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象棋的步数怎么算
象棋的棋盘是在长方形的平面上,绘有九条平行的竖线和十条平行的横线相交组成,共九十个交叉点。我们把竖线从左至右分为“一、二、三、四、五……八、九”路(黑方则用阿拉伯数字1.2.……8.9表示,黑方的1路线刚好是红方的九路线)所以炮八平五是红炮从八路线水平走到五路线来(如刚开局时把左炮移到正中线上形成中炮局,这一走法就记录为炮八平五)卒九平八准确写应该是卒9平8,把黑卒从9路线平移到八路线上来。
‘贰’ 中国象棋中的有效步数具体是如何计算的,高手进,请看问题补充!
有效步数,是指开局某阶段算一下每个子要走到目前的位置,最少需要多少步,比如车一平二出车,然后车二进四,再车二进二,在车二退二,虽然走了四步,但目前的位置两步就能走过来,所以有效步数只算两步,这个有效步数的计算,主要为了衡量棋手开局有没有重复走子,走子的效率如何。你说的那种情况,我理解的比如,你先弄了个车过去,比如你先平炮,然后进车,后来炮又平回去了,这时候,车的有效步数还是按照直接走过去算的,不过炮平回来了,就没有步数了
‘叁’ 象棋公式
一、双士缺象畏炮攻,双象少士怕兵冲
二、一车十子寒
三、死子勿急吃
四、卒子过河后应注意:
1.其它后勤子力(车、马、炮)须能配合以利推进
2.占据要点,主导局面,不轻言牺牲
五、布局反先要点:
1.逼使对手走子还原(重复)
2.促使对方有效步数减少
3.干扰敌方布阵或造成僵局,使对方无好棋可下
六、马吃方原位七兵后,可用二路炮塞对手相眼,以便跃马
七、边卒挺进有三用处:
1.压制对方边马
2.我方能车一进三高出车或保中卒
3.能马三进一再马一进三进河口象位
八、巡河炮应对要领:
1.上士勿急,以免被瞄象控制
2.跨河车联合小卒围捕之
3.随时注意对方平包脱根兑子或叫杀之着
九、河口马应对要领:
1.高车骑河驱之。若对方有巡河炮保马的棋则考虑先七星剑弃兵拆除炮架,再用车驱之 (横线、纵线均可)
2.伸炮跨河借彼兵做炮架击之
3.伸炮跨河伏进卒渡河做炮架击之
十、当对手炮打边卒时:
1.避其沉底,上象或平包阻之
2.诱其沉底,车马回师围捕之。对方之沈底炮可用己方车马(或车马象)捕捉, 无论马 是正马或边马。
十一、单一功能的“守着”或“攻着”效果有限,应朝“守中带攻”或/“攻中带守”方向 思考
十二、明显攻着不易得手,切忌一厢情愿,意图侥幸,应注意攻着之暗度及深度
十三、中局炮胜马,残棋马胜炮
十四、中路无法突破或我方阵型有缺陷时,中炮位置应予调整(移型换位)
十五、占有先手时,宜避兑进攻主力
十六、车不立险地
十七、要注意兑子,得子后的棋型及先手得子。失先非上策
十八、得子→占先→成势→做杀
十九、奕棋的思考方向在于:
1.寻找己方的最佳可行途径
2.阻扰对方的最佳可行途径
二十、仕勿轻上,兵戒冒进,子忌险弃
二一、有三子靠近九宫时,注意突起发难,弃子成杀
二二、以士角炮突发打掉对方六路士,有时会有出乎意外的奇袭效果
二三、棋弈思考的基本动作是:
1.思考对方刚走的这一步棋用意何在
2.思考对方下一步棋的最可能方向
3.思考己方的因应之道,予以破坏或将计就计 4.随时要有全局在胸
二四、后手布局应分析对方前一手棋(伺机反扑)
1.如为好,好在哪里?如何阻攻?可否守中带攻?
