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计算方法 > 家庙碑临习方法视频

家庙碑临习方法视频

发布时间:2022-09-11 06:59:45

Ⅰ 颜真卿的《家庙碑》,为什么备受历代书家推崇

《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 这是颜真卿晚年的时候一部流传后世的经典作品,后世为了叫起来简单简称《家庙碑》。《家庙碑》可能不是颜真卿最成功的作品,但是他最具有风格的一个作品。颜真卿除了是一个着名书法家之外,他还横刀立马参与了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执笔能安天下,拿枪可定干坤,而这个作品就是颜真卿在经历了沙场之后有感而发的一部作品。

“金刚睁目,力士挥拳”,并讥之为“俗书”。这是后人对这部作品比较客观的评价。后世人把颜真卿当做他们学习的榜样,而《家庙碑》也是他们经常临摹的作品,但是没有人生的沉淀很难写出其中的精髓。

如何能练习好颜勤礼碑

本大小姐没有专门学过颜字,但勤礼,大字麻姑、祭侄、争坐位也通临过几通,凭我15年的经验,告诉你点“伪颜字专家”转贴也转不来的。
1、首先个人认为大字麻姑虽为翻刻,但整体好于勤礼,但你临勤礼我就说勤礼吧。
1、开始时,原大对临。他写的正你就正,他写的歪你就歪(为什么,第4、6点会说到),待笔发出定后放大临习
2、写颜字用笔类似篆书一样中锋回腕,所以手腕要活,尽量做到悬肘或悬腕,最后做到寸楷即可悬肘(并不是很难,本大小姐就行,嘻嘻)
3、此帖上半部分横过细,可能是风化或拓墨的原因(我没有考证过),所以开始时,先临全贴的后半部分,比较接近颜字原貌,也可也避开墨猪的临习误区。
4、颜字极庄严,极具特点,相对董美人、虞世南等含蓄的要容易把握得多,但你一开始就要知道颜字也极灵活,万万不可千人一面,这可以说是临习优劣的判断点之一!切记!
5、勤礼出土较晚,现在市面上各种版本都行,但首先一定要原碑拓片,还要注意有的出版社编辑水平极低,在页面裁切上会把过长的笔画裁去一点儿,这样的绝对不要。
6、颜真卿本人古文字学功底很深,多看些颜字的字帖就会发现,比如写“全”字,常常人字头写为入字头,写“日”和“曰”常常不以肥瘦为标志,而以左上角是否封口为标志,全出自篆书,这就是字字有来历(本大小姐可不是那些只会罗列名词套话的伪专家),临习时万不可意篡。
7、字间距,行间距要做到与原帖一样,记住单字临得再像,章法不似,也不是颜字。
8、但将来如果你写榜书,在只依据勤礼的前提下,要把横适当加粗。
9、这是后话,先告诉你也行,临碑而不涉猎贴,永远不会通墨法。点到为止吧。

Ⅲ 颜真卿的颜家庙碑和颜勤礼碑哪个境界更高

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书法特点的代表作,是颜体书法定型的标志,适宜学习与打基本功。颜家庙碑的书法造诣已炉火纯青,但很少有人以它为练习标准。

Ⅳ 颜真卿多宝塔碑释文

多宝塔碑
多宝塔碑 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

唐 颜真卿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

故宫博物院藏拓本

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人,一说为琅琊临沂人。玄宗开元进士,出为平原太守。肃宗时迁工部尚书嬗�反蠓颉4�谑惫僦列滩可惺椋�劢�饴晨す�Q照媲浼已гㄔ矗��妒榉ǎ�Τ旭宜炝肌⒄判瘢��猿梢桓瘢�翘拼�拇笫榉�摇4吮�滋狻按筇莆骶┣ЦK露啾Ψ鹚�杏Ρ�摹!闭�槿��男校�啃辛���帧T�谔瞥ぐ舶捕ǚ磺ЦK拢�未�莆靼脖�郑�植赜谖靼脖�帧?楷书,高285厘米,宽 102厘米,此碑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史华刊石。天宝十一年(公元 752年)刻于陕西兴平县千福寺,今存西安碑林。拓本原为李宗瀚旧藏,今藏故宫博物院。碑中“凿井见泥”之“凿”字笔划完好,宋拓。白纸挖镶剪裱册。这是颜真卿四十四岁时的作品,在现存作品中年代较早。结定平稳谨严,一丝不苟,刚劲秀丽,与其后期书法面貌很有不同。

