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计提债券利息
一般按年预提,但上市公司为中期报告的编报要求,也可以按半年预提。在计提利息费用时,还应同时对债券溢价和折价进行摊销。
债券溢价或折价的摊销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债券溢价或折价的摊销,在债券存续期内按直线法或实际利率法于计提利息时摊销,并按借款费用的处理原则处理。
利息核算:
(1)债券利息分期支付的,债券到期的账面价值等于面值,企业只需按面值偿付债券本金,则会计处理为:
借: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贷:银行存款
(2)债券利息同本金一起到期偿付的,债券到期企业偿付本息时,会计处理为:
借: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贷:银行存款
(1)应付债券利息调整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公司债券利息的确定通常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发债公司的信用程度。公司信用程度的高低与债券利率的高低成反比;
2、发债公司的预期收益。债券的利率不能高于发债公司的预期收益;
3、债券期限的长短,债券利率的高低与债券期限的长短成反比;
4、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高低。债券利率应略高于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但最多不能超过同期居民银行储蓄定期存款利率的40%,且不得高于同期的国库券利率;
5、发债公司的平均利润率和对债务的承受能力,债券利率在通常情况下不能高于公司的平均利润率。
Ⅱ 注会会计154面例9-10计算怎么算,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以及后面分录怎么让算,,谢谢
发行时:
发行时:
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为:(本金和利息的现金流折现)200 000 000×0.6499+200 000 000×6%×3.8897=176 656 400(元)
可转债的面值是 200 000 000那么负债成分的利息调整就是 面值 - 公允价值 = 200 000 000-176 656 400=23 343 600(元)
发行可转债收到的价款是200 000 000,包括了权益成分和负债成分
所以可转债的权益成分公允价值是 收到的价款-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200 000 000-176 656 400=23 343 600(元)
确认利息费用要按负债成分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176 656 400 * 9% = 15 899 076
应付债券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200 000 000 × 6% = 12 000 000
差额计入利息调整= 15 899 076 - 12 000 000 = 3 899 076
做完这步
此时利息调整科目余额=23 343 600 - 3 899 076 = 19 444 524
转股时:债券面值200 000 000 和利息调整余额 19 444 524 都要全额转出
题目已知“债券持有人若在当期付息前转换股票的,应按债券面值和应付利息之和除以转股价,计算转换的股份数“,那么转股数应该等于(200 000 000 + 12 000 000) /10 = 21 200 000股。
所以股本面值就是21 200 000
然后应付利息也就不付了 所以 12 000 000应付利息也要从借方转出
别忘了当时债券买的时候还有个权益成分公允价值 这个也要转出
所以就有了借方的其他资本公积23 343 600
现在把分录写一下
借: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200 000 000借:应付利息——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 12 000 000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3 343 600贷:股本 21 200 000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9 444 524
看了一下还不平,轧差数挤到股本溢价 就有了: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94 699 076
(2)应付债券利息调整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应付债券
应付债券是指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实际发行的债券及应付的利息,它是企业筹集长期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企业发行债券的价格受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按面值发行、溢价发行和折价发行债券。
债券发行有面值发行、溢价发行和折价发行三种情况。企业应设置“应付债券”科目,并在该科目下设置“债券面值”、“债券溢价”、“债券折价”、“应计利息”等明细科目,核算应付债券发行、计提利息、还本付息等情况。
企业按面值发行债券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债券票面金额,贷记“应付债券——面值”科目;存在差额的,还应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Ⅲ 在应付债券中关于票面利润与实际利润的时候如何做分录计提利息
一、应付债券利息计算公式
每期计入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研发成本等科目的利息费用=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每期确认的“应付利息”或“应付债券—应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二、计提利息的会计分录
借:财务费用(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的以及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支出)
在建工程(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利息支出)
研发支出(长期借款用于无形资产的研发发生的利息)
管理费用(属于筹建期间发生的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利息支出)
贷:应付利息(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应付债券)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一次还本付息的应付债券)
借或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Ⅳ 应付债券发行时的利息调整余额怎么算
