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QTc间期的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
由于QT间期与心率成反比,常通过各种计算转换成非心率依赖的校正值,即QTc间期
QTc间期:Bazetts公式该公式最常用,计算方法为QTcB = QT/(RR^0.5),RR为标准化的心率值,根据60除以心率得到。
Fridericia公式计算方法为QTcF = QT/(RR^0.33),RR为标准化的心率值,根据60除以心率而得。
当心率超过60次/min时,Bazetts法对QT的校正程度超过Fridericia法,即QT/QTc临床试验出现阳性结论的可能性增加。反之,当心率低于60次/min时,Fridericia法与Bazett法相比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校正不足。
Ⅱ 药理学里面的 药物半衰期的公式及计算方法
当测定药物半衰期时,药物单次静脉注射给药后,可在不同时间取血检测药物浓度,至少取6~7个点,以判断曲线类型。若以药物浓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得一直线,由直线上任意两点算出斜率。 斜率(b)=(logc1-logc2)/(t1-t2) 式中c1和c2为直线上任意两点浓度,t1和t2分别为该浓度相应的时间。 当符合一室模型药物静脉注射后,可准确地测知两个不用时间(t1,t2)的血药浓度(c1,c2)后,即可代入b= -K/2.303,求出消除率常数b。 k= - 2.303 *b 而t1/2与k的关系如下: t1/2 = 0.693/k 按该公式,可以计算上述半衰期。
Ⅲ mtt 药物抑制率如何计算
(1-实验组OD/对照组OD)*100%
Ⅳ 怎么用I和V算ic50
IC50(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即半抑制浓度,指某一种物质对某些生物程序抑制达到50%抑制效果时的浓度。对细胞增殖方面,可以理解为对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达到细胞正常增殖水平50%时的药物浓度。通常用IC50来衡量药物对细胞的毒性或者细胞对药物的耐受能力,在药物实验中,常用IC50来评估实验中使用的药物浓度。IC50的计算方法很多,常用的有Excel、graphpad prism、SPSS等。
一、使用Excel计算IC50
首先将数据输入Excel中
因为药物浓度与抑制率的线性关系并不理想,因此需要用药物浓度的对数与抑制率作图。
结果如下,这一组数据的IC50为23.02。
Ⅳ 什么 是溶血率
红细胞自身溶血试验,测定患者血液在37度孵育48小时后,自发产生的溶血程度(溶血率),用于鉴别:
1.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溶血加快,能被葡萄糖纠正
2.遗传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自身溶血加快,其中I型能被葡萄糖和ATP纠正;II型不能被葡萄糖纠正,但能被ATP纠正
3.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自身免疫性贫血和药物性溶血均不能被葡萄糖纠正。
测定管溶血率公式:
测定管AX(1-红细胞比积)X100%/(全溶血对照管AX4)
A: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吸光度值
Ⅵ 请问药物学中的LD50的定义和意义,并比较常用的三种计算方法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 较为简单的定义是指引起一群受试对象50%个体死亡所需的剂量。精确的定义指统计学上获得的,预计引起动物半数死亡的单一剂量。LD50的单位为 mg/kg体重,LD50的数值越小,表示毒物的毒性越强;反之,LD50数值越大,毒物的毒性越低。与LD50概念相同的剂量单位还有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半数抑制浓度或半数失能浓度(IC50)。LC50 是指能引起一群受试对象50%个体死亡所需的浓度。IC50是指一种毒物能将某种酶活力抑制50%所需的浓度。毒理学最早用于评价急性毒性的指标就是死亡,因为死亡是各种化学物共同的、最严重的效应,它易于观察,不需特殊的检测设备。长期以来,急性致死毒性是比较、衡量毒性大小的公认方法。在毒理学试验中,所需的实验动物数量是根据LD50不同的测定方法决定的。因为LD50并不是实验测得的某一剂量,而是根据不同剂量组而求得的数据。
LD50在毒理中是最常用于表示化学物毒性分级的指标。因为剂量—反应关系的“S”型曲线在中段趋于直线,直线中点为50%,故LD50值最具有代表性。 LD50值可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动物种属和品系、性别、接触途径等,因此,表示LD50时,应注明动物种系和接触途径。雌雄动物应分别计算,并应有 95%可信限。如受试物在液体中时,以半数致死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表示,单位为mg/L。LC50也用于表示空气中化学物的浓度,以mg/m3为表示单位。
Ⅶ 关于溶血
溶血(hemolysis): 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可由多种理化因素和毒素引起。在体外,如低渗溶液、机械性强力振荡、突然低温冷冻(-20℃~—25℃)或突然化冻、过酸或过碱,以及酒精、乙醚、皂碱、胆碱盐等均可引起溶血。人血浆的等渗溶液为0.9%NaCl溶液,红细胞在低于0.45%NaCl溶液中,因水渗入,红细胞膨胀而破裂,血红蛋白逸出。在体内,溶血可为溶血性细菌或某些蛇毒侵入、抗原-抗体反应(如输入配血不合的血液)、各种机械性损伤、红细胞内在(膜、酶)缺陷、某些药物等引起。溶血性细菌,如某些溶血性链球菌和产气荚膜杆菌可导致败血症。疟原虫破坏红细胞和某些溶血性蛇毒含卵磷脂酶,使血浆或红细胞的卵磷脂转变为溶血卵磷脂,使红细胞膜分解。
