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百分之五是多少怎么算
百分之五是:0.05
计算方法:
1、百分之五=5÷100=0.05
2、百分之五=5÷100=5%
解析:百分之五相当于分母是100,分子是5的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即可。
十分之五=5÷10=0.5
千分之五=5÷1000=0.005
注:百分数(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只可以表示分率,而不能表示具体量,所以不能带单位。
例如:82%代表百分之八十二,或82/100、0.82;百分之九十,90%;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108.5%
百分数一般有三种情况:
①可以大于100%,如:增长率、增产率等。
②只能100%以下,如:出油率、出粉率等。
③最大只能100%,如:合格率,发芽率等。
百分数是以分母是100的特殊分数,其分子可不是整数。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表示一个比值不带单位名称。
Ⅱ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成绩计算方法是什么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总成绩的计算方法为:
总成绩=笔试成绩×百分比+面试成绩×百分比。
笔试成绩、面试成绩各保留2位小数,总成绩保留3位小数。若报考人员总成绩出现并列,造成进入体检人数超出岗位聘用计划数的情况,按照面试成绩高者优先的原则确定进入体检人员。考试总成绩、体检、考察等有关安排将于面试结束后7个工作日公布。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总成绩的计算会涉及到四个数值:笔试成绩、笔试成绩占比、面试成绩、面试成绩占比。那么,这些数值是怎么换算得来的?
其中笔试分数、分值计算方法:
笔试成绩=《教育综合知识》考试成绩*40%+《专业知识》考试成绩*60%。
(笔试卷面成绩折算百分制后与加分分值累加计算,成绩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数,第三位数四舍五入),即考试总成绩。
考生考试总成绩60分为合格线(其中体育、音乐、美术、特教学校岗位的合格线为45分,下同),达到合格线及以上者方可资格复审、体检、聘用。
此外总成绩的计算,还会涉及到百分比: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比例。不同地区的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比例是不一样的,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比例形式:
一、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比例为5∶5(如福州、漳州、龙岩、南平等地区)
为了让大家直观地理解,下面举个例子:
考生小王的教育综合分数105分,专业课分数116分
则,笔试成绩原始分=105*0.4+118*0.6=112.8分
以福州地区为例,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各占总成绩50%
则笔试折算分=112.8/150*100*50%=37.6分
假设他的面试成绩为82.3,折算分为82.3*50%=41.15分
则,小王最后排名的总成绩为78.75分
除了5:5的比例,还有一些地区的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比例为4∶6,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同一个考生,以同样的成绩换到其他地区,如厦门,则他的总成绩将会随之改变。由于总成绩计算方法在不同地区折算方法的不同,也就导致了同样的成绩在不同地区的竞争力也不同。
2021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备考已经全面启动,学赞教师网将实时为您更新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最新动态,敬请实时关注!
Ⅲ 教师招聘考试成绩怎么计算
教师招聘考试成绩计算方式各地区不同,具体算法需要以你报考地区的招聘公告为准。下面以福建地区为例,来看一看教师招聘考试成绩怎么计算?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总成绩的计算方法为:
总成绩=笔试成绩×百分比+面试成绩×百分比。
笔试成绩、面试成绩各保留2位小数,总成绩保留3位小数。若报考人员总成绩出现并列,造成进入体检人数超出岗位聘用计划数的情况,按照面试成绩高者优先的原则确定进入体检人员。考试总成绩、体检、考察等有关安排将于面试结束后7个工作日公布。
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招聘考试总成绩的计算会涉及到四个数值:笔试成绩、笔试成绩占比、面试成绩、面试成绩占比。那么,这些数值是怎么换算得来的?下面我们依次来了解一下。
其中笔试分数、分值计算方法:
笔试成绩=《教育综合知识》考试成绩*40%+《专业知识》考试成绩*60%。
(笔试卷面成绩折算百分制后与加分分值累加计算,成绩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数,第三位数四舍五入),即考试总成绩。
考生考试总成绩60分为合格线(其中体育、音乐、美术、特教学校岗位的合格线为45分,下同),达到合格线及以上者方可资格复审、体检、聘用。
此外总成绩的计算,还会涉及到百分比: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比例。不同地区的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比例是不一样的,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比例形式:
一、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比例为5∶5(如福州、漳州、龙岩、南平等地区)
为了让大家直观地理解,下面举个例子:
考生小王的教育综合分数105分,专业课分数116分
则,笔试成绩原始分=105*0.4+118*0.6=112.8分
以福州地区为例,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各占总成绩50%
则笔试折算分=112.8/150*100*50%=37.6分
假设他的面试成绩为82.3,折算分为82.3*50%=41.15分
则,小王最后排名的总成绩为78.75分
除了5:5的比例,还有一些地区的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比例为4∶6,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同一个考生,以同样的成绩换到其他地区,如厦门,则他的总成绩将会随之改变。由于总成绩计算方法在不同地区折算方法的不同,也就导致了同样的成绩在不同地区的竞争力也不同。
Ⅳ 5分制绩点怎么计算的
你是说的gpa吗?
