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会计分录
企业所得税是按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的利润)计算缴纳的。
1、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
2、应纳税所得额=营业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3、应纳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企业所得税的税额,一般都是按利润的25%缴纳
现在有税收优惠,小微企业只缴纳利润的10%或者减半征收
会计分录:
计提时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缴纳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期末结转时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
所得税期末无余额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红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接受捐赠所得和其他所得。
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定修改。将第五十一条第一款中的“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机构、场所的,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修改为“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机构、场所,符合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条件的”。
❷ 会计中所得税费用如何计算
会计中所得税费用计算是按照会计的规定计算的,所得税费用作为费用核算,在核算中设置“所得税费用”科目进行核算,会计中所得税费用计算公示是: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会计中所得税费用计算方法步骤主要分三步:
会计中所得税费用计算第一步是确定递延所得税,不包括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
会计中所得税费用会计处理: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中所得税费用计算方法第二步应该确定应交所得税。
会计中所得税费用计算方法第三步根据“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倒挤得出所得税费用的金额。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
会计中所得税费用计算中,企业进行所得税核算会计处理具体如下:
①会计中所得税费用计算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②会计中所得税费用计算科目可按“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进行明细核算。
③会计中所得税费用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④会计中所得税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企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比照上述原则调整本科目、“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及有关科目。
❸ 目前新准则要求的所得税核算方法有哪些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采用的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如下:
1,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产生的差异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
2,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将本期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的会计处理方法。
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的影响,当税率或税基变动时,必须按预期税率对“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余额进行调整。
补充:新会计准则下采用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差别:
《所得税准则》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或者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应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即《企业会计制度》答应企业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
❹ 所得税费用怎么算
所得税费用有两种计算方法:
1、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2、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或-永久性差异)×25%。
因此实现营业利润800000元,利润总额=800 000-50 000=750000,所得税费用为750000*25%=187500元。
(4)所得税会计计算方法是扩展阅读:
当期所得税费用就是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所得税税率(25%),其中应纳税所得=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纳税调整增加额:税法规定允许扣除项目中,企业已计入当期费用但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金额。如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职工福利费(职工工资及薪金的14%)、工会费(2%)。
职工教育经费(8%)、业务招待费、公益性捐赠支出、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以及企业已计入当期损失但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如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
纳税调整减少额:税法规定允许弥补的亏损和准予免税的项目,如前五年内未弥补亏损和国债利息收入等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注: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即发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负债)---(注: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即转回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 (注: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即发生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资产)---(注: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即转回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结转: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❺ 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
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1、企业的成本是纳税人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发生的各项直接耗费和各项间接费用。
2、费用是纳税人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3、损失是纳税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营业外支出、经营亏损和投资损失等。
4、准予扣除项目包括利息支出;计税工资;捐赠;业务招待费;职工养老基金和待业保险基金;残疾人保障基金;财产、运输保险费;固定资产租赁费;坏账准备金和商品削价准备金;转让固定资产支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盘亏、毁损报废净损失;总机构管理费;国债利息收入;亏损弥补。
5、收入总额是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货币形式包括现金、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及债务的豁免等;非货币形式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存货、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劳务及有关权益等。
(5)所得税会计计算方法是扩展阅读:
企业所得税的的征税对象及纳税人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所得,包括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红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接受捐赠所得和其他所得。
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缴纳企业所得税。包括6类: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有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组织。
❻ 所得税费用怎么算
所得税费用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倒挤的: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另一种是直接计算的: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或-永久性差异)×25%,前提是不存在预期的税率变动。
具体表现为:企业设立一个汇算清缴账户,并存入一定的金额,在核算出当期的所得税时税款通过汇算清缴账户结算,即使后期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也会在下一个会计期间返还或者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