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计算方法 > 避难层使用方法视频

避难层使用方法视频

发布时间:2022-08-03 00:02:32

㈠ 高层楼发生火灾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有哪些

高楼火灾逃生法则:

1、是要事先了解和熟悉住宅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防万一。高层居住建筑至少有两部楼梯可以供疏散使用。火灾发生后,可以寻着指示灯或者指示标识逃生。千万不要乘坐电梯,以免电梯停电或失控。

2、房间内发生火灾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可以用灭火器或者消防拴第一时间扑灭,此时还应呼喊周围的人出来参与灭火和报警,如果火势无法控制,应该立即自己疏散,并且走时要把房门关上,防止烟气进入走道。逃出火场后,不要再顾忌遗留在室内的物品,再返回去拿。

3、当起火点在其他房间或者楼层,开门前应该用手触摸一下门的把手,如果门锁的温度已经很高,或者烟雾从门缝中往里钻,则说明外面的火已经很大,千万不要贸然地打开房门。

如果门锁温度正常,或者门缝没有烟雾钻进来,说明火离自己还有一段距离,这时候可以打开一道门缝,观察一下外面的情况。开门时应该用一只脚抵住门的下框,防止外面的热浪将门冲开,使火势蔓延。在确信大火并没有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情况下,这时候尽快地逃离火场。

4、当大火和浓烟已经封闭通道,应关闭房门内所有门窗,防止空气对流,延迟火焰蔓延的速度,并且用一些布条堵住门窗的缝隙,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用水浇在门窗上降低它的温度,等待救援。

如果深居楼层较高的情况下,也不能盲目地去跳,从窗户跳,要向外发出呼救的信号,可以抛一些沙发垫、枕头这些软的物体,夜间可以打开手电,使下面的人能够知道这里有人,能够救助。

5、当离开房间发现起火部位就在本楼层时,应尽快就近跑向已知的紧急疏散出口,遇有防火门应该及时关上,如果楼道被烟气封锁或者包围的时候应该尽量降低身体尤其是头部的高度,用湿毛巾或者衣物堵住口鼻。

6、一般高层建筑都会设有避难层。如果不能安全逃到地面,那么应往避难层逃生,在避难层等待救援。

7、当被大火困在房内无法脱身时,不能盲目从窗口往下跳,要用湿毛巾捂住鼻子,阻挡烟气侵袭,耐心等待救援,并想方设法报警呼救。

(1)避难层使用方法视频扩展阅读

常见火灾预防:

1、公共场合防火措施:

(1)、在公共场所使用电热设备时,要远离可燃物。

(2)、使用的照明灯具要与可燃物质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3)、电器用完后,应及时将电源切断,并放置在不燃的基座上,等余热散尽后,再收存起来。

(4)、在参加公共场所活动时,尽可能不要吸烟。

(5)、当参加公共场所活动时,要禁止易燃易爆物品带入。如剧场、俱乐部演出时,使用的发令枪纸、鞭炮、烟火等易燃易爆物品,应有专人监护,并远离可燃物 。

2、电气火灾预防:

(1)、新安装的线路设备装好后要经过检验合格,才可通电,临时线路要严格控制,专人负责管理,用后拆除。

(2)、采用合格的线路、插座等器材和用电设备。

(3)、线路和设备要由专业电工安装,一定要符合有关安全规定。

3、生活火灾预防:

(1)、不乱扔烟头。把烟头随意乱丢,碰到可燃物质,就可能酿成火灾。

(2)、不躺在床上吸烟。

(3)、不在蚊帐内点蜡烛看书。

(4)、不焚烧杂物。

(5)、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6)、不使用电炉、热的快、电热杯、电饭锅等电热设备。

(7)、不擅自使用煤炉、煤油炉、液化器灶具、酒精炉等可能引发火灾的器具。

(8)、要人走灯关。嗅到电线胶皮糊味,要及时报告,采取措施。

(9)、台灯不要靠近枕头和被褥。

㈡ 建筑避难层有什么规定

建筑避难层规定: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大于50m,以便对火灾时不能经楼梯疏散而要停留在避难层的人员可采用消防云梯车进行救援。此外,根据普通人爬楼梯的体力消耗情况,结合各种机电设备及管道等的布置和使用管理要求,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以不大于50m较为适宜。50m的救援高度主要是考虑了目前国内主战举高消防车,如50m高云梯车的操作要求。

