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儿补液怎么计算
最低0.27元/天开通网络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liao393
儿科补液?一、先记住几个重要的公式:⑴5%NaHCO3(ml)=(22–测得的HCO3ˉ)*0.5*1.7*体重(kg)(有写0.6)=(22–测得的HCO3ˉ)*体重(kg)(5%SB1ml=0.6mmol)补碱的mmol数=(-BE)*0.3*W(kg)即5%SB(ml)=(-BE)*0.5*W(kg)先给1/2量估算法:暂按提高血浆HCO3ˉ5mmol/L,计算给5%SB5ml/kg*次OR.11.2%乳酸钠3ml/kg。⑵25%盐酸精氨酸(ml)=[(测得HCO3ˉ-27)mmol/L]*0.5*0.84*W(kg)⑶需补钾量(mmol)=(4-测得血钾)*体重(kg)*0.6(1mmolK=0.8mlInj.10%KCl)⑷需补钠量(mmol)=(140-测得血钠)*体重(kg)*0.6(女性为0.5)⑸需补水量(ml)=(测得血钠值-140)*体重*4(kg)⑹二、需要注意和记住的问题1、计算补液总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180ml/kg.2、补充低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用2/3张的4:3:2液(4份盐:3份糖:2份碱)3、补充等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补充各种脱水继续损失量与生理需要量:用1/2张的3:2:1液(3份糖:2份盐:1份碱)4、记住——盐:碱始终为2:1(这里“碱”指的是1.4%SB)这样一来才与血浆中的钠氯之比相近,以免输注过多使血氯过高。糖为5%-10%的GS,盐为NS(0.9%NaCl),碱为5%NaHCO3(稀释为1.4%NaHCO3方法:5%碱量除以4,剩下的用糖补足。例如:100ml5%碱稀释为1.4%碱:100/4=25,100-25=75,即为25ml5%碱+75ml糖)5、补钾:每100ml液体量中10%KCl总
B. 外科补液421公式是什么怎么解释的啊
正常生理需要量第一个10kg按4ml/kg.h,第二10kg按2ml/kg.h,以后每kg按1ml/kg.h。
举例说明:比如一个60KG的中年男性,术前禁食8小时,做疝修补术,手术时间共计二小时,出血量30ML,
那么
生理需要量 (10kgx4+10kgx2+40kgx1)x (8+2)
额外需要量 因为是小手术(小:0到2,中:2到4,大:4到8 ml/kg )所以 2x60kg
手术丧失量 30 ml
麻醉造成的血容量 5到7 ml/kg 所以 60x 5 或 7
几者相加
C. 小儿补液的个溶液剂量怎么算大神们帮帮忙
1.补液量 根据脱水程度决定。轻度脱水约50ml/kg;中度脱水50~100ml/kg;重度脱水100~120ml/kg。先按2/3量给予。因为脱水时细胞内液(含钾液)亦损失,需用含钾液补充;由于细胞同时失钾,故细胞外液的钠不仅通过消化道等途径丢失,有一部分钠亦进入细胞内液进行代偿,当补钾时,随着细胞内液钾的逐渐恢复,钠又重返回细胞外液,故补充的含钠液量不宜过多;……。 2.补液成分 (1)等渗性脱水:其钠、水按比例丢失,故这一部分应使用等张溶液补充。 (2)低渗性脱水:……用高渗液体补充,……。 (3)高渗性脱水:……用低渗液体补充,……。 ……婴儿腹泻则需补充三项需要量(生理需要量、异常继续损失量及累积损失量)。在实际补液时要进行综合分析,分别计算,混合使用。对于腹泻患儿,虽然单纯纠正等渗性、低渗性和高渗性脱水要分别用等张、高张和低张含钠液,但是,因为还需同时补充生理需要和异常继续损失等所需的水和电解质等,通常概括上述三项需要,对腹泻等失液引起的等渗性脱水给1/2张含钠液,低渗性和高渗性脱水分别给2/3张和1/3张含钠液,并补充钾。再根据治疗后的反应,随时进行适当调整。 补充累积损失量 1.定输液量 补液量根据脱水程度决定。轻度脱水约50ml/kg;中度脱水50~100ml/kg;重度脱水100~120ml/kg。先按2/3量给予。 ——未再讲理由。 2.定输液种类 所用输液的种类取决于脱水的性质。通常对低渗性脱水应补给2/3张含钠液;等渗性脱水补给1/2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补给1/3~1/5张含钠液。这是因为细胞外液中的钠除因腹泻通过消化道丢失以外,还有一部分钠在脱水过程中因细胞内液丢失钾而进入细胞内,经补钾治疗后进入细胞内液中的钠又返回到细胞外液中,故补液成分中含钠量可稍减。 补充累积损失量 根据脱水程度及性质补充:即轻度脱水约30~50ml/kg;中度为50~100ml/kg;重度为100~150ml/kg。通常对低渗性脱水补2/3张含钠液;等渗性脱水补1/2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补1/3~1/5张含钠液。 补充累积损失量 一般而论,对于腹泻病而言,低渗性脱水补2/3张含钠液,等渗性脱水补1/2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补1/3~1/4张含钠液。