我只知道美国大学的计算方法.
分数:
a+/a
=
4.0
a-
=
3.7
b+
=
3.3
b
=
3.0
b-
=
2.7
如此类推...
到了f就是0.
平均分都是按照那课的credit来算.
公式是:
每一科的credit乘分数,然后总和除总credit.计算后就是gpa的平均分了.
例如:
科目1是4个credit的.拿了a(就4.0)
-->
16
科目2是3个credit.拿了b-(就2.7)
-->
8.1
科目3是5个credit.拿了a-(就3.7)
-->
18.5
平均分:
(16+8.1+18.5)/(4+3+5)
=
3.55
Ⅳ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
导语:土地的物理属性(如地形及土壤成份等)对土地的未来盈利能力同样很重要。一块土地的属性可能对于一类投资者来说是优点而对于另一类投资者来说则是缺点。例如,倾斜的山脚地带在农作物种植方面效率低下但用于建造高级别墅却十分理想。同样,大城市外围的大片生地对养殖业的意义远远低于发展郊外住宅区。
第一节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概述
1、土地分等定级的含义和对象
(1)土地分等定级的含义
是在特定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级化的过程。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是土地分等定级的一部分。
(2)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对象
城镇建成区和近郊区范围内的所有土地
2、土地分等定级与土地估价的关系
(1)两者的概念实质 (2)两者的关系
土地分等定级评定的是土地使用价值,土地估价是评定使用价值在市场上反映出的价格。两者相辅相成,又未必一致。
3、土地分等定级体系与方法
(1)土地分等定级体系:城镇之间的土地等和城镇内部的土地级
(2)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方法
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又称多因素分值加和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的常用公式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完整方法的两个步骤
4、土地定级原则
(1)综合性原则;(2)主导性原则;(3)地域分异原则;
(4)土地收益差异原则;(5)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原则
第二节 城镇土地分等的程序与方法
1、土地分等程序
(1)开展城镇土地分等准备工作
(2)进行城镇土地分等因素选取、资料整理及定量化
(3)计算分等对象的综合分值,以初步划定城镇等别
(4)验证、调整分等初步结果,评定城镇土地等别
(5)编制城镇土地分等成果
2、土地分等资料收集与调查
包括基本资料、区位资料、聚集规模资料、基础设施资料、投入产出水平资料、经济发展水平资料、区域综合服务能力资料和区域土地供应潜力资料等八个方面资料的收集与调查。
3、土地分等因素因子分值计算
(1)土地分等因子分值计算的基本原则
(2)土地分等因子分值计算的标准化公式
土地分等因子分值计算需要采取标准化的方式,通常有位序标准化和极值标准化两种,两种标准化的公式。
(3)涉及指数方式的因子指标计算
a.城镇交通条件指数计算;b.城镇对外辐射能力指数计算;c.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涉及的有关因子指数计算
4、土地分等对象的综合分值计算和等别划分
(1)土地分等对象的综合分值计算和等别初步划分
土地分等对象的综合分值计算是在因子、因素分值计算的基础上,采用多因素分值加和法进行。
城镇土地等别的初步划分可以采用数轴法或总分频率曲线法进行
开展城镇土地等别初步划分的原则
(2)土地等别的验证
a.采用聚类分析方法验证,保证参与验证范围占90%以上
b.采用市场资料分析方法验证,保证参与验证范围占50%以上
c.土地等别验证的基本思想
(3)城镇土地等别的调整与确定
城镇土地等别调整与确定的原则:
a.行政建制协调原则;b.城镇规模和职能调控原则;c.近邻平衡原则
城镇土地分等基本方案制定的注意事项
(4)特殊行政区域的土地等划分方法
跨行政区域城镇土地等别平衡
市辖区土地等划分
(一)土地定级程序
1、编写土地定级任务书,做好组织上、物质上的准备;2、收集资料
3、资料整理及分值表的编制 ;4、权重确定及因素选择;5、土地定级单元的划分
6、土地级别的确定;7、土地收益、地价测定;8、面积量算及土地级别图的编制
9、土地定级报告及成果验收归档
(二)城镇土地定级资料收集与调查
包括繁华程度资料、交通条件资料、基本设施状况资料、环境条件和自然条件资料、社会历史及人口资料、土地利用效益资料、产业聚集和城镇规划资料以及其他资料的收集与调查。
(三)因素分值计算
城镇土地定级一般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在评级过程中,往往涉及面状因素和点、线状因素,二者在对土地质量影响的方式以及赋分处理上略有不同。
掌握几个概念:功能分(f)、作用分(e)、因素分值(f)、单元总分值(s)
1、因素分值计算原则:5个原则
2、因素分值计算方法
(1)因素对土地质量影响方式及类型
根据各因素在城镇中空间分布形态及其影响土地质量的方式,分为两类:点、线状分布形式土地因素和面状分布形式土地因素。