2.如为软手,软在哪里?如何见缝插针?可有暗藏机关?
二五、七路马被对方车压制时,考虑:
1.用一子保之(如高车保马,士角车保马,另一炮保马,退窝心马保马),而用另一 炮击之(横线击杀或纵线击开均可)
2.可否弃马使彼车立暗位或伸炮过河伺机平七倒挂金钩双击车相或单纯击杀该暗位车
二六、我车即将被对方炮击时,考虑:
1.移开后是否先手捉子或叫杀
2.伸炮护前挡驾反打彼炮
3.先离险地
二七、马前卒疏通性不如对手时应留意:
1.避免兑车,以免残棋难下
2.车应伺机巡河兑换三、七兵
二八、中央象位有马,可防止对方两边马
二九、拐角马救急时可护住一士
三十、子力交换前应研判:
1.交换后之棋型
2.不以好子换坏子,不以活子换死子,不以重子换轻子
三一、注意“假先手”
三二、车占兵线时,“收兵”顺序应细算之
三三、残棋对方缺双士时,以车马攻之,可以一将一杀(兼吃兵),变少卒为多卒、化危机 为转机
三四、双马炮优于双炮马,傌炮优于双马,双马优于双炮
三五、车马炮优于车双炮,车双炮优于车双马
三六、对于以车塞我相眼时,考虑:
1.先退炮驱赶危险,再进炮还击
2.设陷阱,再回炮赶之或回马士角趋之
三七、临杀勿急,催逼宜紧,勿手软
三八、以二路车压对方边马,再用二路包塞象眼可得子
三九、随时注意下列可能性及可行性:
1.弃子取势
2.先弃后取
3.车换马炮
4.弃子渡兵过河 5.叫将反将
四十、对方上士阻挡我方四路马时,可考虑马四进二,再马二进一,马一退三
四一、彼方用车护马(炮)而用另一炮打我车时,考虑:
1.用炮挡于车前护驾反打
2.用我方另一子对捉彼车(炮击、兵觑、或跳无根马作炮架直击)使彼车移开马(炮 )脱根
四二、当红马吃原位七路卒后,我方可象五进七配合七路马困彼马
四三、对方捉子未必要逃,可考虑:
1.弃子 2.还捉 3.暗保 4.牵制
四四、随时注意下列手法之运用:
1.七星剑 2.窝心马(回旋,护底相,保马打车,暗捉彼车)
2.缩炮(过宫,叠炮,整型,摆脱牵制,反牵制)
四五、己牵制对方子力时要注意对方借杀,叫将兑子或弃子遁逃反击
四六、车借中炮力而吃象时(险地),宜防卫彼方车吃中炮或突然“偏将”“露帅”
四七、残棋炮归家,有炮须留他家士
四八、随时留意对方(及我方)士角炮的突袭(炮击柳条穿鱼),阻拦或截断的作用
四九、马后藏车、炮后藏车似拙实巧
五十、“禁区”有时存在似险实安的现象,对于一些在常规下不宜轻进的“禁区”,往往能 以出人意外的着法履险如夷,这盲点要注意
五一、看似有根,实则无根或根子负担过重或根子不能胜任(移位)会造成双方盲点
五二、中局十技:“挪、抽、捉、兑、牵、拦、逐、运、弃、杀”及停着顿挫
五三、两军相逢勇者胜
五四、车马冷着,车控线,马控点
五五、计算时,不能只注意深度,更要注意宽广度
五六、先要预算,走时再算,切忌连走
五七、先自固,加强对敌方的“控制”,放慢进攻节奏,遵守“子先势杀”的旋律,战局反 而会更有利
五八、布局原则:
1.首要尽快出动大子:车路要通,马路要活、炮勿轻发
2.抑制对方大子出动
3.注意子又的协调性和联络性
五九、布局阶段宜注意的问题:
1.走子要有效率(目标明确,不要一子走动过多,能抑彼扬己)
2.不要多补士象
3.要防止子力拥塞
4.勿贪吃(或贪渡)兵卒
5.勿贪子失先
6.马勿轻进
7.要抢占全局要道与要点
8.要注意弃兵争先
9.要注意地带的问题
10.扩展我方空间,压缩彼方空间
六十、对付对方讨厌的士角炮(五六炮、反宫马), 可考虑:先用横车盯住,再用车后炮
‘肆’ 中国象棋规则
中国象棋规则:
中国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在战法上遵循古代孙子兵法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作战思想,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的一种二人对抗性游戏。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招,直至分出胜、负、和,对局即终了。在棋战中,人们可以从攻与防、虚与实、整体与局部等复杂关系的变化中提升思维能力。