企业按面值发行债券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债券票面金额,贷记“应付债券——面值”科目;存在差额的,还应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对于按面值发行的债券,在每期采用票面利率计算计提利息时,应当按照与长期借款相一致的原则计入有关成本费用,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其中,对于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债券,其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通过“应付利息”科目核算,对于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其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通过“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科目核算。应付债券按实际利率(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差异较小时也可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按照与长期借款相一致的原则计入有关成本、费用。
应付债券到期,企业支付债券本息时,借记“应付债券——面值”和“应付债券——应计利息”、“应付利息”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Ⅳ 利息调整本期摊销额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利息调整本期摊销额与实际利率法相关。
实际利率法又称“实际利息法”,是指每期的利息费用按实际利率乘以期初债券账面价值计算,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的差额,即为本期(摊销的溢价或折价)。
计算方法:
假设不考虑本金的收回以及资产减值因素,
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累计利息调整摊销额
也等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本金”借方余额+“利息调整”借方余额(贷方余额以“-”列示)+“应计利息”借方余额,即账面价值,在持有期间将“利息调整”明细账户余额摊销至零。
(5)应付债券利息调整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金融资产(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1、扣除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
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即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Ⅵ 应付债券的账面余额等于什么
应付债券的账面余额等于账面的实际余额,不扣除作为该科目备抵的项目(如累计折扣、相关资产的减值准备等)。
应付债券的账面余额换算方法:
应付债券登入账簿,贷方之和减去借方之和,差额即为应付债券的账面余额。
1、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由于每期的利息计入应付利息科目,所以到期时应付债券的账面余额不会发生变化;
2、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
平时计息时计入的是:应付债券-应计利息,到期时应付债券余额会随着计息而发生变化。
拓展资料:账面余额
账面余额是指某账户的账面实际余额,可以不扣除与该账户相关的备抵项目(如累计折旧、累计摊销)。
账面价值都是减去计提的折旧(或摊销)和减值准备后的金额;账面余额都是各自账户结余的金额。是账面上实际存在的金额,会计报表上的原值。
账面余额与账面净值、账面价值的区别:
1、对固定资产来讲:
账面余额=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
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计提的减值准备
2、对于无形资产来讲:
账面余额=无形资产的账面原价
账面净值=无形资产原价-计提的累计摊销
账面价值=无形资产的原价-计提的累计摊销-计提的减值准备
3、以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账面余额=账面原价
账面净值=账面余额-累计折旧(摊销)
账面价值=账面余额-累计折旧(摊销)-减值准备
4其他资产:
只涉及账面价值和账面余额(账户余额)的概念,账面价值都是账面余额减去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账面余额都是各自账户结余的金额。
交易性金融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账面价值。
所以说企业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或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以及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时,都是不会影响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只是影响它们的账面价值。
Ⅶ 在“应付债券”计算利息时会计分录的问题
分期付息的债券:
借:财务费用/在建工程/制造费用等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应付利息
一次换本付息的债券:
借:财务费用/在建工程/制造费用等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应计利息
其中,“应付债券——利息调整”这个科目可在借方或贷方,在借方表示溢价发行,贷方表示折价发行,若平价发行则没有这个科目
拓展资料:
应付债券
应付债券是指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实际发行的债券及应付的利息,它是企业筹集长期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企业发行债券的价格受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按面值发行、溢价发行和折价发行债券。
债券发行有面值发行、溢价发行和折价发行三种情况。企业应设置“应付债券”科目,并在该科目下设置“债券面值”、“债券溢价”、“债券折价”、“应计利息”等明细科目,核算应付债券发行、计提利息、还本付息等情况。
企业按面值发行债券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债券票面金额,贷记“应付债券——面值”科目;存在差额的,还应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对于按面值发行的债券,在每期采用票面利率计提利息时,应当按照与长期借款相一致的原则计入有关成本费用,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其中,对于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债券,其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通过“应付利息”科目核算,对于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其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通过“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科目核算。应付债券按(实际利率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差异较小时也可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按照与长期借款相一致的原则计入有关成本、费用。
长期债券到期,企业支付债券本息时,借记“应付债券——面值”和“应付债券——应计利息”、“应付利息”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参考链接:应付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