《多宝塔碑》是颜真卿早期的代表作品,为后人初学书法的极佳范本。但是,此碑并没有形成颜真卿宽博雄浑的风格特点。此碑用笔笔笔藏锋、笔笔回锋,结构疏密匀称,风格严谨庄重。临习此碑应注意用笔的提按转折、结构的内紧外松和上紧下松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唐天宝十一年(752)立。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陈西安碑林(图 1)。高285厘米,宽 102厘米,文34行,行66字。岑勋撰文,颜真卿正书书册,徐浩隶书题额,史华刊石。
碑文叙述了唐代僧人楚金禅师发愿兴建多宝塔的过程及有关佛事。唐玄宗曾为立塔赠银50万、绢上千匹。楚金禅师死后,唐玄宗特派使者吊唁,监护丧事,并亲自书写了塔额。佛教在唐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影响于此可见。
颜真卿(709~785),京兆万年人,祖籍琅邪临沂,字清臣。幼承家学,刻苦自励。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时,为平原太守,历迁刑部尚书、太子太师。他立朝正色,刚而有礼,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日鲁公。后为奸臣卢杞所忌。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敌所害。
颜真卿是中国书史上富影响力的书法大师之一。宋代大书法家苏轼云:“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画至吴道子,书至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颜真卿一生书碑甚多,西安碑林即藏《多宝塔碑》、《臧怀恪碑》、《郭家庙碑》、《争座位帖》、《颜勤礼碑》、《马璘残碑》、《颜氏家庙碑》 7种。而《多宝塔碑》为其所有碑版中年代最早者,乃颜真卿44岁时作品。明孙〓有跋云:“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掾史家鼻祖。”
北宋拓本,31行“归我帝力”之“力”字尚未损。全碑字口方棱,字画之间牵丝甚清晰。
南宋拓本,15行“凿井见泥”之“凿”字未损,31行“归我帝力”之“力”字(图 2)、33行“王可托”之“托”字稍损。
明中期拓本,14行“天文挂搭”之“挂”字上“土”部完好,24行“方寸千名”之“千”字完好。
明末清初拓本,31行“归我帝力”之“归”字完好,“我”字左上半泐(le,石头风化而形成的纹理)。32行“佛知见法为无” 6字、32行“空王可托本原同归” 8字、末行“大夫行内侍赵思” 7字皆存。
乾嘉拓本,9 行“阴以金鎚”之“金”撇笔未泐。33行“千帙发题”之“千”字竖笔完好。
早期原拓应注意31行“力”和15行“凿”是否经过涂墨。从图 1可见该碑末 4行中部偏下约在清康熙间磕损一大块,“明末清初拓本”所述31~34行存诸字此后皆损。如见以上诸字未损,应细审。如为原石所拓,则拓本年代不晚于清初,但大多数为翻刻本。清晚期至民国,西安碑林周围碑帖铺甚多,各家多以石翻刻《多宝塔感应碑》等。其裱本传今也百年上下,品相颇陈旧。曾有一友藏有两本,欣喜相告,所藏“归我帝力”之“力”、“凿井见泥”之“凿”均完好,当为宋拓。送至碑林博物馆我的办公室,及展读之,一本较瘦,一本略肥,大形皆在,但不能细写。如肥本(图 3)首行“多宝塔感应碑”之“感”右上一点与横画脱离(原刻相连)、15行“凿井见泥”之“见”末二笔与右竖互不相连(原刻相连)等,点画多不到位,当为晚清民国翻本,特以故宫博物院藏宋拓(图 4)与该翻刻本对刊,供大家比较。碑帖鉴定没什么秘诀,就是与不同时代的原拓一笔、一画、一个石花细细比较,切不可一看“差不多”,就定为原拓甚至宋明古拓。《收藏》俱乐部会员江西詹先生来稿,说:“笔者花了近两年的时间,查阅了大量的碑学资料,拜访了许多碑学专家和书法界、收藏界的名家,认为我手中的这本《多宝塔碑》拓本(图5、6)是宋拓本。”实际上詹先生所藏也是一个晚清民国翻刻本。其本较原碑宋拓为瘦,枯槁无神,无有原碑丰壮精悍的神韵。与前述翻刻本(图 3)一样,此本点画多不到位,如首行“感应碑”之“感”右上点,笔者细审不同时代原拓及原碑,此点均与横画相连,而此翻刻本却脱节不连(图 5)。另外南宋拓引行“归我帝力”之“力”已损(图 2),此翻刻本“力”字(图 6),用刀凿了几下,模仿石花,但极不自然,人工斧凿之痕十分明显。现西安碑林博物馆及周围售予游客的汉唐名碑包括《多宝塔感应碑》等,多为长安县农民翻刻,有时 5元10元即可买一份。
文物出版社影印之宋拓《唐颜真卿书多宝塔碑》、《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金石拓本菁华》收有明中期整拓、《西安碑林名碑》辑有馆藏明末清初拓,可为校碑参考。
1996年,朵云轩拍卖一册《多宝塔感应碑》,旧拓经折装,估价1200~2000元。《西安碑林博物馆拓片目单》此碑新拓本标价4500元。(摘自《收藏》杂志)

