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计算方法 > 蒿苔的种植方法视频

蒿苔的种植方法视频

发布时间:2022-08-24 04:30:51

① 泥蒿怎么种植方法

泥蒿又名芦蒿、藜蒿。按叶型分 :
大叶蒿。又名柳叶蒿,叶羽状三裂,嫩茎青绿色,清香味浓,粗而柔嫩,较耐寒,抗病,萌发早,产量高。
碎叶蒿。又名鸡爪蒿,叶羽状五裂,嫩茎淡绿色,香味浓,耐寒性略差,品质好,产量一般。
按嫩茎颜色分 :
青芦蒿。嫩茎青绿色。白芦蒿。嫩茎浅绿色。 栽种方式 :种子繁殖。3月上、中旬将芦蒿种子与3~4倍干细土拌匀直接播种,采用条播即可。条播行距30厘米左右,播后覆土并浇水,一般3月下旬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间苗、匀苗,缺苗的地方移苗补栽。
无性繁殖。分株栽种。5月上、中旬,去留种田块将芦蒿植株连根挖起,截去顶端嫩梢,在筑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45×40厘米每穴栽种1~2株,栽后踏紧浇透水,经5~7天即可活棵。茎秆压条繁殖。每年7~8月月将半木质化的茎秆齐地面砍下,截去顶端嫩梢,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35~40厘米开沟深5~7厘米,将芦蒿茎秆横栽于沟中,头尾相连,然后覆土,浇足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生根与发芽。扦插繁殖。每年6月下旬~8月,剪取生长健壮的芦蒿茎秆,截去顶端嫩梢,将茎秆截成20厘米长小段,在筑好的畦面按行株距35×30厘米,每穴斜插4~5小段,地上露1/3,踏紧浇足水,经10天左右即可生根发芽。地下茎繁殖。四季均可进行。地下茎挖出后,去掉老茎、老根、剪成小段,每段有2~3节,在筑好的畦面上每隔10厘米开浅沟,将每小段根茎平放在沟内,覆薄土,浇足水。
田间管理 整地施肥:选择前茬在非菊科作物、灌溉条件好、土壤肥沃的砂壤土为宜。栽种前进行耕翻晒(冻)垡,结合施足低肥,每1/15公顷施腐熟猪、牛粪3000~4000千克或腐熟饼肥150千克左右,整地作畦,畦宽1.5~2米,深沟高畦。生长期间,9~10月份进行1次追肥,每1/15公顷用尿素10千克,撒施并结合浇水,以促进芦蒿的营养生长,防止后期早衰。
清除杂草:芦蒿地下茎主要分布在5~10厘米土层内,栽种活棵后,要及时拔除田间杂草,促使根系发育良好,累积更多养分。
浇水:芦蒿耐湿性很强,不耐干旱,高温干旱季节要经常浇水,保持田间湿润,促进生长。
病虫防治。芦蒿生长期间病虫害时有发生,主要有蚜虫、虫瘿、玉米螟、棉玲虫、刺蛾及芦蒿大肚象等害虫,可用抑太保、卡死克、菊酯类等高效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 大棚覆盖技术:
芦蒿地上部被严霜打枯后,应齐地面砍去芦蒿茎秆,清除田间枯枝残叶和杂草,浅松土,每1/15公顷撒施尿素10千克或复合肥80千克,浇足底水,5~7天后扣棚盖膜。一般在11月下旬~12月上旬进行,同时用地膜直接浮面覆盖在植株上,棚四周压严压实。如土壤湿度过大,则地膜覆盖可推迟进行。晴天中午要在背风处通风换气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芦蒿栽培有露地或设施栽培,设施栽培芦蒿可采用多种不同的覆盖方式,分期分批复盖,可提早上市,排开上市,均衡供应。大棚覆盖栽培芦蒿,一般覆盖后40~45天,株高20~25厘米时即可采收。露地栽培芦蒿,随着自然界温度变化自行萌发,当日平均气温12~18℃时,嫩茎迅速生长,4月上中旬是露地芦蒿上市高峰。采收时,用利刃平地面在芦蒿基地割下,嫩茎上除保留极少数心叶外,其余叶片全部抹除,扎捆码放在阴凉处,用湿布盖好经8~10小时的简易软化,即可上市。大棚覆盖芦蒿,第1茬采收后,应立即清除杂草、残枝落叶,并追施肥水,每1/15公顷追施5~10千克尿素,覆盖后管理同上。这样再经45~50天,即收获第2茬。一般大棚芦蒿冬春季可收获2~3茬,1/15公顷产量达800~1000千克。

