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鹅一般常见毛病有哪些
随着农村养鹅规模的逐渐扩大,鹅病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常见鹅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1)小鹅瘟
由小鹅瘟病毒引起。1~60日龄的小鹅均易发病,但20日龄以内是发病的高峰期,致死率高达90%以上。症状是病鹅喜独处,毛松颈缩,闭目呈昏睡状,重者不食,排黄绿色稀便,鼻孔周围黏附有污秽分泌物,剖检可见特征性的消化道病变,小肠中下段肠腔内有黄白色带状假膜,堵塞肠腔。
(2)鹅裂口线虫病
由鹅裂口线虫引起。主要危害雏鹅,病鹅食饮减退,甚至废绝、嗜睡、发育迟缓,下痢、消瘦、衰竭死亡。
(3)鹅大肠杆菌病
鹅的大肠杆菌病俗称“蛋子瘟”,是由特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引起,主要发生于成鹅,但近年来育成鹅也时有发生。母鹅剖检病变以腹膜炎、卵巢炎和输卵管炎为主,病程一般为2~6天,少数病鹅能康复,但不能恢复产蛋;公鹅主要是交配器出现红肿、溃疡,其上常覆盖着黄色黏稠液体,并有坏死痂皮。
(4)鹅球虫病
由鹅球虫引起。多发于雏鹅,每年5~8月是发病高峰期。病鹅食欲减少,精神委靡,缩颈甩头。粪便红色黏稠,后期鲜红色。
(5)鹅口疮
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病鹅生长不良,精神委顿,羽毛松乱。嗉囊黏膜垢厚、呈灰白色,有圆形溃疡。
(6)线虫病
由绦虫寄生于小肠所致。多发生于15~90日龄的鹅,病鹅减食口渴,消化不良,拉绿色或灰白色稀粪,突然倒卧,行走摇摆,起立困难,伸颈张口,麻痹死亡。
‘贰’ 养鹅方法 养鹅技术
1、育雏密度及湿度。为有效利用鹅舍设施,一般雏鹅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0~25只,最好用高为35cm的围栏将雏鹅分群,舍内湿度控制在60%~65%,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雏鹅的体质下降,影响生长,所以应勤添垫草,换气排湿,降低湿度。
2、挑选雏鹅。挑选健壮的鹅苗,健鹅苗的特征是卵黄吸收好,脐部收缩完全,腹部松软,腿部粗壮有力,体重适中,精神活泼,眼睛有神,用力一抓感到其挣扎有力,有弹性。如发现卵黄吸收不完全,可用25瓦灯泡放在雏鹅腹部烘5~10分钟,促进卵黄吸收。
3、鹅的饮水和开食。水盘中备好2%的葡萄糖水,0.03%高锰酸钾水溶液和复合维生素水溶液,为缓解运输过程中带来的应激,可在水中加入抗菌素、恩诺沙星等。鹅苗进舍后,1~2小时内应先饮水,身体弱不会饮水的,应人工驯饮。
4、饲喂方法。雏鹅的消化系统发育未完全,体积较小,雏鹅从食入到排出经过消化道的时间为2小时左右。因此饲喂雏鹅要做到少食多餐。1周龄前,每天可喂8~10次,其中2~3次在晚上喂,这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关键;2周龄时每天可喂6~8次,其中晚上一定要喂1~2次。
5、饲料和牧草。根据雏鹅的生理特点,应选用优质小鹅专用饲料(特殊情况下可用小鸡料代替),这样不仅可以满足雏鹅的生长需要,而且可以提高育雏成活率,从而增加养鹅的经济效益。牧草可选用嫩黑麦草、苦荬菜等多汁青绿饲料,切碎后与精料拌和饲喂,供雏鹅自由采食。
6、光照和温度。观察雏鹅的叫声和在舍内分布情况,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适当调整温度和光照。1周龄前要保持全天光照,舍温28~30℃;2周龄保持晚间光照,舍温24~28℃,以后逐步调低舍温;4周龄前舍温保持在20℃以上,晚上喂料时使用灯光照明。