点、线状因素的两个特征:所依附客体多为点、线状形态分布;有外溢影响面状因素的'两个特征:所依附客体分布面积较大,基本无外溢影响
(2)面状土地因素分值计算方法
ei=100(xi-xmin)/(xman-xmix)
(3)点、线状土地因素分值计算方法
求相对功能分——计算其作用或平均影响范围——计算各相对因素距离上的因素作用分
一般常用的计算模型有线性和非线性两种:
线性模型表达公式:e=f•(1-r)
非线性模型表达公式:e=f(1-r)
3、商服繁华影响度的作用分值计算
(1)商业服务繁华影响度指标分析
商业服务可划分为4级,商业服务繁华度随距离增加而递减,遵从指数衰减规律。
(2)繁华影响度分值的计算与叠加
4、道路通达度作用分值计算
(1)道路通达度指标分析 (2)道路通达度的分值计算
5、公交便捷度分值计算
(1)公交便捷度分析 (2)公交便捷度的分值计算和修订
6、基础设施完善度作用分值计算
7、环境质量优劣度作用分值的计算
(1)衡量环境质量指标的三种类型 (2)环境质量优劣度分值计算
8、公用设施完备度、对外交通便利度、文体设施影响度作用分值计算
9、绿地覆盖度、人口密度的作用分值计算
10、产业聚集影响度的作用分值计算
(四)单元划分及取样
1、土地定级单元的概念 2、单元划分的原则 3、确定单元界限的原则
4、单元大小的要求
5、单元的划分方法
包括叠加法、主导因素判定法、网格法(固定、动态)、均质地域法
6、单元内指标取样
常用方法有以点代面、线性内插、面积加权
(五)单元总分值计算与土地级别划分
1、城镇土地质量变化规律(土地质量的变化规律同城镇的复杂程度有关)
2、土地质量与土地级别
3、单元总分值计算(采用因素分值加权求和法)
4、土地级别划分
初步划分土地级别的方法有数轴法、剖面图法、多元统计的聚类——判别法、总分频率曲线统计判断法
(六)土地收益测算与级别确定
1、土地收益测算的原则
(1)土地收益测算的原则
(2)利用企业利润数据进行土地收益测算
(3)利用宗地地价测算土地级别收益
2、土地级别的最后确定
采用多因素分值加权求和计算总分确定的是初步的土地级别,还需对土地收益测算进行验证,然后将土地的级别进行修定和归并,最后确定土地级别。
(七)考虑规划条件的城镇土地定级处理方法
分为规划模拟定级和规划修正定级两种。前者又分为规划模拟综合定级和规划模拟分类定级。都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
1、考虑规划条件的城镇土地定级资料调查
2、规划模拟定级
与针对现状的土地定级的主要区别在于对象不同。
3、规划修正定级
(1)规划修正定级的基本要求
(2)规划因素影响的量化方法
点、线状因素的作用分析涉及现状功能分、规划功能分、增加功能分和修正功能分;面状因素的影响涉及现状作用分、规划作用分、增加作用分和修正作用分;
(3)规划折扣系数的确定
参数涉及规划实现率和贴现系
;Ⅵ 绩效工资及绩效分值的计算
绩效工资及绩效分值的计算
绩效工资及绩效分值是如何计算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一、绩效工资计算方式
1、月度绩效工资计算方法
每月从个人月度基本工资中提取n%作为个人绩效工资基本金额,按实际达成效果之优劣核算绩效工资金额;
计算公式为:
个人绩效工资=该月绩效工资基本金额*n%*部门系数*个人考核等级系数。
2 、年度绩效奖金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为:
年终奖金=(系数*连续工作月数*基本工资)/12*评分百分率
①系数由公司管理委员会根据年度利润报告而定;
②在公司任期不满1年者,其年终奖考核可以以连续工作月数计发。
二、个人绩效分值的计算
为使员工工作绩效相互间具有可比性,以便有效地实施奖惩,通常采用绩效分值计算法,评估员工个人工作绩效完成情况。
个人绩效分值计算公式为:
个人绩效分值=∑(KPI绩效分值×KPI权重)×KPI总权重+∑(工作目标完成分值×权重)×工作目标总权重。
【拓展阅读】
什么是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又称绩效加薪、奖励工资或与评估挂钩的工资,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以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工资制度。
实施绩效工资的条件
绩效工资的`实施需要具备一些条件,包括:
(1)工资范围足够大,各档次之间拉开距离;
(2)业绩标准要制订的科学、客观;业绩衡量要公正有效,衡量结果应与工资结构挂钩;
(3)有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支持业绩评估系统的实施和运作,使之起到奖励先进、约束落后的目的;
(4)将业绩评估过程与组织目标实施过程相结合,将工资体系运作纳入整个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运作系统之中。
Ⅶ 折合分计算公式
1、国内大部分高校折合分计算公式是:绩点=分数/10-5,学分绩点=学分*绩点=学分*(分数/10-5)(90分以上按90分计算)。
2、某些学校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所采用的是分段绩点法,强调按分数区分绩点层次。如下:4-3*(100-f)^2/1600
3、平均绩点:(课程学分1*绩点+课程学分2*绩点+课程学分n*绩点)/( 课程学分1+课程学分2+课程学分n)
(7)5分值的计算方法不包括扩展阅读:
