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计算楼间距
楼间距(前后距)根据日照间距计算
所谓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一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日照间距的计算方法:
以房屋长边向阳,朝阳向正南,正午太阳照到后排房屋底层窗台为依据来进行计算。
如居室所需日照时数增加时,其间距就相应加大,或者当建筑朝向不是正南,其间距也有所变化。在坡地上布置房屋,在同样的日照要求下,由于地形坡度和坡向的不同,日照间距也会随之改变。
当建筑平行等高线布置,向阳坡地,坡度越陡,日照间距可以越小;反之,越大。有时,为了争取日照,减少建筑间距,可以将建筑斜交或垂直于等高线布置。
由图可知:tanh=(H-H1)/D,由此得日照间距应为:D=(H-H1)/tanh;
式中:h—太阳高度角
H—前幢房屋檐口至地面高度;
H1—后幢房屋窗台至地面高度。
D-----日照间距
当然也可以根据日照间距系数换算过来。在这里我们设置日照间距系数为L
根据日照间距系数L=D/(H-H1) 换算出D=L×(H-H1)
得出:(H-H1)/tanh= L×(H-H1) 1/ tanh=L tanh=1/L
日照间距的计算公式:日照间距D= L×(H-H1)
也就是说,得首先得知前幢楼的檐高,才能计算离你家几米建房对自己房间日照有无影响。
另外,还得看日照是否满足大寒日2小时的日照时长。
㈡ 钢筋长度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计算钢筋长度:钢筋的按照形状来分有:直钢筋、弯起钢筋和箍筋三种。
A、直钢筋:钢筋长度=构件长度+弯钩长度增加值-两端的保护层厚度
B、弯起钢筋:钢筋长度=构件长度+弯钩长度增加值+弯起长度增加值-两端的保护层厚度
C、箍筋:箍筋长度=单根箍筋长度×箍筋数量
单根箍筋长度=箍筋内周长+长度调整值=构件截面的周长-4×保护层厚度+长度调整值
箍筋数量=箍筋布置范围长度÷箍筋间距+1
计算方法
当带肋钢筋的公称直径大于25mm时,锚固长度应再乘1.15的修正系数。在地震区还应根据抗震等级再乘一个系数:抗震等级一、二级时系数为1.15;三级时系数为1.05;;四级时系数为1.0。
混凝土中的纵向受压钢筋,当计算中充分利用其抗压强度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相应受拉锚固长度的70%。
当纵向受拉普通钢筋末端采用弯钩或机械锚固措施时,包括弯钩或锚固端头在内的锚固长度(投影长度)可取为基本锚固长度的60%。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钢筋锚固长度
㈢ 钢筋平行长度计算公式
钢筋平行长度计算公式:钢筋长度=构件长度+弯钩长度增加值-两端的保护层厚度
弯起钢筋:钢筋长度=构件长度+弯钩长度增加值+弯起长度增加值-两端的保护层厚度
箍筋:箍筋长度=单根箍筋长度×箍筋数量
单根箍筋长度=箍筋内周长+长度调整值=构件截面的周长-4×保护层厚度+长度调整值
箍筋数量=箍筋布置范围长度÷箍筋间距+1计算方法
当带肋钢筋的公称直径大于25mm时,锚固长度应再乘1.15的修正系数。在地震区还应根据抗震等级再乘一个系数:抗震等级一、二级时系数为1.15;三级时系数为1.05;;四级时系数为1.0。
混凝土中的纵向受压钢筋,当计算中充分利用其抗压强度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相应受拉锚固长度的70%。
㈣ 知道长度,怎么算间距
钢筋根数=【(板长度/板宽度-保护层厚度)÷钢筋间距】+边数
注:1、钢筋长度、宽度看设计施工图;
2、保护层、钢筋间距看设计施工图或规范、图集;
3、边数是几个边加几(如1边加1、4边一起算加4、相当于每一边都要加1根);
4、钢筋根数不适用四舍五入,只要大于就入;(就算N.也要算成N+1根).
㈤ 求长度公式 间距是15mm 实在是不知道怎么算
题目的条件严重不足,没法计算。
请看下面,点击放大:
即使条件充分,解答起来也并不容易。
㈥ 怎样计算楼间距
1。采光需用专门软件计算。 开发商建房需规划局批准,规划局档案里应该有采光分析图,没有就是违法审批。
2。 看地方规定是否采用的是间距系数法确定建筑物间距。
计算公式: 建筑间距= 间距系数x(h1-h2)
h1: 预建建筑高度。
h2: 被遮挡建筑一楼窗台高度。(一楼需有人居住)。
此公式适用于正南方向楼间距计算。
㈦ 计算钢筋的公式 根数 长度 间距
你说的钢筋公式,是造价、设计还是施工计算?
不同地区的不太一致,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要求,查看相应的规范。
㈧ 基坑支护工程怎么用段长和间距计算根数
一、计算公式:
长度/间距+1,并且向上取整。
二、实际计算
83.11/1.4+1=60.36,取值为61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