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力矩计算公式
您好力矩的计算公式是力乘上力臂即:力的大小乘以作用点到力的垂直距离
------------答之所问团队为您服务
❷ 力矩的计算公式 全面一点的.
力矩:力和力臂的乘积叫做力对转动轴的力矩.
即:M=F*L
式中M是力F对转动轴O的力矩,凡是使物体产生反时针方向转动效果的,定为正力矩,反之为负力矩.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矩单位是牛顿*米,简称:牛*米,符号:N*m
❸ 力矩怎么计算
力矩是由力乘以力臂的乘积计算出来的。
从杠杆的支点,到表示这个力的直线的距离,叫做力臂。力臂是用虚线来表示的,它不一定在杠杆的上面,而力矩就是力乘以力臂。
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省力杠杆是省力的,但费距离;费力杠杆是费力的,但省距离;而等臂杠杆,两个力臂是相等的,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❹ 力矩的计算公式是
M=F*L
式中M是力F对转动轴O的力矩,凡是使物体产生反时针方向转动效果的,定为正力矩,反之为负力矩。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矩单位是牛顿*米,简称:牛*米,符号:N*m
力矩在物理学里是指作用力使物体绕着转动轴或支点转动的趋向。力矩的单位是牛顿-米。力矩希腊字母是 tau。
力矩的概念,起源于阿基米德对杠杆的研究。转动力矩又称为转矩或扭矩。力矩能够使物体改变其旋转运动。推挤或拖拉涉及到作用力 ,而扭转则涉及到力矩。力矩等于径向矢量与作用力的叉积。
平衡条件:
(1)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是指物体静止,或绕转轴匀速转动;
(2)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矩为零,即∑Fx=0,也就是顺时针力矩之和等于逆时针力矩之和。
一般平衡条件:
合力为零,合力矩同时为零,即∑Fx=0,∑Fy=0,∑M=0。
力矩:
(1)力臂(L):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2)力矩(M):M=L×F,单位是牛*米;
(3)力矩描述力对物体产生的转动效果;
(4)力矩是矢量,中学里只考虑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方向。通常规定逆时针力矩为正,顺时针力矩为负。
(4)双向板外力矩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依照国际单位制,能量与功量的单位是焦耳,定义为 1 牛顿-米。但是,焦耳不是力矩的单位。因为,能量是力点积距离的标量;而力矩是距离叉积力的伪矢量。当然,量纲相同并不仅是巧合;使 1 牛顿-米的力矩,作用一全转,需要恰巧 2*Pi 焦耳的能量。
当一个物体在静态平衡时,静作用力是零,对任何一点的净力矩也是零。关于二维空间,平衡的要求是:
x,y方向合力均为0,且合力矩为0。
性质:
1.力F对点O的矩,不仅决定于力的大小,同时与矩心的位置有关。矩心的位置不同,力矩随之不同;
2.当力的大小为零或力臂为零时,则力矩为零;
3.力沿其作用线移动时,因为力的大小、方向和力臂均没有改变,所以,力矩不变。
4.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对同一点的矩的代数和等于零。
❺ 双向板的计算方法谢了!