一、行棋规定
1、对局开始前,双方棋子在棋盘上的摆法见右图。
2、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走一步。
3、轮到走棋的一方,将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或者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领其交叉点,都算走了一着。
4、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5、走一着棋时,如果己方棋子能够走到的位置有对方棋子存在,就可以把对方棋子吃掉而占领那个位置。
一方的棋子攻击对方的帅(将),并在下一着要把它吃掉,称为“照将”,或简称“将”。“照将”不必声明。被“照将”的一方必须立即“应将”,即用自己的着法去化解被“将”的状态。如果被“照将”而无法“应将”,就算被“将死”。
二、棋例总纲
1、棋例释义
(1)对局中有时出现双方着法循环不变的重复局面。据以裁处这种局面的规则条例,称为《棋例》。
(2)长将、长杀、长捉、一将一杀、一将一捉、一杀一捉等循环重复的攻击手段,统称为“禁止着法”。
(3)闲着(含:兑、献、拦、跟)、数将一闲、数杀一闲、数捉一闲等着法,无论是否重复,统称为“允许着法”。
(4)车、马、炮、过河兵(卒)、士、相(象),均算“子力”。帅(将)、未过河兵(卒),不算“子力”。“子力”简称“子”。
(5)子力价值是衡量子力得失的尺度,也是判断是否“捉子”的依据之一。原则上,一车相当于双马、双炮或一马一炮;马炮相等;士相(象)相等;过河兵(卒)价值浮动,一兵换取数子或一子换取数兵均不算得子。
2、棋例总则
(1)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允许单方面长将。
(2)双方均为允许着法,双方不变作和。
(3)双方均为禁止着法(不包括一方为长将),双方不变作和。
(4)一方为禁止着法,另一方为允许着法,应由前者变着,不变判负。
3、棋例通则
(1)允许帅(将)本身步步叫吃对方的棋子,按闲着处理。
(2)其他棋子和帅(将)同时捉吃或借帅(将)之力捉吃对方的棋子,均按捉处理。
(3)兵(卒)本身捉吃对方的棋子(不含将杀),按闲处理;如形成相互长打局面,则应按捉处理。
(4)占据防守要点,立即构成简明和棋,附带产生的捉士相(象),按闲处理。
(5)凡走子兼具多种作用时,应从重称呼和裁处。如杀兼捉,按杀;捉兼况,按捉等,依此类推。
4、棋例细则
(1)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许可单方面长将。
(2)凡是走子前不存在捉,而走子后造成捉的(即从没捉到捉),一律按捉处理。
(3)凡走子后,预计下一着能在子力价值上构成得子者,均按捉处理。
(4)凡用作为根的子捉吃对方的子,也按捉处理。
(5)凡捉子兼具兑献。送吃,也按捉处理。
(6)凡是原来已经捉着子的子或相关子,走动后无新的捉子行为(即从捉到捉)均捉闲着处理。
(7)凡形式上捉子,一旦吃子立即会被对方将死者,均闲着处理。
(8)双方均为禁止着法(不包括单方面长将),双方不变作和。
(9)其他棋子和帅(将)同时捉吃对方的棋子,均按捉处理。
(10)过河兵(卒)子力价值浮动。
(11)发生互打时,兵(卒)叫吃子均按捉处理。
(12)凡走子兼具多种作用,从重定性。
(13)占据防守要点,立即形成简明和棋,附带产生的捉士、相(象),按闲处理。
5、胜负规则
