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沪深300指数是怎么计算的
以调整股本为权重,采用派许加权综合价格指数公式计算。其中,调整股本根据分级靠档方法获得
而股市指数是指,就是由证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务机构编制的、表明股票行市变动的一种供参考的数字。
通过指数,对于当前各个股票市场的涨跌情况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
股票指数的编排原理相对来说还是有点难理解,那学姐就不在这里细讲了,点击下方链接,教你快速看懂指数:新手小白必备的股市基础知识大全
一、国内常见的指数有哪些?
股票指数的编制方法和性质是分类的一个依据,股票指数可以被划分为这五种:规模指数、行业指数、主题指数、风格指数和策略指数。
在这五个当中,最经常出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规模指数,比如说,各位都很清楚的“沪深300”指数,它体现了沪深市场中有300家大型企业的股票代表性和流动性都很好、交易也很活跃的整体情况。
还有类似的,“上证50 ”指数也属于规模指数,指的是上海证券市场机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的整体情况。
行业指数所象征的就是某一行业目前的整体情况。比方说“沪深300医药”代表的就是行业指数,由沪深300中的17个医药卫生行业股票所构成,同时也反映出了该行业公司股票的整体表现。
主题指数反映了某一主题的整体情况,类似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车等方面,那么还有一些相关指数“科技龙头”、“新能源车”等。
想了解更多的指数分类,可以通过下载下方的几个炒股神器来获取详细的分析: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费领取(附分享码)
二、股票指数有什么用?
前文告诉我们,指数选取了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股票,因此有了指数,我们就可以第一时间对市场的整体涨跌情况做到了如指掌,从而可以更好的了解市场的热度,甚至还能对未来的走势进行预测。具体则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获取专业报告,学习分析的思路:最新行业研报免费分享
应答时间:2021-09-24,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㈡ 沪深300指数的计算采用什么方法
派许加权方法。
上证指数系列从总体上和各个不同侧面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品种价格的变动情况,可以反映不同行业的景气状况及其价格整体变动状况,从而给投资者提供不同的投资组合分析参照系,随着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重要,上证指数也将逐步成为观察中国经济运行的"晴雨表"。
指数的计算
上证指数系列均以“点”为单位。
基日、基期与基期指数
基期亦称为除数
上证180指数是1996年7月1日起正式发布的上证30指数的延续,基点为2002年6月28日上证30指数的收盘指数3299.05点,2002年7月1日正式发布。
上证50指数以2003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该日50只成份股的调整市值为基期,基期指数定为1000点,自2004年1月2日起正式发布。
上证红利指数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该日所有样本股的调整市值为基期,基期指数定为1000点,自2005年1月4日起正式发布。
上证180金融股指数以为2002年6月28日为基日,以该日所有股票样本的调整市值为基期,基点为1000点。
上证公司治理指数以2007年6月29日为基日,以该日所有股票样本的调整市值为基期,基点为1000点。
上证中型企业综合指数以2007年12月28日为基日,基点为1000点。
上证综合指数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日,以该日所有股票的市价总值为基期,基期指数定为100点,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发布。
新上证综指以2005年12月30日为基日,以该日所有样本股票的总市值为基期,基点1000点,自2006年第一个交易日正式发布。
上证A股指数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日,以该日所有A股的市价总值为基期,基期指数定为100点,自1992年2月21日起正式发布。
上证B股指数,以1992年2月21日为基日,以该日所有B股的市价总值为基期,基期指数定为100点,自1992年8月17日起正式发布。
分类指数以1993年4月30日为基日,以该日相应行业类别所有股票的市价总值为基期,基期指数统一定为1358.78点(1993年4月30日上证综合指数收盘值),自1993年6月1日起正式发布。
上证基金指数以2000年5月8日为基日,以该日所有证券投资基金市价总值为基期,基日指数为1000点,自2000年6月9日起正式发布。
计算公式
上证指数系列均采用派许加权综合价格指数公式计算
上证中型企业综合指数/上证中型企业综合全收益指数
上证中型企业综合指数采用派许加权方法,按照样本股的调整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成份股的调整市值/基期×1000
其中,调整市值=∑(市价×调整股本数)。调整股本数计算方法同上证180指数。
上证180指数/上证180全收益指数