7、定期消毒育雏舍。每天打扫鹅舍,经常清洗饲料槽、水槽,每隔5~7天用0.2%的百毒杀喷洒1次。
鹅的习性
1、鹅是杂食性家禽,对青草粗纤维消化率可达40%~50%,所以有"青草换肥鹅"之称。从鹅的生物学角度看,鹅的肌胃压力比鸭大0.5倍,比鸡大1倍,能有效地裂解植物细胞壁,易于消化。
2、喜水性。鹅是水禽,自然喜爱在水中浮游,觅食和求偶交配,放牧鹅群最好选择在宽阔水域,水质良好的地带放牧,舍饲养鹅,特别是养种鹅时,要设置水池或水上运动场,供鹅群洗浴,交配之用。
3、合群性。天性喜群居生活,鹅群在放牧时前呼后应,互相联络。出牧、归牧有序不乱,这种合群性有利于群鹅的管理。
‘叁’ 大公鹅与大母鹅区别方法。
大公鹅与大母鹅区别方法:
一、肛门辨别法
1、这种方法应用广泛,操作员用左手的中指和无名指夹的脖子,用右手拇指和食指两岸的泄殖腔,轻轻打开泄殖腔,如在泄殖腔口看到螺旋突出,这是公鹅,三角形皮瓣皱纹,这是母鹅。
2、捏肛法左手握住小鹅,用右手食指和无名指夹住小鹅身体一侧,中指在其肛门处轻轻向上一尖,如有小突起的感觉,即公鹅,如果没有,则为母鹅,这种方法比较难掌握,需要灵敏的中指,熟练掌握,识别速度也比较快。
二、外形鉴别
公鹅和母鹅的外观差异会越来越明显,公鹅的雄性期也越来越突出,宽而深的胸部,宽而长的背部,平坦的腹部,长长的小腿和前额,前额明显比鹅的大。母鹅身体较轻,体态优美,身体长而圆,颈部细长,前躯浅,后躯深而宽(特别是下蛋时腹部下垂),臀部宽阔,腿强壮,活动范围广。
三、鸣声鉴别公鹅的鸣声高、尖、清晰、洪亮、母鹅的鸣声低、粗较为沉浊。
四、动作识别
在成年阶段,公鹅和母鹅的行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可以通过行为来判断公鹅和母鹅。一般来说,在鹅群中,头鹅多为公鹅,而且头鹅凶猛凶猛,可以起到看家护院的作用。在群体觅食中,一只公鹅可以控制一只或多只母鹅,或者把其他公鹅赶出自己的领地,相比之下,母鹅温顺。
五、羽毛颜色的识别
有的品种鹅可根据羽毛颜色区分,如莱茵鹅、小鹅在出壳时,背羽颜色为浅灰色,为雄幼,背羽颜色为深灰色,为雌幼。
(3)鹅病鉴定方法视频扩展阅读:
鹅的领地意识非常强,看家护院,不亚于土狗,不论白天和黑夜,鹅都会实行野外的生存战略,那就是有鹅站岗,对待一切来犯之敌,大鹅首选是嘎嘎的乱叫,作为吓退敌人的第一招,如果不知难而退,那就等着鹅扑过来,翅膀,大嘴齐上阵,鹅对于打架一直是不会退缩的。
鹅是鸟纲雁形目鸭科动物的一种。鹅是食草动物,鹅肉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营养健康食品。鹅肉含蛋白质,钙,磷,还含有钾、钠等十多种微量元素。
‘肆’ 怎样分辨公母鹅图
方法:
1、肛门鉴别
雏鹅期 最佳览别期是在出雏后2~24小时以内,常用以下两种操作方法:
第一种:翻肛法 此法较为广泛采用。操作者用左手的中指和无名指夹住颈口,使其腹部向上,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放在泄殖腔两侧,轻轻翻开泄殖腔,如在泄殖腔口见有螺旋形突起,即为公雏,如是三角瓣形皱褶,即为母雏。
第二种:捏肛法,左手握住雏鹅,以右手食指和无名指夹住雏鹅体侧,中指在其肛门外轻轻向上一顶,如感觉有一细小突起者,即为公雏,如无,则为母雏。
‘伍’ 养鹅的技术
鹅的饲养 一、鹅舍建设:鹅舍可分为育雏舍、肉鹅舍、肥育舍、种鹅舍,它们的具体建筑要求和条件也不一样。
1.育雏舍:21日龄前的雏鹅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因此,育雏舍要有好的保温性能,要求舍内干燥、空气流通但不漏风,窗户面积与舍内地面比例以1:10~15为好,屋檐高2m,舍内地面比舍外高25~30cm,用水泥或三合土制成,有利冲洗消毒和防止鼠害。育雏舍前应设运动场,场地平坦而略向沟倾斜,以防雨天积水。