(1)绩点是课程学习质的体现,它充分反映了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程度,而不包括绩点的学分制是不完整的。因此,许多高校引入绩点制来进一步完善学分制,使课程学分与绩点相结合,成为课程学分绩点,通过计算平均学分绩点来区分学生的学习质量。
(2)绩点的计算,是将学生修过的每一门课程(包括重修的课程)的课程绩点乘以该门课程的学分,累加后再除以总学分。平均学分绩点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能力与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之一。能方便地与美国的GPA制挂钩。想出国留学的中国本科生应该引以为重。
Ⅷ 请问一下压力知觉量表(CPSS)最后总的得分怎么算
摘要 您好,网络优质答主兰儿很高兴为您解答。
Ⅸ 5分制如何换算百分制 求公式,例子~3.5分换算成百分制是多少怎么算的
乘以20就行了,所以3.5分换算成百分制就是70分
Ⅹ 农用地分等各等指数的计算
(一)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的计算
1.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的计算
1)分等评价单元的划分
农用地分等评价单元是农用地分等的最小空间单位,是进行农用地分等评定和划分评价分值测算的基本空间单位;单元内土地质量相对均一,单元之间有较大差异。划分评价单元的目的在于客观地反映出土地质量的空间差异性,并把质量等级落实在具体地块上,为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土地服务。
(1)农用地分等评价单元的基本要求是单元内土地质量相对均一、单元之间有较大差异,是由地物或权属界线、地类界线封闭的,农用地分等评价分值测算的基本空间单位。单元划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主导因素差异原则。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地不划为同一单元,山脉走向两侧水热分配有明显差异的不划分为同一单元,地下水、土壤条件、盐碱度等土地因素指标有明显差异的不划分为同一单元。
②相似性原则。农用地分等单元边界不跨分等因素指标控制区和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是一群具有近似的水热条件,相同或相似的肥力性状,在农业生产上有相似的适种性、限制性和生产潜力的地块组。
③边界完整性原则。单元内同一主要因素的分值差异不超过100(/N+1),其中,N为等别数。
(2)农用地分等单元划分的方法有4种,分别是:
①叠置法。将同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地形图、土壤图叠加,基本一致区域形成的封闭图斑即为有一定地形特征、土壤性质和耕地类型的分等单元。若图斑面积小于最小上图面积则应进行归并。叠置法对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地貌类型单一的地区适用性较差。
②地块法。根据底图上明显的地物界线或权属线,将农用地分等主导特性相对均一的地块划为封闭单元。地块法适用于所有分等类型和地区。
③网格法。用一定大小的方格构成的网格作为分等单元。网格大小以能基本区别开不同特性的地块为标准,可采用单一大小的固定网格,也可采用大小不均一的动态网格。网格法划分分等单元适用于评价因素及权属单位空间变化不明显地区。
④多边形法。将所有分等因素分值图进行叠加,最终生成的封闭多边形即为分等单元。此方法适合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农用地分等的地区。
(3)本次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单元划分采取“叠置法”,以各县(市、区)1∶5万~1∶10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叠加土壤类型图、地形图、行政区划图划分和确定农用地分等单元。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貌类型复杂,山地和丘陵的面积合计占自治区总面积的74%,地形破碎,耕地分散;土壤类型多且分布明显;耕地类型有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地,其土壤类型不尽相同。根据这些特点,以1∶5万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工作底图划分农用地分等评价单元时,以行政村为单位,保持行政村行政界线的完整性;以1∶10万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工作底图划分评价单元时,以乡(镇)为单位,保持乡(镇)行政界线的完整性。在行政村或乡(镇)界线内,从土地利用现状图中分出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地等不同耕地类型,在同一耕地类型内将地形特征相同以及土壤类型和性质相同的地块划为同一分等单元,同一分等单元有的只有一个地块,有的有多个地块。
分等单元的边界线是指实地明显可辨的界线。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评价单元的边界采用以下几种:①土地利用现状类型中的地类线、地块线;②水流、河流、人工灌溉渠道;③人工线状地物、道路、堤坝等;④其他明显的地物、线状地物和有明显标志的权属界线。