厚水泥沙浆面层:20×厚度。
厚钢筋混凝土板:厚度×25。
在板的受力和传力过程中,板的长边尺寸L2与短边尺寸L1的比值大小,决定了板的受力情况。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9.1.1条规定:沿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对于四边支承的板,当长边与短边比值大于3时,可按沿短边方向的单向板计算,但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当长边与短边比值介于2与3之间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当长边与短边比值小于2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5)双向板外力矩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边长比值大于3的时候,可按照单向板计算,然后是计算原理和假设,包括荷载折算,不利布置影响和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对于四边支承板,边长比2-3时,板仍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双向受力特征,宜按照双向板计算,当边长比值大于3时,沿长边方向的钢筋可按构造要求配制."。当边长比<=2时,这种四边支承板称为双向板,由双向板和支承梁组成的楼盖称为双向板肋梁楼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双向板
❻ 混凝土楼板(双向板)承载力怎么计算,可不可以给个实例
板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
(1)、荷载计算
恒荷载标准值
20mm厚水泥沙浆面层:0.02 ×20=0.4 KN/㎡
80mm厚钢筋混凝土板:0.08×25=2.0 KN/㎡
15mm厚混合沙浆天棚抹灰:0.015×17=0.255 KN/㎡
小计 2.655 KN/㎡
活荷载标准值: 10.0 KN/㎡
因为是工业建筑楼盖且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 ,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 ,
恒荷载设计值:g=2.655×1.2=3.168 KN/㎡
活荷载设计值:q=10×1.3=13.0KN/㎡
荷载设计总值:g+q=16.186KN/㎡, 近似取16.2KN/㎡
(2)、计算简图
取1m板宽作为计算单元,板的实际结构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次梁截面宽为b=200mm,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a= ,则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为:
边跨按以下二项较小值确定:
l01=ln+h/2=(2000-120-200/2)+80/2=1820mm
l011=ln+a/2=(2000-120-200/2)+120/2=1840mm
故边跨板的计算跨度取lo1=1820mm
中间跨: l02=ln=2000-200=1800mm
板的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3) 弯矩设计值
因边跨与中跨的计算跨度相差(1820-1800)/1800=1.1%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
由资料可查得:板的弯矩系数αM,,板的弯矩设计值计算过程见下表
板的弯矩设计值的计算
截面位置 1
边跨跨中 B
离端第二支座 2
中间跨跨中 C
中间支座
弯矩系数 1/11 -1/11 1/16 -1/14
计算跨度l0(m) l01=1.82 l01=1.82 l02=1.80 l02=1.80
(kN.m) 16.2×1.82×1.82/11=4.88 -16.2×1.82×1.82/11=-4.88 16.2×1.80×1.80/16=3.28 -16.2×1.80×1.80/14=-3.75
(4) 配筋计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板厚80mm,ho=80-20=60mm,b=1000mm,C25混凝土 a1=1.0,fc=11.9N/ mm2,HPB235钢筋,fy=210 N/ mm2。 对轴线②~⑤间的板带,考虑起拱作用,其跨内2截面和支座C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折减20%,为了方便,近似对钢筋面积折减20%。板配筋计算过程见表。
板的配筋计算
截面位置 1 B 2 C
弯矩设计值( ) 4.88 -4.88 3.28 -3.75
αs=M/α1fcbh02 0.114 -0.114 0.077 -0.088
0.121 0.1<-0.121<0.35 0.08 0.1<-0.092<0.35
轴线
①~② ⑤~⑥ 计算配筋(mm2)
AS=ξbh0α1fc/fy 411 -411 272 313
实际配筋(mm2) 10@190 10@190 8@180 8@160
As=413 As=413 As=279 As=314
轴线②~⑤ 计算配筋(mm2)
AS=ξbh0α1fc/fy 411 411 0.8×272=218 0.8×313=250
实际配筋(mm2) 10@190 10@190 8@180 8@180
As=413 As=413 As=279 As=279
配筋率验算pmin= 0.45ft/fy=0.45×1.27/210=0.27%
P=As/bh =0.52% P=As/bh =0.52% P=As/bh =0.47% P=As/bh =0.47%
(5)板的配筋图绘制
板中除配置计算钢筋外,还应配置构造钢筋如分布钢筋和嵌入墙内的板的附加钢筋。板的配筋图如图所示。
❼ 如何计算楼板能承受的最大弯矩
1.计算荷载(恒荷载,活荷载) 2.分析板的类型(单向板还是双向板) 3.选择板厚 4.导算荷载计算出弯矩 5.根据弯矩计算配筋 6.验算裂缝、挠度及最小配筋率 7.调整钢筋及板厚满足要求。 具体怎么计算 我给你个计算过程 不过建议你看教科书。
一、构件编号: LB-1
二、依据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三、计算信息
1.几何参数
计算跨度: Lx = 4000 mm; Ly = 3000 mm
板厚: h = 100 mm
2.材料信息
混凝土等级: C25 fc=11.9N/mm2 ft=1.27N/mm2 ftk=1.78N/mm2 Ec=2.80×104N/mm2
