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后方交会的计算公式二
全站仪测量三个方向角 PA、PB、PC。根据这三个方向角计算点P坐标的公式如下:
‘贰’ 后方交会法的后方交会法
工程测量学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在待定点上向至少三个已知点进行水平角观测,并根据三个已知点的坐标及两个水平角值计算待定点坐标的方法。
一、全站仪后方交会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开机后先按S.O 键,输入文件名(也可跳过),确定,再按 S.O 键下翻,F2 键选择新点,再按F2 选择后方交会法,再 选择一个文件,确定,自定义点名(可跳过),再F1 距离后方 交会,输入仪高,确定,在No1#界面里面选择坐标,输入 第一个已知点的坐标,在已知点上架好凌镜,测量,再用同 样的方法进行第二个点的操作。然后再看残差大不大,不大 可以进行计算,后面的就进行定位放线。以南方全站仪为例: 放样---新点----后方交会法----输入点号---回车----输入仪高 ---回车---输入A 点已知坐标-----输入棱镜高---测量距离---自 动保存-----输入B 点坐标---输入棱高----测量距离----自动保 存----计算----记录---(完成) 说的挺多,其实挺简单的,你可以上网下一本说明书,说明书里 说的很祥细.网上有很多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全站仪后方交会的操作方法请告诉我 全站仪后方交会法跟极坐标法的原理是一样的,都要有两个 已知条件。极坐标法有两个已知坐标或者一个坐标一个方向 就可以了,后方交汇要有两个坐标。步骤:在仪器里面找到 后方交汇,有的叫交会测量,有的叫新点。每个仪器不同都 不一样。有的一起要输入两个坐标后在测距,有的是输一个 测一个。反正就是输入坐标,然后测距,然后按计算,定向 就可以了,后交有条件限制的。交会角度不能小于15 度和 大于165 度、更不能再一条直线上。要不然仪器就不能计算 出结果。无法交会。对交会距离也有一定限制,得慢慢摸索, 总之比极坐标法好用但是精度差点,可以交会2 个坐标,也 可以交会很多坐标。坐标都精度高。
二、测量方法
全站仪后方交会放样
全站仪放样,作为施工过程中一项重要环节,对技术员已上升为必须擅长的仪器操作内容。全站仪建站一般有两种方法,即极坐标法建站和后方交会法建站,本项目采用的一般为后方交会法。现以本项目尼康全站仪为例,讲述全站仪后方交会法建站、放样全过程。(其他品牌全站仪可参考进行)
(一)建站
1.将仪器架于两已知点均可通视,且可完全看到放样目标点位置的高处。尽量保证视线夹角在60度左右,仪器架设高度适中,三脚架腿踩实,不可出现放样过程中架腿松动现象。(注意:整个放样过程中仪器附近不应有人来回走动,且放样人员应尽量站在一点不动,减少因人员走动导致仪器震动偏移。)
2.固定仪器,上下松动架腿大致调整圆水准器气泡基本居中,按下电源键开机,上下左右转动一下,按下“0”键,进入精平模式。
将水准管放于平行于两螺旋连线方向,关注屏幕上数值,“ ”过大,便同时向内或向外转动平行方向两螺旋至数值符合要求(一般数值处于5"以内即可);“ ”过大,便左转或右转垂直方向螺旋至数值符合要求。旋转60度,检查,若仍有些许偏差,再按上述调整。再旋转60度继续检查至完成。
3.按下“确定”键记录,按“建站”键进入建站模式,选择“后方交会法”按“确定”。①若全站仪内已有建站点坐标,可在“PT”栏输入点名(“MODE”键可切换数字与字母),按“确定”键自动跳出坐标,再输入棱镜高(本项目为1.35m和1.2m两种);②若全站仪内无建站点坐标,于“PT”处按“确定”键进入坐标输入界面,XYZ输完后,按“确定”回到界面,再输入仪器高。