上证成份指数以成份股的调整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成份股的调整市值/基日成份股的调整市值×1000
其中,调整市值=∑(市价×调整股本数),基日成份股的调整市值亦称为除数,调整股本数采用分级靠档的方法对成份股股本进行调整。根据国际惯例和专家委员会意见,上证成份指数的分级靠档方法如下表所示。比如,某股票流通股比例(流通股本/总股本)为7%,低于10%,则采用流通股本为权数;某股票流通比例为35%,落在区间(30,40)内,对应的加权比例为40%,则将总股本的40%作为权数。
流通比例(%)≤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
加权比例(%)流通比例20304050607080100
上证50指数/上证50全收益指数
上证50指数采用派许加权方法,按照样本股的调整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成份股的调整市值/基期×1000
其中,调整市值=∑(市价×调整股数)。调整股本数采用分级靠档的方法对成份股股本进行调整。上证50指数的分级靠档方法如下表所示:
流通比例(%)≤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
加权比例(%)流通比例20304050607080100
上证红利指数/上证红利全收益指数
上证红利指数采用派许加权方法,按照样本股的调整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成份股的调整市值/基期×基期指数
其中,调整市值=∑(市价×调整股数)。
调整股本数采用分级靠档的方法对成份股股本进行调整。上证红利指数的分级靠档方法如下表所示:
流通比例(%)≤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
加权比例(%)流通比例20304050607080100
上证180金融股指数/上证180金融全收益指数
采用派许加权综合价格指数公式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样本股的调整市值/基期×1000
其中,调整市值=∑(股价×调整股本数×权重上限因子),调整股本数的计算方法同上证180指数。权重上限因子介于0和1之间,以使样本股权重不超过15%。
上证公司治理指数/上证公司治理全收益指数
同上证180指数。
综合指数与分类指数
上证综合指数与分类指数以样本股的发行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成份股的总市值/基期×基期指数
其中,总市值=∑(市价×发行股数)。
新上证综指采用派许加权方法,以样本股的发行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成份股的总市值/基期)×基期指数
其中,总市值=∑(市价×发行股数)。
基金指数
基金指数以基金发行份额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指数=报告期基金的总市值/基期×基日指数
其中,总市值=∑(市价×发行份额)
B股价格单位
成份股中的B股在计算上证B股指数时,价格采用美元计算。
成份股中的B股在计算其他指数时,价格按适用汇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每周最后一个交易日的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折算成人民币。
指数的实时计算
上证指数系列均为“实时逐笔”计算。
具体做法是,在每一交易日集合竞价结束后,用集合竞价产生的股票开盘价(无成交者取昨收盘价)计算开盘指数,以后每有一笔新的成交,就重新计算一次指数,直至收盘,实时向外发布。其中各成份股的计算价位(X)根据以下原则确定:
若当日没有成交,则X=前日收盘价
若当日有成交,则X=最新成交价。
㈢ 沪深300指数怎么算 沪深300指数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沪深300指数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该日300只成份股的调整市值为基期,基期指数定为1000点,自2005年4月8日起正式发布。
选样方法为先计算样本空间股票在一年(新股为上市以来)的日均总市值、日均流通市值、日均流通股份数、日均成交金额和日均成交股份数五个指标,再将上述指标的比重按2:2:2:2:1进行加权平均,然后将计算结果从高到低排序,选取排名在前300位的股票。
沪深300指数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基点为1000点,以基日300只样本股的调整市值为基期。
沪深300指数采用派许加权综合价格指数公式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调整市值 = ∑(股价×调整股本数),基期亦称为除数。
其中,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成份股的调整市值/基期×1000
指数以调整股本为权重。例如,某股票流通股比例(流通股本/总股本)为7%,低于20%,则采用流通股本为权数;某股票流通比例为35%,落在区间(30,40)内,对应的加权比例为40%,则将总股本的40%作为权数。
其中,调整市值=∑(市价×调整股本数),基日成份股的调整市值亦称为除数。
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成份股的调整市值/基日成份股的调整市值×1000调整股本数采用分级靠档的方法对成份股股本进行调整。沪深300的分级靠档方法如下表所示:
指数计算实例:假定选择三个股票作为样本股计算指数,以基日股票总调整市值为基值,基点指数为1000点。下表为基日和第一日股本情况及收盘价:
㈣ 沪深300指数收益率怎么计算呀请详细指点!