这是因为大多腹泻液Na+ 仅10~90mmol/L(如产毒型大肠杆菌肠炎:Na+ 53mmol/L,轮状病毒肠炎:Na+ 37mmol/L),故腹泻时Na+的丢失比水的丢失来说相对较少,血浆Na+开始逐渐缓慢升高,而此时细胞内Na+水平尚在正常范围,故血浆升高的Na+进入细胞内,使血浆中Na+在大多数情况下仍可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呈等渗性脱水。故大多腹泻病等渗性脱水时,Na+与水的并非等比例丢失,而是Na+的丢失相对较少,故可补充低张含钠液。补低张含钠液时,血浆Na+开始逐渐缓慢降低,腹泻时细胞内升高的Na+则又回到血浆。 Bohn认为过去40年儿科常规应用低渗液体治疗必须重新评估,建议入院时即给于等渗或高渗液体。当某些情况下(如脑水肿),出现真正的低钠血症时,就应该用高渗液体。Gaoxy认为在烫伤时,烫伤渗出液(Na+ 140mmol/L)的钠、水是按比例丢失的,可补等渗液体。
D. 谁能告诉我小儿补液应该怎么计算谢谢
小儿腹泻补液计算方法
低渗性脱水以缺Na>缺水 血清Na<130mmol/L 补2/3张液体
等渗性脱水 血清Na 130-150mmol/L之间 补1/2张液体
高渗性脱水 血清Na>150mmol/L 补1/3张液体
以250ml,1/2张,3:2:1液举例
为糖:等渗0.9%Nacl :等渗1.4%NaHCO3,(钾为细胞内离子,不算张力,糖也不算张力)
1.用等渗液配法为:
5%或10%糖:250ml×1/2(即3/3+2+1)=125ml
0.9%Nacl:250ml×1/3=83ml
1.4%NaHCO3:250ml×1/6=41ml
三者混合就是3:2:1,250ml
算一下,350ml,4:2:1怎么配制?
2.临床上我们都用10%Nacl和5%NaHCO3 来配制,10%Nacl为11张,5%NaHCO3为3.5张,为了应用方便,10%Nacl简记为10张,5%NaHCO3简记为4张。
250ml,3:2:1的粗略配制:
先定总量:5%或10%糖250ml
内加10%Nacl:250×1/3×1/10=8.3ml
内加5%NaHCO3 :250×1/6×1/4=11ml
混合就是粗略的3:2:1液了。
注:按此简易算法,实际溶液总量为250+8.3+11=260ml,而且与精确的配制相比,Nacl略多,NaHCO3略少,但实际应用中,这种差异可以忽略,要追求精确的话,可适当减少10%Nacl或增加5%NaHCO3的量,但实际上都在1ml的范围内。用得多了,根本不必去死记书本上配制比例
小儿腹泻病静脉补液的原则及方法
常见的静脉溶液
①等张液:2:I液=0.9%氯化钠液:1.4%NaHC03(或1/6M乳酸钠);②2/3张液:4:3:2液=0.9%氯化钠液:10%葡萄糖:1.4%NaHC03(或1/6M乳酸钠);l:1加碱液=0.9%氯化钠液lOOml+1O%葡萄糖100m1+5%NaHCOa10ml;③1/2张液:2:3:1液二0.9%氯化钠液:10%葡萄糖:l.4%NaHC03(或1/6M乳酸钠);④1/3张液:2份0.9%氯化钠液:6份10%葡萄糖:1份1.4%NaHCO3;⑤维持液:10%葡萄糖100ml+5%NaHC035m1+10%KCl2ml。
补液的用羹及成分
补液应包括3个组成部分:累积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补液的关键在于第1天24小时,重度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和严重酸中毒,首先要扩容纠酸,继而继续补充累积损失、异常及继续生理丢失量。
待血循环和肾功能恢复后,机体自身就能调节。纠正脱水过程中,注意补钾。
第1天补液 三定:定量、定性、定时。三见:见酸补碱、见尿补钾、见惊补钙、镁。
定量: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婴幼儿重度脱水约150—180ral/(kg·日),中度脱水约120~150ml/(kg·日),轻度脱水约90—120ml/(kg·日),学龄前儿童各度补液量应少补1/4,学龄儿童则少补1/3。
定性:溶液种类有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用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用1/3张含钠液。若根据临床表现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首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低渗性脱水若血钠浓度<120mmol/L,可补高张液,常用高张液为3%氯化钠溶液。