CD数值暂时不输,按“确定”跳过进而记录,进入瞄准后视点1界面,视线内横竖丝卡住棱镜头“横竖尖头”(一般要求:竖向从镜杆底部瞄起,再翻转上去;横向以卡住两边尖为准),瞄准后,点击“测量1”(一般仪器内部设置“测量1”为棱镜模式且双频,“测量2”为免棱镜模式且单频,具体设置可内部调节变动)测量,待响两声后,在不转动仪器前按“确定”键记录,重复“PT”输入点坐标和棱镜高进行后视点2的瞄准,按“测量1”测量(若发现测量时后视瞄准有移动,再瞄准再按“测量1”测量)。
4.确定无误后,按“确定”键记录,自动开始计算建站误差,一般要求建站误差在5mm以内。(考虑仪器自身状态和其他情况,计算出结果有几种不正常情况:①建站误差过大,处理办法为按一次“ESC键”返回测量后视点2,再次瞄准,测量,再计算,若还是很大,重新建站;②出现“输入第三个点”,处理办法为检查输入点坐标是否输入有误,确定无误,再次测量,若不行,重新建站)
建站误差符合要求后,按“确定”键记录,重新输入点名,其他可按“确定”或“ ”键跳过,最后“确定”键完成建站。
(二)放样
点击“放样”键,按“确定”或“ ”键跳过界面,至下一个坐标输入界面,输入坐标,瞄准,“测量1”测量,按指示告知架镜人员左右前后移动至定点位置,通知定点。
一次“ESC”键返回,再按“确定”或“ ”键跳过界面,进入下一点坐标输入界面,可按左右键在已有坐标上更改部分数字,再按“确定”键进入下一点放样,直至完成全部点放样。(放样过程中,应时刻关注水准气泡偏差,若偏差过大,可适当小范围调节至符合要求;每放一个或几个点,扶镜人员应根据图纸设计,查看放样点之间及与模板的偏位偏差,及时获知并调整)
‘叁’ 全站仪的后方交会操作步骤是什么
一、全站仪后方交会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开机后先按S.O 键,输入文件名(也可跳过),确定,再按 S.O 键下翻,F2 键选择新点,再按F2 选择后方交会法,再 选择一个文件,确定,自定义点名(可跳过),再F1 距离后方 交会,输入仪高,确定,在No1#界面里面选择坐标,输入 第一个已知点的坐标,在已知点上架好凌镜,测量,再用同 样的方法进行第二个点的操作。然后再看残差大不大,不大 可以进行计算,后面的就进行定位放线。
以南方全站仪为例: 放样---新点----后方交会法----输入点号---回车----输入仪高 ---回车---输入A 点已知坐标-----输入棱镜高---测量距离---自 动保存-----输入B 点坐标---输入棱高----测量距离----自动保 存----计算----记录---(完成) 说的挺多,其实挺简单的,你可以上网下一本说明书,说明书里 说的很祥细。网上有很多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全站仪后方交会的操作方法请告诉我 全站仪后方交会法跟极坐标法的原理是一样的,都要有两个 已知条件。极坐标法有两个已知坐标或者一个坐标一个方向 就可以了,后方交汇要有两个坐标。步骤:在仪器里面找到 后方交汇,有的叫交会测量,有的叫新点。每个仪器不同都 不一样。有的一起要输入两个坐标后在测距,有的是输一个 测一个。反正就是输入坐标,然后测距,然后按计算,定向 就可以了,后交有条件限制的。交会角度不能小于15 度和 大于165 度、更不能再一条直线上。要不然仪器就不能计算 出结果。无法交会。对交会距离也有一定限制,得慢慢摸索,总之比极坐标法好用但是精度差点,可以交会2 个坐标,也 可以交会很多坐标。坐标都精度高。
二、测量方法
全站仪后方交会放样
全站仪放样,作为施工过程中一项重要环节,对技术员已上升为必须擅长的仪器操作内容。全站仪建站一般有两种方法,即极坐标法建站和后方交会法建站,本项目采用的一般为后方交会法。现以本项目尼康全站仪为例,讲述全站仪后方交会法建站、放样全过程。(其他品牌全站仪可参考进行)