② 野生蒿苔子怎么捂

方法:
把刚买回来的芭蒿洗先要干净,然后沥干水,放阴凉地2天左右,再用保鲜袋装好,把保鲜袋里面的空气挤出来,搁冰箱冷冻室,,温度为保持2--6℃,保存半年肯定是不成问题。如果放结冰层,把温度调节到0℃以下的话,估计至少可以保存两三年。
芭蒿学名藿香,中医可入药,民间常用作调味料或直接食用。 藿香别名排香草、土藿香、芭蒿、野苏子等,在我国许多省区都有分布,主要生于山坡、林缘、山沟溪流旁或灌木丛间,野生或半野生,为一种药食兼用的植物,多用作配菜和炖菜调味。

③ 我是皖北地区(蚌端口)的,我们那有种菜叫蒿苔(可以炒肉和香肠),它的学名叫什么

叫芦蒿。

嫩茎叶可凉拌、炒食。根状茎可腌渍。生长于海拔800米至3,000米的地区,常生于湿润的疏林中、山坡、路旁以及荒地等。

芦蒿叶子含有挥发性精油,闻起来香味浓郁,吃起来有会有较好的开胃作用,很适合食欲不振的人食用。

原产于亚洲,日本、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均有分布,我国东北、华北和中南地区及云南等地野生于荒滩、荒坡或岸边、沟边及田间。早春是藜蒿盛产的季节。所以与芦蒿是同一品种。

(3)蒿苔的种植方法视频扩展阅读:

做粉:将叶子用盐水浸泡清洗后,剁碎,倒进烧开的清水中,烧开做成粉即可。做出的粉末可以加入做饼、饺子等食物的面粉中,使其带有淡淡清香的同时,也可以补充营养。

凉拌:将芦蒿叶子用开水焯熟后,加入盐、辣椒油、芝麻酱、糖、醋等调料拌匀即可,具体调味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

做饼:即将经过盐水浸泡洗净后的芦蒿叶子切碎,加入鸡蛋、面粉、盐,和水调和均匀,下油将锅烧热,摊鸡蛋饼即可。

④ 皖北地区种植食用蒿苔几月份可以种

皖北地区种植食用蒿苔行育苗移栽,可于10月底至11月初,田间花序吐白时,摘下老熟的头状花序,晒干搓揉出种子。次春清明前后直至夏至,每克种子掺合5千克左右的河泥土,充分搅匀;于苗床上,每20厘米见方舀一勺,稍摊平,苗床水分以见干见湿为好,约在10天左右即可出苗,40天以后,苗高10厘米时定植于大田。