溶血病宝宝的临床表现
●皮肤与巩膜发黄
溶血症宝宝皮肤和巩膜(俗称白眼珠)明显发黄,常于出生后24小时内或第2天出现,48小时内迅速加重,血清胆红素浓度急剧上升超过12~15mg/dl,甚至达20mg/dl以上。
●贫血
患儿均有轻重不等贫血,严重者可引起心力衰竭,全身浮肿。
●肝脾肿大
轻症无明显增大,重症胎儿水肿时有明显肝脾增大
●神经症状
出现嗜睡、拒奶、四肢松软,继而抽搐,表现为两眼凝视、眨服、四肢阵阵发硬伸直,或全身角弓反张,有时尖叫等表现即称核黄疸或胆红素脑病,常于血清胆红素达20mg/dl以上时发生,是由于间接胆红素进入脑组织中,损伤脑细胞所致。
●发热
溶血症患儿常伴有发热。
病因
[]
本病主要是母婴间血型不合而产生同族血型免疫反应的遗传性疾病胎儿由父母新方面遗传来的显性抗原恰为母亲所缺少,此抗原侵入母体,产生免疫抗体通过胎盘绒毛膜进入胎儿血循环与胎儿红细胞凝集、使之破坏而出现溶血,引起贫血水肿、肝脾肿大和生后短时间内出现进行性重度黄疸,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
哪些妈妈可能会生ABO血型不合的宝宝?
]
1.病史中有自然流产史及前一胎新生儿黄疸史者。
2.血型检查为O型,其丈夫为A、B或AB型。
3.O型血准妈妈在孕前查出抗A或抗B抗体效价较高者。
4.O型血准妈妈孕期抗A(B)IgG效价>1:64者。
5.孕期B超检查,严重溶血者可见胎儿皮肤水肿,肝脾肿大等。
得了ABO溶血病怎样治疗?
一、新生宝宝刚出生时就要做好各项工作
a.分娩时,就要做好新生儿的抢救准备。
b.胎儿娩出立即断脐,减少抗体进入宝宝体内。
c.保留脐带,以备严重溶血病患儿换血用。
二、对小宝宝的治疗
ABO溶血病患儿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贫血。临床症状轻重差别很大,轻者常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相似,严重者可有明显的症状。新生儿出生后要严密观察黄疸出现时间,一般第2~3天,严重者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并要注意黄疸加深速度,如胆红素浓度过高,不及时处理可引起胆红素脑病,以后影响智力,所以ABO溶血病要及早治疗。
a.光照疗法
光照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黄疸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它的优点是退黄疸快,副作用少,皮肤黄疸接受光照后胆红素可分解成水溶性,从肠道、尿中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中胆红素浓度,可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副作用:光照疗法时有的宝宝可出现一过性皮疹,大便次数增多等轻微的副作用,这些症状不需要处理,停光照后可自愈。
b.药物治疗
黄疸较严重者可反复多次光照疗法,同时加用药物治疗。可用抑制抗原反应的药物以减少继续溶血,活跃肝细胞酶系统,可加速胆红素代谢和排泄或阻止胆红素在肠道的再吸收及中药利胆退黄。
C.补充铁剂或输血
绝大多数ABO溶血病的宝宝不需要换血,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新生儿ABO溶血病常同时伴有贫血,其程度与溶血程度一致。轻度溶血者常贫血较轻,严重溶血病患儿可有较重的贫血,可根据贫血程度给予补充铁剂或输血等相应的治疗。
妈妈孕前、孕期检查可减少溶血病的发生
1.有可能怀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妈妈,如在孕前被查出血型抗体效价高者可在孕前先进行中药治疗来降低抗体,预防怀孕后宝宝患ABO溶血病。
2.孕后定期查抗体效价,第一次孕16周开始查抗体,第二次孕28~30周,以后2~4周查一次,自抗体效价增高时开始予孕妇口服中药,每日一剂至分娩。
3.孕期诊断为血型不合溶血病者,在24、30、33周各进行10天的综合治疗,以提高胎儿抵抗力。
4.自预产期前2周开始口服肝酶诱导剂,可加强胎肝细胞葡萄糖醛酸与胆红素的结合能力,从而减少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溶血症症状
患新生儿溶血症的宝宝会出现各种症状,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贫血等。症状轻的进展缓慢,全身状况影响小;严重的病情进展快,出现嗜睡、厌食,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或死亡。
黄疸 红细胞破坏分解出来的胆红素呈黄色,它可以分布于人体全身,使机体组织的颜色变黄,由于皮肤和巩膜(俗称白眼珠)位于机体表面,发黄最为明显,也就是黄疸。大多数新生儿出生后都会有黄疸的表现,但当黄疸出现过早、发展过快,或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时,就要注意有发生溶血症的可能。溶血症婴儿的黄疸常于出生后24小时内或第2天出现。
贫血 由于红细胞破坏,患溶血症的宝宝都有轻重不等的贫血。
肝脾肿大 重症溶血时,出现胎儿水肿并可有明显肝脾增大,这种症状多见于Rh溶血病。
胆红素脑病 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时会损伤脑细胞,引起胆红素脑病,这是溶血病最严重的合并症。一般发生在分娩后2~7天,表现为黄疸加重,患儿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喂养困难、双眼凝视、惊厥等。如不及时治疗,可致死亡或有运动功能障碍、智能落后等后遗症。
发热 发热可能是小儿溶血后机体的一种反应,也可能是较严重胆红素脑病时。热度也许不一定很高,但如果是因后者而发生的,说明病情已比较严重。
爸爸妈妈也不需要太担心
