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平整场地工程量如何计算
边长乘以边长就可以。
建筑物按首层结构外边线,各家2m计算
无柱檐廊.挑阳台。独立雨棚等,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封闭或半封闭的曲折型平面,其场地平整的区域,不得重复计算。
道路。停车场,绿化地。围墙,地下管线等不能形成封闭空间的构筑物,不得计算。
平整场地是指建筑场地厚度在±300m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如±300mm以内全部是挖方或填方,应套相应挖填及运土子目;挖、填土方厚度超过±300mm时,按场地土方平衡竖向布置另行计算,套相应挖、填土方子目。
(1)场地方量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平整场地按建筑物首层面积(地下室单层建筑面积大于首层建筑面积时,按地下室最大单层建筑面积)以平方米计算。构筑物按基础底面积乘以系数2以平方米计算。
1、人工平整场地是指建筑场地在±30cm以内挖、填土方及找平。挖、填土,厚度超过±30cm以外时,按场地土方平衡竖向布置图另行计算。
2、平整场地工程量按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m,以平方米计算。
3、建筑场地原土辗压以平方米计算,填土辗压按图示填土厚度以立方米计算。
判断关键依据:看挖的高度以及填的深度是否超过(>;h或=)300mm
⑵ 方量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混凝土方量计算:
V≥πd2h1/4。
公式中:
V——首灌混凝土方量;
Hc——混凝土首次埋管时孔内所需混凝土面至孔底的高度(包括:导管底口距孔底高度和导管首次埋置深度)。
按表观密度分:
特重混凝土(>2500kg/m3);
普通混凝土(1900<<2500kg/m3);
轻混凝土(600<<1900kg/m3)。
按用途分:结构用混凝土;道路混凝土;特种混凝土;耐热混凝土;耐酸混凝土等。
(2)场地方量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主要计算规则
(1)平整场地:按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m,以平方米计算。即
平整场地=底层建筑面积+外墙外边线长度×2+16
(2)挖沟槽:按沟槽长充乘以沟槽截面积以立方米计算。
沟槽长度:外墙按图示中心长度计算;内墙按(图示地槽底宽度+工作面宽度)之间净长度计算。
沟槽宽度:按设计宽度加施工工作面宽度计算。
如有凸出墙面的垛、附墙烟囱等体积并入沟槽内计算。
⑶ 土石方,场地平整工程量怎么计算
土石方工程
一、计算土石方工程量前,应确定下列各项资料:
1、土壤及岩石类别的确定:土石方工程土壤及岩石类别的划分,依据工程勘测资料与“土壤及岩石(普氏)分类表”(见表1-9)对照后确定;
2、地下水位标高及排(降)水方法;
3、土方、沟槽、基坑挖(填)起止标高、施工方法及运距;
4、岩石开凿、爆破方法、石渣清运方法及运距;
5、其他有关资料.
二、一般规则
1、土方体积,均以挖掘前的天然密实体积为准计算.如需折算时,可按表1-3所列数值换算.
土 方 体 积 折 算 表(表1-3)
──────┬─────────┬──────┬──────
虚 方 体 积│天 然 密 度 体 积 │夯实后体积 │ 松 填 体 积
──────┼─────────┼──────┼──────
1.00 │ 0.77 │ 0.67 │ 0.83
1.30 │ 1.00 │ 0.87 │ 1.08
1.50 │ 1.15 │ 1.00 │ 1.25
1.20 │ 0.92 │ 0.80 │ 1.00
──────┴─────────┴──────┴──────
2、挖土一律以设计室外地坪标高为准计算.
三、平整场地及碾压
1、人工平整场地是指建筑场地挖、填土方厚度在±30cm以内及找平.挖、填土方厚度超过±30cm时,按场地土方平衡竖向布置图另行计算.
2、平整场地工程量按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m,以平方米计算.
3、建筑场地原土碾压以平方米计算,填土碾压按图示填土厚度以立方米计算.
四、沟槽、基坑土方
1、沟槽、基坑划分:
凡图示沟槽底宽在3m以内,且构槽长大于槽宽3倍以上的,为沟槽.
凡图示基坑面积在20m2以内的为基坑.
凡图示沟槽底宽3m以上,坑底面积20m2以上,平整场地挖土方厚度在30cm以上
,均按挖土方计算.
2、计算挖沟槽、基坑、土方工程量需放坡时,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计算;如无施工组织设计规定时,放坡系数按表1-4规定计算.