2.肉鹅舍:肉鹅生长快、体质健壮、抵抗力强,饲养比较粗放,所建造肉鹅舍只要上面遮雨,东西北可以挡风,就可以达到基本要求,寒冷地区要注意防寒。
3.肥育舍:肥育舍要求环境安静,舍内光线暗淡、通风良好,要求舍檐高1.8~2m,地面大多采用夯实的泥土,将水槽放在排水沟上,以便使溢出的水能流入沟中,沟上铺铝丝网式木条,舍内分成若干小间,每间面积为12平方米,可容纳50只肉鹅。
4.种鹅舍:要求防寒隔热性能优良,光线充足。舍檐高1.8~2m,南面是窗户,窗户面积与舍内地面面积的比例为1:10~15,每平方米可养种鹅2~3只。在陆上运动场与水面连接处,须用石块砌好,用水泥做好斜坡,坡度约为25~35°,斜坡要深入水中与枯水期的最低水平持平。
=、、鹅的管理
1.保温雏鹅:0~7日龄,舍内温度为28~30℃,以每天降1℃直至常温。
2.湿度:相对湿度60%~65%为宜,要保持干燥。
3.密度:0~7日龄25只/平方米,8~21日龄13~15只/平方米,之后10只/平方米。
4.放水:7日龄后的雏鹅,选择晴天,把鹅赶到浅水边让其自由下水,放水时间逐渐增加。
5.放牧:14日龄后开始选择晴天赶鹅到草地上放牧,晒晒太阳,适应环境。
6.中鹅期:30~80日龄为中鹅期,由于觅食消化、抗病很强,主要以放牧为主,结合补饲中鹅料。
7.育肥期
(1)放牧育肥:农作物收割时放牧,收割完,鹅也育肥。
(2)舍饲育肥:采用全价配合饲料自由采食。
(3)填饲育肥:用玉米粉食为团,每天3次填饲,10天即育肥。
8.后备期:要逐渐由精料为主过渡到粗料再到以放牧为主,使种鹅达到体成熟和性成熟,保持一致的体重到开产。
9.产蛋期:产蛋期以舍饲为主,放牧为辅,每天喂3次,每次100~150g配合饲料,放牧要慢而且选择平坦的地方。
10.停产期:鹅产蛋8~9个月后,开始进入停产换羽期,这时,由精料改为粗料,以放牧为主,全饲为辅,使羽毛脱换,准备下次产蛋。
四、鹅病防治
1.科学选择鹅场址是防治传染病的基础:场址选择在地势较高,比较干燥通风,水源充足、卫生,电源通畅、交通方便的地方。要布置合理便于使用和消毒防病。
2.清洁卫生是防治传染病的根本措施:清洁卫生的鹅场,有利于疫病控制,同时也能使鹅场地吃料长肉,提高生产性能。
(1)水源卫生:尽量不用河、塘、表面水作饮用水。
(2)工作人员的卫生:饲养员要有专用工作衣、鞋、帽等。
(3)用具卫生:包括水槽、料槽等。
(4)环境卫生:清洁卫生的环境,可减少病源,切断一切传播疫病的途径。
3.管理是防治传染病的有力保证
为了预防疫病,维护家禽的健康,要从家禽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尽量排除可引起发病的不利因素。
(1)根据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要求供给按科学配制的营养全价饲料。
(2)防止引入的鹅种带来疫病。
(3)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4)不同种类的畜禽不要混合饲养。
(5)作好记录工作,有利于掌握场内家禽健康状况,疫病的种类和发病规律等。
4.有效消毒是防止传染病的关键:要建立一种制度,经常除粪,常规清扫,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及车辆进入场区,定期消毒,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降低疫病死亡,提高生产成绩。
