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计算终点误差
计算强酸和强碱互相滴定时的终点误差
现以强碱(NaOH)滴定强酸(HCl)为例,滴定终点误差应用终点时过量物质的量占应加入物质的量百分数表示,即
这里设C、V为化学计量点时被测酸的实际浓度和体积,V为滴定终点时溶液的体积,则V≈V。又因滴定过程中溶液的质子条件式是
[H] + C = [OH]+ C
C - C = [OH]-[H]
所以上式可写作
(4·12a)
如指示剂在化学计量点变色时,[H]=[OH],滴定终点误差为零;如指示剂在化学计量点后变色,即碱加过量了,则滴定终点误差为正值;若指示剂在化学计量前变色,即溶液在有剩余的酸,则滴定终点误差为负值。
若用强酸滴定强碱,可用同法推算出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式,应写作
② 滴定分析法中确定滴定终点有几种方法及简单原理
滴定分析法中确定滴定终点有几种方法及简单原理
滴定分析法是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定量反应为止,根据试剂溶液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
这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滴定液。
将滴定液从滴定管中加到被测物质溶液中的过程叫做滴定。
当加入滴定液中物质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定量反应完成时,反应达到了计量点。
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转变点称为滴定终点。
滴定终点与计量点不一定恰恰符合,由此所造成分析的误差叫做滴定误差。 适合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反应必须按方程式定量地完成,通常要求在99.9%以上,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
(2)反应能够迅速地完成(有时可加热或用催化剂以加速反应)。
(3)共存物质不干扰主要反应,或用适当的方法消除其干扰。
(4)有比较简便的方法确定计量点(指示滴定终点)。 直接滴定法
③ 定实验之前想算一下理论的滴定终点,怎么计算
是一个返滴定问题。10mg碘在一定条件下和过量的硫代硫酸钠反应,过量的硫代硫酸钠再用碘滴定。
10mg=10ml*1.269-0.005*v*126.9
126.9是碘的原子量
计算出v=4.24毫升
另外,我不知道题目的碘是指i还是i2
④ 电位滴定法测定醋酸含量及其解离常数实验滴定终点的计算方法
1、位滴定法测定醋酸含量
实验原理
醋酸为有机酸,与NaOH的反应为
⑤ 求直线以起点旋转后的终点坐标计算公式
假设A点坐标为(xA,yA),已知直线长度为l,旋转角度为α。计算过程如下图:
⑥ 求有关车到终点的时间的计算公式
t=s/v或s=vt+1/2at2
⑦ 反应终点怎么算
用自身的颜色变化来标示滴定终点酸性条件下高锰酸钾滴定过氧化氢,高锰酸钾被还原为Mn2+,该离子颜色为肉色,稀溶液中几乎无色,在H2O2没有被耗尽之前,有高锰酸钾滴入后会很快变成接近无色;当到达滴定终点时,KMnO4滴入后经震荡摇晃紫色也不会退去,就是滴定终点ps:滴定开始时KMnO4滴入后紫色迅速消失,接近终点时,滴入后紫色消失速度变慢,需要经过摇晃使其充分混合,因此需要降低滴定速度,避免错过终点。
⑧ 滴定终点误差计算公式
滴定终点:滴定分析中,当滴定至等当点时,往往没有任何外观效果可供判断,常借助于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终止滴定,此时指示剂的变色点,即为滴定终点。
滴定误差:又称终点误差(endpointerror),滴定分析中,利用指示剂的变色来确定滴定终点,滴定终点与等当点不一致时所产生的误差,称为终点误差,它表示该滴定方法的系统误差,滴定终点误差计算公式:Et=[10^ΔpH-10^(-ΔpH)]/[(Kt)^(1/2)*c(上标ep,下标HX)]。
⑨ 滴定终点的浓度怎么计算
是一个返滴定问题.10mg碘在一定条件下和过量的硫代硫酸钠反应,过量的硫代硫酸钠再用碘滴定.
10mg=10ml*1.269-0.005*V*126.9
126.9是碘的原子量
计算出V=4.24毫升
另外,我不知道题目的碘是指I还是I2
⑩ 数控车床G92中R起刀点和终点的详细计算方式
车螺纹的时候把长度控制成8的倍数
直接用长度除以16(半径差)或者32(直径差)就得到R
外螺纹取负内螺纹取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