那能否给出原文呢?

Ⅳ 《颜氏家庙碑》作为“颜楷”的封坛之作,为什么那么少人学,反而去学《多宝塔碑》《颜勤礼碑》

因为多宝塔是颜真卿早中期的成名之作,它是颜鲁公成大家气象的开山之作,结体精到、笔法完备,完全足以取法,以此入颜堂奥,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多宝塔是颜真卿早中期的成名之作,应该说还不是非常成熟(仅从完全自构体系角度讲),但有继承、也有发展,写来一笔不苟,极其认真。结体密实遒劲,笔力雄浑厚重,点画精妙细致,整体端庄秀丽,完全具有了大家气象。

对于初学者,以此二者绝世楷法之水准,绝对是够学,不存在学哪个不好的问题,如果是希望能将字练得好看,从这个意义上讲,都好。看学习者喜欢哪种,兴趣爱好很重要。

学习者以楷入门,以后进一步学习的目标是中正一路的楷书、隶书或篆书,那么选二者差别不大。

多宝塔碑是颜鲁公早期成名之作,更多地继承了二王笔法。

由此入门,再上溯二王是有一定优势的。而柳诚悬的楷书用笔与结字系统更严谨、也更封闭,学习之后要出帖,转向以二王为主要基础的传统书法之路,会有一个很痛苦的过程。

书法入门,最好是从多宝塔入手,原因是它是颜鲁公成大家气象的开山之作,结体精到、笔法完备,完全足以取法,以此入颜堂奥,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时的颜楷认真细致,笔意入微,初学时忠于原帖认真临摹,对于从细节处掌握颜体特征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多宝塔拓本精良清晰,易于辨识和临摹,是颜体的结体、用笔基本功的最佳示范本。

