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双光子荧光的介绍
在一般的荧光现象中,由于激发光的光子密度低,一个荧光分子只能同时吸收一个光子,再通过辐射跃迁发射一个荧光光子,这就是单光子荧光。对于以激光为光源的荧光激发过程,则可能产生双光子甚至多光子荧光现象,这时所用的激发光源强度高,光子密度满足荧光分子同时吸收两个光子的要求。以一般的激光为激发光源的过程中,光子密度仍然不足以产生双光子吸收现象,通常采用飞秒脉冲激光器,其瞬时功率可以达到兆瓦量级。因此,双光子荧光的波长比激发光的波长短,相当于半激发波长激发产生的效果。
② 绝对荧光定量计算公式来历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19
③ 做荧光定量PCR时,它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Ct=-1/lg(1+Ex)*lgX0+lgN/lg(1+Ex)。
n为扩增反应的循环次数,X0为初始模板量,Ex为扩增效率,N为荧光扩增信号达到阈值强度时扩增产物的量。
起始拷贝数越多,Ct值越小。利用已知起始拷贝数的标准品可作出标准曲线,其中横坐标代表起始拷贝数的对数,纵坐标代Ct值。因此,只要获得未知样品的Ct值,即可从标准曲线上计算出该样品的起始拷贝数。
(3)双荧光的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传统定量PCR方法简介:
1)内参照法:在不同的PCR反应管中加入已定量的内标和引物,内标用基因工程方法合成。上游引物用荧光标记,下游引物不标记。
在模板扩增的同时,内标也被扩增。在PCR产物中,由于内标与靶模板的长度不同,二者的扩增产物可用电泳或高效液相分离开来,分别测定其荧光强度,以内标为对照定量待检测模板。
2)竞争法:选择由突变克隆产生的含有一个新内切位点的外源竞争性模板。在同一反应管中,待测样品与竞争模板用同一对引物同时扩增(其中一个引物为荧光标记)。
扩增后用内切酶消化PCR产物,竞争性模板的产物被酶解为两个片段,而待测模板不被酶切,可通过电泳或高效液相将两种产物分开,分别测定荧光强度,根据已知模板推测未知模板的起始拷贝数。
④ 怎么用spss处理双荧光报告基因数据
录入完数据后,你可以先进行基础的数据统计--描述性统计。然后根据你的数据结果再看是否需要相关回归或者其他分析。spss里面的描述统计主要在analyze——descriptive里面,其中有描述统计、频数统计、交叉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是统计分析的第一步,先选择analyze,你就能看到descriptive,然后鼠标再选Descriptive 菜单中,最常用的是列在最前面的四个过程:Frequencies过程的特色是产生频数表;Descriptives过程则进行一般性的统计描述;Explore过程用于对数据概况不清时的探索性分析;Crosstabs过程则完成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的统计描述和一般的统计检验。
先选择analyze,---再选descriptive
打开任意的分析窗口后,你把想分析的数据选入,可以一起按鼠标左键选中按中间按钮加入,然后选择单击后弹出Statistics对话框,用于定义需要计算的其他描述统计量。你可以分析均数(Mean)、中位数(Median)、众数(Mode)、总和(Sum)等等。 然后还可以点Charts对话框,选择直方图、饼图等来绘图。都确定好后,选择单击Continue钮 ,然后选择OK。就可以了。直接就会有输出结果。
你可以先看看描述性统计的结果,有没有什么缺失值或者不符合实际的数据出现。要是有,你需要纠正数据,再用描述统计进行分析。
我觉得说的挺详细的了。呵呵~~~~
⑤ X荧光方法的基本公式
现在假设在物质层中有一厚度为Δx的薄层(图4-3),且各元素在层内是均匀的,其表面可看作无限大。
1)入射X射线是平行线束,照射强度为I0(Ex),且假定为单能量。
2)待测元素i产生的X射线荧光的效率为
放射性勘探方法
式中:τi是i元素的K或L层的光电吸收系数;ωi为i元素的K(或L)层的荧光产额;ki为i元素产生该荧光的分支比。
图4-3 X荧光基本公式推导示意图
3)入射光子束I0(Ex)穿过样品表层深度x到达深度Δx层处的照射量率
放射性勘探方法
式中:μ(Ex)为介质对入射光子的吸收系数;φ为光子的入射角。