放 坡 系 数 表(表1-4)
┌────┬──────┬────┬────────────┐
│ │ │ │ 机 械 挖 土 │
│土壤类别│ 放 坡 起 点│人工挖土│ │
├────┼──────┼────┼────────────┤
│ │ (m) │ │在坑内作业│ 在坑上作业 │
├────┼──────┼────┼─────┼──────┤
│一二类土│ 1.20 │ 1:0.5 │ 1:0.33 │ 1:0.75 │
│三类土 │ 1.50 │ 1:0.33 │ 1:0.25 │ 1:0.67 │
│四类土 │ 2.00 │ 1:0.25 │ 1:0.10 │ 1:0.33 │
└────┴──────┴────┴─────┴──────┘
注:1、沟槽、基坑中土壤类别不同时,分别按其放坡起点、放坡系数,依不同土壤厚度加权平 均计算.
2、计算放坡时,在交接处的重复工程量不予扣除,原槽、坑作基础垫层时,放坡自垫层上表面开始计算.
3、挖沟槽、基坑需支挡土板时,挖土宽度按图示沟槽、基坑底宽,单面加100mm,双面加200mm计算.挡土板面积,按槽、坑垂直支撑面积计算.计算了挡土板工程量,不得再计算放坡增加的土方量.
4、基础施工所需工作面,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计算;如无施工组织设计规定时,按表1-5规定计算.
基础施工所需工作面宽度计算表 (表1-5)
┌──────────────┬─────────────┐
│ 基 础 材 料 │ 每边各增加工作面宽度mm) │
├──────────────┼─────────────┤
│ 砖基础 │ 200 │
│ 浆砌毛石、条石基础 │ 150 │
│ 混凝土基础垫层支模板 │ 300 │
│ 混凝土基础支模板 │ 300 │
│ 基础垂直面做防水层 │ 800(防水层面) │
└──────────────┴─────────────┘
5、挖沟槽长度,外墙按图示中心线长计算;内墙按图示基础底面之间净长线长度计算;内外突出部分(垛、附墙烟囱等)体积并入沟槽土方工程量内计算.
6、人工挖土方深度超过1.5m时,增加了垂直运输和施工难度,应按表1-6增加工日.
人工挖土方超深增加工日表(单位:100m3)(表1-6)
┌────────┬─────────┬─────────┐
│ 深2m以内 │ 深4m以内 │ 深6m以内 │
├────────┼─────────┼─────────┤
│ 5.55工日 │ 17.60工日 │ 26.16工日 │
└────────┴─────────┴─────────┘
7、挖管道沟槽按图示中心线长度计算.沟底宽度,设计有规定的,按设计规定尺寸计算;设计无规定的,可按表1-7规定宽度计算.
管道地沟沟底宽度计算表(单位:m)(表1-7)
┌──────┬────────┬─────────┬───┐
│ 管径(mm)│铸铁管、钢管、 │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陶土管│
│ │石棉水泥管 │预应力混凝土管 │ │
├──────┼────────┼─────────┼───┤
│ 50-70 │ 0.60 │ 0.80 │ 0.70 │
│ 100-200 │ 0.70 │ 0.90 │ 0.80 │
│ 250-350 │ 0.80 │ 1.00 │ 0.90 │
│ 400-450 │ 1.00 │ 1.30 │ 1.10 │
│ 500-600 │ 1.30 │ 1.50 │ 1.40 │
│ 700-800 │ 1.60 │ 1.80 │ │
│ 900-1000 │ 1.80 │ 2.00 │ │
│1100-1200 │ 2.00 │ 2.30 │ │
│1300-1400 │ 2.20 │ 2.60 │ │
└──────┴────────┴─────────┴───┘
注:1、按上表计算管道沟土方工程量时,各种井类及管道(不含铸铁给排水管)接口等处需加宽增加的土方量不另行计算,底面积大于20m2的井类,其增加工程量并入管沟土方内计算.
2、铺设铸铁给排水管道时,其接口等处土方增加量,可按铸铁给排水管道地沟土方总量的2.5%计算.
3、沟槽、基坑深度,按图示槽、坑底面至室外地坪深度计算,管道地沟按图示沟底至室外地坪深度计算.
五、岩石开凿及爆破
岩石开凿及爆破工程量、区别石质按下列规定计算:
1、工人凿岩石,按图示尺寸立方米计算.
