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家庭黄酒制作方法
一、制作黄酒的准备工作
1、选米:俗话说,米是酒之肉,好米才能出好酒,糯米是最适合酿酒的。用行家的话来解释,这是因为糯米中的淀粉分子排列比较疏松,吸水快,容易蒸煮,有利于糖化、发酵,做出来的酒杂味也少,农家黄酒正是以糯米为主料。
2、红曲:曲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酒质量,在此,笔者认为松一些、发一些的为好,好的红曲一捏就碎。至于色度,喜欢酒质红艳一些的就选红点的红曲,喜欢酒质偏金黄些的就买淡点的红曲,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来定。
Ⅱ 黄酒的制作方法
越来越多的人喝黄酒,但是基本都是出去买的,那么黄酒怎么制作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黄酒的制作方法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1.浸米 将小米倒入浸米池,放水淘洗干净后进行浸米,水面淹过米面约30cm,水温控制在20-25℃,浸泡24h。
2.蒸饭 把浸米沥干后倒入甑锅内,开汽蒸料,待全面上汽,再蒸3-5min,关掉蒸汽,泼入90℃以上的热水(泼水量为25%-30%),加盖焖数分钟,待米充分吸水后,再开汽复蒸。待全面上汽后,再蒸20min即可。米饭的感官质量要求:熟而不黏,内无生心。
3.落缸发酵 待米摊凉至28℃时,加入生麦曲5.2kg,翻拌均匀后入缸,投料温度为26-27℃。发酵用缸事先必须消毒灭菌。投料前在缸内放水180kg(水温控制在24-25℃),再在缸内加入糖化酶0.13kg。投料后搅拌均匀,经10h左右品温上升到28-29℃,酒醪已开始稀薄,味淡,即可开头耙。头耙后品温继续上升,维持24h左右进行喂饭。
4.喂饭 喂饭原料65kg,饭摊凉冷却后,加麦曲5.2kg入缸。喂饭时再加糖化酶0.13kg、已活化的黄酒干酵母,搅拌均匀后品温掌握在25-26℃。喂饭前酿缸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半成品的质量,是酿酒成败的关键工序,所以要切实掌握合适的品温和及时开耙。喂饭时应根据醪液的品温随时开耙,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降低品温,并使缸中品温及发酵成分上下均匀一致;另一方面是为了排出在发酵过程中积聚的大量CO2,同时供给新鲜空气,可以促进发酵菌繁殖,并可减少其他杂菌滋生的机会。
5.后发酵 前发酵一般5d左右,然后加入糟烧酒13kg转入后酵(加入糟烧酒可以提高酒精浓度,防止发酵醪酸败)。后酵品温一般控制在23-24℃,经过15-20d进行压榨。
6.压榨 采用气膜式板框压滤机,糟板含水率为48%-50%。
7.煎酒 利用加热的方法将生酒中的微生物杀死,并破坏残余的酶,使黄酒中的成分基本上固定下来,防止成品酒发生酸败。另外,可促进黄酒的老熟和部分蛋白质凝固,使黄酒色泽清亮透明。煎酒设备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的煎酒锅,外设夹层,可通蒸汽和冷却水。也可用薄板热交换器进行瞬时煎酒。
8.陈酿、勾兑、灌装、杀菌 可按普通黄酒生产的工艺条件进行。
制作黄酒的配料主要有江米、培养曲和酒药等等,超市里面都有的卖。
第一步先要泡米,将大米淘洗干净,用凉水浸泡10个小时左右。
第二步是蒸饭,要要将浸泡好了的大米放在锅上蒸,要蒸到九成熟为止,然后出锅,出锅后要把大米打散。