4)介质中待测元素i的浓度为Ci。Δx层可以看作是很薄的,以致光子在Δx/sinφ中通过不产生衰减,均匀有同样的激发效率,则Δx层内受入射射线激发元素i产生的X射线荧光强度:
放射性勘探方法
5)ΔIi在ϕ方向穿过Δx上部表层的吸收因子为
放射性勘探方法
式中:μ(i)为样品对荧光的吸收系数;ϕ为出射角。
因方程(4-5)式中可以将Δx看作很薄,即Δx=dx;ΔIi=dIi;将所有吸收系数写成质量吸收系数,并代入(4-4)式,则(4-6)式可写为
放射性勘探方法
当x=0到x=d积分得
放射性勘探方法
对于能量色散常用的中心源几何布置和环形源几何布置都可以近似地认为是正交的,即ϕ=φ=90°,因此,方程(4-7)式可以写成
放射性勘探方法
方程(4-8)式表明特征X射线Ii与i元素含量Ci有关,这就是X荧光测量定量分析的依据。从(4-8)式还可以看出Ii还和样品对射线的吸收特征有关,即和激发的初始射线及荧光射线在样品的质量吸收系数密切相关。它造成了Ii和元素含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这就是X荧光测量中的基体效应。
⑥ 急求间接免疫荧光双染实验步骤
FITC:
操作步骤
将纯化的IgG抗体对PH9~9.5碳酸盐缓冲液透析过夜,
透析后抗体液移入小烧杯中
↓
称取适量IFTC,加入二甲亚砜(DMSO)(FITC~1mg/1ml DMSO)
使终浓度为1mgFITC/1mlDMSO
FITC/IgG比例:如IgG浓度为1mg/ml,FITC/IgG比例约为50μgFITC/mgIgG;
如IgG为5~10mg/ml,则比例为25μgFITC/ml IgG
在10ml小烧杯中先放入抗体
↓
按上述比例将FITC-DMSO溶液逐滴加入透析后的抗体溶液中
↓
将标记物用PBS加至2.5ml,磁力搅拌器室温下避光搅拌2h
↓
用PD10柱(Sephadex G25柱)除去游离荧光素,先用25ml PBS淋洗G25柱
↓
收集PBS洗脱第一个荧光素结合蛋白峰,测定F/P
比值。第二个荧光素峰为游离荧光素
计算:
2.87×A495
F/P=————————
A280-0.35×A495
合适的F/P值为2~4。
注意事项:
1.FITC保存于4℃暗处,使用前待试剂瓶升至室温时开盖称取,以避免潮解。
2.FITC-DMSO液要临用时配制。
3.碳酸盐缓冲液要新鲜配制。
⑦ 请问:做荧光定量PCR时,△△Ct值是什么意思,它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Ct是荧光定量计算公式的简化形式,用于比较不同样品之间的差别或变化比率。
Ct=-1/lg(1+Ex)*lgX₀+lgN/lg(1+Ex),其中,n为扩增反应的循环次数,X₀为初始模板量,Ex为扩增效率,N为荧光扩增信号达到阈值强度时扩增产物的量。△Ct(n)=Ct(目的基因)-Ct(内参基因);△△CT(n)=△Ct(n)-△Ct(1)。
起始拷贝数越多,Ct值越小。利用已知起始拷贝数的标准品可作出标准曲线,其中横坐标代表起始拷贝数的对数,纵坐标代Ct值。因此,只要获得未知样品的Ct值,即可从标准曲线上计算出该样品的起始拷贝数。
(7)双荧光的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荧光定量PCR的原理:
荧光定量PCR技术: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通过荧光信号不断累积而实现实时监测PCR全程,然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在实时荧光定量PCR中,对全程PCR扩增过程进行实时检测,根据反应时间和荧光信号的变化可以绘制成一条曲线。
实时荧光定量常用的荧光化学分类有SYBR Green I法和Tag Man探针法。
Ct值:C代表Cycle,t代表threshold,Ct值的含义是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到达设定的域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
⑧ 荧光效率的计算公式
介绍了在Ru-200X光机上,根据Cu靶的韧致辐射谱,采用滤波法产生单能X射线,对Fe、Co、V和Ti荧光片作荧光效率测量。给出了荧光效率的理论推导公式和实验结果,并进行了理论和实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