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 = 报告期成份股的调整市值 / 基日成份股的调整市值 × 1000其中,调整市值=∑(市价×调整股本数),基日成份股的调整市值亦称为除数,
调整股本数采用分级靠档的方法对成份股股本进行调整。沪深300的分级靠档方法如下表所示:自由流通比例(%)≤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
拓展资料:
国内常见的指数有哪些?
根据股票指数的编制方法和性质来进行分类,股票指数基本上被分成这五个类别:规模指数、行业指数、主题指数、风格指数和策略指数。
在这五个当中,最经常出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规模指数,好比各位常见的“沪深300”指数,说明了交易比较活跃的300家大型企业的股票在沪深市场上都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性和流动性一个整体状况。
再譬如说,“上证50 ”指数的性质也是规模指数,代表的是上海证券市场代表性好、规模大、流动性好的50 只股票的整体情况。
沪深300指数计算原则:
1、采取“实时逐笔”计算
具体做法是,在每一交易日集合竞价结束后,用集合竞价产生的股票开盘价(无成交者取昨收盘价)计算开盘指数,以后每有一笔新的成交,就重新计算一次指数,直至收盘,实时向外发布。其中各成份股的计算价位(X)根据以下原则确定:
若当日没有成交,则 X = 前日收盘价
若当日有成交,则 X = 最新成交价。
2、修正公式
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
成份股名单发生变化或成份股的股本结构发生变化或成份股的市值出现非交易因素的变动时,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数,以保证指数的连续性。修正公式为:
修正前的市值 / 原除数 = 修正后的市值 / 新除数
其中,修正后的市值 = 修正前的市值 + 新增(减)市值;由此公式得出新除数(即修正后的除数,又称新基期),并据此计算以后的指数。
3、需要修正的几种情况
新股上市--凡有成份股新上市,上市后第二个交易日计入指数。
股改完成后复牌--股改完成复牌,复牌后第二个交易日计入指数。
除息--凡有成份股除息(分红派息),指数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㈤ 沪深300指数的计算方法
指数成份股的选样空间,上市交易时间超过一个季度;非ST、*ST股票,非暂停上市股票;公司经营状况良好,最近一年无重大违法违规事件、财务报告无重大问题;股票价格无明显的异常波动或市场操纵;剔除其他经专家认定不能进入指数的股票。选样标准为选取规模大、流动性好的股票作为样本股。
选样方法为先计算样本空间股票在最近一年(新股为上市以来)的日均总市值、日均流通市值、日均流通股份数、日均成交金额和日均成交股份数五个指标,再将上述指标的比重按2:2:2:2:1进行加权平均,然后将计算结果从高到低排序,选取排名在前300位的股票。
指数以调整股本为权重。例如,某股票流通股比例(流通股本/总股本)为7%,低于10%,则采用流通股本为权数;某股票流通比例为35%,落在区间(30,40]内,对应的加权比例为40%,则将总股本的40%作为权数。
指数成份股原则上每半年调整一次,一般为1月初和7月初实施调整,调整方案提前两周公布。近一次财务报告亏损的股票原则上不进入新选样本,除非这只股票影响指数的代表性。
沪深300指数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该日300只成份股的调整市值为基期,基期指数定为1000点,自2005年4月8日起正式发布。
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成份股的调整市值/基日成份股的调整市值×1000
其中,调整市值=∑(市价×调整股本数),基日成份股的调整市值亦称为除数,调整股本数采用分级靠档的方法对成份股股本进行调整。沪深300的分级靠档方法如下表所示: 自由流通比例
(%) ≤10(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加权比例
(%) 自由流
通比例
20 304050607080100沪深300指数另外,沪深300指数的选样方法是对样本空间股票在最近一年(新股为上市以来)的日均成交金额由高到低排名,剔除排名后50%的股票,然后对剩余股票按照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进行排名,选取排名在前300名的股票作为样本股。 值得注意的是在沪深300指数中,虽然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流通市值权重排名不是在最前面,但这两只股票对指数的影响绝不亚于招商银行和中信证券。