然后进行发酵处理,将准备好的水和培养曲和酒药搅拌均匀,把盖子盖好,经过几天的发酵处理,会发现有酒从里面渗出。
将发酵好的半成品进行压榨处理,把半成品放进麻袋,上面放置一包重物,直到榨出酒液为止。
还要进行过滤和封存的工作,步骤比较繁琐。
封存之后,要等待几个月,才可以饮用。
百岁老人的调研发现:江苏如皋百岁老人特别多,而这不像广西的巴马那么山清水秀,在城市里面为什么百岁老人也这么多呢?实际百岁老人都有一个习惯,每天喝一点黄酒。因为是由粮食酿造而来,黄酒里面所含的营养成分特别地多。
中医认为:黄酒有暖胃散寒、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补血养颜,活血驱寒,通经活络的功效。能有效抵御寒冷,预防感冒。黄酒中医中很重要的“药引子”,中药处方中常用黄酒浸泡、烧煮、蒸炙一些中草药或调制药丸及各种药酒,据统计有70多种药酒需用黄酒作酒基配制。
黄酒的另一功能是调料。黄酒酒精含量适中,味香浓郁,富含氨基酸等呈味物质,人们都喜欢用黄酒作佐料,在烹制荤菜时,特别是羊肉、鲜鱼时加入少许,不仅可以去腥膻还能增加鲜美的风味。
黄酒含有多酚、类黑精、谷胱甘肽等生理活性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预防心血管病、抗癌、抗衰老等生理功能。
Ⅲ 制作黄酒的步骤是什么
制作黄酒的步骤如下:
1、准备适量的糯米,酒曲。
以上就是制作黄酒的方法了。
Ⅳ 黄酒的制作方法
我们都知道黄酒,是非常好的饮品,适量喝对人的健康好好处,黄酒要做怎么制作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黄酒的做法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传统酿造黄酒的主要工艺流程为:
浸米——蒸饭——晾饭——落缸发酵——开耙——坛发酵——煎酒——包装
原料多样化。除糯米黄酒外,开发了粳米黄酒、籼米黄酒、黑米黄酒、高粱黄酒、荞麦黄酒、薯干黄酒、青稞黄酒等等。
酒曲纯种化。运用高科技手段,从传统酒药中分离出优良纯菌种,达到用曲少,出酒率高的效果。
工艺科学化。采用自流供水,蒸汽供热、红外线消毒,流水线作业等科学工艺生产,酒质好,效率高。
生产机械化。蒸饭、拌曲、压榨、过液、煎酒、罐装均采用机械完成,机械代替了传统的手工作业,减少劳动强度,提高了产量和效益。
1、洗米:把糯米用清水洗净;
2、浸泡:用凉水浸泡,夏天5~6小时即可,春秋7~8小时,冬季8~9小时;3、沥水:漂洗后用容器捞出,并沥干水分;
4、蒸制:上甑(高压锅),甑上铺上纱布,把糯米放好,打开火源大火蒸至有香气扑鼻(15~18分钟左右),关闭火源。待高压锅中气体自然排出后打开高压锅盖;
5、淋水:淋凉开水降温,采用江西酒曲发酵将酒曲放入,与糯米一起搅拌至均匀;
6、发酵:放置在搪瓷容器内(容器必须干净且为专用的容器),并上盖,发酵期约为4到5天,属自然发酵。
7.发酵好后,拿沙布过滤即可加入30白酒调酒度进行存放。
黄酒烫热喝较常见。原因是黄酒中还含有极微量的甲醇、醛、醚类等有机化合物,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为了尽可能减少这些物质的残留量,人们一般将黄酒隔水烫到60--70度左右再喝,因为醛、醚等有机物的沸点较低,一般在20--35度左右,即使对甲醇也不过65度,所以其中所含的这些极微量的有机物,在黄酒烫热的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而挥发掉,同时,黄酒中所含的脂类芳香物随温度升高而蒸腾。
黄酒的饮法,可带糟食用,也可仅饮酒汁,后者较为普通。
传统的饮法是温饮,将盛酒器放入热水中烫热,或隔火加温。温饮的显着特点是酒香浓郁,酒味柔和。但加热时间不宜过久,否则酒精挥发掉了,反而淡而无味。一般在冬天,盛行温饮。