2、爆破岩石按图示尺寸以立方米计算,其沟槽、基坑深度、宽允许超挖量:
次坚石:200mm
特坚石:150mm
超挖部分岩石并入岩石挖方量之内计算.
六、回填土
回填土区分夯填、松填按图示回填体积并依据下列规定,以立方米计算:
1、沟槽、基坑回填体积=挖土体积-(设计室外地坪以下垫层+基础+管、沟外形体积)管径在500mm以下的不扣除管道所占体积;管径超过500mm以上时按表1-8规定扣除管道所占体积计算.
每米管道扣除土方体积表(单位:m3)(表1-8)
────┬─────────────────────
│ 管 道 直 径(mm)
管道名称├──┬──┬──┬───┬───┬────
│501-│601-│801-│1101- │1201- │
│600 │800 │1000│1200 │1400 │1401-1600
────┼──┼──┼──┼───┼───┼────
钢 管│0.21│0.44│0.71│ │ │
铸 铁 管│0.24│0.49│0.77│ │ │
混凝土管│0.33│0.60│0.92│1.15 │ 1.35 │ 1.55
────┴──┴──┴──┴───┴───┴────
2、室内回填土,按主墙(墙厚在120mm以上的墙)之间的净面积乘以填土厚度计算.不扣除砖垛、柱、附墙烟囱及间壁墙等的体积.
3、余土或取土工程量,可按下式计算
余土外运体积=挖土总体积-回填土总体积
式中计算结果为正值时为余土外运体积,负值时为需取土体积.
七、土方运距
1、推土机推土运距:按挖方区重心至回填区重心之间的直线距离计算.
2、铲运机运土运距:按挖方区重心至卸土区重心加转向距离45m计算.
3、自卸汽车运土距:按挖方区重心至填土区(或堆放地点)重心的最短距离
计算.
八、地基强夯
地基强夯按设计图强夯面积区分夯击能量、夯击遍数,以平方米计算.
九、井点排水
井点排水区别不同深度以100个井点为计量单位计算,其设备使用、管道摊销按每昼夜为计量单位计算.抽水机降水区别不同降水深度,以每100m2槽底面积为计量单位.
⑷ 土方量计算方法有哪几种
土方量的计算土方工程主要依据竖向设计进行土方工程计算及土方施工、塑造、整理园林建设场地。
土方量计算一般根据附有原地形等高线的设计地形来进行,但通过计算,有时反过来又可以修订设计图中的不足,使图纸更完善。土方量的计算在规划阶段无须过分精确,故只需估算,而在作施工图时,则土方工程量就需要较精确计算。土方量的计算方法有:
1. 体积法:用求体积的公式进行土方估算。
2. 断面法:是以一组等距(或不等距)的相互平行的截面将拟计算的地块、地形单体(如山、溪涧、池、岛等)和土方工程(如堤、沟渠、路堑、路槽等)分截成"段",分别计算这些"段"的体积,再将各段体积累加,以求得该计算对象的总土方量。
3. 方格网法:方格网法是把平整场地的设计工作与土方量计算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的。方格网法的具体工作程序为:
在附有等高线的施工现场地形图上作方格网控制施工场地,依据设计意图,如地面形状、坡向、坡度值等。确定各角点的设计标高、施工标高,划分填挖方区,计算土方量,绘制出土方调配图及场地设计等高线图。
土方施工按挖、运、填、夯等施工组织设计安排未进行,以达到建设场地的要求而结束。
⑸ 怎样计算土方量
可以用断面法或者方格网法来计算土方量。
1、断面法:当地形复杂起伏变化较大,或地狭长、挖填深度较大且不规则的地段,宜选择横断面法进行土方量计算。
土石方量精度与间距L的长度有关,L越小,精度就越高。但是这种方法计算量大, 尤其是在范围较大、精度要求高的情况下更为明显;若是为了减少计算量而加大断面间隔,就会降低计算结果的精度;所以断面法存在着计算精度和计算速度的矛盾。
2、方格网法:对于大面积的土石方估算以及一些地形起伏较小、坡度变化平缓的场地适宜用格网法。这种方法是将场地划分成若干个正方形格网,然后计算每个四棱柱的体积,从而将所有四棱柱的体积汇总得到总的土方量。在传统的方格网计算中,土方量的计算精度不高。
(5)场地方量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土方量的计算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步骤。
工程施工前的设计阶段必须对土石方量进行预算,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费用概算及方案选优。在现实中的一些工程项目中,因土方量计算的精确性而产生的纠纷也是经常遇到的。
利用测量单位现场测出的地形数据或原有的数字地形数据快速准确的计算出土方量就成了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比较经常的几种计算土方量的方法有:方格网法、等高线法、断面法、DTM法、区域土方量平衡法和平均高程法等。