露地越冬
蒌蒿地上部分能经受轻霜冻,经-5℃以下低温植株逐渐枯萎。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初霜冻以后,于地上1厘米处剪去地上部分。清理畦面。重施返青肥,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1500千克,或尿素25~30千克,或复合肥40~50千克。最好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但要注意,复合肥施后覆膜易造成氨中毒,故以改用尿素结合磷钾肥施用为妥。施肥后透浇一次水。耙松畦面,20~30天后覆以地膜。每667平方米需地膜约9~10千克。10天左右,幼芽陆续出土。覆膜以后的管理工作不多,主要是雨后清除局部膜面积水,雪后将畦面积雪扫于沟中,以免融雪后降低地温,影响生长。
蒌蒿早熟栽培
蒌蒿人工露地栽培,一般4月初上市,4月份以后,气温上升快,采收期短,产量低。而在春节前后,市场需求量大,售价高。如果采取增温保温措施,将蒌蒿的萌发生长期提前,则采收期延长,产量提高,收益大幅度增加。
1.定植方式蒌蒿以无性繁殖为主,5~8月都可栽种,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5月上旬,在选留好的种株田块,将植株连根挖起,分株栽种,每穴2~3株,行株距50×45厘米,每667平方米可种2.5万穴左右,667平方米种蒿可栽种大田6670平方米。
6月下旬(梅雨前),可将半木质化茎杆截去顶部嫩梢,按行距30~35厘米开沟,深5~7厘米,横栽于沟中,露2~3节在地上,覆土踏紧,压实,浇足水。
秋季,8月中下旬,剪取生长健壮的植株,截去顶梢和基部木质化的部分,选中段截成15~20厘米小段,按行距25厘米开沟,深5~7厘米,将小段埋入沟中,株距5~7厘米,地上露1/3,覆土踏紧,浇足水,上面覆盖遮阳网或稻草等,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促使发根。
2.覆盖一般于12月上中旬进行,最早于11月中下旬进行。覆盖前,砍去植株地上部,结合清除田间枯枝残叶,浅松土,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20千克,或复合肥40~50千克,浇足水,7天后如棚盖膜,畦面用地膜浮面覆盖,40~50天即可收获。
软化处理
当植株地上茎至7~8厘米高,茎粗0.4~0.5厘米时,齐根割起,然后进行软化处理,即将采收的蒿苗堆放,上面覆盖稻草,每3~5小时浇1次透水,外加薄膜覆盖,2~4天后茎经软化肉质转嫩脆,即可摘除老叶上市。
无公害栽培
蒌蒿,又名芦蒿、水蒿、香艾蒿等,多丛生于近水处,采食历史悠久。20世纪80年代在南京郊区人工栽培获得成功,并逐渐成为当地着名的野菜品种,其他地区也纷纷引种栽培。以鲜嫩茎秆供食,清香鲜美,营养丰富,且有清热解毒、调中开胃、降血压等功效。凉拌、炒食皆宜。蒌蒿抗逆性强,易于无公害栽培。
特征特性:蒌蒿是菊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地下茎粗壮,柔嫩多汁,匍匐于地下约20厘米处,为养分贮藏器官和繁殖器官,节上可抽生地上茎。地上茎直立,嫩茎淡绿、青绿或淡紫色,成熟后褐色。单叶互生,羽状深裂,绿色,背面密生短茸毛。秋初由叶腋抽生头状花序,密集成狭长的复总状花序,9~10月开黄色小花。瘦果细小,成熟时易脱落飘散。蒌蒿喜冷凉湿润,不耐旱。5℃以上时开始萌发抽生地上茎,12~18℃最适宜产品器官生长,20℃以上时品质下降。对土壤适应性强,但喜肥沃疏松的土壤。植株喜充足阳光,但强光下嫩茎易老化。
主要品种:按叶型分为大叶蒿和碎叶蒿。大叶蒿又名柳叶蒿,叶羽状三裂,嫩茎青绿色。抗病耐寒,早熟高产。碎叶蒿又名鸡爪蒿,叶羽状五裂,嫩茎淡绿色。香味浓,品质好,耐寒性稍差,产量亦较低。按嫩茎颜色分为青蒌蒿、白芦蒿和红蒌蒿。红蒌蒿味浓,但纤维多,萌发迟,产量低。栽培中多用青蒌蒿(嫩茎青绿色)或白蒌蒿(嫩茎浅绿色)。

