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齿轮的计算方法
齿轮的直径计算方法:
齿顶圆直径=(齿数+2)*模数
分度圆直径=齿数*模数
齿根圆直径=齿顶圆直径-4.5模数
比如:M4 32齿
齿顶圆直径=(32+2)*4=136mm
分度圆直径=32*4=128mm
齿根圆直径=136-4.5*4=118mm
7M 12齿
就是
(12+2)*7=98mm
⑵ 齿轮转速计算方法
相邻两个齿轮传动,主动轮齿数乘以转速,得数再除以从动轮的齿数,就是从动轮的转速,主动轮的速度以电机或其他设备的实际转速为准。
拓展资料:
齿轮比,两个直径不同的齿轮啮合在一起转动,直径大的齿轮转速自然会比直径小的齿轮转慢一些,它们的转速比例其实和齿轮直径大小成反比,汽车内发动机的转速经过变速器内的齿轮组改变转速后才输往车轮,变速箱内就是有几组不同齿轮比的齿轮让驾驶人选择,以配合车速及负荷,开车时转档就是选择不同齿轮比的组合。
大齿马达齿=外齿比,差速的齿轮伞齿=内齿比,外齿比X内齿比=齿比,一般内齿比是固定的,所以改变齿比一般会换大齿或者换马达齿。大齿不变,马达齿加大,齿比变小,反之增加。马达齿不变,大齿减小,齿比变小,反之增加。齿比越小,直道尾速快,但是扭力小,起步慢齿比越大,直道慢,扭力大,起步快。
正确的齿轮比是要根据马达的T数,赛道的抓地力,场地的大小,弯道的特性要不断测试来选择。既要起步快,也要直道有速度。
额定转速
额定转速是指额定功率条件下的最大转速,通常出厂时,作为产品的主要参数,标注在产品的明显部位。
最大转速
最大转速是在特定条件下,转速所能达到的最大值。如硬盘内电机主轴转速,也就是硬盘盘片在正常工作电压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转速。转速的快慢是标示硬盘档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硬盘的速度。硬盘的转速越快,硬盘寻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对的硬盘的传输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
⑶ 齿轮传动的计算
根据以上条件可确定 这对齿轮不是正齿轮。
以下给出一种不变位的齿轮计算结果(变位的lz可以自已计算下) :
模数m=6;
螺旋角beta=27.377度;
中心距a=250;(此中心距可根据具体要求修改,反求齿轮螺旋角)
大齿轮分圆直径:d1=378.378,顶圆直径:da1=390.378,根圆直径:df1=363.378(顶隙系数0.25)
小齿轮分圆直径:d2=121.622,顶圆直径:da2=133.622,根圆直径:df2=106.622(同上)。
两者旋向依轴系结构而定,旋向相反。
仅供参考。
⑷ 齿轮的计算公式
齿轮传动比计算公式
传动比=从动轮齿数/主动轮齿数=主动轮转速/从动轮转速i=z2/z1=n1/n2
1、传动比是机构中两转动构件角速度的比值,也称速比。构件a和构件b的传动比为i=ωa/ωb=na/nb,式中ωa和ωb分别为构件a和b的角速度(弧度/秒);na和nb分别为构件a和b的转速(转/分)。
2、当式中的角速度为瞬时值时,则求得的传动比为瞬时传动比。当式中的角速度为平均值时,则求得的传动比为平均传动比。理论上对于大多数渐开线齿廓正确的齿轮传动,瞬时传动比是不变的;对于链传动和摩擦轮传动,瞬时传动比是变化的。对于啮合传动,传动比可用a和b轮的齿数Za和Zb表示,i=Zb/Za;对于摩擦传动,传动比可用a和b轮的直径Da和Db表示,i=Db/Da。
3、多级减速器各级传动比的分配,直接影响减速器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还会影响其体积、重量和润滑。传动比一般按以下原则分配:使各级传动承载能力大致相等;使减速器的尺寸与质量较小;使各级齿轮圆周速度较小;采用油浴润滑时,使各级齿轮副的大齿轮浸油深度相差较小。
4、低速级大齿轮直接影响减速器的尺寸和重量,减小低速级传动比,即减小了低速级大齿轮及包容它的机体的尺寸和重量。增大高速级的传动比,即增大高速级大齿轮的尺寸,减小了与低速级大齿轮的尺寸差,有利于各级齿轮同时油浴润滑;同时高速级小齿轮尺寸减小后,降低了高速级及后面各级齿轮的圆周速度,有利于降低噪声和振动,提高传动的平稳性。故在满足强度的条件下,末级传动比小较合理。
5、传动比=使用扭矩÷9550÷电机功率×电机功率输入转数÷使用系数
6、传动比=主动轮转速除以从动轮转速的值=它们分度圆直径比值的倒数。
即:i=n1/n2=D2/D1
i=n1/n2=z2/z1(齿轮的)
⑸ 齿轮计算公式
已知:
小齿轮齿数Z1=42
小齿轮齿顶圆(你说的外径)D1外=120
中心距L=150
未知:
模数m
小齿轮分度圆D1
大齿轮分度圆D2
大齿轮的齿数Z2
大齿轮齿顶圆(你说的外径)D2外
一、计算模数
由公式:D1外=Zm+2m 得:
m=D1外÷(z+2)=120÷(42+2)=2.72727272…
查标准模数表,取模数m=2.75
二、计算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D1
D1=mZ1=2.75×42=115.5
三、计算大齿轮的分度圆D2
由公式L=(D1+D2)÷2 得:
D2=2L-D1=2×150-115.5=184.5