钢筋种类: HRB335 fy = 300 N/mm2 Es = 2.0×105 N/mm2
最小配筋率: ρ= 0.200%
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 = 20mm
保护层厚度: c = 10mm
3.荷载信息(均布荷载)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γG = 1.200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γQ = 1.400
准永久值系数: ψq = 1.000
永久荷载标准值: qgk = 5.000kN/m2
可变荷载标准值: qqk = 3.000kN/m2
4.计算方法:弹性板
5.边界条件(上端/下端/左端/右端):简支/简支/简支/简支
6.设计参数
结构重要性系数: γo = 1.00
泊松比:μ = 0.200
五、计算参数:
1.计算板的跨度: Lo = 3000 mm
2.计算板的有效高度: ho = h-as=100-20=80 mm
六、配筋计算(lx/ly=4000/3000=1.333<2.000 所以按双向板计算):
1.X向底板钢筋
1) 确定X向板底弯矩
Mx = 表中系数(γG*qgk+γQ*qqk)*Lo2
= (0.0317+0.0620*0.200)*(1.200*5.000+1.400*3.000)*32
= 4.048 kN*m
2) 确定计算系数
αs = γo*Mx/(α1*fc*b*ho*ho)
= 1.00*4.048×106/(1.00*11.9*1000*80*80)
= 0.053
3) 计算相对受压区高度
ξ = 1-sqrt(1-2*αs) = 1-sqrt(1-2*0.053) = 0.055
4) 计算受拉钢筋面积
As = α1*fc*b*ho*ξ/fy = 1.000*11.9*1000*80*0.055/300
= 173mm2
5) 验算最小配筋率
ρ = As/(b*h) = 173/(1000*100) = 0.173%
ρ<ρmin = 0.200% 不满足最小配筋要求
所以取面积为As = ρmin*b*h = 0.200%*1000*100 = 200 mm2
采取方案d8@200, 实配面积251 mm2
2.Y向底板钢筋
1) 确定Y向板底弯矩
My = 表中系数(γG*qgk+γQ*qqk)*Lo2
= (0.0620+0.0317*0.200)*(1.200*5.000+1.400*3.000)*32
= 6.274 kN*m
2) 确定计算系数
αs = γo*Mx/(α1*fc*b*ho*ho)
= 1.00*6.274×106/(1.00*11.9*1000*80*80)
= 0.082
3) 计算相对受压区高度
ξ = 1-sqrt(1-2*αs) = 1-sqrt(1-2*0.082) = 0.086
4) 计算受拉钢筋面积
As = α1*fc*b*ho*ξ/fy = 1.000*11.9*1000*80*0.086/300
= 273mm2
5) 验算最小配筋率
ρ = As/(b*h) = 273/(1000*100) = 0.273%
ρ≥ρmin = 0.200% 满足最小配筋要求
采取方案d8@180, 实配面积279 mm2
七、跨中挠度计算:
Mk -------- 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Mq -------- 按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1.计算荷载效应
Mk = Mgk + Mqk
= (0.0620+0.0317*0.200)*(5.000+3.000)*32 = 4.920 kN*m
Mq = Mgk+ψq*Mqk
= (0.0620+0.0317*0.200)*(5.000+1.000*3.000)*32 = 4.920 kN*m
2.计算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 Bs
1) 计算按荷载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作用下,构件纵向受拉钢筋应力
σsk = Mk/(0.87*ho*As) (混凝土规范式 8.1.3-3)
= 4.920×106/(0.87*80*279) = 253.393 N/mm
2) 计算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
矩形截面积: Ate = 0.5*b*h = 0.5*1000*100= 50000mm2
ρte = As/Ate (混凝土规范式 8.1.2-4)
= 279/50000 = 0.558%
3) 计算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
ψ = 1.1-0.65*ftk/(ρte*σsk) (混凝土规范式 8.1.2-2)
= 1.1-0.65*1.78/(0.558%*253.393) = 0.282
4) 计算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模量的比值 αE
αE = Es/Ec = 2.0×105/2.80×104 = 7.143
5) 计算受压翼缘面积与腹板有效面积的比值 γf
矩形截面,γf=0
6) 计算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ρ
ρ = As/(b*ho)= 279/(1000*80) = 0.349%
7) 计算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 Bs
Bs = Es*As*ho2/[1.15ψ+0.2+6*αE*ρ/(1+ 3.5γf')](混凝土规范式8.2.3--1)
= 2.0×105*279*802/[1.15*0.282+0.2+6*7.143*0.349%/(1+3.5*0.0)]
= 5.303×102 kN*m2
3.计算受弯构件的长期刚度B
1) 确定考虑荷载长期效应组合对挠度影响增大影响系数θ
当ρ'=0时,θ=2.0 (混凝土规范第 8.2.5 条)
2) 计算受弯构件的长期刚度 B
B = Mk/(Mq*(θ-1)+Mk)*Bs (混凝土规范式 8.2.2)
= 4.920/(4.920*(2.0-1)+4.920)*5.303×102
= 2.651×102 kN*m2
4.计算受弯构件挠度
fmax = f*(qgk+qqk)*Lo4/B
= 0.00663*(5.000+3.000)*34/2.651×102
= 16.203mm
5.验算挠度
挠度限值fo=Lo/200=3000/200=15.000mm
fmax=16.203mm>fo=15.000mm,不满足规范要求!