从A股市场的现状来看,虽然沪深300指数从编制方法来看要优于上证指数和深成指,但广大投资者还是把上证指数作为最重要的市场指数,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上证指数影响市场人气进而影响沪深300指数。 沪深300作为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的交易标的,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与此同时,其良好的市场表现也使得以其为投资标的的指数基金业绩表现较为突出,那么作为一种强调交易性和投资性的指数,其成分股基本面上的特征,主要基于财务指标从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分红派息以及估值等角度对沪深300指数推出以来其基本面特征变化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第一,沪深300成分股的盈利能力突出。盈利能力直接反映了指数的篮筹特征和长期回报能力,可以了解从前后四批沪深300成分股的税后利润及其市场占比以及主营收入市场占比的情况。
根据研究显示,沪深300成分股主营收入市场占比基本稳定在70%左右,而其净利润市场占比更是维持在85%以上,且还呈现一定上升趋势。而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净利润分布来看,2006年底沪深300成分股占整个市场净利润的比重为92.2%。
进一步,对其净利润占市场比进行了如下分析: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净利润权重集中度较高,其总共300只成分股净利润合计占市场的比重为92.2%,但其中前5位就贡献了全市场43.56%的净利润,也占整个沪深300成分股净利润的一半,前40位成分股净利润的市场贡献度更是高达70%。
同样统计显示,沪深300的篮筹长期回报特征,根据统计,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加权EPS和ROE基本都在全市场水平的1.2倍以上。
以上的分析表明,沪深300成分股将市场上盈利能力最强的公司基本已经全部囊括,总体而言,其成分股的资产质量极佳,盈利能力较强,堪称整个市场的中流砥柱。
第二,沪深300成分股具备较好的成长性。进一步,以主营业务收入以及净利润的加权平均增长率指标来考察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成长性特征,考察结果如下所示:
除了2006年沪深300成分股的加权净利润增长率略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外,其余时段上,其成长性指标明显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从总体来看,尽管沪深300指数并非一种成长性的指数,其成分股的特征却仍然体现了较好的成长性特征。
第三,沪深300成分股的分红与股息收益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股息收益反映了市场的稳定回报,是投资者在较低风险水平下的可预期回报,下表显示了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派现能力。
有相关研究表明,沪深300指数在推出当年其成分股现金分红总量已经达到630.64亿元,占整个市场的72.11%,而2006年其成分股现金分红量增加了144亿元,同比增长22%,同时,其市场占比也继续呈现增长趋势。
而对股息收益率的统计也表明,投资于沪深300的股息收益率明显高于市场总体水平,2005年的沪深300成分股股息收益率为2.53%,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而由于2006年市场的走强,导致股价大幅上扬,从而股息收益率也大幅回落。但沪深300成分股的股息收益率仍然高于市场水平。
沪深300指数
第四,沪深300成分股估值水平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以市净率和市盈率作为评估指标,比较了2005年中到2007年1季度共五个时点沪深300成分股的估值水平与市场平均水平,结果如下:随着这两年市场估值水平的提高,沪深300的估值水平也同步提高,但一直显着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有一定估值优势。
第五,沪深300成分股代表了机构投资取向。如前所述,沪深300成分股由于其良好的基本面情况,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同时也代表了市场中主流机构的投资取向。