还有一种方法是在常温下饮用,在香港和日本,流行加冰后饮用。即在玻璃杯中加入一些冰块,注入少量的黄酒,最后加水稀释饮用。有的也可放一片柠檬在杯内。
Ⅳ 黄酒做法的详细步骤
1、制曲
酿造黄酒之前,必须要提前半年做好酒曲,一般做酒曲选择在天气炎热的伏天制作,利用麦仁、酵子、麻叶等经过装填、发酵而制成传统的酒曲,使用这种酒曲酿造出来的黄酒酒香四溢,同时也更加的传统和古朴。
2、浸米
黄酒酿造的时间一般都选择在每年的腊月附近进行,腊月里由于气温低,小米在水中浸泡不容易变质,同时低温可以保证小米黄酒的慢发酵,以免温度过高,酒质容易变酸,再者腊月天气没有蚊虫,可以避免黄酒沾染蚊虫变质。
做黄酒要选用煮酒专用的小米,俗称酒米,这个小米和我们平时在商场见到的小米还有不同之处,商场的小米俗称饭米,是煮饭专用的,这里选用的是酒米,试着自己做的朋友在卖之前一定要搞清楚的,如果当地市场没有酒米出售可以选择使用糯米代替,在黄酒的口感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小米在冬季要提前24小时左右浸泡,可放在室内,避免室外低温结冰,同时小米要保证一直被水淹没,防止小米离水变酥。煮出来的酒渣就成稀糊状了。
在小米充分浸泡完毕之后,反复淘洗几次就可以捞起放在竹筐中沥干水分,充分浸泡可以保证在煮黄酒的过程中小米可以熟透,没有夹生。小米沥干水分可以在煮酒前半小时进行即可。
3、备曲
这是酿造黄酒的另一大原料,小麦大曲里面一圈褐色的环状是由于小米发酵造成的,这是优质大曲的表现,闻着有一股小麦腐败的气息,但是就是这种味道造就了黄酒的醇香。
在酿造黄酒之前,要把小麦大曲切碎,大小适中即可,可以方便的拌在煮好的小米之中。在切大曲的时候要切记不能沾染食盐、水分、油脂等,避免黄酒在发酵过程中变质。在小麦大曲的存放过程中难免有返潮等现象,在切碎大曲之后,可放在太阳下暴晒,让水分蒸发,避免生水引起的黄酒变质现象。
4、煮酒
酿造黄酒之前,要把锅周围的瓷砖清洗干净,避免在煮酒的过程中粘稠的小米溢出浪费。先在锅中放三分之二的水烧开等待下如小米。
锅内水烧开之后就可以下如小米了,小米和水的比例要掌握好,水分太多煮出来的酒颜色浅、酒质不好,水少的话小米容易反生,黄酒容易变酸。
小米放入锅内之后就要不停的搅拌了,搅拌最好使用香椿木做的手柄搅动,这样的酒质就会更加的醇香。不停的搅拌有助于小米受热均匀,避免锅底结渣。
随着锅内水分的不断蒸发,小米也变得越来越粘稠,这是要加快搅拌的频率了,同时要看锅中的小米颜色变化,在水分过少的情况下,可以搅动小米往锅的周边加烧开的热水。这个时候水蒸气比较大,有条件的可以打开市内的排气扇,或者在室外进行。
随着时间的变化,锅内的小米由于高温变成深褐色,这样就快要煮好了,在小米变成深褐色之后可以捻一下米粒,看有没有硬芯,如果没有的话,就算煮好了,这时候就停止烧火了。
5、拌曲
把煮好的小米用铲子铲到事先准备好的簸箕内,上面颜色比较重的小米,是在锅底部由于高温造成的,这是传统酿造黄酒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您在喝黄酒的时候发现里面有小米样子的黑渣子,不要认为是假冒勾兑的黄酒,这恰恰证明了是纯手工酿造的黄酒。
把煮好的小米摊平,利于散热,待温度之后就可以拌进大曲了,放在缸底部的可以多拌一点大曲,放在上面的可以适当的少放一点大曲,这样有利于黄酒的发酵。同时也可以利用往年的老酒酒糟帮助发酵。一般一斤麦曲可以发酵十斤左右的小米。
6、入缸发酵