对局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本方算输,对方赢:
(1)己方的帅(将)被对方棋子将死或吃掉;
(2)己方无子可走(被困毙);
(3)己方对对方“长将”或“长捉”;
(4)己方发出认输请求;
(5)有步时要求的,己方走棋超出步时限制;
(6)有时间要求的,超过规定时间;
(7)违反比赛规则。
6、和棋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和棋:
(1)双方均无可能取胜的简单局势;
(2)一方提议作和,另一方表示同意;
(3)双方走棋出现循环反复三次,符合《棋例》中“不变作和”的有关规定;
(4)符合自然限着的回合规定,即在连续60个回合中(也可根据比赛等级酌减),双方都没有吃过一个棋子。
(4)象棋最佳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中国象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棋戏,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
中国象棋是中国棋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趣味浓厚,基本规则简明易懂,千百年来长盛不衰。中国象棋是模拟的古代战争、直线战争、陆地战争、平面战争。在中国古代,象棋被列为士大夫们的修身之艺。现在,则被视为是怡神益智的一种有益身心的活动。
象棋集文化、科学、艺术、竞技于一身,不但可以开发智力,启迪思维,锻炼辨证分析能力和培养顽强的意志,而且可以修心养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生活,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古今中外男女老少皆宜,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大街小巷常常可见纹枰对弈的中国象棋爱好者。
中国象棋使用方形格状棋盘及红黑二色圆形棋子进行对弈,棋盘上有十条横线、九条竖线共分成90个交叉点;中国象棋的棋子共有32个,每种颜色16个棋子,分为7个兵种,摆放和活动在交叉点上。双方交替行棋,先把对方的将(帅)“将死”的一方获胜(因为擒贼先擒王)。已有几千年历史、充满东方智慧的中国象棋在中国的群众中基础远远超过围棋,一直是普及最广的棋类项目。
参考资料:网络—中国象棋 (棋类游戏)
‘伍’ 象棋的算法
多下慢棋,最快也要50+20的慢棋。长期慢棋且复盘能提升棋感,很多棋你可以一眼看去就知道不是好棋,从而思考的时候能把这些奇怪的方向排除掉,专注于几个看似不错的选择,再分别计算。下的慢棋越多,每一步的方向就越少,这样计算深度就有了。
长期下去,尽管这样深度足够,但往往复盘的时候会发现思维盲点,有时候类似的情况下某种手段往往不成立,但特定的局面恰好成立。记住这样的手段组合,并且在类似的局面下计算该手段是否成立。
举个栗子:
黑的少俩卒子,如果出车红的炮八平七,黑方底象被红方瞄着,多少有点难受,如果黑方再补象,红方从容的走到车六进三的话,战线漫长,红方维持先手。以上是一般的行棋思路。
但如果你的思维扩展开来,黑方双炮位置相当不错,这时候就要有动刀子的觉悟了。
………… 车1平2
炮八平七 马4进5
车六进三 车2进9
仕五退六 炮4进7!
这一步代表的就是思维的广度:洞察对方的弱点,在看似不可能的地方果断出击一搏。此时红方如果选择交换,无论何种交换方式,红方都会落入下风残局。私以为此时车六平五吃马交换,红方虽然缺双士,但位置尚佳,仍可一战。但如果退车吃炮,红方简单落入下风残棋,显然不满。在他把网上的步时限制用完后,他果然选择了最强硬的招法:
5. 炮七退二 炮7进7!