分析了WIND资讯对于主要研究机构对上市公司评级的统计,300只样本股中,有290余只获得了主要机构的投资评级,占比高达97%,而全部A股中仅有64%的股票获得了机构的评级。从评级结果看,沪深300指数成分中,有1家以上主要机构给予买入评级的样本股共计222只,而有1家以上主要机构给予增持评级的样本股共有263只,获增持以上评级的股票比例达到55%,而全市场中只有36%的股票的综合评级在增持以上。
这表明,沪深300成分股受到市场高度的关注,并且其投资价值也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而从机构投资的实际运作中,也可以看到这种特征,以2007年1季度基金季报为例,其共计373只重仓股中,有186只是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占整个重仓股的50%,其持股总市值占其重仓股总市值的52.72%。这体现了沪深300指数已经成为了机构投资取向的一个标杆。
综上所述,从基本面来看,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在两年的运行中体现了较好的盈利性、成长性和分红收益能力,同时,相对于市场平均水平,其估值优势也较为明显,已经逐渐成为机构投资者乃至整个市场的投资取向标杆。那么,就股指期货而言,沪深300指数有利于得到更多机构的关注,从而更有益于形成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结构。
㈥ 沪深三百指数的计算
沪深300指数计算方法: 报告期指数 = 报告期成份股的调整市值 / 基日成份股的调整市值 × 1000 其中,调整市值 = ∑(市价×调整股本数),基日成份股的调整市值亦称为除数,调整股本数采用分级靠档的方法对成份股股本进行调整。 比如某股票流通股比例(流通股本/总股本)为7%,低于10%,则采用流通股本为权数;某股票流通比例为35%,落在区间(30,40)内,对应的加权比例为40%,则将总股本的40%作为权数。 分级靠档方法如下表所示: 流通比例(%) ≤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 加权比例(%) 流通比例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沪深300指数计算原则: 1、采取“实时逐笔”计算 具体做法是,在每一交易日集合竞价结束后,用集合竞价产生的股票开盘价(无成交者取昨收盘价)计算开盘指数,以后每有一笔新的成交,就重新计算一次指数,直至收盘,实时向外发布。其中各成份股的计算价位(X)根据以下原则确定: 若当日没有成交,则 X = 前日收盘价 若当日有成交,则 X = 最新成交价。 2、修正公式 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 成份股名单发生变化或成份股的股本结构发生变化或成份股的市值出现非交易因素的变动时,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数,以保证指数的连续性。修正公式为: 修正前的市值 / 原除数 = 修正后的市值 / 新除数 其中,修正后的市值 = 修正前的市值 + 新增(减)市值;由此公式得出新除数(即修正后的除数,又称新基期),并据此计算以后的指数。 3、需要修正的几种情况 新股上市--凡有成份股新上市,上市后第二个交易日计入指数。 股改完成后复牌--股改完成复牌,复牌后第二个交易日计入指数。 除息--凡有成份股除息(分红派息),指数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除权--凡有成份股送股或配股,在成份股的除权基准日前修正指数。 修正后市值 = 除权报价×除权后的股本数 + 修正前市值(不含除权股票)。 停牌--当某一成份股在交易时间内突然停牌,取其最后成交价计算即时指数,直至收盘。 暂停交易--当某一成份股暂停交易时,不作任何调整,用该股票暂停交易的前一交易日收盘价直接计算指数。 若停牌时间超过两日以上,则予以撤权,待其复牌后再予复权。 摘牌--凡有成份股摘牌(终止交易),在其摘牌日前进行指数修正。 股本变动--凡有成份股发生其他股本变动(如内部职工股上市引起的流通股本增加等),在成份股的股本变动日前修正指数 修正后市值 = 收盘价×调整后的股本数 + 修正前市值(不含变动股票)。 停市--A 股或 B 股部分停市时,指数照常计算; A 股与 B 股全部停市时,指数停止计算
㈦ 沪深300指数的计算