发酵是酿造黄酒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的手工黄酒遵循古法,采用一冬一酿的传统冬酿工艺,只有在每年的冬至前后才开酿,这样酿造出来的黄酒由于室内温度低,发酵时间长,所有黄酒的营也更加的丰富,一般发酵室温控制在摄氏10度左右,过高的温度容易导致黄酒快速发酵变酸。一般冬酿黄酒经过三到六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进行压榨了。
7、压榨
黄酒在经过漫长的发酵之后就要进行压榨了,压榨主要是去除黄酒中的酒糟,得到析出的酒液,如果是自己喝的话,不用过滤也是可以的,黄酒带酒糟喝更加的有营养,压榨只是为了方便装瓶出售。
黄酒压榨采用传统的重力压榨,采用木质的器械经过黄酒自身的重力慢慢的透过纱布析出澄清的酒液。
8、装瓶
最后一个步骤--装瓶,虽然条件比较简单,比不上现代化的灌装生产线,但是我们会尽可能的做到干净卫生,所有的瓶子都是一次成型的新瓶子,然后经过凉开水冲洗,保证干净卫生。
Ⅵ 黄酒的做法与配方
黄酒的配方做法:
原料配方:米(江米、大米均可)10公斤,水9.3公斤,培养曲(酒厂或腐乳厂有售)1公斤,酒药(副食店有售)0.28公斤
制作方法:
1、泡米。选择较好的江米或大米,经过淘洗;用普通凉水浸泡8—10小时,沥干后备用。
2、蒸饭。将沥干的米上锅蒸至九成熟离火。要求米饭蒸到外硬内软,无夹心,疏松不糊,熟透均匀 熟后不要马上掀锅盖,在锅内把饭放至快凉时再出锅;出锅后将假打散;再摊盘晾至28℃以下人缸。
3、前期发酵。把准备好的水、培养曲和酒药倒人缸内与蒸好的米饭搅拌均匀,盖好盖,夏季置干室温下,冬天放在暖气上或火炉前,经3天左右,米饭变软变甜,用筷子搅动,即可见到有酒渗出。此时缸里的温度达到23℃左右,即可停止前期发酵。
4、压榨。将经过前期发酵的物料装入一干净的布袋中,上面压上木板、重物,榨出酒液。
5、煎酒(加热杀菌)。把压榨出的酒液放入锅内蒸(各种蒸锅均可),当锅内温度升到85度 ,即停止加热。
6、过滤。用豆包布做成一个布袋,把蒸过的酒液倒入袋中过滤,将滤液收存起来。
7、封存。把滤液装进一个干净的坛子里,用于净的牛皮纸把坛口包好,再用稻草或稻壳与上和成稀泥把坛口封严,然后把坛子放到适宜的地方,两个多月后即可开坛饮用。
Ⅶ 黄酒的制作方法
大家都知道,喝黄酒对身体是很有益处的,你想知道黄酒的制作方法吗?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黄酒的制作方法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1.浸米 将小米倒入浸米池,放水淘洗干净后进行浸米,水面淹过米面约30cm,水温控制在20-25℃,浸泡24h。
2.蒸饭 把浸米沥干后倒入甑锅内,开汽蒸料,待全面上汽,再蒸3-5min,关掉蒸汽,泼入90℃以上的热水(泼水量为25%-30%),加盖焖数分钟,待米充分吸水后,再开汽复蒸。待全面上汽后,再蒸20min即可。米饭的感官质量要求:熟而不黏,内无生心。
3.落缸发酵 待米摊凉至28℃时,加入生麦曲5.2kg,翻拌均匀后入缸,投料温度为26-27℃。发酵用缸事先必须消毒灭菌。投料前在缸内放水180kg(水温控制在24-25℃),再在缸内加入糖化酶0.13kg。投料后搅拌均匀,经10h左右品温上升到28-29℃,酒醪已开始稀薄,味淡,即可开头耙。头耙后品温继续上升,维持24h左右进行喂饭。
4.喂饭 喂饭原料65kg,饭摊凉冷却后,加麦曲5.2kg入缸。喂饭时再加糖化酶0.13kg、已活化的黄酒干酵母,搅拌均匀后品温掌握在25-26℃。喂饭前酿缸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半成品的质量,是酿酒成败的关键工序,所以要切实掌握合适的品温和及时开耙。喂饭时应根据醪液的品温随时开耙,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降低品温,并使缸中品温及发酵成分上下均匀一致;另一方面是为了排出在发酵过程中积聚的大量CO2,同时供给新鲜空气,可以促进发酵菌繁殖,并可减少其他杂菌滋生的机会。