(一)建站
1.将仪器架于两已知点均可通视,且可完全看到放样目标点位置的高处。尽量保证视线夹角在60度左右,仪器架设高度适中,三脚架腿踩实,不可出现放样过程中架腿松动现象。(注意:整个放样过程中仪器附近不应有人来回走动,且放样人员应尽量站在一点不动,减少因人员走动导致仪器震
‘肆’ 空间后方交会的详细计算过程
为了做空间后方交会,需要知道影像比例尺、内方位元素、控制点的空间坐标,及其对应像点的像平面坐标。
影像比例尺可以从摄影资料中查取,也可以利用控制点的空间坐标和其对应像点的像平面坐标进行计算。 参数的初值即。在竖直航空摄影且地面控制点大体对称分布的情况下,可按如下方法确定初值:
可在航迹图上找出,或根据控制点坐标通过坐标正反变换求出。 利用角元素近似值计算方向余弦,组成旋转矩阵
下面列出三个矩阵相乘的结果供计算 一个控制点对应的误差方程为
写成矩阵形式为
其中
系数矩阵中的元素均为偏导数。为了计算这些偏导数,引入以下记号:
由于推导过程较为复杂,此处省略,直接给出结果:
对每一个控制点,计算其对应的方程的系数矩阵、常数项,然后联立起来,得:
记为 按最小二乘原理,取权阵为单位阵,则法方程为
这一步骤需要计算出和 按下式可求得的值,即外方位元素的改正数
再将改正数与参数近似值相加,即得后方交会要求解的外方位元素的值。 通常情况下,按以上步骤求得的外方位元素改正数太大,还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因此需要迭代。将第7步解得的外方位元素的值作为新的外方位元素近似值,代入第3步,再次开始计算。如此反复,直至外方位元素改正数小于限差为止。通常对角元素设置限差,即。
‘伍’ 急求后方交会理论及计算公式、
1、平面部分精度计算,边角后方交会法测量测站点的精度估算公式为:{[1+(sin2β)/(K2-sin2β)]m2s+[1+(cos2β)/(K2-sin2β)] 2(s2m2β/ρ2)}=±2.3mm<±(5~7)mm其中:Mp JK01为测站点JK01的点位中误差,单位为mmβ=27”06”11.4722”K=363.9389273/363.9341726=1.000013065ms=0.0012855mS=652.166462Mβ=0.0392ρ=206265” 由于规范标准主要以点位中误差来稀量平面控制网的精度,因此,通过上式的计算结果与规范规定的相应控制网等级相比照,得出计算结果的中误差达到二等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求。
2、控制网中导线点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
Mp JK03=±√{m2s+[smp/ρ]2}
=±2.4mm<
其中:Mp JK03为测站点JK01的点位中误差,单位为mm
ms为测距中误差ms=0.002m
S测距边边长(平距)S =652.166462
Mβ=2”
ρ=206265”
Mp JK01与Mp JK03的值均在二等平面控制网点的点位中误差限差要求;±(5~7)mm的范围内,所以平面控制网精度达到二等的精度。
3、高程部分精度分析</A>:
对向观测高差较差: (表一) 方向直觇高差(m)反觇高差(m)差值(mm)三等限差±35√s(mm)SN02至JK01-47.640347.6327287.57±28.3JK01至JK04-11.56546111.5584047.06±23.48JK04至JK03-1.0837751.0801183.66±12.78JK03至JK0212.017591-12.016191.40±20.87JK02至SN0248.254082-48.271076-16.99±29.15
环线闭合差Mh=h1+h2+h3+h4=-0.923