沪深300指数计算方法: 报告期指数 = 报告期成份股的调整市值 / 基日成份股的调整市值 × 1000 其中,调整市值 = ∑(市价×调整股本数),基日成份股的调整市值亦称为除数,调整股本数采用分级靠档的方法对成份股股本进行调整。 比如某股票流通股比例(流通股本/总股本)为7%,低于10%,则采用流通股本为权数;某股票流通比例为35%,落在区间(30,40)内,对应的加权比例为40%,则将总股本的40%作为权数。 分级靠档方法如下表所示: 流通比例(%) ≤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 加权比例(%) 流通比例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沪深300指数计算原则: 1、采取“实时逐笔”计算 具体做法是,在每一交易日集合竞价结束后,用集合竞价产生的股票开盘价(无成交者取昨收盘价)计算开盘指数,以后每有一笔新的成交,就重新计算一次指数,直至收盘,实时向外发布。其中各成份股的计算价位(X)根据以下原则确定: 若当日没有成交,则 X = 前日收盘价 若当日有成交,则 X = 最新成交价。 2、修正公式 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 成份股名单发生变化或成份股的股本结构发生变化或成份股的市值出现非交易因素的变动时,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数,以保证指数的连续性。修正公式为: 修正前的市值 / 原除数 = 修正后的市值 / 新除数 其中,修正后的市值 = 修正前的市值 + 新增(减)市值;由此公式得出新除数(即修正后的除数,又称新基期),并据此计算以后的指数。 3、需要修正的几种情况 新股上市--凡有成份股新上市,上市后第二个交易日计入指数。 股改完成后复牌--股改完成复牌,复牌后第二个交易日计入指数。 除息--凡有成份股除息(分红派息),指数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除权--凡有成份股送股或配股,在成份股的除权基准日前修正指数。 修正后市值 = 除权报价×除权后的股本数 + 修正前市值(不含除权股票)。 停牌--当某一成份股在交易时间内突然停牌,取其最后成交价计算即时指数,直至收盘。 暂停交易--当某一成份股暂停交易时,不作任何调整,用该股票暂停交易的前一交易日收盘价直接计算指数。 若停牌时间超过两日以上,则予以撤权,待其复牌后再予复权。 摘牌--凡有成份股摘牌(终止交易),在其摘牌日前进行指数修正。 股本变动--凡有成份股发生其他股本变动(如内部职工股上市引起的流通股本增加等),在成份股的股本变动日前修正指数 修正后市值 = 收盘价×调整后的股本数 + 修正前市值(不含变动股票)。 停市--A 股或 B 股部分停市时,指数照常计算; A 股与 B 股全部停市时,指数停止计算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㈧ 沪深三百指数的计算
沪深300指数
计算方法:
报告期指数
=
报告期
成份股
的调整市值
/
基日成份股的调整市值
×
1000
其中,调整市值
=
∑(市价×调整股本数),基日成份股的调整市值亦称为
除数
,调整股本数采用分级靠档的方法对成份股股本进行调整。
比如某股票流通股比例(
流通股本
/
总股本
)为7%,低于10%,则采用流通股本为
权数
;某股票
流通比例
为35%,落在区间(30,40)内,对应的加权比例为40%,则将总股本的40%作为权数。
分级靠档方法如下表所示:
流通比例(%)
≤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
加权比例(%)
流通比例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沪深300指数计算原则:
1、采取“实时逐笔”计算
具体做法是,在每一
交易日
集合竞价
结束后,用集合竞价产生的股票
开盘价
(无成交者取昨
收盘价
)计算开盘指数,以后每有一笔新的成交,就
重新计算
一次指数,直至收盘,实时向外发布。其中各成份股的计算价位(X)根据以下原则确定:
若当日没有成交,则
X
=
前日收盘价
若当日有成交,则
X
=
最新
成交价
。
2、修正公式
采用“
除数修正法
”修正。
成份股名单发生变化或成份股的
股本结构
发生变化或成份股的市值出现非交易因素的变动时,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数,以保证指数的连续性。修正公式为:
修正前的市值
/
原除数
=
修正后的市值
/
新除数
其中,修正后的市值
=
修正前的市值
+
新增(减)市值;由此公式得出新除数(即修正后的除数,又称
新基
期),并据此计算以后的指数。
3、需要修正的几种情况
新股上市--凡有成份股新上市,上市后第二个交易日计入指数。
股改
完成后
复牌
--股改完成复牌,复牌后第二个交易日计入指数。
除息
--凡有成份股除息(
分红派息
),指数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除权
--凡有成份股
送股
或
配股
,在成份股的除权基准日前修正指数。
修正后市值
=
