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计算方法 > 孔子的论证方法视频

孔子的论证方法视频

发布时间:2022-09-21 08:13:13

A. 朝闻道夕死可矣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来自于孔子的论语,他的大概意思是,哪怕就是早上才明白人生的大道,当晚死去也没有什么值得遗憾的了。

这句话使用的是对比论证,从早上到傍晚这一组时间可以看出。通过时间上早晚的对比强调,突出了闻道对于人生的重要性,有力地增强了论证效果。

B. 《师说》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下定义、作结论:中国古代散文,尤其是唐以前,不以议论见长。能言善辩如孟子、荀子,也总是在他们的议论文章中运用比喻和寓言故事来帮助说理。

相比之下,韩愈这篇论说文却在逻辑思维方面大大超过了前人。这表现在概念明晰、论证严密上。如文章一开头就断言“古之学者必有师”,并下定义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接着从这个定义出发,由“解惑”说到“从师”,经过一番推论,又得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这其间层层衔接,一气贯通,毫无冗余之处,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创作背景:

《师说》作者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801—802),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贞元十七年(801),辞退徐州官职,闲居洛阳传道授徒的作者,经过两次赴京调选,方于当年十月授予国子监四门博士之职。

作者决心借助国子监这个平台来振兴儒教、改革文坛,以实现其报国之志。但来到国子监上任后,却发现科场黑暗,朝政腐败,吏制弊端重重,致使不少学子对科举入仕失去信心,因而放松学业,看不起教书之人。

在士大夫阶层中存在着既不愿求师,又“羞于为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到国子监的教学和管理。作者对此痛心疾首,借用回答李蟠的提问撰写这篇文章,以澄清人们在“求师”和“为师”上的模糊认识。

C. 孔子劝学之路学习用了什么的论证方法

用了比喻论证。
通过比喻论证了这些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以此来比喻:人经过学习能提高改变自己。

D. 孔子用“危而不扶,颠而不持”批驳冉有失职,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比喻论证(喻证法)。
喻证法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使用人们容易理解的熟知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论点。
这里,孔子通过“危而不扶,颠而不持”喻指冉有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PS:借喻属于修辞手法。
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这里也不妥。

E. 104集动画片《孔子》在哪里可以找到

《孔_子》104集_动画片

幼教资源实时更新
链接:https://pan..com/s/1iIGoEZImYqYT8wE8Xp5rqA

?pwd=2D72
提取码:2D72

阳虎和东野毕带着玙番离开鲁国,与公山不炄分道扬镳。公山不炄去了费邑,一只奇怪的大鸟飞来,带来狂风。公山不炄托人来找孔丘,希望他去费邑辅佐自己,孔丘虽然感叹自己已到五十知天命之年,仍然没有得到一个机会,却仍然拒绝了公山不炄。就在这时,季桓子和鲁定公苦恼鲁国无人才可用,不约而同想到了孔丘。他们决定指派一个小地方给孔丘管理,试试他的能力。于是,孔丘在五十岁这一年,被任命为中都宰。

F. 师说第三四段的论证方法

第3段
在第三段中,作者以孔子从师的范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这一段开头先提出“圣人无常师”的论断,与第1段“古之学者必有师”呼应,并且往前推进一步,由“学者”推进到“圣人”,由“必有师”推进到“无常师”。举孔子之例加以论述,因为孔子在人们心目中是至圣先师,举孔子为例就有代表性,能加强说服力。由此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结论,这既是对前文有关从师学习态度的申述,也是对师生关系、师道关系的新的概括。这一思想将师生之间的那条人为的固定界限取消了,并对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提出了挑战。这种以能者为师的观点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第4段
以“李氏子蟠”从师学习的事例,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并说明了写作本文的缘由。继第三段引“古之圣人”孔子从师的范例之后,作者以李蟠作为当时后生晚辈从师求学的范例,对李蟠加以勉励,对当时求学的人则是一种号召。本段是一篇结构完整的议论文的附言,有如文章的后记或跋,作者对写作缘起做简单的说明:是为了鼓励自己的学生“不拘于时,学于余”而做。“不拘于时”的“时”指“耻学于师”“惑而不从师”的社会风气,“古道”指“从师而问”。这一段与第3段内容上紧密相承,是全文的重要论据,在意义上是前文论述的再递近。以“闻道”在先者为师的优良学风,总结全文主旨,点明主题。

G. 孔子的诚信观 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

孔子的诚信观 运用的论证方法:

事实论证和引用论证

H. 《师说》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1.下定义、作结论
中国古代散文,尤其是唐以前,不以议论见长。能言善辩如孟子、荀子,也总是在他们的议论文章中运用比喻和寓言故事来帮助说理。相比之下,韩愈这篇论说文却在逻辑思维方面大大超过了前人。这表现在概念明晰、论证严密上。如文章一开头就断言“古之学者必有师”,并下定义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接着从这个定义出发,由“解惑”说到“从师”。经过一番推论,又得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这其间层层衔接,一气贯通,毫无冗余之处,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2.对比论证
本文第二段写得最为精彩,这和恰当地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有直接的关系。这段所用的三组对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经过双方的对比,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都可以用“反而”承接上文,在语意上形成了一个逆接序列。如,“古之圣人”才智高,尚且从师学习;“今之众人”才智低,反而“耻学于师”。通过对比,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从师学习的违背常理,则作者主张从师学习的观点不言自明。
3.引用论证
引用是论说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这在现在的学术论文中也是最常见的。本文第三段,作者引述了孔子的言行来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这就比前文笼统地说“古之圣人”更加切实可信。有了孔子这样一个强大的支持者,更增强了说服力。而在短短的几行字中,述事引言简洁明快,表现出作者非凡的语言功力。

阅读全文

与孔子的论证方法视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眼镜片卡槽拉丝与镜架安装方法 浏览:459
有什么方法可以矫正近视眼 浏览:540
亿万台电脑列数字说明方法 浏览:34
初中生高考题解决方法 浏览:439
特殊测量技术方法特点 浏览:539
用化学方法鉴别真金和假金子黄铜 浏览:7
羊五号病怎么治疗土方法 浏览:484
增强手指肌力的训练方法 浏览:182
擦车的正确方法 浏览:213
民间治疗失眠的方法 浏览:502
断奶后正确的回奶方法 浏览:362
联想电脑打开麦克风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971
如何测量水温传感器方法 浏览:444
桥梁钢腹板的安装方法 浏览:746
中式棉袄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71
五菱p1171故障码解决方法 浏览:866
男士修护膏使用方法 浏览:554
电脑图标修改方法 浏览:609
湿气怎么用科学的方法解释 浏览:545
910除以26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