⑤ 芦蒿的主要栽培季节和栽培方式有哪几种

芦蒿的栽培季节主要有冬春芦蒿和伏秋芦蒿两种。

冬春芦蒿11月下旬至翌年4月下旬上市,通过地下根状茎萌发,采摘萌发的嫩茎上市。伏秋芦蒿8月上旬至10月中旬上市的茬口,通过适当密植,遮阴降温,高肥水栽培管理,促进地上部分叶腋萌发侧枝,采摘侧枝嫩头上市。

芦蒿的栽培方式,冬春芦蒿主要有露地栽培和大中棚薄膜覆盖栽培两种,其中以大中棚覆盖栽培为主。秋冬芦蒿以遮阳网覆盖栽培为主。露地栽培在4~6月间种植,第二年春季3~5月收获。

⑥ 芦蒿要怎么种

芦蒿的主要繁殖方式有:扦插繁殖、分株繁殖和种子繁殖,也可用根状茎繁殖。

(1)扦插繁殖一般在7~8月份(不能过晚,否则植株生长期不足,影响次春的产量),选用当年未收割过的蒿秆,要求健壮无病虫,腋芽未萌发,茎粗1厘米以上,剪成15~20厘米长的插条,每段插条顶端至少有1~2个饱满芽。一般采用开沟扦插,以插条的2/3入土为度,浇透底水,保持土壤湿润,有利生根。

目前,这是人工种植芦蒿的主要繁殖方式,简便易行。但由于需要大量的插条,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

(2)分株繁殖一般在清明前后,将尚未收割的高10厘米以上的芦蒿幼苗连根刨起,栽植于畦面。这种方式费工,占地时间长,生产上不常用。

(3)种子繁殖由于以上两种无性繁殖方式的繁殖系数都较低,大面积生产上采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可于10月上、中旬采集成熟的芦蒿种子,在第二年3月中旬至6月初,温度在10~15℃以上即可播种。播种时,将种子与细土或河沙拌匀,撒播或条播于苗床上,覆盖细土,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出苗。播后约10天,即可出苗,40天后当苗高10厘米时,定植于大田。