这也在我计算之内,所以我毫不犹豫砸了出去。立时红方阵型千疮百孔。我和他比赛上只下过一盘,那盘我是靠循序渐进然后靠残局一点点赢下来的,他可能没感受过我进攻时的力量,难免不大适应。这几手他都把步时用完,也没想出好办法。
6. 相五退三 炮4平6
7. 相三进五 炮6平3
8. 相五退七 车2平3
9. 帅五进一 马5退6
至此黑方以一大子的代价,换取红方全部士相,且红方的2路弱马难以处理。最终在一系列顿挫下,二路马被抓死,红方被绝杀。
如果说打士这种棋靠的是思考广度,那么保证这个计划能实行则靠的是强大的计算能力。如果黑无法保证打士成立,那么恐怕出车就是一步很糟糕的棋了,例如黑出车后红炮八平七,黑如果走个车2进7,红方有马七退六的招法,轻而易举就能立于不败,黑方只能苦苦求和了。又比如说黑方没有计算清楚,打相时红方补士黑方的应手,黑方也仍然会血本无归。
慢棋的作用就是让你习惯于长考,练得多了自然计算深度就有了。而行棋的时候则要洞察对方的弱点,然后大胆出手。有时对方的弱点并不好找,这也是需要多下多练才能找到的。
这真的没有捷径,我所能提供的,只是在你盘数上去之后,有这样的思考方式能提升计算深度和广度。至于速度和精度,这完全是靠盘数堆叠才能得到的。
‘陆’ 下中国象棋怎样提高计算能力
提高象棋水平的的关键点就是提高象棋计算能力。象棋计算的精准度提高了,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那么如何提高象棋计算能力呢?下面分享几个方法。
一、了解、熟悉棋理
所谓棋理,就是象棋布局的道理,也是前人对象棋布局一般规律的总结,在多数情况下适用的择优方法。棋理的内容很多,最大的特点就是抽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例如,有人说“三步不出车,就是臭棋”,但偏偏有些布局是缓开车;棋谚常说,忌马不活,但偏偏有些布局开局就弃马;胡司令曾说:多子好走,但曹岩磊最擅长的却是弃子攻杀.....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是不是证明棋理就没用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棋理来源于计算,是象棋计算中总结出的一种规律,没有计算的支持,棋理往往并不是绝对的正确。例如在象棋软件面前,很多棋理都站不住脚,不按棋理走也不见得会失败,但违反棋理的前提是计算精准,精准可以弥补不足。总结一下,象棋棋理和生活中的一些哲理一样,不能死记硬套,需要区别处理,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一味的钻牛角尖只是得不偿失。作为人类,在对弈过程中走的招法不可能每一步都是最优解,因此,棋理还是非常重要的,熟悉棋理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计算、完善布局、减少失误。
二、背记、理解棋谱
除了掌握一些必要的棋理,提高象棋计算还需要背记、理解棋谱。如果把象棋的对弈过程比作数学计算。那么开局的棋谱、残局的基础杀法可以看作是解题过程中运用到的数学公式。这些公式虽然不能改变计算的结果,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计算的效率和计算的准确度,尽快地得出计算结果。比如我们最熟悉的残局定式:单车和士象全。这个公式如何运用?作为劣势方,只要将残局引导到这个局面,就达到了目的。而优势方,就要尽量避免这一局面的出现,这就是残局定式最基础的一个运用。
有人说象棋棋谱千千万,光靠背能记住多少?背记棋谱只是一种最基本的手段,最终的目的是理解棋谱,着名的求道派阎文清大师曾提出过一个学棋的方法:背好棋谱,理解棋谱,忘记棋谱,忘记的过程就是消化理解的过程。听起来有些抽象,实际上却是非常朴实。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像小时候我们背记的乘法口诀,当你没有背熟时,通常会出现用错公式的时候,有时还不如手算的准确,但是当你把这些公式熟记、分化、理解之后,就可以熟练运用到各种解题过程之中。