5.确切的免疫是防治传染病的核心:预防接种就是指将疫苗通过滴鼻、饮水、气雾、注射等途径接种到鹅体内,使之产生抗体,从而保证鹅不受感染,隔断传染病的发生。鹅免疫程序:3日龄注射小鹅高免血清0.3~0.5ml/羽。7~10日龄,注射流感油苗0.3~0.5ml/羽。21日龄,注射小鹅瘟疫苗1头份/羽。35日龄,注射小鹅巴氏杆菌苗2ml/羽。22周龄,注射小鹅瘟苗1头份/羽。23周龄,注射流感油苗0.5ml/羽。24周龄,注射大肠杆菌苗1ml/羽。开产时再按22~24周龄重复一次。
6.科学合理用药是防治传染病的有力补充。应用药物预防和治疗也是增强机体抵抗力和防治疾病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对尚无有效疫苗可用或免疫效果不理想的细菌病,如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浆膜炎等
商品鹅的饲养管理
http://www.aweb.com.cn 2007年8月31日07:58 农博网
一、商品鹅的饲养方式
1、网上平养
网上平养就是将育肥鹅饲养在舍内网上,(具体方法同肉鸡、肉鸭舍内网上平养),这种方法既省工又省时且增重快。
网上平养一般密度为5只/㎡,每群50-80只,每天饲喂4-5次,晚9:00喂最后一次,为增加食欲,鹅群每2天进行一次水浴,特别是临出栏3-4周,这样有利于鹅毛生长,提高出栏鹅品质(也就是说让鹅有个好“卖相”)。
2、放牧饲养
小鹅饲养1周后,气温适宜,即可放牧,3周后,白天可完全放牧,只要晚上补食一次精料即可,放牧时要注意鹅群的饮水和休息,可节省不少精料,降低生产成本。
3、填肥
小鹅在饲养一段时期后,将混合料与水搅拌好后,用人工或机械填入鹅食道中,让鹅快速增肥,一般用来生产鹅肥肝。
二、商品鹅的饲料营养
要根据鹅的不同日龄,精心配制饲料,适当饲喂青料,以满足鹅的营养需求。
1、1-20日龄雏鹅
精料:玉米50% 鱼粉8% 麸皮10% 米糠20% 统糠10% 预混料1% 贝壳粉1%
青料:以叶菜类青饲料为主,切碎拌喂
精料与青料以1:9比例混合饲喂
2、20日龄后饲料
精料:玉米20% 鱼粉8% 麸皮4% 米糠10% 统糠56% 预混料1% 贝壳粉1%
青料:可放牧,可舍饲
精料与青料以2:8比例混合饲喂
3、育肥期饲料:
精料:玉米60% 豆粕10% 棉(菜)粕5% 麸皮16.5% 米糠4% Nacl 0.5% 预混料1% 贝壳粉3%
青料: 精料与青料混合饲喂
三、商品鹅的饲养管理
1、雏鹅的饲养管理
(1)选择健康雏鹅健康正常的小鹅,重量适中,卵黄吸收好,脐部收缩良好,叫声洪亮,活泼有神。最好是种母鹅进行过免疫接种或出壳后进行过免疫接种的鹅苗。
(2)控制好温度湿度刚出壳的雏鹅体温调节能力差,开始1-2周需要保温,给温要求大致同肉鸭相似,一般在28-30℃,1周后每天下降1℃,以保证散开均匀“不打堆”为原则。育雏室湿度一般在55-60%,视温度高低适当调整。每次给鹅苗放水加料,都要待毛干进舍,做到圈干食饱,垫料要常翻晒更新,防潮防霉菌。
(3)注意开食方法雏鹅出壳24小时后即可开食,一般雏鹅进入育雏室,先休息一会,后喂水,水中加入少量葡萄糖或多维素,有利于清除胎粪,供给营养,提高成活率,然后开食,一般将切碎的青料和精料混合,撒于干净的塑料布上,自由采食,每天6-8次少喂勤添,夜间喂2-3次。
(4)适时放水鹅苗要适时放水,早春放水一般在室内进行,如外界气温较高,则可将鹅苗装在竹蓝中放在河边浅水中,深浅以浸没脚踝为宜,每次2-3分钟,每天2-3次,1周后可直接赶到河中放水,上岸理干被毛后入舍。
(5)饲料鹅喜食青绿多汁饲料,其中又以叶菜类为主,要求青料新鲜幼嫩,洗净切细,拌入20-30%精料,2周后可改喂原粮,如稻、小麦等。
(6)照明鹅苗育雏时,通常要通宵照明,大致1间房1只40W灯泡即可,4周后逐渐减少光照时间,直至完全停止开灯。