⑦ 蒿苔种植方法,以及生长周期,病害防治。

栽植方法

茼蒿(14张)
整地施肥

播种前施足腐熟基肥,每亩1500~2000千克,另加磷酸二铵20-25千克,均匀撒在田内,翻耕耙平做成平畦。[3]
播种
茼蒿种植主要采取撒播或条播,播种后覆土1厘米左右,耙平镇压。春播一般在3~4月间,秋种在8~9月间,冬种在11~12月间。小叶品种适于密植,用种量大,每亩2~2.50千克;大叶种侧枝多,开展度大,用种量小,每亩1千克左右。[3]
田间管理
温度
茼蒿生长适温17~20℃,早春播种天气还比较冷凉,并伴有倒春寒现象,因此播种
后需要在畦面上覆盖地膜或旧棚膜,四周用土压实,防寒保温,待天气转暖,幼苗出土顶膜前揭开薄膜。保护地种植超过25℃时要打开通风口放风。[3]
间苗除草
当小苗长到10厘米左右时,小叶种按株、行距3~5厘米见方间拔,大叶种按20厘米左右见方间拔,同时铲除杂草。[3]
浇水施肥
幼苗出土后开始浇水,浇水时间和次数要灵活掌握,以保持土壤湿润为标准。每次采收前10~15天追施1次速效性氮肥,每亩施硝酸钾15千克,尿素8千克左右。
病虫防治
立枯病
症状特征: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褐色,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最后干枯死亡,但不倒伏。轻病株仅见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苗床湿度大时,病部可见不甚明显的淡褐色蛛丝状霉。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喷洒38%恶霜嘧铜菌酯800倍液,或41%聚砹·嘧霉胺6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隔7~10天喷1次。或将大将军+门神按600倍液稀释,每平米3升在播种前或播种后及栽前苗床浇灌。在定植时或定植后和预期病害常发期前,将本产品按600倍液稀释,进行灌根,每7天用药1次,用药次数视病情而定。[5]
叶斑病
症状特征:
①鸡冠花叶斑病(又称褐斑病),侵染叶片、叶柄和茎部。叶上病斑圆形,后扩大呈不规则状大病斑,并产生轮纹,病斑由红褐色变为黑褐色,中央灰褐色。茎和叶柄上病斑褐色、长条形。
②鱼尾葵叶斑病(亦称黑斑病)。叶片上产生黑褐色小圆斑,后扩大或病斑连片呈不规则大斑块,边缘略微隆起,叶两面散生小黑点。
③君子兰叶斑病(枯斑病)。叶上有椭圆型、长条形浅红褐色病斑,周围有退绿圈,后扩大呈不规则大斑块,病斑上产生黑点。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20ml+41%聚砹嘧霉胺20ml,兑水15公斤水,5-7天用药1次,连用2-3次。[6]
菌核病
症状特征:主要为害茎蔓、叶片和果实。茎基部染病,初生水渍状斑,后扩展成淡褐色,造成茎基软腐或纵裂,病部表面生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叶片染病,叶面上现灰色至灰褐色湿腐状大斑,病斑边缘与健部分界不明显,湿度大时斑面上现絮状白霉,终致叶片腐烂。果实染病,初现水浸状斑,扩大后呈湿腐状,其表现密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发病后期病部表面现数量不等的黑色鼠粪状菌核。
防治方法:发病中前期,防治20%硅唑咪鲜胺30ml+恶霜菌酯25ml,兑水15公斤水,5-7天用药1次,连用2-3次。
菜螟
以初龄幼虫蛀食幼苗大菜螟心叶,吐丝结网,轻则影响菜苗生长,重者可致幼苗枯死,造成缺苗断垅;高龄幼虫除啮食心叶外,还可蛀食茎髓和根部;并可传播细菌软腐病,引致菜株腐烂死亡。幼虫孵化盛期或初见心叶被害和有丝网时,施药5%抑太保乳油4000倍液喷雾2-3次,注意将药喷到菜心上。[7]
蚜虫
蚜虫为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常群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刺吸汁液,使叶片皱缩、卷曲、畸形,严重时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当田间百株蚜量达500头、益害比大于1∶500时,每亩用25%蚜螨清乳油50毫升,或吡虫啉系列产品1500~2000倍液喷雾,10%的蚜虱净60-70克;20%的吡虫啉2500倍液;25%的抗蚜威3000倍液喷雾防治。麦蚜对吡虫啉和啶虫脒产生抗药性的麦区不宜单一使用药剂,可与低毒有机磷农药合理混配喷施。

⑧ 芦蒿的大棚种植视频

芦蒿的种植方法

1、适时播种
由于茼蒿的播种方式有好几种,所以选择的播种方式不同,那么播种的时间也不同,如果我们是选择用块茎进行播种,那么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种植,但是如果选用种植播种,那么最好是选在每年春季的三月初,如果是选用茎秆压条播种的发,最好是选在七月底到八月中,而分株播中最好是在五月初,最后就还有扦插播种的方法,最好是在六月底,每种播种的方法一定要记得按照合适的时间栽种,这样的话成活率会高很多哦。

2、选用良种
现在芦蒿不仅仅只有一个品种了,因为每个地方的温度和气候的变化都不一样,所以在种植的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改良,所以芦蒿根据不同的地里环境衍生出了不同抗性的品种,比如说在秋天天气比较干燥的时节就比较适合种植大叶青杆芦蒿,而在春季就可以播种任意芦蒿,夏季就会选用叶子比较细的芦蒿,这样种植的芦蒿才会更优质,产量才会更高。

3、整地施肥
芦蒿做为一种野菜,所以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所以基本上的土地都可以进行种植,但是我们尽量选在土质比较肥沃并且靠近水源的地方进行种植。整地我们一般要提早十天到十五天左右,因为整完地之后还需要进行晒土,基肥主要是以农家腐肥为主,平均每亩需要四五千斤左右,然后混合一千斤的复合肥和尿素进行深施,最后就是做垄起沟,这样有利于田间的水分管理。