背谱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有些棋友常说,我不背谱的时候还能赢棋,一背棋谱感觉输得更多了;还有的棋友说,我在网上看到别人用套路开局,怎么下怎么赢,好不容易把棋谱背下来,到自己用的时候就不灵了,对手偏偏不按棋谱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不是棋谱不对,而是棋手们对棋谱的理解程度不够深,一味的死记硬套,对手稍一变招,就不知道怎么应对了,归根结底是没有理解棋谱的缘故。如何理解棋谱呢?以开局为例,一般来说,每个象棋开局都有几种最基础的变化,理解棋谱就是要理解每种变化的进攻点在哪?布局的弱点在哪?对手的反击点在哪?常见的陷阱在哪?等等。理解了这些才能开好局,平稳或占优的情况下进入到中局。
三、勤复盘,会拆棋,打造棋感
复盘、拆棋都是提高象棋水平有效的途径。复盘就是把自己的对局再走遍,分析自己在对局中想走未走的招法,找出行棋过程中的优缺点,总结经验教训;拆棋就是将对局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再演练一下,寻找最佳的招法。拆棋的方法多样,可以拆解自己的对局,也可以拆解大师的对局;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借助象棋软件;可以拆解全局,也可以拆解对局中的一个环节。通过复盘、拆解,得升棋感,就是对局中的感觉。在对局过程中,计算不可能面面俱到,棋感好的棋手,可以很快发现复杂局面中最优的招法,棋感差的,可能想了半天也会出漏招。棋感一方面在于天赋,但同样也需要积累总结,见得多了自然就识得广了。
四、养成良好的习惯
没想好不动子,动子不悔棋。有些象棋爱好者,对局过程中摸摸这个棋子,再摸摸那个棋子,走一步棋要动好几个子,恨不得把对方的棋子也摸一遍,这种习惯对计算的帮助不大,同时会扰乱思路,不可取。还有的棋友,到了陌生局面,对方刚落子,就提子运招,靠感觉下棋。象棋不是赛跑,并不是以速度评定胜负,没有计算的支持,全凭感觉的行棋非常容易出漏招,而一步漏招往往会决定一盘棋的胜负。最后再说悔棋,可以说,喜欢悔棋的人多数是初学者,真正的高手是不屑于悔棋的,因为没必要,输了可以再来,悔棋输的可就是棋品了。看王天一、洪智的直播,只有让别人悔棋,基本没见过他们悔棋,职业棋手的素养可见一斑。
‘柒’ 新中国象棋计分规则
赢、输、和的分数计算方法
NewS = OldS + K * (Res - Exp)
*NewS 为对局后积分, OldS 为对局前积分,
*K 为放大系数,见下表所示
*Res 为对局结果 ( 胜为 1 负为 0 和为 0.5),
*Exp 为期望结果值,也就是玩家获胜的几率
Exp=1/(10^(Dr/400)+1)
其中 Dr=( 对手积分 - 你的积分 ) + Yfirst ;
若为先手, Yfirst=-100 ;反之 Yfirst=+100;
赢、输、和的分数计算方法
NewS = OldS + K * (Res - Exp)
*NewS 为对局后积分, OldS 为对局前积分,
*K 为放大系数,见下表所示
*Res 为对局结果 ( 胜为 1 负为 0 和为 0.5),
*Exp 为期望结果值,也就是玩家获胜的几率
Exp=1/(10^(Dr/400)+1)
其中 Dr=( 对手积分 - 你的积分 ) + Yfirst ;
若为先手, Yfirst=-100 ;反之 Yfirst=+100;
K 值如下表所示: 积分
K 值
积分
K 值
<1000
120
2000 -2199
20
1000-1399
60
2200 -2399
15
1400-1799
30
>2400
10