多宝塔继承钟王一脉的用笔体系,对于将来广涉其他楷书,甚至转习行草,都具有极重要的笔法积累作用。

它与颜鲁公后期作品,包括颜氏行书《祭侄文稿》等或多或少都在笔法上有一定的内在承续关系(虽然没有颜勤礼离颜行那么近),也就是说向颜行一路走也是可以的。

有些人直入颜勤礼记,不知其害。诚然,颜勤礼似乎更易于学习,因为此时颜鲁公在用笔上已经走向粗略简省,着重体现苍茫雄浑的意象。

入门学此碑,既略过了学习精微笔法的过程,又难以体会颜鲁公笔下高妙的意境,实为不智。很多人学书三月便觉大进,提笔就是一手老干部体,实源于此。

综上所述,入门临写多宝塔碑是更好的选择,它在初学者对书法未形成整体认识之前,为个人的艺术人生储备了更多的可能性。入了这扇门,在门后面,是更广阔的天地。

Ⅵ 怎样练好书法短时间内

1、 器具齐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真正习好毛笔字,正规的文房四宝是不能少的。练字时一定要用正规的书法用笔,狼毫较硬,羊毫较软,用温水泡开,写后要及时清洗干净,笔尖向下挂起保管。要用中华或一得阁的墨汁,不要用办公室写板报的那种墨汁。要在毛边纸上做日常练习,不要图省事在报纸上练习。要用砚台盛墨。如果砚台过沉过大不易携带的话,也可以用小瓷碟代替。写字时要在墨汁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清水稀释胶性,如果掌握不好比例可以用墨块调节。
2、 姿势正确。身要坐直,纸要放正,气要平和,精神要集中。可以站着写,也可以坐着写。站着写字时要注意悬腕。
3、 要明确目标,清楚自己要习哪个字体。一般说来,初学书法应该从楷书入手。颜体圆润浑厚,柳体骨锋清俊。要选择一本字帖作为范本。如果是和老师学习,就由老师指导习字或选择字帖。如果是自学,推荐颜真卿《家庙碑》、《勤礼碑》(二选一),柳公权《神策军碑》。
4、 习字方法。按照我的经验来说,刚开始时可以从笔画下手,也可以从描红下手。但是要讲基础稳固,还是先写笔画较好。我记得市面上有卖一种楷书(颜体、柳体都有)入门字帖,里面的基本笔划很是规范,还有具体的运笔方法,建议买一本临写。笔画熟悉后,就可以描红了。先写双钩,即用笔(推荐用油笔,不要用中性笔)将字的轮廓描在毛边纸上仿写。再写单钩,即用笔将字的骨架描在纸上仿写。最后对照字帖临写。大概比例是一个字要写一行双钩,就要写两行单钩,两行临写。1:2:2
5、 要持之以恒。书法不是一项可以速成的技能,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要每天坚持,最好不要间断。人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三天不练,之前的成绩就要打折扣。十天不练,就要前功尽弃了。

Ⅶ 怎样临习《颜勤礼碑》

颜真卿(公元七〇九年七八五年)字清臣,唐代杰出书法家。自署琅琊郡(今山东省东南部)人。代宗时曾被封为鲁郡公,故世称颜鲁公。 他的书法初学褚遂良,三十五岁后从张旭得笔法。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郁勃,天真自然。用笔易方为圆,弃隶法而取篆草笔意,古法为之一变,开创了新风格。颜书在书法上的成就和影响极大,千百年来盛行不衰。颜真卿以后的各代着名书法家,大多取法于颜。他的碑刻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李元靖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行书有《争座位帖》,书迹有《自书告身》及《祭侄文稿》。这些众多的颜字资料,为后人学习颜书提供了方便。 这部楷书习字教范是采用颜体书的代表作品《颜勤礼碑》编辑成的。《颜勤礼碑》系颜真卿六十岁时所书,此碑的点画,有其独特的写法,将在本书第一章中作具体的分析。这里先简要介绍《颜勤礼碑》的字形和点画的特征以及习写此碑的运笔要领,以方便初学者的临习。(一)一、字形特点: 体态豁达端庄,雍容大方,遒劲豪宕,舒展开阔,疏密适当,结构停匀,善于避让,字口丰满,竖多相向,字形大体上为长方接近正方。 二、点画特征: (1)行笔雄健有力,落笔多藏锋,收笔多回锋。起笔处方笔少,圆笔多,横画起笔多斜角。 (2)点画讲究呼应、贯气。就是说上一笔的收笔和下一笔的起笔之间气势连贯。 (3)同一字中同样的点画,两笔以上便各有变化;同样的部首相遇,也见不同,显得生动多姿。 (4)横画轻、竖画重,但两竖并存时,左竖常和横画一样粗细;中竖都极粗壮有力;悬针竖常多写到该笔画五分之四处方逐渐提收。左右竖画多相向,如:门具等。 (5)长横多上拱且微向右上角运行,笔画渐细,以顿法收笔。笔画虽斜,但感觉上却是平的。 (6)捺笔有蚕头燕尾之态(蚕头指笔画的起端象蚕的圆头;燕尾’指捺笔末端呈分叉状,似燕子的尾巴);长捺常成瓢样的弧形,起笔较轻,出尾处较粗壮,尾端大多较长。 (7)转笔常用提法,圆转直下,而不取折笔。转折之笔多呈内方外圆。这样笔画不能写成弯曲的形状。 (8)口字写成上宽下窄状,两面基本对称。 (9)钩法多成鸟嘴状。竖弯钩的底部圆转,上部平正,出钩处内方外圆,内直外斜。 (10)火字点的四点,有些都作从左向右的同向斜点,也有些是第一点左向。余三点右向。一般中间两点稍细,左右两点较粗。(二) 临习要领。 《颜勤礼碑》中每个字的每一笔,无不挺拔劲健,可谓笔笔力到。临写时,必须使腕部和肘部都悬离桌面。腕肘离桌可高可低,坐着临写,肘部离开桌面一、二公分即可。肘部离开了桌面,腕部自然悬离。但应注意身体不能倾侧,肩膀不能上耸。总之,以坐得自然,书写舒适、便利为准。 腕肘悬离桌面,是为了在运笔时不受阻碍,使力自然运用到笔尖上来。初学的人,悬腕肘习字,手会发抖,落笔不能控制,行笔不会如意;但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就会习惯。这是要写好字的基本功,不能放松。 《颜勤礼碑》的点画,起笔多用圆笔。圆笔要用藏锋起笔:笔锋着纸先向点画的逆方向运笔,再回锋顺着点画的走向力行。即欲下先上,欲右先左。收笔时,顺原路将笔锋送回点画内,即回锋收笔。 《颜勤礼碑》的撇有多种,有竖撇(如月、用的撇)、斜撇(如大、人的撇)、平撇(如重、千的撇),都要求靠腕力用力把笔锋送到撇端,做到笔到力到。 《颜勤礼碑》的点画,从按到提,从提到按,过渡非常自然,几乎没有骤起骤落的写法,连折的写法也都用暗过的方法。 要练好点画,还应注意要笔笔留得住。要免于用笔单薄轻浮,就得注意多练回锋收笔。即使是‘撇,捺.提等出锋笔画,只要不需呼应下一笔,就都要做到空中回锋。千万不能一飘而出,不可收拾。 颜字点画雄强粗壮,挺健遒劲。如只强调其粗壮的一面,写得肥钝臃肿,那就有损于颜字的特点了。