定时:输液速度主要取决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补液速度主要分为3个阶段:①扩容阶段:恢复有效循环量。对重度或中度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衰竭者,用2:1等张含钠液20ml/ks,于30~60分钟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②纠正脱水阶段:补充累积损失量。在扩容后根据脱水性质选用不同溶液(扣除扩容量)继续静滴。对中度脱水无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不需要扩容,可直接从本阶段开始补液。本阶段(8一12小时)滴速宜稍快,一般为每小时8~10ml/kg。⑧维持补液阶段:脱水已基本纠正,只需补充生理需要量和继续损失量。12~16小时把余量滴完,一般每小时5ml/kg。若吐泻缓解,可酌情减少补液量或改为口服补液。各度的输液时间大约分别为24、20、16小时。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简称代酸):①轻度代酸患儿不另加碱性药;②重症代酸可静脉缓慢推入5%NaHCO35ml/kg,必要时可重复1次;③已知C02结合力,可按下式计算;(40-CO2V01%)X 0.5X体重(kg)=所需5%NaHCO3液ml数:④已知血酸碱度,可按下式计算:(BE绝对值一3)X 0.3X体重(kg)所需碱性液数(mmol,lmmol含5%NaHCO3液1.7ml)。
钾和其他电解质的补充;①补钾:低钾病人一般采用10%氯化钾溶液,口服较安全,200~300mg/(Kg·日),最好分6次,每4小时1次,或配成0.15%~0.3%浓度的液体(一般在尚未输入的液体中每lOOml加10%KCl液2m1)由静脉均匀输入,速度切忌过快,患儿有尿则开始补钾(有低钾血症的确切依据时,无尿亦可补钾)。又有报道,补钾必须待有尿后进行,否则易引起高血钾。短时快速由静脉给钾可致心跳骤停,必须绝对禁忌。体内缺钾完全纠正常需数日,待患儿能恢复原来饮食的半量时,即可停止补钾。②补钙:佝偻病患儿在输液同时即给口服钙片或钙粉,每次0.5g,每日3次。补液过程中出现手足抽搐时,立即给10%葡萄糖酸钙5~lOml,稀释后则静脉缓慢推入,如多次用钙抽搐并不缓解,则考虑低镁血症。⑧补镁:测定血清镁,如低镁,可深部肌注25%硫酸镁液0.2~0.4ml/(Kg·次),1日2次。
第2天及以后的补液 经第1天补液后,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已基本纠正,主要是补充生理需要量和异常的继续损失量,继续补钾,供给热量。一般可改为口服补液。如果第2天还必须静脉补液时,一般生理需要量按60~80ml/(kg·日)用1/5张含钠液补充。异常继续损失量是丢失多少补充多少,用1/2~1/3张含钠液补充.
E. 跪求关于新生儿术后肠外营养补液(能量计算)谢谢
1g 糖和1g 氨基酸是 4kcal,1g脂肪乳是 9kcal, 一般的小儿氨基酸是16%的,脂肪乳是20%,葡萄糖10%,基础热卡保持在50cal/KG,如果是2公斤的宝宝,脂肪乳和氨基酸从第一天开始计算就是。 脂肪乳 1g*2kg*5(转换成ml)=10ml 每天增加0.5g/kg 最大不超过3.../kg 氨基酸 1g*2kg*17(ml)=34ml 每天增加0.5/kg 最大不超过4g/kg 葡萄糖的量就根据宝宝的液量来计算,调整了,一般是不建议葡萄糖浓度超过12.5% 氨基酸的浓度不超过3%。前几天要保证液量,和血糖的浓度,等宝宝能吃奶了,才把热卡加到120kcal/kg左右。 因为单纯的潜静脉营养是不能把热卡加到100kcal/kg的。
F. 补液量计算公式是
1、按体重减轻估计补液量
生理盐水补液量(L)=正常血钠浓度(142mmol/L)×体重减轻量(kg)/每升生理盐水NaCL含量(154mmol)
2、按血细胞压积估计补液量
补液量(L)=[实际红细胞压积-正常红细胞压积×体重(kg)×0.2]/正常红细胞压积。
正常红细胞压积男性为48%,女性42%。
细胞外液量为体重×0.2。
(6)围手术期小儿补液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急性期一般可按基础代谢需要量计算,即5%~10%葡萄糖50~60ml/kg·d,钠钾各1~2mmol/kg·d(生理盐水10ml含钠1 5mmol,10%氯化钾溶液10ml含钾13mmol),或按1500mL/ m2体表面积给予糖60~75g/ m2体表面积,钠、钾各50~7 0mmol/ m2体表面积。
生理需要量也可以用3∶1溶液补充。高渗脱水时,垂体后叶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远段的吸水作用,因而有人认为高渗脱水时,生理需要量宜酌减1/4。
G. 补液量计算公式是什么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若发热病人+300ml×n。
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缺啥补啥。(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简介
补液的途径:一般在周围静脉(常见为手背,胳膊,小儿头皮)。轻症也可通过口服(如清水,盐水,含钾液,口服补液盐)获得。大量或快速补液可以用深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颈内静脉)。
补液量和补液速度依据病情而变化。补液快时可达1000ml/小时,慢时仅10ml/小时。过慢达不到目的。过快可以引起心衰,或中毒。为带入药物时速度在100-200ml/小时,普通补液速度为300-500ml/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