1800-1999
25
请注意,按照上面的积分计算方法,会出现下面的情况:
1 如果分数较低者赢了分数较高者,获取的分数会比较多
2 如果出现和局,先手的人会被扣分
6.2 各种情况下棋局结束的积分规则
如果棋局在两步之内结束(不包括两步),双方都不会计算分数。如果走棋两步或两步以上,有一方超时、逃跑导致棋局结束,那么超时、逃跑的一方被判输,另一方判赢。分数按照正常输赢的公式进行计算。被判输的一方失去分数,另外一方得到分数。
‘捌’ 象棋:计算
象棋靠计算,得累死你。你觉得别人计算差,那是因为你看的不是高手的棋。高手的棋你想都想不到,何来计算呢。好的棋手更多的是靠直觉和棋感。从第一步就能看到结果。第一步就能感觉到第10步以后的结果。局面感觉很好。形势判断非常强,至于战术手段那全是基本功,不必提。那些全不用计算。感觉就好了。觉得你下棋下的少。象棋理论知识积累不足。棋理不怎么通。如果有深厚的象棋基础,以不变应万变。脑中会有很多棋,很多技术手段的。临场去想,去计算。计算什么呀。人家都胸有成竹了,你还没点竹子的影呢。
‘玖’ 中国象棋计算技巧
1、由浅至深,从简单到复杂:先学会计算一两步,然后更多步。
2、不动手:看图或者看棋心算,不要摆棋。
3、观摩对局:观察高手下棋,思考他们双方的走法,再根据他们实战走出来的,进行对比。
4、实战:走棋前,在内心认真推算对方可能会如何应对。
5、背谱:背诵棋谱里面的经典攻杀方法,减少实战时的计算时间。
‘拾’ 中国象棋如何计分
根据最新2011象棋规则:第13,14条
第13条 成绩计算
13.1 每局棋结果,胜者2分,负者0分,和棋各记1 分。
13.2 团体赛记分,分别记“场分”(团体分)和“局分”(个人分)。每场棋结果,局分多者为胜,场分记2分;局分少者为负,场分记0分;局分相等者为平,场分各记1分。
13.3 可根据比赛需要调整双方胜、负、和的记分标准。如胜方计3分、负方计0分、和棋各计1分或胜方计3分、负方计0分、先手方和棋计1分、后手方和棋计2分等。
第14条 名次确定
14.1 在一局循环制的个人比赛中,根据个人积分排列名次,积分多者列前。如积分相等,按以下顺序区分:小分(所胜对手的全部积分与所和对手积分的一半之和)、胜局、直胜、犯规、后走局数、对局时后走。
14.2 在两局或多局循环制个人比赛中,根据个人场分排列名次,场分多者列前。如场分相等,则按以下顺序区分:局分总和、胜局、、直胜、犯规、后走胜局。
14.3 在一局积分编排制的个人比赛中,根据个人积分多少排列名次,多者列前。如积分相等,有以下两种区分办法供选择:
14.3.1依次比较对手分(所对弈过的全部对手的积分之和)、胜局、犯规、后走局数。如无法区分,则比较前一轮成绩,以此类推,直至区分;
14.3.2依次比较累进分(每轮积分相加总和)、胜局、犯规、后走局数。如无法区分,则去除第一轮得分进行比较,如仍相等,则再去除第二轮的积分,以此类推,直至区分。
14.4在比赛开始前退出,如系循环制且剩余为双数,应重新抽签。如系积分编排制,可考虑补足双数。一旦出现单数,凡轮空者的成绩按胜局计分,其对手分按有分棋手中的最低得分处理。
14.5 在一局循环制的团体比赛中,根据各队所得场分多少排列名次,多者列前。场分相等时,则按以下顺序依次区分:全队总局分、全队胜场、全队胜局、直胜、全队犯规。如无法区分,则比较后走胜局,后走局数,直至区分。
4.6 在一局积分编排制的团体比赛中,根据各队所得的场分多少排列名次,多者列前。场分相同时,则按以下顺序依次区分:团体对手分(所对弈过队的场分总和)、全队总局分、全队胜场、全队胜局、全队犯规。如无法区分,则比较前一轮成绩,以此类推,直至区分。
14.7 在一局积分编排制的团体比赛中,也可根据各队的总局分排列名次,多者列前。14.8 在队员总分制(无论循环制或积分编排制)的比赛中,根据各队棋手个人名次总和多少排列名次,少者列前。如相等,则比较最高个人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