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公式怎么算
内生肌酐清除率=尿肌酐浓度(mg/L)尿量(L/24h)/血浆肌酐浓度(mg/L)检测前要注意,肉类食物中含大量肌酐以及肌肉剧烈运动可产生肌酐,应避免这些因素。判断肾小球功能有无损害及其程度。在成人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每分钟80ml以下时则表明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
若减至每分钟70~51ml为轻度损害;降至每分钟50~31ml为中度损害;减至每分钟30ml以下,为重度损害;减至每分钟20~10ml为早期肾功能不全,对慢性肾炎患者提示预后不良;减至每分钟10~5ml为晚期肾功能不全;小于每分钟5ml,为终末期肾功能不全。
(1)清除率的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肌酐为肌酸的代谢产物,肌酸与肌肉量成正比,人体以恒定的速度产生和释放肌酐到血液中,由血循环带到肾脏,从尿中排出体外。血肌酐包括内生肌酐与外源性肌酐,内生肌酐是由肌肉所含的磷酸肌酸经水解代谢而产生,不受食物影响。外源性肌酐来自摄入的鱼、肉类食物。
肌酐主要是内生肌酐的影响。由于肌酐分子量小,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可自由通过肾小球,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在血肌酐无异常增高时亦不为肾小管排泄,所以可用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来代替菊粉清除率(Cin)表示肾小球滤过率(GFR)。
② 去除率为什么和脱色率不一样
计算方法不一样。脱色率 等于 脱色前吸光度减去脱色后吸光度 比上脱色前吸光度 乘以百分之百。
例如,Na清除率的计算方法如下:测得尿量V为1ml/min,尿Na浓度U为28mmmol/L,血浆Na浓度P为140mmol/L,Na清除率C=/(140mmol/L)=2ml/min。
脱色率是什么
脱色率是表示物质吸收色素或漂白能力的物理量。某些以胶岭石为主要成分的粘土类岩石,如膨润土、漂白土等,由于它们晶体结构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吸收有色物质及有机杂质的能力。故在精炼石油产品和动植物油类时可用作脱色剂或漂白剂。
③ 怎么算内生肌酐清除率
肌酐清除率顾名思义就是双肾每分钟对体内的肌酐清除到体外的多少。肌酐是肌肉代谢后终末产物只有通过肾小球过滤且很少被肾小管所分泌所以它是反应肾功能的可靠指标。目前测肌酐清除率简单的方法有C-G公式MDRD公式和CKD-EPI公式。这些公式只能初步判断不是很准确。需要的理化检查也很少只要提供患者的血肌酐的数值就可以了,另外要有体重,身高,年龄,性别。如果想更精准测的肾功能还需要测尿肌酐!这种东西最好不要在网上问,到医院请教专科医生,给予正确的诊断!
④ 清除率的计算方法
某甲每分钟尿量为1ml(V=1ml/min),尿中某物质的浓度 (U)为100mg/100ml,血浆中该物质的浓度(P)为1mg/100ml。某乙每分钟尿量为0.8ml(V=0.8ml/min),尿中该物质的浓度(U)为50mg/100ml,血浆中该物质的浓度(P)为0.32mg/100ml。经计算,已肾的该物质排泄量应为U×V=0.8ml/min×50mg/100ml=0.4mg/min。从每分钟该物质排泄量的多少来看,甲肾的功能似乎比乙肾好,其实则不然。因为甲血浆中该物质的浓度比乙肾血浆中的高三倍多,甲肾清除血浆中该物质比较容易,而乙肾则比较困难。所以,从清除血浆中该物质的能力业看,还应该将血浆中浓度(P)这一因素考虑过去。这样,甲肾将该物质从血浆中清除掉的能力为: U×V/P=[(100mg/100ml)×1ml/min]/(1mg/100ml)=100ml/min
乙肾为:U×V/P=[(50mg/100ml)×0.8ml/min]/(0.32mg/100ml)=125ml/min
由此可见,从肾清除血浆中某物质的功能角度来说,乙肾的功能要比甲肾好。
清除率(clearance,C)是指肾在单位时间(一般用每分钟,min)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些物质完全清除出去,这个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毫升数就长为该物质的清除率(ml/min)。其具体计算需要测量三个数值:U(尿中某物质的mg/100ml),V(每分钟尿量,ml/min),P(血浆中某物质的浓度,mg/100ml)。因为尿中该物质均来自血浆,所以,U×V=P×C亦即C=U×V/P
根据上式就可计算出各种物质的清除率。例如,Na 清除率的计算方法如下:测得尿量V为1ml/min,尿Na 浓度U为28mmmol/L,血浆Na 浓度P为140mmol/L,Na 清除率
C=[280mmol/L×1ml/min]/(140mmol/L)=2ml/min
表示肾每分钟清除了2ml血浆中所含的所有Na 。 各种物质的清除率并不一样。例如,葡萄糖的清除率为0,因为尿中不含葡萄糖(U=0mg/100ml);而尿素则为70ml/min,等等。因此,清除率能够反映肾对不同物质的清除能力。通过它也可了解肾对各种物质的排泄功能,所以它是一个较好的肾功能测量方法。
这里需要指出,所谓每分钟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毫升数,仅是一个推算的数值,实际上,肾并不一定把某1ml血浆中的某物质完全清除掉,而可能仅仅清除其中的一部分。但是,肾清除该物质的量可以相当于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该物质的量。所以说,清除率所表示的血浆毫升数是一个相当量。
⑤ 透前透后清除率怎样计算
①直观计算法: KT/V公式中,透析器尿素氮清除率 (K)值,透析时间 (T),V 为患者的体重 (kg) ×0. 58。 ②简单计算方法: KT/V =BUNper - BUNpost BUNmid ③简单模型: KT/V = In (Cb1 - Cb2), Cb1 和Cb2 分别代表透析前、后血BUN浓度 (mmol/L) 。 ④Gotch公式: - KT/V = In [ 1 - 0. 49 (Pcr - 0。
高效透析的定义是高KoA (> 600 mL/min)、高尿素清除率 (> 210 mL/min)、高血流量 (≥350 mL/min)和高透析液流量 (≥500 mL/min)。 说明书上通常标有尿素、肌酐、磷酸盐 (PO4)、β2-微球蛋白和维生素B12的清除率。 清除率取决于膜的厚度和表面积以及密度、特性和孔径大小,是重要的参数。 透析膜能够用清除的溶质很多,在说明书上为什么只选择这几种? 首先来看一下欧洲尿毒症毒素工作组(EUTox)定义的小分子、中分子和大分子的分类: 尿素和肌酐代表小分子清除率,β2-MG代表中分子清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