(7)放牧小鹅饲养1周后即可放牧,初次放牧,应选择天晴无风,喂食后赶至附近平坦草地上让鹅自由活动,时间1小时,以后逐渐延长,每次放牧都要选晴好天气,避开寒冷阴雨天,防止小鹅受寒发病,放牧时要慢赶,回来后要检查小鹅是否吃饱,要适当补饲。
(8)重视防疫工作雏鹅出壳,注射小鹅瘟疫苗或抗小鹅瘟高免血清,有条件还可注射一次禽出败疫苗。饲养期间做好消毒工作。
(9)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按大小、强弱分群饲养,适时分群,每群以70-80只为宜。
一般 1周龄 20-25只/㎡ 2周龄 15-20只/㎡
3周龄 10-15只/㎡ 4周龄 8-10只/㎡
日粮合理搭配,青饲料不足可以培养牙苗喂鹅,平时注意观察鹅群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仔鹅的饲养管理
仔鹅是指1月以上至选种鹅或转入育肥期的鹅,又称育成鹅。仔鹅消化能力强,采食量大,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和抵抗力增强,是骨骼、肌肉和羽毛迅速生长的阶段,因此,应加强放牧饲养和补给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实行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的饲养方式。
(1)仔鹅的饲养:采用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的饲养方式,在放牧中鹅可采食到青绿饲料并能充分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成活率,节省大量饲料。放牧场地不仅要青草茂盛,附近还应有清洁水源、树荫或其它遮阳物,以便于鹅随时能饮到水和有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为了促进鹅群快速生长和更换新羽,除放牧外还需适当补喂饲料。如饲料营养不足,就会影响换羽,应补喂些能量和蛋白饲料,促进骨骼正常生长,防止软脚病和发育不良。
每天补喂次数应按鹅的日龄、增重快慢、牧草质量和采食量灵活掌握,一般30-50日龄每天补4-5次,51-80日龄每天补3-4次,如无放牧条件,实行圈养,每天供应每只鹅青绿饲料0.5-1㎏,日粮中粗饲料比例要达到30%左右,在运动场边上建人工水池,供鹅每天下水游泳活动,有利于生长发育。
(2)仔鹅的管理
主要是放牧管理,大群鹅放牧时要分成小群,一般以200只为一群,如牧地小,草料丰盛处,鹅群应赶得拢些,使鹅充分采食,如牧地大,草料欠丰盛,应使鹅群散开,以充分自由采食,食后要进行放水,水要清,每次放水30分钟,上岸休息40-50分钟,再继续放牧。
放牧前和收牧回舍后要清点鹅数,检查鹅群健康情况,发现病弱鹅应及时隔离和治疗,天热时早出晚归,天凉时晚出早归。归牧时要让鹅群洗净羽毛,待羽毛干后再赶回鹅舍,夜间要进行补料,严防兽害,适时做好疫苗接种工作,不到疫区放牧,鹅舍常清理消毒。
白鹅饲养的“三关”技术
白鹅是草食性水禽,肉香味美,安全性好,市场前景广阔。霍山县落儿岭镇近年来结合退耕还林,鼓励引导农户利用冬闲田种植黑麦草,利用林间隙地种植白三叶、菊苣、苦荬菜等优质牧草来发展养鹅,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能提高经济效益,发展速度很快。饲养实践证明,要想养鹅赚钱,就要抓好"三关",即"种草关"、"饲养关"、"防疫关"。
一、种草关