⑹ 请问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是什么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步骤与方法
1、在地形图上场平的范围内,按比例画出方格网,方格越小越精确,通常不复杂的地形为每个方格为10m×10m。
2、找出每个方格的四个角点在地形图上的高程。
3、用四个角点的高程的平均值减规定的场平高程,再乘以该方格面积,得该方格的工程量,正值为挖方,负值为填方。
4、把所有方格的正值相加为总挖方量,负值相加为总填方量。
⑺ 地形图上土方量的计算
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中,往往要对场地进行平整并计算填挖土石方量,通常可利用地形图进行,现介绍如下。
一、方格法——设计水平场地
此法适用于地形起伏不大或地形比较有规律的地区,如图9-12为一块待平整的场地,比例尺为1:1000,等高距0.5m,要求在划定范围内平整为某一设计高程的平地,满足填、挖方平衡的要求。
1.打方格网
在拟平整的范围内打上方格,方格大小根据地形复杂程度或地形图比例尺的大小、精度要求而定,为了方便计算,方格的边长一般为10m,20m或50m等。各方格顶点的地面高程根据等高线内插求得,注记于相应点的右上方(如图9-12所示),本例取边长为20m的方格。
图9-12 方格法土方量计算
2.计算设计高程
把每一方格四个顶点的高程加起来除以4,得到每一方格的平均高程。再把每一方格的平均高程加起来除以方格格数,即得设计高程。即
建筑工程测量
式中:Hi——每一方格的平均高程;
n——方格总数。
为了计算方便,我们从设计高程的计算可以分析出:角点A1,A5,B5,D1,D4的高程只用了一次,边点A2,A3,A4,B1,C1,C4,D2,D3的高程在计算中用过两次,拐点B4的高程在计算中用了三次,其他的中间点B2,B3,C2,C3的高程在计算中用过四次,这样,计算设计高程的公式可以写成
H0=(∑H角+2∑H边+3∑H拐+4∑中)/4n (9-15)
式中:n——方格总数。
用公式(9-15)对图9-12进行计算,其设计高程为37.82m。
3.计算方格顶点的填挖高度
根据设计高程和方格顶点的地面高程,计算每一方格顶点的挖、填高度。
挖、填高度=地面高程-设计高程 (9-16)
将计算好的挖、填高度标注在相应方格顶点的右下方,“+”号为挖,“-”号为填。
4.描绘填挖零线
用内插法在图9-12上用虚线描出37.82m的等高线,这就是填挖分界线,或称为零线。
5.计算填、挖土方量
从图9-12看出,有的方格全为挖方或填方,有的方格既有填方又有挖方,因此要分别进行计算。对于全为挖方或全为填方的方格(如方格1全为填方):
建筑工程测量
对于既有填方又有挖方的方格(如方格2):
建筑工程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
填(挖)区的面积Ai填,Ai挖可在地形图上量取。
根据各方格填(挖)方量,即可求得场地平整的总填、挖方量。
本例中,V填=∑Vi填=1665.7m3,V挖=∑Vi挖=1.679.6m3,填、挖方总量基本平衡。
当要求在划定范围内平整为某一设计高程的平地,此种情况的土方计算更为简单。比较上例,可省去设计高程的计算,其余步骤均与上例相同,在此不再复述。
二、图解法——设计倾斜场地
当地形起伏较大,为了场地平整和排水需要,往往设计成一定坡度的倾斜场地,以利于各项建设需要。
1.确定填挖分界线
如图9-13,在AA′B′B范围内由北向南设计一坡度为-5%的倾斜场地,AA′边设计高程为67m。该图比例尺为1:1000,等高距为1m。根据5%的坡度计算高差为1m时的图上平距d为
图9-13 倾斜场地设计等高线
建筑工程测量
在图上作AA′的平行线,每平行线间距为2cm,分别为1—1′,2—2′,…(如图9-13),其相应高程分别为66m,65m,64m,…,这些就是场地设计的等高线。
设计等高线与原地面相同高程的等高线的交点就是不填不挖点,将这些点连成虚线,此虚线就是挖填分界线(图上有a,b,c,d,e,e和a′,b′,c′两条虚线,这是因为该图上的等高线为一个山脊,故填方在图上虚线的两侧)。
2.计算土方量——断面法
1)绘制断面图。根据各设计等高线和图上原有等高线,就可以绘出各断面的断面图,此断面图以各设计等高线高度为高程起点。如图9-14所示,设计等高线与地表面所围成的部分即为填挖面积,“+”表示挖方,“-”表示填方。
2)用求积仪或其他方式,量出各断面填挖方的面积。
3)计算各相邻断面间的挖填土方量。该土方量可以近似地认为由两个相邻断面的面积取平均值,再乘以它们之间的距离。