4、田间管理
在芦蒿的整个生长过程汇总,提那件管理是尤为重要的,首先我们就需要对田间有缺苗的大方进行补苗,保证田间的苗齐,在定植完之后就需要对田间的幼苗进行第一次浇水、施肥和除草,浇水我们一般采用喷灌的方式,可以选择适当配拉姆拉特种种肥,全水溶肥无杂质,不堵塞。第一次施肥主要是为了促进芦蒿的生长,那么我们主要以尿素为主,或子和时候可以用粪尿水代替,这样还可以省去浇水需要耗费的时间,在浇水和施肥之前最应该做的就是先将田间的杂草除掉,顺便给土地透透气,这样可以增加土地的吸收能力,让芦蒿更快速的生长。从播种到采收至少需要进行三次浇水、施肥和除草,每次都是同时进行。

5、适时采收
芦蒿的生长周期相对而言比较短,一般是一个月左右就可以进行第一次采收,为什么说是第一次采收呢,那是因为你每次采收只要将芦蒿新长出的嫩枝剪掉即可,留下其余的部分,再采收之后追施一次肥料,基本上过个三四天就由可以再进行采收了,每次都这样周而复始,知道芦蒿的使用寿命耗尽,需要重新翻栽。

⑨ 芦蒿怎么种植,芦蒿种植技术

(一)冬、春芦蒿栽培技术
1.栽种方式
1-1 种子繁殖3月上、中旬将芦蒿种子与3—4倍干细土拌匀直接播种,采用播、条播均可。条播行距30厘米左右,播后覆土并浇水,一般3月下旬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间苗、匀苗,缺苗的地方移苗补栽。
1-2 无性繁殖
① 分株栽种。5月上、中旬,在留种田块将芦蒿植株连根挖起,截去顶端嫩梢,在筑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45×40厘米每穴栽种1—2株,栽后踏紧浇透水,经5—7天即可活棵。
② 茎杆压条繁殖。每年7—8月将半木质化的茎杆齐地面砍下,截去顶端嫩梢,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35—40厘米开沟深5—7厘米,将芦蒿茎杆横栽于沟中,头尾相连,然后覆土,浇足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生根与发芽。 芦蒿(图6)
③ 扦插繁殖。每年6月下旬—8月,剪取生长健壮的芦蒿茎杆,截去顶端嫩梢,将茎杆截成20厘米长小段,在筑好的畦面按行株距35×30厘米,每穴斜插4—5小段,地上露1/3,踏紧浇足水,经10天左右即可生根发芽。
④ 地下茎繁殖。四季均可进行。地下茎挖出后,去掉老茎、老根,剪成小段,每段有2—3节,在筑好的畦面上每隔10厘米开浅沟,将每小段根茎平放在沟内,覆薄土,浇足水。
2.田间管理
2-1 整地施肥。选择前茬为非菊科作物、灌溉条件好、土壤肥沃的砂壤土为宜。栽种前进行耕翻晒(冻)垡,结合施足底肥,每亩施腐熟猪、牛、粪3000—4000公斤或腐熟饼肥150公斤左右,整地作畦,畦宽1.5—2米,深沟高畦。生长期间,9—10月份进行一次追肥,每亩用尿素10公斤,撒施并结合浇水,以促进芦蒿的营养生长,防止后期早衰。
2-2 清除杂草。芦蒿地下茎主要分布在5—10厘米土层内,栽种活棵后,要及时拔除田间杂草,促使根系发育良好,累积更多养分。
2-3 浇水。芦蒿耐湿性很强,不耐干旱,高温干旱季节要经常浇水,保持田间湿润,促进生长。
2-4 病虫防治。芦蒿生长期间病虫害时有发生,主要有蚜虫、虫瘿、玉米螟、棉铃虫、刺蛾及芦蒿大肚象等害虫,可用抑太保、卡死克、菊脂类等高效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
3.大棚覆盖 芦蒿(图7)