单元面积大小依农用地质量的分布状况,以既方便操作、方便应用,又不影响单元特性为标准。确定的农用地分等单元按行政村、按顺序逐一编号填表。
采用上述方法划分农用地分等单元,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的分布特点,便于检查和面积量算,加快了农用地分等工作的进度。
(4)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划分评价单元采用的方法,首先对各个县(市、区)进行分等单元的划分,再进行全自治区的汇总。全自治区农用地共划分为45123个分等单元,各指标区、各县(市、区)划分的单元数见表3-35和表3-36。
表3-35 指标区农用地分等评价单元统计表
表3-36 各县(市、区)农用地分等评价单元统计表
注:各县(市、区)为200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划。
2)分等单元评价因素自然质量分的查算
计算分等单元评价因素属性所对应的自然质量分,是将分等评价单元图与分等因素因子图逐一套合,按编制的“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记分规则表读取属性数据,即可计算单元因素分值。
(1)单元因素分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3种:
①以点代面:分等单元是一个面状区域,而分等因素在不同地方的影响值大都是和距离的变化相关联的,在单元内同样也是变化着的。要想获得能全面、准确反映单元因素状况的数值,所用方法较为复杂。另一方面,因划分的单元是一个相对均匀的区域,内部变化很小,完全可以用少数几个点的值来近似地代表整个单元内所有点的值,所用方法也就简单得多。这就是以点代面的方法。一般常用的点有单元边界特征点、单元内部特征点、网格交叉点、几何中心点、加权中心点。
②线性内插,在“以点代面”法中所述及的各种点,它们的分值可以直接测得,也可以通过线性内插的方法,在已经绘制的两条等值线间求得。
③面积加权,如果单元是若干个不同值的均值区域所组成,则其值可用面积加权的方法求得,即把不同值占区域面积的比例作为权重,乘以其分值,再把各不同区域加权后的值加和,其值即可作为单元分值。
(2)单元因素分值的确定。以分等单元图为底图,逐一套合分等因素分值图(与分等单元图同比例尺的土壤类型图、土壤有机质图、土壤酸碱度图、土壤质地图、地形图等),分指定作物、分指标区逐一读取分等因素分值。
根据分等因素分值,对照“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关系表,将分等因素分值转换成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
(3)将分等属性自然质量分填入单元综合属性表。
根据上述步骤,对全自治区各县(市、区)45123个农用地分等评价单元分指定作物进行了分等因素分值读取,并对照“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关系表,转换成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获取了各农用地分等评价单元的分等因素分值。
3)农用地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的计算
(1)农用地分等采用因素法,可以采用几何平均法或加权平均法计算各分等评价单元各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Clij)。
①几何平均法的计算公式为: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广西卷)
式中:
Clij——分等单元农用地自然质量分,为无量纲数;
i——分等单元编号;
j——指定作物编号;
k——分等因素编号;
∏——连乘运算符;
fijk——第i个分等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第k个分等因素的自然质量分。
②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为: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广西卷)
式中:
Clij——分等用地自然质量分,为无量纲数;
i——分等单元编号;
j——分等因素编号;
k——分等因素编号;
∑——求和运算符;
ωk——分等因素的权重;
fijk——第i个分等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第k个分等因素的自然质量分。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根据因素选择的实际情况,采用第二种方法即加权平均法计算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
(2)全自治区农用地分等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45123个评价单元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计算结果统一导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数据库。
4)自然质量分结果分析