环线闭合差限差:Mh容= =±18.13mm
则 Mh上述所有对向观测高差较差均在三等高程控制网(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线测量)对向观测高差较差的限差要求:±35√Smm的范围内,环线闭合差值也在三等高程控制网(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线测量)环线闭合差的限差要求:±12√Lmm范围内,所以高程控制精度达到三等精度。
‘陆’ 谁能解释一下在测绘中的后方交会和前方交会的定义和原理
后方交会测量是指:将仪器架设在未知点上,通过测量已知点来获未知点的坐标。
前方交会测量是指:将仪器架设在已知点上,通过测量角度或者距离来确定未知点。
原理为利用后方交会计算外方位元素,利用前方交会解算待定地面点坐标。
双像解析摄影测量中的后交-前交解法,常用于已知像片的外方位元素、需确定少量待定点坐标的情况。解算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后方交会、前方交会。
(6)后方交会方向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交会点测量常用的方式有测角的前方交会,侧方交会、后方交会和两点法交会。
1、前方交会方法简便,精度可靠;当待定点的个数多于设站已知点时,能有效地节省工作量,故被广泛应用。
2、侧方交会应用亦较多。后方交会只在待定点上设站,当待定点个数不多时可节省工作量,但若待定点与已知点位于或接近于同一圆周(称为危险圆)上时,将失去求解条件或者点位误差增大至超过允许限度,所以一般只在图形条件良好时使用。
3、两点法交会通常只在条件困难的个别情况下使用。上述几种交会方法的基本特点。
4、用测边代替测角,同样可以进行前方交会、侧方交会、后方交会和两点法交会,称为边交会。
‘柒’ 交会法定点
当测区内已有的控制点密度不能满足要求,但需加密的控制点数量不多时,可采用交会法来加密控制点,称为交会定点。交会法主要有前方交会法、侧方交会法、后方交会法和边长交会法四种。
一、前方交会法
如图6-11,A,B,C为已知点,P为待定点,在三个已知点上观测水平角α1,β1,α2,β2。可用三角形Ⅰ,Ⅱ分两组解算P点的坐标。下面仅以Ⅰ组三角形(图6-12)为例,介绍P点坐标的计算方法。
图6-11 角度前方交会法
图6-12 角度前方交会坐标推算
1.公式推导
从图6-12可见
建筑工程测量
所以
建筑工程测量
上式整理可得
建筑工程测量
同理可得
建筑工程测量
2.计算实例
按(6-15),(6-16)式计算P点坐标的实例数据列入表6-5。表中系由三角形Ⅰ,Ⅱ两组计算P点坐标,若其较差符合表6-6的规定时,则取两组结果的平均值,作为P点的最后坐标。
表6-5 角度前方交会坐标计算表
注:在计算过程中,三角函数值应取七位小数。
表6-6 加密点两组坐标较差限差表
为了提高交会点的精度,在选定P点时,应尽可能使交会角γ近于90°,一般应不大于150°或不小于30°。
在应用(6-15),(6-16)式时,已知点和待求点必须按A,B,P逆时针方向编号,在A点观测角编号为α,在B点观测角编号为β。
二、侧方交会法
图6-13中,设一个已知点(例如B点)上不便安置仪器,而测出了α角和γ角,同样可以解算出待定点P的坐标,这种方法称为侧方交会法。计算时先由β=180°-(α+γ)求出β角,再按前方交会的方法计算P点的坐标。
图6-13 侧方交会法
图6-14 后方交会法
三、后方交会法
图6-14中,A,B,C为已知控制点,P为待定点。如果在P点安置仪器观测水平角α和β,根据3个已知点的坐标和α,β角即可计算出P点的坐标,这种方法称为后方交会法。
后方交会法的计算公式很多,这里仅介绍其中的一种计算方法。下面不加推证直接给出该种方法的计算步骤和计算公式。
