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么算实际GDP
实际GDP=名义GDP/100*某年的GDP平减指数
实际GDP和名义GDP通常是不等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等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由通货膨胀引发的价格变动,即使产量一直没有变动,名义GDP仍然会上升。
GDP缩减指数(GDP deflator)可以通过每年的实际GDP和名义GDP进行划分得到,基础年的GDP缩减指数为1,这体现了经济的价格变化(通货膨胀或紧缩)的整体水平。
某年的GDP平减指数=(该年的名义GDP/该年的实际GDP)×100
实际GDP的年度增长是经通货膨胀调整后的名义GDP增长率,通常是用百分数来表示的。
(1)简述实际gdp的计算方法公式扩展阅读: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理论上三种方法的核算结果相同。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方法,即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核算期内生产的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增加值。
核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核算方法。
按照这种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相加得到。
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产品和服务的最终去向,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与服务净出口三个部分。
局限性:
(1)由于GDP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包括进来。特别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
(2)GDP没有包括环境质量。设想政府废除了所有环境管制,那么企业就可以不考虑他们所引起的污染而生产物品与劳务。在这种情况下,GDP会增加,但福利很可能会下降。空气和水质量的恶化要大于更多生产所带来的福利利益。
(3)GDP也没有涉及收入与分配。人均GDP告诉我们平均每个人的情况,但平均量的背后是个人收入的巨大差异。
② 名义gdp和实际gdp的计算公式
名义GDP=实际GDP×GDP缩减指数,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即价格总水平)。
(2)简述实际gdp的计算方法公式扩展阅读:
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是:
1、两者采用的价格水平不同:前者是采用的本期的价格来衡量本期的产出或收入,后者是采用既定基期的价格来衡量本期的产出或收入。
2、两者的经济意义不同:前者采取本期价格衡量本期产出说明名义GDP衡量的是本期经济活动的综合结果,这个综合包括价格水平也包括产量;后者较之而言,相对精确衡量了本期产量成果,更好说明了物质财富的进展情况。
名义GDP:名义GDP也称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即价格总水平),即投资者可以根据名义gdp和gdp折算指数计算出实际gdp,或者根据实际gdp和gdp折算指数计算出名义gdp。
gdp又称国内生产总值,它是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人均GDP就是用国内生产总值除以总人数而得出来的数据,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每个居民的平均贡献值。
人均GDP是年收入吗?
很多人会产生错觉,认为人均GDP就是人均收入,其实GDP和收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简单理解,人均GDP是指每个人平均创造的总财富,而人均收入只是每个人平均获得的财富分配。显然每个人创造的财富值和分配到的财富值是不一样的,就好比个人创造公司预期收益和个人拿到手上的工资是不相同的。
再例如,同一个劳动者,从事农业劳动每年的GDP产出可能为10万元,但如果进入企业从事工业生产,那么每年的GDP产出可能达到100万元,但收入水平也许并无突出变化。
因此人均GDP与人均收入并没有完全对应的关系,但一般人均GDP要高于人均收入。
此外,人均收入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存在差异,人均收入中包含社保、个人所得税等费用,而这些收入是不可支配的。
以上关于GDP通俗解释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温馨提示,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③ gdp计算三种公式是什么
如下:
1、生产法
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2、收入法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也可看成是GDP=生产要素的收入+非生产要素的收入
3、支出法
GDP = C + I + G +(X-M)
需知:
实质GDP和名义GDP通常是不等的(只有数学实质GDP的固定价格的基数年相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实质GDP=名义GDP÷本地生产总值平减物价指数(指以基期为100该期间的指数)。
名义GDP=实质GDP×本地生产总值平减物价指数。
至于名义GDP增长率与实质GDP增长率的关系,则是名义GDP增长率=[(1+实质GDP增长率)×(1+本地平减物价指数升幅)×100%]-1。
④ 实际gdp计算公式是什么
实际gdp的计算方法为:实际gdp=名义gdp/100*某年的gdp平减指数。
实际gdp和名义gdp通常是不等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等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由通货膨胀引发的价格变动,即使产量一直没有变动,名义gdp仍然会上升。
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差异。经济学中,与名义GDP相对应的是实际GDP,二者的差别是:名义GDP是按照当期价格计算,而实际GDP是按照基期价格(即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简单而言,与实际GDP相比,名义GDP忽略了通货膨胀因素带来的价格水平的变化。
简单举例。无论名义GDP,还是实际GDP,二者都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比如我们说经济要实现8%的年度增长目标,指的就是GDP要比上一个统计年度增长8%。
⑤ GDP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1、实质GDP=名义GDP÷本地生产总值平减物价指数(指以基期为100该期间的指数);
2、名义GDP=实质GDP×本地生产总值平减物价指数;
3、至于名义GDP增长率与实质GDP增长率的关系,则是
名义GDP增长率=[(1+实质GDP增长率)×(1+本地平减物价指数升幅)×100%]-1
(5)简述实际gdp的计算方法公式扩展阅读:
局限性
(1)由于GDP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包括进来。特别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
(2)GDP没有包括环境质量。设想政府废除了所有环境管制,那么企业就可以不考虑他们所引起的污染而生产物品与劳务。在这种情况下,GDP会增加,但福利很可能会下降。空气和水质量的恶化要大于更多生产所带来的福利利益。
(3)GDP也没有涉及收入与分配。人均GDP告诉我们平均每个人的情况,但平均量的背后是个人收入的巨大差异。
由此可见,就大多数情况,但不是对所有情况而言,GDP是衡量经济福利的一个好指标。
(4)GDP概念是源自于交换产生财富的原理。这个原理的基本条件是:一是交换必须自愿,二是交换必须不妨碍第三人,三是交换必须在两个清晰的产权主体之间真正发生。
⑥ 简述GDP的三种核算方法
GDP的三种核算方法分别是: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1、生产法。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物质产品投入+服务投入)。
2、收入法。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支出法。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货物和服务出口-货物和服务进口)。
(6)简述实际gdp的计算方法公式扩展阅读: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常被认为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指标。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理论上三种方法的核算结果相同。
每个时段公布的GDP都有其特定阶段的含义和特定的价值,不能因为在不同时间公布的数据不同,而怀疑统计数据存在问题。当然,中国在GDP的计算体系上也有一些缺憾,例如中国长期采用的原产生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统计核算体系,从实际情况看,不少地方已经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了。
⑦ GDP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GDP的计算的方法:
用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GDP = C + I + G +(X-M)
用收入法核算GDP的公式: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用生产法核算GDP:按支出法、收入法与生产法计算的GDP在量上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项来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致。实际统计中,一般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支出法为基本方法,即以支出法所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