5.后发酵 前发酵一般5d左右,然后加入糟烧酒13kg转入后酵(加入糟烧酒可以提高酒精浓度,防止发酵醪酸败)。后酵品温一般控制在23-24℃,经过15-20d进行压榨。
6.压榨 采用气膜式板框压滤机,糟板含水率为48%-50%。
7.煎酒 利用加热的方法将生酒中的微生物杀死,并破坏残余的酶,使黄酒中的成分基本上固定下来,防止成品酒发生酸败。另外,可促进黄酒的老熟和部分蛋白质凝固,使黄酒色泽清亮透明。煎酒设备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的煎酒锅,外设夹层,可通蒸汽和冷却水。也可用薄板热交换器进行瞬时煎酒。 8.陈酿、勾兑、灌装、杀菌 可按普通黄酒生产的工艺条件进行。
1.应在正规的大型商场或超市中购买黄酒产品。这些经销企业对经销的产品一般都有进货把关,经销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有保证。
2.选购大型企业或有品牌的企业生产的产品,这些企业管理规范,生产条件和设备好,产品质量稳定。
3.选购时可从产品名称、含糖量来判别产品的类型,以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黄酒种类。
4.黄酒产品执行的国家标准为:GB/T13662、GB17946等。
5.酒液应呈黄褐色或红褐色,清亮透明,允许有少量沉淀。
(1)选择阴凉、干燥的地方。一般选4°以上,15°以下,变化平稳,干湿度适合、通风良好的仓库贮存。
(2)黄酒的包装容器以陶坛和泥头封口为最佳,这种古老的包装有利于黄酒的老熟,在贮存后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
(3)黄酒储存应平稳放置,不宜晃动。
(4)黄酒不益与其他有异味的物品或酒水同库储存。
(5)黄酒贮存的时间要适当。一般最多1年到3年,这样能使酒质变得芳香醇和,如果贮存时间过长,酒的色泽则会加深,尤其是含糖分高的酒更为严重。
Ⅷ 黄酒的制作方法
准备工具
包括酒盆、酒甑、酒架、酒坛、水桶、水瓢、干儿、团箕、捞箕、大铁锅、大煤炉(农村用柴火灶)、酒药(市场有卖)、芋头。
所有的酒具一定要不沾盐油,用干净的水用干儿洗干净。
浸米
把米倒进酒盆里,一酒盆倒33至36市斤米,倒入清水,用捞箕把水面的浮皮捞掉,盖上团箕,防灰尘或老鼠虫子掉入,浸36至48小时。
蒸米
1、生煤炉,要大火,上铁锅,倒入三分之一锅清水,待开。记得放一个竽头到锅中煮,接下来要用。
2、将浸好的米用水瓢连水带米一下下从酒盆舀入酒甑(不可一下倒入,防止米被压得太紧蒸得不均匀)最后再从流到酒盆里的热水里舀两大瓢倒回米饭中,让其温度上下均匀些。
3、把洗好米的酒甑放入铁锅水中,盖上酒盆,大火蒸2小时左右,至米成饭并稍软。出锅前20分钟往米里浇一大勺凉水再蒸至出锅,这样可以让米熟得更均匀更透。
4、取下酒盆放地上,其上置酒架,酒甑出锅放酒架上,用凉水浇入热米饭中,让其冷却,但不可太冷,太冷不利发酵,以手摸稍热为好,大约浇2桶水,最后再从流到酒盆里的热水里舀两大瓢倒回米饭中,让其温度上下均匀些。
5、凉好的酒甑从酒盆上搬下来放地上,底下用一木棒塞一边,让酒甑有点斜,好沥干里面的水,沥3至5分钟即可。
6、把酒盆里的热水舀进酒坛里,烫洗掉酒坛里的细菌,有消毒作用。
翻药入盆
1、倒干净酒盆里的水分,夹出锅里煮好的芋头剥皮,用芋泥糊酒盆的木板缝隙,防漏。
2、用碗捣碎酒药(每一酒甑米放药10至15棵,视个人喜好而定,放药太少酒容易变酸,放太多酒会上头),沿酒盆壁把酒药刮倒进盆里,倒碗中一半少些。