如图9-13,A—A′与1—1′之间的土方量(挖方与填方分别计算):
建筑工程测量
式中:P——挖方面积;
P′,P″——填方面积;
VA-1——挖方量;
V′A-1,V″A-1——填方量;
l——两断面间实地距离。
图9-14 断面图
同样方法计算各相邻断面间的土方量,然后累加,即得总的挖、填土方量了。注意用断面法计算土方量时,要考虑相邻两断面面积差异不应太大。
复习题
1.图9-15为1:2000比例尺地形图,现要求在图示方格网范围内平整为水平场地。
1)根据土方的填挖平衡原则,计算平整场地的设计标高;
2)在图中绘出填挖边界线;
3)计算填、挖土方量。
图9-15 土方量计算
2.图9-16为1:2000比例尺地形图,等高距为1m,试根据本图进行下列计算:
1)量出D点与C点的高程,并确定DC的地面坡度。
2)按5%的坡度,自A点至导线点61选定路线。
3)绘制MN方向断面图。注:平距比例尺为1:2000,高程比例尺为1:200。
4)量出导线点61 和三角点68的坐标值,再根据坐标计算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方位角。
5)绘出水坝轴线AB的汇水面积周界,并计算汇水面积(单位分别取平方米,公顷)。
图9-16 地形图应用
⑻ 土方挖填方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道路平整场地及辗压工程量,按下列规定计算:
1、人工平整场地是指建筑场地在±30cm以内挖、填土方及找平。挖、填土,厚度超过±30cm以外时,按场地土方平衡竖向布置图另行计算。
2、平整场地工程量按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m,以平方米计算。
3、建筑场地原土辗压以平方米计算,填土辗压按图示填土厚度以立方米计算。
判断关键依据:看挖的高度以及填的深度是否超过(>;h或=)300mm。
总计算为:S=(a+2+2) ×(b+2+2)=a×b+4×(a+b)+16。
土石方的基准特征
基准特征零件建模的参照特征,其主要用途是辅助3D特征的创建,可作为特征截面绘制的参照面、模型定位的参照面和控制点、装配用参照面等。
此外基准特征(如坐标系)还可用于计算零件的质量属性,提供制造的操作路径等。
基准特征包括:基准平面、基准轴、基准点、基准曲线、坐标系等。
⑼ 土方量的几种计算方法
挖土、填土、运输的工作量通常都用立方米计算,有时也简称土方。
土方工程。土木工程中,土石方工程有: 场地平整、路基开挖、人防工程开挖、地坪填土,路基填筑以及基坑回填。要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尽量不要安排在雨季,同时为了降低土石方工程施工费用,贯彻不占或少占农田和可耕地并有利于改地造田的原则,要作出土石方的合理调配方案,统筹安排
体积估算
在建筑过程中,不管是原地形或设计地形,经常会碰到一些类似锥体、棱台等几何形体的地形单体。这些地形单体的体积可用相近的几何体体积公式来计算,此法简便,但精度较差,多用于估算。
断面法
断面法是以一组等距(或不等距)的互相平行的截面将拟计算的地块、地形单体(如山、溪涧、池、岛等)和土方工程(如堤、沟渠、路堑、路槽等)分截成“段”。
分别计算
这些“段”的体积。再将各段体积累加,以求得该计算对象的总土方量。
其计算公式如下: v=(s1+s2)*l/2
当S1=S2时
V=S*L
此法的计算精度取决于截取断面的数量,多则精,少则粗。
断面法根据其取断面的方向不同可分为垂直断面法、水平断面法(或等高面法)及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的成角断面法。以下主要介绍前两种方法。
(一)垂直断面法
此法适用于带状地形单体或土方工程(如带状山体、水体、沟,、堤、路堑、路槽等)的土方量计算。
其基本计算公式如公式(1—7)。公式(1—7)虽然简便,但在Sl和S2的面积相差较大或两相邻断面之间的距离大于50m时,计算的结果,误差较大,遇上述情况,可改用以下公式运算:
v=L*(S1+S2+S3)/6
式中 S——中间断面面积。
S。的面积有两种求法:
(1) 用求棱台中截面面积公式:
(2)用S1及S2各相应边的算术平均值求S。的面积。
例:设有一土堤,计算段两端断面呈梯形,二断面之间的距离为60m,试比较用算术平均法和拟棱台公式计算所得结果。
先求Sl、S2面积
(二)等高面法(水平断面法)
等高面法是沿等高线取断面,等高距即为两相邻断面的高,计算方法同断面法。
方格网法
在建园过程中,地形改造除挖湖堆山,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各种用途的地坪、缓坡地需要平整。平整场地的工作是将原来高低不平的、比较破碎的地形按设计要求整理成为平坦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场地,如:停车场、集散广场、体育场、露天演出场等等;整理这类地块的土方计算最适宜用方格网法。