年轻的爸妈们也不用太担心,一般情况下ABO血型溶血症状很轻,孩子出生后大多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及时进行蓝光照射和药物治疗,孩子病情都可以缓解,即使是严重的Rh溶血病,若及时进行换血,绝大多数宝宝也都能转危为安。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编辑词条
参考资料:
1.新生儿溶血症的症状与对策(http://www.daihaizi.com/dict/article702.htm)
2.关于胎儿溶血 http://www.xy280.com/xysc/huaiyun/yqibj/20080610/6223.shtml
3.什么是ABO溶血 http://www.xy280.com/qzbk/rcp/20080602/6082.html
4.ABO血型不合会溶血 http://www.xy280.com/xysc/xinse/cjjb/20080404/4693.shtml
Ⅷ 溶血试验
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介绍:
在无菌条件下正常人肝素抗凝血在37℃环境下放置24-48h后,红细胞因能量消耗最终被破坏,即发生轻微溶血。当加入葡萄糖、三磷酸腺苷(ATP)后,可获得不同程度的纠正。
该项试验是筛查和鉴别由于红细胞膜缺陷而产生溶血性贫血的较为灵敏的检查。
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正常值:
在生理盐水中: 24h溶血率<0.005; 48h溶血率<0.035;
加入10%葡萄糖:24h溶血率<0.004; 48h溶血率<0.006;
加入ATP:24h可见肉眼溶血; 48h不溶血。
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临床意义:
本试验主要用于溶血性贫血的病因诊断。
a)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明显增高,并可用葡萄糖和ATP纠正。
b)其他遗传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也可增高,并分别可被葡萄糖或ATP纠正。
c)丙酮酸激酶缺乏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药物性溶血等增高,加葡萄糖不能纠正,加ATP能纠正。
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注意事项:
一、抽血前的注意事项
1、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 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2、体检前一天 的晚八时以后,应禁食,以免影响第二天空腹血糖等指标的检测。
3、抽血时 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二、抽血后应注意
1、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肿。
2、按压时间应充分。 各人的凝血时间有差异,有的人需要稍长的时间方可凝血。所以当皮肤表层看似未出血就马上停止压迫,可能会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渗至皮下造成青淤。因此按压时间长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倾向,更应延长按压时间。
3、抽血后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应立即平卧、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体检。
4、若局部出现淤血,24小时后用温热毛巾湿敷,可促进吸收。
Ⅸ 如何计算抑制率
以分光光度计测试(412nm波长)时,按下式计算抑制率:抑制率(%)=[(ΔΑ0-ΔΑt )/ΔΑ0]×100。
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胆碱酯酶正常功能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农药的浓度呈正相关系。
正常情况下,酶催化神经传导代谢产物(乙酰胆碱)水解,其水解产物显色剂反应,产生黄色物质,用农药残留检测仪器测定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值,计算出抑制率,通过抑制率可以判断出样品中是否含有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存在。
(9)药物抑制溶血率的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分析为在复杂的基质中对目标化合物进行鉴别和定量。农药残留的一般分析过程为提取-净化-检测。经典的农药残留分析步骤通常是:水溶性溶剂提取-非水溶性溶剂再分配-固相吸附柱净化-气相或液相色谱检测。
其中提取和净化为前处理部分,样品前处理不仅要求尽可能完全提取其中的待测组分,还要尽可能除去与目标物同时存在的杂质,避免对色谱柱和检测器等的污染,减少对检测结果的干扰,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因此提取、净化是农药残留分析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前处理步骤,其好坏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经典的提取、净化方法主要有:振荡浸取、组织捣碎、超声波提取、索氏提取、液-液分配、柱层析、共沸蒸馏等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样品前处理技术向着省时、省力、廉价、节省溶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微型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