3、把沥干水的酒甑里的米饭倒进酒盆里,用手上下翻一遍,让其温度均匀些,再倒入剩下的酒药粉,用手上下翻匀,最后全部米饭压成斜坡,露出一小块盆底,坡面一定要用手拍紧些,起保温作用。盆壁、盆沿和露出的小块盆底要用干儿抹干净,不能留有单独的饭粒,防止这些饭粒发霉坏酒。
发酵
弄好的酒盆放入避风暗处,用团箕盖好,外用塑料布包好,以不透风能保温为好。如天气较冷,可再盖上一床棉被,或堆上稻草。放置发酵。
大约3-4天后,压得紧紧的糯饭会有明显脱盆现象,即饭与酒盆壁之间有脱离的缝隙,并且露出的一小块盆底开始积有酒水,可以闻到明显的酒香,这时可以把糯饭全部翻散,此时的饭粒已明显开始发软。
挤酒
在周围气温15度左右,再发酵十天左右(气温高
Ⅸ 怎样做黄酒的做法视频
黄酒的制作方法有很多种,但是人们还是会去采用传统的做法,主要就是因为其中的做法做出来的黄酒口感没有那么多正宗,还是需要先准备好糯米,将自己清洗干净的主料放入到清水当中浸泡一段时间,才可以使得糯米当中的物质和口感都浸泡出来,这样发酵出来的黄酒味道也会更好。
黄酒是用谷物作原料,用麦曲或小曲做糖化发酵剂制成的酿造酒。在历史上,黄酒的生产原料在北方以粟或者黍(粟:俗称小米学名:Setariaitalica,中国古称“稷”。黍:又称黄米,是去了壳的黍子的果实,比小米稍大,颜色淡黄。)。在南方,普遍用稻米(尤其是糯米为最佳原料)为原料酿造黄酒。
由于宋代开始,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南移,黄酒的生产局限于南方数省,南宋时期,烧酒开始生产,元朝开始在北方得到普及,北方的黄酒生产逐渐萎缩,南方人饮烧酒者不如北方普遍,在南方,黄酒生产得以保留,在清朝时期,南方绍兴一带的黄酒称雄国内外。黄酒生产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上海、福建、江西和广东、安徽等地,山东、陕西、大连、河南鹤壁等地也有少量生产。
黄酒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背景的酒种,也是未来最有希望走向世界并占有一席之地的酒品。黄酒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新原料、新菌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融入为传统工艺的改革、新产品的开发创造了机遇,产品不断创新,酒质不断提高。
原料多样化。除糯米黄酒外,开发了粳米黄酒、籼米黄酒、黑米黄酒、高粱黄酒、荞麦黄酒、薯干黄酒、青稞黄酒等等。
酒曲纯种化。运用高科技手段,从传统酒药中分离出优良纯菌种,达到用曲少,出酒率高的效果。
工艺科学化。采用自流供水,蒸汽供热、红外线消毒,流水线作业等科学工艺生产,酒质好,效率高。
生产机械化。蒸饭、拌曲、压榨、过液、煎酒、罐装均采用机械完成,机械代替了传统的手工作业,减少劳动强度,提高了产量和效益。
我们要不断地继承和创新,更好地传承黄酒酿造技术,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Ⅹ 自酿黄酒的做法
我们平常喝的黄酒基本都是外面买的,很多人也想自己在家做黄酒却不知从何下手,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自酿黄酒的做法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1.将米淘净沥水
2.将沥过水的米倒入不锈钢桶内
3.再加入清水(自来水)
4.放入黄酒曲充分搅拌均匀
5.用食用薄膜密封捆扎桶口让其发酵20几天即可!
6. 约24小时后打开保温实施,发现密封膜鼓起,发酵非常好!
7.经过20几天的发酵,过滤去酒糟,黄酒就酿成了!
