是“3+1+2”的模式。
2020年12月29日,第三批新高考试点的八省市公布了各自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公布的实施方案,八省市将采用“3+1+2”模式。
新高考是什么意思
现行的高考制度是,3+X,也就是语、数、外加综合。这次改革之后,高考科目调整为“3科统一高考科目+3科学生选课科目”。简称“3+3”,就是保持现行统一高考的语、数、外3科不变,将现行的文综、理综调整为由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参加考试并计入高考总成绩。
外语实行“一年两考”,考生可以分别在4月份、6月份参加两次外语考试,将其中高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外语考试包括笔试和听力。学生可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增加学生的选择权。考试科目总分750分。
新高考的变化
变化一:科目设置不同
和现行方案相比,新方案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使用全国卷;选择性科目由学生根据高校选科要求,结合自身特长兴趣,以及中学的办学条件和特色,首先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择2门,即“3+1+2”模式。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以及选择性考试科目的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考试成绩当年有效。
变化二:分值变化
现行方案中,文科类、理科类考生三门统考总分为480分。各科分值设定为:语文160分,数学160分,外语120分。语文、数学分别另设附加题40分。两门选修科目测试,以等级来呈现的。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说,新方案高考总分值设置为750分,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以每门150分计入总分,其中外语科目含听力考试30分;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均为100分,其中,物理、历史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余科目以等级分计入总分。
H. 高考怎么算分数
首先依据高考成绩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其次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绝大部分地区高考满分仍然是750分,也有480分、660分满分的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