八、裂缝宽度验算:
1.跨中X方向裂缝
1) 计算荷载效应
Mx = 表中系数(qgk+qqk)*Lo2
= (0.0317+0.0620*0.200)*(5.000+3.000)*32
= 3.175 kN*m
2) 光面钢筋,所以取值vi=0.7
3) 计算按荷载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作用下,构件纵向受拉钢筋应力
σsk=Mk/(0.87*ho*As) (混凝土规范式 8.1.3-3)
=3.175×106/(0.87*80*251)
=181.756N/mm
4) 计算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
矩形截面积,Ate=0.5*b*h=0.5*1000*100=50000 mm2
ρte=As/Ate (混凝土规范式 8.1.2-4)
=251/50000 = 0.0050
因为ρte=0.0050 < 0.01,所以让ρte=0.01
5) 计算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
ψ=1.1-0.65*ftk/(ρte*σsk) (混凝土规范式 8.1.2-2)
=1.1-0.65*1.780/(0.0100*181.756)
=0.463
6) 计算单位面积钢筋根数n
n=1000/dist = 1000/200
=5
7) 计算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deq
deq= (∑ni*di2)/(∑ni*vi*di)
=5*8*8/(5*0.7*8)=11
8) 计算最大裂缝宽度
ωmax=αcr*ψ*σsk/Es*(1.9c+0.08*Deq/ρte) (混凝土规范式 8.1.2-1)
=2.1*0.463*181.756/2.0×105*(1.9*20+0.08*11/0.0100)
=0.1145mm ≤ 0.30, 满足规范要求
2.跨中Y方向裂缝
1) 计算荷载效应
My = 表中系数(qgk+qqk)*Lo2
= (0.0620+0.0317*0.200)*(5.000+3.000)*32
= 4.920 kN*m
2) 光面钢筋,所以取值vi=0.7
3) 计算按荷载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作用下,构件纵向受拉钢筋应力
σsk=Mk/(0.87*ho*As) (混凝土规范式 8.1.3-3)
=4.920×106/(0.87*80*279)
=253.393N/mm
4) 计算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
矩形截面积,Ate=0.5*b*h=0.5*1000*100=50000 mm2
ρte=As/Ate (混凝土规范式 8.1.2-4)
=279/50000 = 0.0056
因为ρte=0.0056 < 0.01,所以让ρte=0.01
5) 计算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
ψ=1.1-0.65*ftk/(ρte*σsk) (混凝土规范式 8.1.2-2)
=1.1-0.65*1.780/(0.0100*253.393)
=0.643
6) 计算单位面积钢筋根数n
n=1000/dist = 1000/180
=5
7) 计算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deq
deq= (∑ni*di2)/(∑ni*vi*di)
=5*8*8/(5*0.7*8)=11
8) 计算最大裂缝宽度
ωmax=αcr*ψ*σsk/Es*(1.9c+0.08*Deq/ρte) (混凝土规范式 8.1.2-1)
=2.1*0.643*253.393/2.0×105*(1.9*20+0.08*11/0.0100)
=0.2216mm ≤ 0.30, 满足规范要求
❽ 力矩计算公式是什么
力和力臂的乘积叫做力对转动轴的力矩。即:M=F*L。
式中M是力F对转动轴O的力矩,凡是使物体产生反时针方向转动效果的,定为正力矩,反之为负力矩。
性质
1.力F对点O的矩,不仅决定于力的大小,同时与矩心的位置有关。矩心的位置不同,力矩随之不同。
2.当力的大小为零或力臂为零时,则力矩为零。
3.力沿其作用线移动时,因为力的大小、方向和力臂均没有改变,所以,力矩不变。
4.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对同一点的矩的代数和等于零。
❾ 力矩的计算公式
我学材料化学刚刚学到这个。力矩:力和力臂的乘积叫做力对转动轴的力矩。
即:M=F*L
式中M是力F对转动轴O的力矩,凡是使物体产生反时针方向转动效果的,定为正力矩,反之为负力矩。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矩单位是牛顿*米,简称:牛*米,符号: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