8. 过滤出的酒糟
9.如想长期存放, 用密封锅(高压锅等)将酒煎到85度或表面出现气泡,酒放锅内不要开盖冷却即可。
10. 成品黄酒。(把不锈钢盆翻过来放上碗倒入酒拍摄)
干黄酒:"干"表示酒中的含糖量少,糖份都发酵变成了酒精,故酒中的糖份含量最低,最新的国家标准中,其含糖量小于 1.00 g/100 ml (以葡萄糖计) 。这种酒属稀醪发酵,总加水量为原料米的三倍左右。发酵温度控制得较低,开耙搅拌的时间间隔较短。酵母生长较为旺盛,故发酵彻底,残糖很低。在绍兴地区, 干黄酒的代表是"元红酒"。
半干黄酒:"半干"表示酒中的糖份还未全部发酵成酒精,还保留了一些糖份。在生产上,这种酒的加水量较低,相当于在配料时增加了饭量,故又称为 "加饭酒"。酒的含糖量在1.00~3.00%之间。在发酵过程中,要求较高。酒质厚浓,风味优良。可以长久贮藏。是黄酒中的上品。我国大多数出口酒,均属此种类型。
半甜黄酒:这种酒含糖份3.00~10.00%之间。这种酒采用的工艺独特,是用成品 黄酒代水,加入到发酵醪中,使糖化发酵的开始之际,发酵醪中的酒精浓度就达到较高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长速度,由于酵母菌数量较少,对发 酵醪中的产生的糖份不能转化成酒精,故成品酒中的糖份较高。这种酒,酒香浓郁, 酒度适中,味甘甜醇厚。是黄酒中的珍品。但这种酒不宜久存。贮藏时间越长,色泽越深。
甜黄酒:这种酒,一般是采用淋饭操作法,拌入酒药,搭窝先酿成甜酒娘,当糖化至一定程度时,加入40-50%浓度的米白酒或糟烧酒,以抑制微生物的糖化发 酵作用,酒中的糖份含量达到10.00-20.00 g/100ml之间。由于加入了米白酒,酒度也较高。甜型黄酒可常年生产。
浓甜黄酒,糖份大于或等于20 g/100 ml。
加香黄酒:这是以黄酒为酒基,经浸泡(或复蒸)芳香动、植物或加入芳香动、 植物的浸出液而制成的黄酒。
3 淋饮酒、摊饭酒和喂饭酒
这是按酿造方法对黄酒分类时的称呼。按这种方法分类,可将黄酒分成三类:
淋饭酒:淋饭酒是指蒸熟的米饭用冷水淋凉,然后,拌入酒药粉末,搭窝,糖化,最后加水发酵成酒。口味较淡薄。这样酿成的淋饭酒,有的工厂是用来作为 酒母的。即所谓的"淋饭酒母"。
摊饭酒:是指将蒸熟的米饭摊在竹篦上,使米饭在空气中冷却,然后再加入麦曲、酒母(淋饭酒母)、浸米浆水等,混合后直接进行发酵。
喂饭酒:按这种方法酿酒时,米饭不是一次性加入,而是分批加入。
4 麦曲黄酒、小曲黄酒、红曲黄酒、乌衣红曲黄酒
黄酒还可按酿酒用曲的种类来分。如小曲黄酒,生麦曲黄酒,熟麦曲黄酒,纯种曲黄酒,红曲黄酒,黄衣红曲黄酒,乌衣红曲黄酒。
选料:黄酒选取糯米为原料,晚季稻更好,一定需要带米皮的糙米;
浸泡:把糯米浸泡一天左右,夏天半天即可;
蒸米:入甑进锅蒸,黄酒又称蒸酒,蒸米环节很重要,先用大火加热,沸后再用文火,将米蒸熟蒸透,而又不糊不焦;
冷却:将蒸熟的米起锅摊开晾凉;加入酒曲:在糯米内拌入酒曲;
发酵:将拌好酒曲的糯米放入陶器坛中发酵,大约24小时后,坛内温度自然上升, 淀粉开始转化为糖分,冬天则用棉被或者稻草包裹坛子保温。自然发酵七日左右后转入大缸中,封好口放置两三个月。(其实发酵两周左右就可以取酒,但为了让糖份更好转化为酒精,保存稍久酒质会更好。)
压榨酒糟:分离汁和酒糟,把酒汁盛入坛中,用碗盖住,再用另一个碗反扣,以防杂物落入。
封坛饮用:自然冷却,放置一周后,淘汰沉淀物,封好酒坛放置,待随时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