Ⅷ 颜真卿与《多宝塔碑》简介

简介:颜真卿(709-785年),唐代大臣、书法家,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人。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
开元(713-741)年间中举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任太守。人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天宝十四年(755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他联络从兄颜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相应,被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德宗兴元元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奸相卢杞趁机借李希烈之手杀害他,派其前往劝谕,被李希烈缢死。闻听颜真卿遇害,三军将士纷纷痛哭失声。
半年后,叛将李希烈被自己手下人所杀,叛乱平定。颜真卿的灵柩才得以护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德宗皇帝痛诏废朝五日,举国悼念。德宗亲颁诏文,追念颜真卿的一生是“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多宝塔碑:《多宝塔碑》是唐代重要碑刻,是唐代书法代表作品。据考此碑是颜真卿四十四岁时书,是颜书碑刻中较小之字,为颜真卿早期楷书代表作品。此碑字体整密匀稳、法度严谨,笔法方折丰劲,秀丽多姿。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云:[此帖结法尤整蜜,但贵在藏锋,小远大雅,不无佐史之恨耳。]

阅读全文

与家庙碑临习方法视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故事启发的教学方法 浏览:574
都有哪些种植的方法 浏览:549
企业分析法是选股的方法吗 浏览:110
Wto分析方法内容 浏览:745
图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浏览:404
破壁孢子粉的鉴别方法 浏览:254
腘伸肌锻炼方法 浏览:391
婴儿拉肚子的鉴别方法 浏览:260
如何培养正气的方法 浏览:564
oppo的ip地址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82
思维方法特点是什么 浏览:9
简单万用表使用方法完整视频教程 浏览:863
儿童痣治疗方法 浏览:489
研究方法调查问卷教学 浏览:399
fema安全分析方法 浏览:306
孩子快速入睡的方法 浏览:799
搜派风水机使用方法 浏览:696
猪肉价格下跌的解决方法 浏览:938
泉州学唱歌技巧和发声方法 浏览:966
神经源性膀胱工伤治疗方法 浏览: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