芦蒿地上部被严霜打枯后,应齐地面砍去芦蒿茎杆,清除田间枯枝残叶和杂草,浅松土,每亩撒施尿素10公斤或复合肥80公斤,浇足底水,5—7天后扣棚盖膜。一般在11月下—12上进行,同时用地膜直接浮面覆盖在植株上,棚四周压严压实。如土壤湿度过大,则地膜覆盖可推迟进行。晴天中午要在背风处通风换气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4.收获
芦蒿栽培有露地或设施栽培,设施栽培芦蒿可采用多种不同的覆盖方式,分期分批复盖,可提早上市,排开上市,均衡供应。大棚覆盖栽培芦蒿,一般覆盖后40—45天,株高20—25厘米时即可采收。露地栽培芦蒿,随着自然界温度变化自行萌发,当日平均气温12—18℃时,嫩茎迅速生长,4月上中旬是露地芦蒿上市高峰。采收时,用利刀平地面在芦蒿基部割下,嫩茎上除保留极少数心叶外,其余叶片全部抹除,扎捆码放在阴凉处,用湿布盖好经8—10小时的简易软化,即崐可上市。大棚覆盖芦蒿,第1茬采收后,应立即清除杂草、残枝落叶,并追施肥水,每亩追施5—10公斤尿素,覆盖后管理同上。这样再经45—50天,即收获第2茬。一般大棚芦蒿冬春季可收获2—3茬,亩产量达800—1000公斤。
(二)伏、秋芦蒿栽培技术
1.品种。选用大叶青杆芦蒿 芦蒿(图8)
2.整地施肥
以腐熟有机肥为主,每亩4000—5000公斤,或用25%复合肥+尿素440公斤作基肥,深耕晒垡2—3次,使肥料与土壤充翻匀,然后作畦宽1—1.2米,沟深20厘米。
3.栽种
伏、秋芦蒿栽种最佳期在7月—8月初,将留种地块的植株齐地面砍下,截去顶梢和基部木质化部分,选中间部分截成20厘米长小段,将茎杆放在1%的杀虫双药液中浸泡10—20分钟,防钻心虫为害。然后捞出,按行株距35×30厘米,每穴4—5根栽种在筑好的畦面上,地上露1/3,踏紧浇水,上面覆盖遮阳网,保持土壤湿润,经10天后生根发芽。
4.田间管理
活棵后,要及时拔除田间杂草,结合追肥稀粪水,每亩1000公斤。搭架高0.8—1米,上面覆盖遮阳网,网四周扎紧,防风吹,盖网时间主要晴天上午10时—下午4时,早晚将网揭掉,加强盖网后的管理。
5.收获
芦蒿栽种后约30天左右,茎杆侧芽长出15—20厘米,即可剪取嫩枝,剪下的嫩枝需捂2天,将嫩枝上叶片抹除即可上市。收割时剪大留小,分批收获。每收1—2次施一次肥,浇一次透水,保持畦面湿润,促进生长。

阅读全文

与蒿苔的种植方法视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伴按摩床使用方法 浏览:848
原始蜂蜜怎么食用方法 浏览:13
研究方法名词解释333 浏览:503
腿部伸展机使用方法 浏览:104
健腹轮训练正确方法 浏览:777
qq同步助手短信功能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923
风险识别分析方法培训 浏览:924
用什么方法识别身上的灵 浏览:730
中周的安装方法 浏览:633
嗓子肿了怎么办最有效的方法 浏览:216
老秤怎么使用方法视频 浏览:146
如何一天瘦一斤的最快方法 浏览:211
纸巾折小白兔的方法视频 浏览:58
基金技巧和方法 浏览:507
安神助眠的简单方法 浏览:740
针灸研究方法免费下载 浏览:321
三星a8无响应解决方法 浏览:876
春天钓虾的正确方法 浏览:398
手机来电录音怎么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693
隔膜泵使用方法 浏览: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