(1)计算B点至P点的方位角正切值
建筑工程测量
(2)计算坐标增量
建筑工程测量
(3)计算P点坐标
建筑工程测量
图6-15 危险圆
按照以上步骤和公式计算时,点号的安排应与图6-14一致,即A,B,C,P点按逆时针方向排列,A,B间为α角,B,C间为β角。为了检核,实际工作中通常是观测4个已知点,每次用3个点,共组成两组后方交会,若两组坐标值的较差符合规定的要求,取其平均值作为P点的最后坐标。
采用后方交会法还应注意危险圆问题。如图6-15所示,若P点落在通过A,B,C三点的圆周上,则P点的位置无法确定,因为在这一圆周上的任意点与A,B,C组成的夹角α和β的值都相同,这个圆称为危险圆。在作后方交会时,应注意勿使P点位于危险圆附近。
四、边长交会法
图6-16中,A,B为已知控制点,P为待定点,若测量了边长a和b,根据A,B点的已知坐标及边长a,b通过计算即可求出P点坐标,这种方法称为边长交会法。随着电磁波测距仪的普及应用,边长交会法目前也成为常用的一种交会方法。
进行边长交会法计算时,其中一种方法是将边长交会化为前方交会。即根据△ABP的三边长度a,b,c(c为AB边长度,根据A,B点已知坐标计算),用余弦定律计算出三角形的两个内角α和β,再根据A,B点的已知坐标及所计算得的水平角α和β,用前方交会公式计算P点的坐标。
图6-16 边长交会法
图6-17 边长交会计算
也可根据边长测量值直接计算P点的坐标。如图6-17所示,作PH⊥AB,令PH=h,AH=f,则
a2-f2=h2-(c-f)2
整理得
建筑工程测量
AH,BH与AP边的坐标增量的关系为
建筑工程测量
式中:
ΔxAH=f·cosαAB
ΔyAH=f·sinαAB
ΔxHP=h·cos(αAB-90)=h·sinαAB
ΔyHP=h·sin(αAB-90)=h·cosαAB
因此AP边坐标增量
建筑工程测量
P点的坐标为
建筑工程测量
为了检核,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再测量该点到第3个已知点的边长。
‘捌’ 全站仪后方交会法的步骤及原理
工程测量学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在待定点上向至少三个已知点进行水平角观测,并根据三个已知点的坐标及两个水平角值计算待定点坐标的方法。
一、全站仪后方交会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开机后先按S.O 键,输入文件名(也可跳过),确定,再按 S.O 键下翻,F2 键选择新点,再按F2 选择后方交会法,再 选择一个文件,确定,自定义点名(可跳过),再F1 距离后方 交会,输入仪高,确定,在No1#界面里面选择坐标,输入 第一个已知点的坐标,在已知点上架好凌镜,测量,再用同 样的方法进行第二个点的操作。然后再看残差大不大,不大 可以进行计算,后面的就进行定位放线。
以南方全站仪为例: 放样---新点----后方交会法----输入点号---回车----输入仪高 ---回车---输入A 点已知坐标-----输入棱镜高---测量距离---自 动保存-----输入B 点坐标---输入棱高----测量距离----自动保 存----计算----记录---(完成) 说的挺多,其实挺简单的,你可以上网下一本说明书,说明书里 说的很祥细.网上有很多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全站仪后方交会的操作方法请告诉我 全站仪后方交会法跟极坐标法的原理是一样的,都要有两个 已知条件。极坐标法有两个已知坐标或者一个坐标一个方向 就可以了,后方交汇要有两个坐标。步骤:在仪器里面找到 后方交汇,有的叫交会测量,有的叫新点。每个仪器不同都 不一样。有的一起要输入两个坐标后在测距,有的是输一个 测一个。反正就是输入坐标,然后测距,然后按计算,定向 就可以了,后交有条件限制的。交会角度不能小于15 度和 大于165 度、更不能再一条直线上。要不然仪器就不能计算 出结果。无法交会。对交会距离也有一定限制,得慢慢摸索, 总之比极坐标法好用但是精度差点,可以交会2 个坐标,也 可以交会很多坐标。坐标都精度高。