功能设置要求

火灾时需要集聚在避难层的人员密度较大,为不至于过分拥挤,结合我国的人体特征,避难层的使用面积按每平方米平均容纳5人确定。为使需要避难的人员不错过避难层,要求防烟楼梯间在避难层错动位置或上下层断开,使人员均可经避难层方能上下。

当建筑内的避难人数较少而不需将整个楼层用作避难层时,可以采用防火墙将该楼层分隔成不同的区域。此时,从非避难区进入避难区的部位.要采取措施防止非避难区的火灾和烟气进入避难区,如设置防烟前室等。为了保障人员安全.减轻人员的恐惧,应在避难层设置应急照明,并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以便和消防控制室及地面消防部门互通信息。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避难层

㈢ 遭遇火灾时,如何正确使用消防设备逃生

如果是学生,寝室里发生火灾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楼道外面的消防栓逃生。防火以及逃生的方法教了无数次,可是消防员还是很忙,因为起火的事故实在是太多了。我都不知道是因为大家太大意,还是真的对于仿佛没有什么意识,在你看来遭遇火灾时,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使用消防设备逃生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下方分享你的观点。

一,我们可以使用消防栓逃生。

如果发生火灾,我们身边可以用到的防火设备就是防火栓和灭火器,建议大家在网上搜索一下灭火器应该如何使用,以及哪种类型的灭火器,具体可以灭哪些火。不是说所有的灭火器都可以共同灭火的,而且我们还可以使用消防栓逃生,现在学校里包括居民楼都有安装一定数量的消防栓,如果发生火灾我们就打开消防栓,利用防火设备逃生。

㈣ 避难层的具体法规。

2.0.19 避难层 refuge storey
6.1.13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1.13.1 避难层的设置,自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
6.1.13.2 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
6.1.13.3 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0人/m2计算。
6.1.13.4 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
6.1.13.5 避难层应设消防电梯出口。
6.1.13.6 避难层应设消防专线电话,并应设有消火栓和消防卷盘。
6.1.13.7 封闭式避难层应设独立的防烟设施。
6.1.13.8 避难层应设有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1.00h,照度不应低于1.00lx。

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架空层及避难层的净高不应低于2m。

国内设计虽然无规范作依据,但参考了国外或是某一地区的规范或规定,设置了避难层或避难间,这是可取的技术措施。因此,本规范修订时,增加了设避难层的条款。避难层或避难间是发生火灾时,人员逃避火灾威胁的安全场所,应有较严格的要求。为此,对设置避难层的技术条件作了具体规定。这里对几个方面的问题,作简要说明。
1.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楼层不宜超过十五层的原因是,发生火灾时集聚在第十五层左右的避难层人员,不能再经楼梯疏散,可由云梯车将人员疏散下来。目前国内有一部分城市配有50m高的云梯车,可满足十五层高度的需要。
还考虑到各种机电设备及管道等的布置需要,并能方便于建成后的使用管理,两个避难层之间的楼层,大致定在十五层左右。
2.进入避难层的入口,如没有必要的引导标志,发生了火灾,处于极度紧张的人员不容易找到避难层。为此提出防烟楼梯间宜在避难层错动位置或上下层断开通过避难层,但均应通过避难层,使需要进入的人能尽早进入避难层。
3.避难层的人员面积指标,是设计人员比较关心的事情。集聚在避难层的人员密度是要大一些,但又不致于过分地拥挤。考虑到我国人员的体型情况,就席地而坐来讲,平均每平方米容纳5个人还是可以的。
4.其余条款在设计中应予满足,因为这些要求,是比较重要的、缺一不可的。

㈤ 120米公共建筑应设几个避难层

至少也要两个避难层。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大于50m,以便对火灾时不能经楼梯疏散而要停留在避难层的人员可采用消防云梯车进行救援。

此外,根据普通人爬楼梯的体力消耗情况,结合各种机电设备及管道等的布置和使用管理要求,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以不大于50m较为适宜。50m的救援高度主要是考虑了目前国内主战举高消防车,如50m高云梯车的操作要求。