方格网法是把平整场地的设计工作和土方量计算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其工作程序是:(1)在附有等高线的施工现场地形图上作方格网控制施工场地,方格边长数值取决于所要求的计算精度和地形变化的复杂程度。在园林中一般用20~40m;(2)在地形图上用插入法求出各角点的原地形标高(或把方格网各角点测设到地面上,同时测出各角点的标高,并标记在图上);(3)依设计意图(如:地面的形状、坡向、坡度值等)确定各角点的设计标高;(4)比较原地形标高和设计标高,求得施工标高;(5)土方计算,其具体计算步骤和方法结合实例加以阐明。
⑽ 平整场地工程量计算
平整场地: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米以平方米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公式
S=(A+4)×(B+4)=S底+2L外+16
式中:S———平整场地工程量;A———建筑物长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B———建筑物宽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S底———建筑物底层建筑面积;L外———建筑物外墙外边线周长。
该公式适用于任何由矩形组成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场地平整工程量计算。
(10)场地方量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平整场地指室外设计地坪与自然地坪平均厚度在±0.3m以内的就地挖、填、找平。平均厚度在±0.3m以外执行土方相应定额项目。
计价:
工程量:按首层建筑面积计算。
清单计价:平整场地按建筑物首层建筑面积计算。
定额计价:平整场地按建筑物首层面积(地下室单层建筑面积大于首层建筑面积时,按地下室最大单层建筑面积)乘以系数1.4以平方米计算。构筑物按基础底面积乘以系数2以平方米计算。
清单计价--《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 50854-2013)
定额计价每个省的计算方式都有出入。
根据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土层等效剪切波速等因素,按有关规定对建设场地所做的分类。用以反映不同场地条件对基岩地震震动的综合放大效应。
场地的类别分为四类,分别是Ⅰ、Ⅱ、Ⅲ、Ⅳ类,其中Ⅰ类分为Ⅰ0、Ⅰ1两个亚类。具体的分法可以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1.6条规定。
场地土系指构造物所在地的土层。可分为四类:
Ⅰ类场地土:岩石,紧密的碎石土。
Ⅱ类场地土:中密、松散的碎石土,密实、中密的砾、粗、中砂;地基土容许承载力[σ0]〉150kPa的粘性土。
Ⅲ类场地土:松散的砾、粗、中砂,密实、中密的细、粉砂,地基土容许承载力[σ0] ≤150kPa的粘性土和[σ0]≥130kPa的填土。
Ⅳ类场地土:淤泥质土,松散的细、粉砂,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地基土容许承载力[σ0]<130kPa的填土。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8版GB 50021-2001第3.1.3条根据地基的复杂程度,可按下列规定分为三个地基等级:
一级地基
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地基(复杂地基):
1)岩土种类多,很不均匀,性质变化大,需特殊处理;
2)严重湿陷、膨胀、盐渍、污染的特殊性岩土,以及其他情况复杂,需作专门处理的岩土。
二级地基
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
1)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
2)除本条第1 款规定以外的特殊性岩土。
三级地基
3 符合下列条件者为三级地基(简单地基):
1)岩土种类单一,均匀,性质变化不大;
2)无特殊性岩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