二、测量方法
全站仪后方交会放样
全站仪放样,作为施工过程中一项重要环节,对技术员已上升为必须擅长的仪器操作内容。全站仪建站一般有两种方法,即极坐标法建站和后方交会法建站,本项目采用的一般为后方交会法。现以本项目尼康全站仪为例,讲述全站仪后方交会法建站、放样全过程。(其他品牌全站仪可参考进行)
(一)建站
1.将仪器架于两已知点均可通视,且可完全看到放样目标点位置的高处。尽量保证视线夹角在60度左右,仪器架设高度适中,三脚架腿踩实,不可出现放样过程中架腿松动现象。(注意:整个放样过程中仪器附近不应有人来回走动,且放样人员应尽量站在一点不动,减少因人员走动导致仪器震动偏移。)
2.固定仪器,上下松动架腿大致调整圆水准器气泡基本居中,按下电源键开机,上下左右转动一下,按下“0”键,进入精平模式。
将水准管放于平行于两螺旋连线方向,关注屏幕上数值,“ ”过大,便同时向内或向外转动平行方向两螺旋至数值符合要求(一般数值处于5"以内即可);“ ”过大,便左转或右转垂直方向螺旋至数值符合要求。旋转60度,检查,若仍有些许偏差,再按上述调整。再旋转60度继续检查至完成。
3.按下“确定”键记录,按“建站”键进入建站模式,选择“后方交会法”按“确定”。①若全站仪内已有建站点坐标,可在“PT”栏输入点名(“MODE”键可切换数字与字母),按“确定”键自动跳出坐标,再输入棱镜高(本项目为1.35m和1.2m两种);②若全站仪内无建站点坐标,于“PT”处按“确定”键进入坐标输入界面,XYZ输完后,按“确定”回到界面,再输入仪器高。
CD数值暂时不输,按“确定”跳过进而记录,进入瞄准后视点1界面,视线内横竖丝卡住棱镜头“横竖尖头”(一般要求:竖向从镜杆底部瞄起,再翻转上去;横向以卡住两边尖为准),瞄准后,点击“测量1”(一般仪器内部设置“测量1”为棱镜模式且双频,“测量2”为免棱镜模式且单频,具体设置可内部调节变动)测量,待响两声后,在不转动仪器前按“确定”键记录,重复“PT”输入点坐标和棱镜高进行后视点2的瞄准,按“测量1”测量(若发现测量时后视瞄准有移动,再瞄准再按“测量1”测量)。
4.确定无误后,按“确定”键记录,自动开始计算建站误差,一般要求建站误差在5mm以内。(考虑仪器自身状态和其他情况,计算出结果有几种不正常情况:①建站误差过大,处理办法为按一次“ESC键”返回测量后视点2,再次瞄准,测量,再计算,若还是很大,重新建站;②出现“输入第三个点”,处理办法为检查输入点坐标是否输入有误,确定无误,再次测量,若不行,重新建站)
建站误差符合要求后,按“确定”键记录,重新输入点名,其他可按“确定”或“ ”键跳过,最后“确定”键完成建站。
(二)放样
点击“放样”键,按“确定”或“ ”键跳过界面,至下一个坐标输入界面,输入坐标,瞄准,“测量1”测量,按指示告知架镜人员左右前后移动至定点位置,通知定点。
一次“ESC”键返回,再按“确定”或“ ”键跳过界面,进入下一点坐标输入界面,可按左右键在已有坐标上更改部分数字,再按“确定”键进入下一点放样,直至完成全部点放样。(放样过程中,应时刻关注水准气泡偏差,若偏差过大,可适当小范围调节至符合要求;每放一个或几个点,扶镜人员应根据图纸设计,查看放样点之间及与模板的偏位偏差,及时获知并调整)
‘玖’ 后方交会的计算公式一
后方交会有如下计算公式:
实际测量时一般是使用全站仪测量三个方向角 PA、PB、PC。根据这三个方向角计算如下六个变量,然后再代入上面的公式计算点P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