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溶解度的计算
1、溶解度计算利用的几个公式:
⑴溶解度/100=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⑵溶解度/(100+溶解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⑶100/(100+溶解度)=溶剂质量/溶液质量
所以:计算时,什么除以什么并不是问题,关键是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等式前后采用的量一致;二是只有饱和溶液才能采用这样的公式进行计算。
2、利用公式1可以算出答案。溶解度是6克。
㈡ 物质溶解度怎么算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该气体(其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的体积数。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难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如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克。这些数据可以说明20℃时,食盐和氯化钾在100克水里最大的溶解量分别为36克和34克;也说明在此温度下,食盐在水中比氯化钾的溶解能力强。
气体的溶解度还和压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