《通则》6.4.2条的条文解释: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高层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而《高规》6.1613条已规定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赢设置避难层。北京、上海已建100米以上的高层住宅也设置了避难层(间)的。

依据为超过100米以上的高层住宅(包括单元式或通廊式),要将人员尽短的时间内疏散到室外,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对规范理解不清楚的时候可以看看后面的条文说明。

(5)避难层使用方法视频扩展阅读:

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大于50m,以便对火灾时不能经楼梯疏散而要停留在避难层的人员可采用消防云梯车进行救援。此外,根据普通人爬楼梯的体力消耗情况,结合各种机电设备及管道等的布置和使用管理要求,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以不大于50m较为适宜。50m的救援高度主要是考虑了目前国内主战举高消防车,如50m高云梯车的操作要求。

火灾时需要集聚在避难层的人员密度较大,为不至于过分拥挤,结合我国的人体特征,避难层的使用面积按每平方米平均容纳5人确定。为使需要避难的人员不错过避难层,要求防烟楼梯间在避难层错动位置或上下层断开,使人员均可经避难层方能上下。当建筑内的避难人数较少而不需将整个楼层用作避难层时,可以采用防火墙将该楼层分隔成不同的区域。

㈥ 避难层(间)的设置有哪些要求

避难层(间)的设置的要求:

(一)、高度设置要求

1、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大于50m,以便对火灾时不能经楼梯疏散而要停留在避难层的人员可采用消防云梯车进行救援。

2、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以不大于50m较为适宜。50m的救援高度主要是考虑了目前国内主战举高消防车,如50m高云梯车的操作要求

(二)功能设置要求:

1、避难层的使用面积按每平方米平均容纳5人确定,并宜按5.0人/m2计算。

2、要求防烟楼梯间在避难层错动位置或上下层断开,使人员均可经避难层方能上下。当建筑内的避难人数较少而不需将整个楼层用作避难层时,可以采用防火墙将该楼层分隔成不同的区域。

3、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其中的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应集中布置,设备管道区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

管道井和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避难区;确需直接开向避难区时,与避难层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4、避难间内不应设置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不应开设除外窗、疏散门之外的其他开口;

5、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

6、应设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

7、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

8、在避难层(间)进入楼梯间的入口处和疏散楼梯通向避难层(间)的出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

9、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

(6)避难层使用方法视频扩展阅读:

避难层分类:

1、敞开式避难层:

敞开式避难层是指四周不设围护构件的避难层,一般设于建筑顶层或平屋顶上。这种避难层结构简单,投资小,但防护能力较差,不能绝对保证不受烟气侵入,也不能阻挡雨雪风霜,比较适合于温暖地区。

2、半敞开式避难层:

四周设有高度不低于 1. 2m的防护墙,上部开设窗户和固定的金属百页窗。

这种避难层既能防止烟气侵入,又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可以进行自然排烟。但它仍具有敞开式避难层的缺点,不适用于寒冷地区。

3、封闭式避难层(间):

封闭式避难层(间)四周及隔墙采用耐火防护墙,室内设有独立的空调系统和防排烟系统,外墙及隔墙一般不开门窗;如开门窗,则采用甲级防火门窗。封闭式避难层可防止烟气和火焰的的侵害以及免受外界气候的影响。

阅读全文

与避难层使用方法视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毛细管方法检测HbA1c优点 浏览:653
清洗冰箱方法和步骤 浏览:585
如何制作直播的方法 浏览:973
腰间盘锻炼的方法 浏览:994
缓解疲劳的方法都有哪些 浏览:848
民间投篮训练方法 浏览:953
哪些方法可以捕捉文案创作灵感 浏览:187
手机肌肉训练方法 浏览:717
功能失效路径分析方法 浏览:529
玻璃上油漆怎么洗掉最简单方法 浏览:122
新冦病毒有哪些检测方法 浏览:698
教儿童记数字简单方法图 浏览:544
联想增霸卡安装方法 浏览:935
手机照片定制方法 浏览:248
人正确的呼吸方法 浏览:143
常用肌松检测方法 浏览:838
access有什么方法关闭 浏览:486
筋膜炎的胳膊痛康复锻炼方法 浏览:277
管路中活接连接方法 浏览:365
如何坚持日更的方法 浏览: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