从各指标区自然质量分赋分结果的排序情况可以看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自然质量分具有如下分布规律:
(1)水田受地带性分布的土壤性状影响明显。水田在农业利用时种植的作物种类单一,耕作方式和投入相差不大,因而土地肥力的培育方向较为一致,自然质量的差异受地带性土壤性状的影响较大。从各指标区自然质量分赋分结果的排序来看,大致为由北向南逐渐降低,服从于纬度地带性土壤分布规律,即桂东北丘陵山地区>桂西北山地区>桂西岩溶山地区>桂中溶蚀平原区>右江河谷区>桂南低平原区>桂南沿海区。
从桂东北到桂南,土壤分布由红壤到赤红壤到砖红壤,土壤物质的风化淋溶作用逐渐加强,有机质的积累逐渐趋向减少,土壤酸性增强,形成水稻土后,水田的土壤肥力受地带性土壤性状的影响,自然质量分也由北向南逐渐降低。
同时,受地形条件的影响,桂南低平原区和桂南沿海区由于地势低平,排水条件差,地下水位高,形成潜育性渍水田和沿海的咸酸田较多,土体中含大量的还原性有毒物质,影响土壤肥力,自然质量分也就较低。
(2)旱地受地带性土壤发育影响的同时,受地形、地貌和耕作管理水平的影响更明显。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气候条件较好,水热丰富,旱地适种的作物种类较多,因而旱地的土壤肥力演变趋势受地形、地貌和耕作管理方式的影响较大,与所种植作物的培肥改土对土壤熟化程度的影响相关。从各指标区自然质量分的赋分结果排序来看,总体差异不大,大致为桂中溶蚀平原区>右江河谷区>桂南沿海区>桂东北丘陵山地区>桂西岩溶山地区>桂南低平原区>桂西北山地区。
从岩溶地区的桂中溶蚀平原区与桂西岩溶山地区比较,虽同为以种植玉米和甘蔗为主,但前者缓坡地和岩溶盆地较多,土体深厚,土壤有机质丰富,肥力好,自然质量分也就较高;桂西岩溶山地区以峰丛谷地多,坡耕地为主,而且地块小,分散不成片,地面常有裸露岩石,土层薄,土地生产水平低,自然质量分也就较低。
同理,桂东北丘陵山地区虽地处亚热带的红壤地带区,但山坡旱地耕地不多,而且较多分布在岩溶峰丛谷地以及溶蚀盆地的低丘缓坡地上,土壤的熟化程度较高,耕作水平也较高,自然质量分也居中上水平。
右江河谷区、桂南沿海区、桂南低平原区和桂西北山地区的自然质量评价结果与地形地貌和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关性较高,地处河谷阶地、平原、台地的地区,土体深厚,水热条件好,种植的经济作物的种类也较多,经济价值高,土壤熟化程度高;地处山区或丘陵较多的地区,旱坡地坡度大,土层薄,耕作管理粗放,土壤的熟化程度不高、肥力低。因而,可以看出,这几个区自然质量分评分的赋分结果呈现了一定的规律性。
(3)同一指标区内自然质量分的高低与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低关系密切。对水田来说,自然质量分最高的是潴育性水稻土,最低的是盐渍性水稻土,排列顺序为潴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淹育性水稻土>石灰性水稻土>咸酸田类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B型)分布于低平开阔的垌田,灌溉和排水条件较好,是水稻的主要生产类型,农田基本建设完善,培肥熟化程度、肥力水平高;潜育性水稻土(C型)的主要生产障碍因素是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但经过近十几年的改良利用,已得到很大的改善,肥力水平也较高;淹育性水稻土(A型)多为提灌或电灌水田,主要生产障碍因素是灌溉保证率低,因而自然质量与灌溉条件相关;石灰性水稻土(F2型)和咸酸田类(F1型)土体内含盐量太高,前者主要受碳酸钙盐化的影响,土壤碱性,pH值高,对水稻生长不利,后者在沿海受海水中的盐分(例如氯化物和硫酸盐类)的影响,土壤咸或既咸又酸,土性较差,肥力水平低。
对旱地来说,自然质量分最高的是棕色石灰土发育的棕泥土,最低的是砾质土和硅质白粉土,大致的排列顺序为棕泥土>冲积土>红壤土>赤红壤土>紫泥土>黄壤土>硅质白粉土>砾质土。棕泥土虽然发育于石灰岩类母质,但经过长期的风化淋溶后,土体特性已不再为碱性,pH值为6.5~7.5,非常适于农作物生长,而且因土壤含钙,与有机质有较好的聚合作用,这类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都较高,肥力水平高;冲积土是河谷地区和冲积阶地上的主要土壤类型,地势低平,处于平原或台、阶地,土体深厚,土性适宜,水热条件极好,常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基地,肥力水平较高;紫泥土、黄壤土、硅质白粉土和砾质土或者坡度大,或者水土流失严重,或者砾石多,土壤瘦瘠,自然质量低。
2.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Ri)的计算方法
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是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各指定作物,在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指数。
这个产量指数也可以解释为是在最优土地利用水平和最有利经济条件下,该分等评价单元内的农用地所能实现的最大可能单产水平。因此,也可以将其称为农用地的“本底”产量水平。
第j种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广西卷)