四、计算大齿轮的齿顶圆(你说的外径)
D2外=D2+2m=184.5+2×2.75=190
五、计算大齿轮的齿数Z2
Z2=D2÷m=184.5÷2.75=67.09…
由于齿数不可能是小数,取整为Z2=67
则:需要反算分度圆
六、反算大齿轮的分度圆D2
D2=mZ2=2.75×67=184.25
这样,与前面的D2有差别,说明这一对齿轮要设计成变位齿轮,关于变位齿轮的设计(略)
⑹ 变位齿轮的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分度圆直径 d d = mz
齿厚 s s = m(π/2 + 2xtgα)
啮合角 α' invα'= invα+2tgα(x1+x2)/(z1+z2) 或cosα'=a/a'cosα
节圆直径 d' d'= dcosα/cosα'
中心距变动系数 y
齿高变动系数 σ σ= x1+x2-y
齿顶高 ha ha=(ha*+x-σ)m
齿根高 hf hf=(ha*+c*-x)m
齿全高 h h=(2ha*+c*-σ)m
齿顶圆直径 da da=d+2ha
齿根圆直径 df df=d-2hf
中心距 a' a'=(d1'+d2')/2
公法线长度Wk Wk = mcosα[(k-0.5)π+ zinvα]+2xmsinα
分度圆齿厚、齿槽宽和公法线长度的计算
s = m(π/2 + 2xtgα)
e = m(π/2 –2xtgα)
Wk = mcosα[(k-0.5)π+ zinvα]+2xmsinα
k=αmz/1800+0.5
αm-----半径为rm=r+xm的圆周上的压力角。
啮合角α'与总变位系数x1+x2的关系
invα'=2tgα(x1+x2)/(z1+z2) + invα
齿轮的变位系数是变位系数x径向变位系数,加工标准齿轮时,齿条形刀具中线与齿轮分度圆相切。加工变位齿轮时齿条形刀具中线与齿轮分度圆相切位置偏移距离xm,外移x为正,内移x为负。
除了圆锥齿轮有时采用切向变位xt外,圆柱齿轮一般只采用径向变位。变位系数x的选择不仅仅是为了凑中心距,而主要是为了提高强度和改善传动质量。
(6)齿轮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齿轮计算常用公式:
1、计算模数公式:D1外=Zm+2m
2、计算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D1公式:D1=m*Z1
3、计算大齿轮的分度圆D2公式:L=(D1+D2)÷2
4、计算大齿轮的齿顶圆公式:D2外=D2+2m
5、计算大齿轮的齿数Z2公式:Z2=D2÷m
变位齿轮与标准齿轮相比,其模数、齿数、压力角均无变化;但是正变位时,齿廓曲线段离基圆较远,齿顶圆和齿根圆也相应增大,齿根高减小,齿顶高增大,分度圆齿厚与齿根圆齿厚都增大,但齿顶容易变尖;
负变位时,齿廓曲线段离基圆较近,齿顶圆和齿根圆也相应减小,齿根高增大,齿顶高减小,分度圆齿厚和齿根圆齿厚都减小。
⑺ 内齿轮计算公式
内齿轮(齿数-2)×模数=内直径
⑻ 齿轮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齿顶高=齿高系数*模数齿根高=(齿高系数+顶隙系数)*模数全齿高=齿顶高+齿根高=(2*齿高系数+顶隙系数)*模数分度圆直径=模数*齿数基圆直径=分度圆直径*cos20(标准齿轮)具体a代表什么我忘了齿顶圆直径=分度圆直径+2*齿根高齿根圆直径=分度圆直径-2*齿根高齿锯=π*模数齿厚=齿锯/2齿槽宽=齿厚标准中心距=分度圆直径之和/2=模数*(次数之和)/2这些是最基本的,你知道了也没什么用,很抽象,建议你还是找本书看,有图的话一下就理解了!
⑼ 齿轮齿距怎么计算
1、模数m=齿距p/圆周率π
2、齿距p=模数m*圆周率π
3、咬合中线Ho=齿条高Hk-模数m
4、模数m=齿距p/(圆周率π*三角函数cosB)
5、齿距p=模数m*(圆周率π*三角函数cosB)
6、咬合中线Ho=齿条高Hk-模数m
注:标准斜齿条角度19.5283度(19度31分42秒),三角函数cosB=0.9424764995。
⑽ 齿轮齿数的计算
1、一般来说,保证一对齿轮能够正常啮合的基本齿数是:z>17,不然,轮齿会发生根切,通俗的说来就是:一个轮齿的齿顶卡在了另一个轮齿的齿沟(或叫齿间)里,不得动弹,也就是发生干涉了,对于这样小于17齿的齿轮,一般要用变位的方法来处理。
2、正常的啮合状态是:两齿轮相当于是在分度圆处做“纯滚动”,在这样的状态下,对于齿数基本上没有过多的约束,因此,可以根据需要调配出无限多的传动比,也就是无限多的齿数关系,约束齿数的因素只有是否发生“根切”的问题。
3、一对啮合的齿轮,其中,一个轮齿的齿顶到另一个轮齿的齿底间留有一个间隙,叫“顶隙”顶隙一般等于0.25m,这是一个必要的安全间隙,它保证啮合运行的安全,换一种说法:正常啮合中,齿顶圆基本上无有特别的约束因素,齿顶圆只是渐开线上一个人为的终止点。当然是在基础理论保证下,一个轮齿“啮出”的瞬间,而后一轮齿即刻能及时“啮入”的状态即可,两齿同时啮合的重叠时间尽可能短,也就是不发生传动干涉,在此,一般都将齿顶高(分度圆至齿顶的距离)定义为一个模数,这是传动研究的高层理论规范,工程运用按照这样执行也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希望以上能够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