鹅是食草性水禽,采取以种草为主,适当补饲少量精料为辅的养殖模式,经济效益最佳。优质牧草以种植黑麦草、菊苣、苦荬菜、白三叶、莴笋等为主,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而定。一般情况下,我地多采用种植1年生黑麦草和多年生菊苣的方式来饲养肉鹅。黑麦草的供草期在当年11月至次年6月,而菊苣的供草期在3-11月,2种牧草搭配,可达到持续供应。黑麦草播种量为1.5千克/亩,菊苣的播种量为0.3千克/亩,以秋播为好。播深一般2-3厘米,条播、撒播均可,条播行距35-40厘米,播前施足基肥,每亩施足有机肥2500-3000千克。苗期要注意防除杂草,及时间苗、定苗,生长季节应根据情况施肥、浇水,注意防治叶斑病及心腐病等。
二、饲养关
1、雏鹅的饲养管理
⑴准备育雏室。育雏室要求清洁、完整无损。地面及墙壁先用10%的新鲜石灰水消毒,然后铺上干稻草、稻壳、锯末等,厚度10厘米左右,进雏前用福尔马林薰蒸消毒,并勤换垫草。喂食的水具和食具要用0.1%高锰酸钾浸泡1小时后晾干再用,并定期消毒,保持饲食、饮水清洁。
⑵科学喂食。雏鹅出壳后12小时,先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第1次喂饮,促其喝水,饮水后2小时即可开食。开食料采用青饲料如苦荬菜、莴笋叶、黑麦草等洗净切碎,并把碎米、米饭或全价配合小鹅料拌在一起开食。精青饲料按1-3日龄1:3,4-10日龄1:10,10日龄以上1:15的比例掺合。每日饲喂的次数按日龄的增长适当提高,1-4日龄每天饲喂5-6次,4-10日龄每天饲喂6-8次;10日龄以上再从每天5-6次降至3-4次正常喂养。饲养的变化由熟到生、由软到硬,慢慢过渡,不可突然大幅度变化。
⑶雏鹅保温。雏鹅体温调节能力差,大群饲养可利用电热伞或热气管道来进行,小群饲养采用箩筐或纸盒利用自身温度保温的方法育雏,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20-30只或每伞200-300只左右。1-5日龄温度26-28℃,湿度60-65%;6-10日龄24-26℃,相对湿度65%;11-15日龄22-24℃,相对湿度65-70%;16-20日龄20-22℃,相对湿度70%左右。这样经过10-20日龄后,选择晴朗天气就可将雏鹅进行放牧饲养。
2、青年鹅的饲养管理。青年鹅指的是30-90日龄的中鹅,待主翼羽长出以后,如不留作种用,则可短期育肥。一般采取3种方式,一种是用全价配合饲料进行舍饲,另一种是以放牧为主,适当补充精料进行放牧饲养,第3种是强制饲喂,进行填饲育肥。我地多采用第2种方式,即采取人工放牧结合补饲,进行有计划地刈割或轮牧,确保每天采食足够的鲜草。鹅群大时要适当分群,每200-300只鹅为一群,避开高温,早出晚归,同时早晚各补喂精料1次,饲料以稻谷、玉米、小麦等为主。通过2个月的育肥,体重增加很快,可适时出栏。
3、种鹅的饲养管理。对留作种用的后备鹅,要进行精心饲养。首先,要选择品种优良、个体匀称、健康、眼睛明亮的留作后备种鹅,公母比例以1:4-6为宜。其次,加强饲养管理,后备鹅要以放牧为主,加强锻炼,适当补充精料。在产蛋期以精养为主,增加配合饲料的喂量,从而保持较高的产蛋率。放牧时夏天早出晚归,中午在舍中或水中休息,冬天晚出晚归,全天放牧,每天放牧8-10小时为宜。补充精料要做到定时定量,少放勤添。饮水要新鲜干净。同时,注意合理分群,严格控制公母比例,提高种蛋的受精率。
三、防疫关。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控制疾病。
1、加强管理,科学饲养。保持鹅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通风换气,保温保湿,维持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合理放牧和补料,增强体质,提高其对疾病及外界环境变化的抵抗能力。