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计算公式为: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广西卷)
式中:
Rij——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
Ri——第i个分等单元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
∑——求和运算符;
αtj——第j种指定作物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
Clij——第i个分等单元内种植第j种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
βj——第j种指定作物的产量比系数。
3.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的计算结果
根据式(3-8)和式(3-9),把全自治区各县(市、区)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有灌溉条件下,采用光温生产潜力指数计算;无灌溉条件下,采用气候生产潜力指数计算)以及各指标区的产量比系数代入计算,得出全自治区各县(市、区)评价单元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
(二)农用地利用等指数的计算
1.农用地利用等指数(Yi)的计算方法
农用地利用等指数是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各指定作物,在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和农用地所在土地利用分区的平均利用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指数。这个产量指数也可以解释为在当地最有利经济条件下,该分等单元内的农用地可能实现的最大产量水平。因此,也可以将其称为农用地的“现实”产量水平。
农用地第j种指定作物利用等指数计算公式为: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广西卷)
农用地利用等指数计算公式为: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广西卷)
式中:
Yij——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农用地利用等指数;
Yi——第i个分等单元农用地利用等指数;
Rij——第i个分等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的标准粮产量(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
Klj——第j种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数。
2.农用地利用等指数的计算结果
根据式(3-10)和式(3-11)可知,农用地利用等指数是对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进行的利用水平的修正。也就是说,在自然条件和土地利用条件下评价单元内农用地实现的产量水平。在本次农用地分等中,从利用等指数的计算结果分析得出,利用等指数高,农用地实现的产量水平高;反之,利用等指数低,农用地实现的产量水平低。
(三)农用地经济等指数的计算
农用地经济等指数是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各指定作物,在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农用地所在土地利用分区的平均利用条件和农用地所在土地经济分区的平均经济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指数。
这个产量指数也可以解释为是在当前的农业技术经济条件下,该分等单元内的农用地所能实现的最大经济产量水平。因此,也可以将其称为农用地的“经济”产量水平。
第j种指定作物的农用地经济等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广西卷)
农用地等指数计算公式为: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广西卷)
式中:
Gij——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农用地经济等指数;
Gi——第i个分等单元的农用地经济等指数;
Yij——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农用地利用等指数;
Kcj——第j种指定作物的土地经济系数。
根据全自治区各县(市、区)农用地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与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的数据,采用上述方法计算各等值区内评价单元的农用地经济等指数。其中,全自治区农用地经济等指数最高的评价单元为水稻单元,单元的农用地经济等指数为2554.52,位于灵山县;全自治区农用地经济等指数最低的评价单元为旱地单元,单元的农用地经济等指数为175.30,位于那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