除权报价×除权后的股本数
+
修正前市值(不含除权股票)。
停牌
--当某一成份股在交易时间内突然停牌,取其最后成交价计算即时指数,直至收盘。
暂停交易--当某一成份股暂停交易时,不作任何调整,用该
股票暂停交易
的前一交易日收盘价直接计算指数。
若停牌时间超过两日以上,则予以
撤权
,待其复牌后再予
复权
。
摘牌
--凡有成份股摘牌(终止交易),在其摘牌日前进行指数修正。
股本变动--凡有成份股发生其他股本变动(如
内部职工股
上市引起的流通股本增加等),在成份股的股本变动日前修正指数
修正后市值
=
收盘价×调整后的股本数
+
修正前市值(不含变动股票)。
停市--A
股或
B
股部分停市时,指数照常计算;
A
股与
B
股全部停市时,指数停止计算
㈨ 沪深300指数怎么计算
1.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
=
报告期成份股的调整市值
/
基日成份股的调整市值
×
1000
其中,调整市值
=
∑(市价×调整股本数)
流通比例(%)
≤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
加权比例(%)
流通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2.沪深300指数,是由沪深证券交易所于2005年4月8日联合发布的反映沪深300指数编制目标和运行状况,并能够作为投资业绩的评价标准,为指数化投资和指数衍生产品创新提供基础条件;
3.沪深300指数在编制方面主要采用了流行的分级靠档技术和缓冲区技术。分级靠档技术的采用可以使在样该公司股本发生微小变动时保持用于指数计算的样该公司股本数的稳定,可以降低股本变动频繁带来跟踪投资成本,便于投资者进行跟踪投资。同样,缓冲区技术的采用使每次指数样本定期调整的幅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使指数能够保持良好的连续性。样本股调整幅度的降低可以降低投资者跟踪投资指数的成本。
㈩ 上证指数\深证成指\还有沪深300指数是如何计算的
上证指数是一个派许公式计算的以报告期发行股数为权数的加权综合股价指数。报告期指数=(报告期采样股的市价总值/基日采样股的市价总值)×100;市价总值=∑(市价×发行股数);其中,基日采样股的市价总值亦称为除数。
股价指数=现时成分股总市值/基期成分股总市值×1000;
沪深300指数是由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中选取300只A股作为样本编制而成的成份股指数。
股市指数可以说是,就是由证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务机构编制的、表明股票行市变动的一种供参考的数字。
对于当前各个股票市场的涨跌情况,通过指数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
股票指数的编排原理对我们来说是有点复杂的,就不在这儿详细分析了,点击下方链接,教你快速看懂指数:新手小白必备的股市基础知识大全
一、国内常见的指数有哪些?
会针对股票指数的编制方法以及性质来分类,股票指数可以分为这五种:规模指数、行业指数、主题指数、风格指数和策略指数。
在这五个当中,最经常出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规模指数,比如说,各位都很清楚的“沪深300”指数,反映的是300家大型企业的股票交易活跃度很好,且在沪深市场中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和流动性。
再者,“上证50 ”指数也属于规模指数,说的是上证市场规模较大的50只股票的整体情况。
行业指数代表就是它某个行业的一个整体状况。好比“沪深300医药”就是一个行业指数,代表沪深300中的医药行业股票,同时也是在反映了这个行业公司股票的整体表现。
像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这些主题的整体状况就是通过主题指数来反映,那么相关指数有“科技龙头”、“新能源车”等。
想了解更多的指数分类,可以通过下载下方的几个炒股神器来获取详细的分析: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费领取(附分享码)
二、股票指数有什么用?
看完前文,不难知道,指数一般是选起了市场中可以起明显作用的股票,所以根据指数,我们就可以很迅速的知道市场整体涨跌的情况,这就能清楚地了解市场的热度,甚至可以预测未来的走势是怎么样的。具体则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获取专业报告,学习分析的思路:最新行业研报免费分享
应答时间:2021-09-06,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