2、本着"早、快、严、小"的原则,平时多观察,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避免疫病的相互传播。
3、科学免疫。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及时接种各种疫苗。1日龄接种小鹅瘟疫苗;7日龄接种禽流感疫苗;15日龄接种副粘病毒油乳灭活疫苗;20日龄再加强免疫禽流感。种鹅可在产蛋前1个月注射小鹅瘟疫苗和蛋子瘟疫苗各1次,对疫区根据不同的疫情进行强化免疫。
4、定时驱虫和消毒。在20-30日龄、60-90日龄各驱虫1次,并定期对生长环境进行严格消毒。
‘陆’ 小儿口疮和鹅口疮怎么鉴别
鹅口疮,又称雪口,是以口腔、舌上蔓生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初生儿,以及久病体虚的婴幼儿。轻者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而小儿口疮,是以齿龈、舌体、两颊、上颚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或疱疹,疼痛流涎,或伴发热为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2~4岁小儿多见,预后良好。 两者容易混淆,容易被忽视。所以作为年轻妈妈,必须学会对宝宝的症状作出最快最准确的判断,以免除些许不必要的麻烦。如果您发现自己的宝宝不吃、哭闹、面红、发热、口舌生疮等症状,务必要在第一时间作出判断,如果是鹅口疮,尽快送医院,以免延误病情。而口疮相对安全很多,妈妈们就不需要太当心。
‘柒’ 乌鬃鹅常见病都有哪些,应该如何去防控呢
养殖乌鬃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但养殖起来其实并不难,科学饲养管理即可。不过在养殖乌鬃鹅的过程中,注意预防卵黄性腹膜炎、衣原体病、寄生虫病和鸭瘟几种常见病害。
鹅的鸭瘟病多见于养鹅高峰期的炎夏和初秋,不一样日龄的鹅均可病发,通常在鸭群发病后不久,鹅群逐渐病发,。病鹅落泪,眼睑水肿,结腆血肿,颈部肿胀,呼吸不畅,拉肚子。
预防此病的主要措施是不必将鸭、鹅群养,而且可以用鸭瘟弱毒疫苗免疫鹅群。雏鹅20日龄首免,60日龄二免,种鹅在开产前半月三免,成鹅之后每一年免疫2次。用鸭瘟疫苗免疫鹅,其疫苗使用量为鸭免疫剂量的3~4倍。
‘捌’ 鹅病传染狗吗
会的。
一定要注意狗狗的日常卫生,保持犬舍的清洁,不要让狗狗接触患病的鹅。
禽流感会传染给狗意见建议:对某种传染病具有感染性的动物称为易感动物。鸡、火鸡、鸭、鹅、鹌鹑、雉鸡、鹧鸪、鸵鸟、鸽、孔雀等多种禽类。
鹅病1.雏鹅排白色稀便;2.有糊肛现象3.精神萎顿,羽毛松乱;4.垂头闭目,食欲不振或废绝。1.病鹅精神不好、食欲不振、挤成一堆;2.流鼻涕;3.摇头晃脑。4.下痢;5.缩头嗜睡,伏卧怕冷,不断摇头;6.羽毛乱,两脚瘫软无力。
鹅病;雏鹅排白色稀便;有糊肛现象精神萎顿,羽毛松乱;垂头闭目,食欲不振或废绝。病鹅精神不好、食欲不振、挤成一堆;流鼻涕;摇头晃脑。下痢;缩头嗜睡,伏卧怕冷,不断摇头;羽毛乱,两脚瘫软无力。
鸭鹅常见胚胎病,将具有类似症状和病变的常见鸭鹅病归在一起,然后逐个进行描述和鉴别诊断,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玖’ 鹅口疮的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滞留奶块相鉴别。口腔滞留奶块,其性状虽与鹅口疮相似,但用温开水或棉签轻拭,即可移动、除去奶块。而本病白屑不易擦去,若用力擦去,其下面的黏膜潮红、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