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缆压降如何计算
在温度=20°C时,铜的电阻系数为0.0175欧姆*平方毫米/米 ; 在温度=75°C时 铜的电阻系数为0.0217欧姆*平方毫米/米 一般情况下电阻系数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在一定温度下导线的电阻=导线的长度*导线的电阻系数/导线的载面积 150米16平方毫米铜导线的电阻在温度=20°C时=150*0.0175/16=0.164(欧姆) 如果只用其中的两条(一条作火线,一条作地线)那线路电阻=0.164欧姆*2(串)=0.328欧姆 作负载30安培算 线路压降=30*0.328=9.84(伏) 如果两条并联作火线,另两条并联作地线,那线路电阻为0.164欧美,线路压降=30*0.164=4.92(伏) 具体使用中的线路压降随环境温度、负载变化面变化,计算方法,公式就是这样。
B. 电缆压降计算公式
两点之间电压降的计算公式:U=W/q
式中,W——电场力移动电荷所做的功 ,q——被电场力移动的正电荷
电压降的参考方向用“+”“-”极性或双下标表示。电压的实际方向规定为电场力移动正电荷做功的方向,由高电位端(“+”极性)指向低电位端(“-”极性),即电位降低的方向。
电压降同时也可以叫电位差。当某一点电位为零时,则电路中任一点对该参考点的电压即为该点的电位(U)。两任一点之间的电位差同时也是两点间的电压降。
如果电压的大小及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则称之为稳恒电压或恒定电压,简称为直流电压,用大写字母U表示。如果电压的大小及方向随时间变化,则称为变动电压。对电路分析来说,一种最为重要的变动电压是正弦交流电压(简称交流电压),其大小及方向均随时间按正弦规律作周期性变化。交流电压的瞬时值要用小写字母u或u(t)表示。在电路中提供电压的装置是电源。
单位:
电压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是伏特(V),简称伏,用符号V表示。1伏特等于对每1库仑的电荷做了1焦耳的功,即1 V = 1 J/C。强电压常用千伏(kV)为单位,弱小电压的单位可以用毫伏(mV)微伏(μv)。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V=1000V
1V=1000mV
1mV=1000μv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电压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电压
C. 电缆压降的标准计算方法
电压降根据下列条件计算:
1、 导线温度70~90℃;
2、 环境温度40℃;
3、 电缆排列(单芯); S=2D
4、 功率因数: cosθ=0.8;
5、 末端允许降压降百分数≤5%
6、 Vd代表电压降:
Vd=K x I x L x V0(v)
I:工作电流或计算电流(A)
L:线路长度 (m)
V0:表内电压(V/A.m)
K:三相四线 K=√3 单相 K=1
单相时允许电压降:Vd=220V x 5%=11V
三相时允许电压降:Vd=380V x 5%=19V
电缆电压压降降计算公式为△U=(P*L)/(A*S)
其中:P为线路负荷;L为线路长度
A为导体材质系数(铜大概为77,铝大概为46)
S为电缆截面
(一)电缆长度计算
电缆长度计算公式:L=(l+5.5G+a)×1.02
上式中,
L-电缆计算长度(米);l-按直线距离统计的长度(横纵坐标的代数和);
5.5-穿越一个股道按5.5米长度计算,(当大于5.5米时,按实际距离计算);
G-穿越股道的股道数;a-其它附加长度,具体规定如下:
1、信号楼内的电缆储备量按5米计算,楼内走行和电缆封头的长度,一般定为20米;
2、设备每端出、入土及做头为2米;
3、室外每端环状储备量为2米(20米以下为电缆为1米);
4、引向高出地面较大距离的设备,按实际长度计算。
1.02-电缆敷设时的自然弯曲度,以2%计算。
(二)电缆芯线分配原则
电缆芯线分配,采用双线直流回路,即一条去线ZQ,一条回线ZH。双线式回路最经济的分配比利为去线与回线等量,且均为总芯数的一半,即:ZQ=ZH=Z/2。如果电缆总芯数为奇数时,去线和回线芯数相差为一芯,这样可以使电路中芯线电阻最小。
(三)计算电缆最大控制长度
电缆最大控制长度计算公式:Lmax=△U/Ir×ZQZH/(nZQ+ZH)
式中:n-回线与去线内电流的倍数;△U-线路允许压降;
I-回路中工作电流;r-每米芯线电阻。
上式表明,电缆芯线数可以通过电缆最大控制长度的计算来决定,其方法是根据线路允许压降、回路中工作电流,以及假定选用的回线和去线的电缆芯数,计算出Lmax.
(四)电缆芯数计算公式
设电缆总芯数为Z=ZQ+ZH,由电缆分配原则可知ZQ+ZH,能使芯线电阻最小。所以电缆总芯线数的计算为:Z=4rL/R=4rLI/△U
上式表明:当线路允许压降△U,回路工作电流I及电缆计算长度确定之后,可以计算电缆总芯数。线路电压降计算公式为△U=(P*L)/(A*S)
其中:P为线路负荷;L为线路长度
A为导体材质系数(铜大概为77,铝大概为46);S为电缆截面
(五)电缆线路压降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为:△U=rLI×(ZQ+ZH)/(ZQ×ZH)
E. 电缆电压压降如何计算
首先知道电缆上的电流 I(A)
三相电负载 ⊿U(V)=I*ρ*L/S
(ρ:电阻率铜是0.0175,铝是0.0283。L电缆长度米,电缆线芯截面mm²)
单相电负载 ⊿U(V)=2*I*ρ*L/S
(ρ:电阻率铜是0.0175,铝是0.0283。L电缆长度米,电缆线芯截面mm²)
(5)电缆降级的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电流流过负载以后相对于同一参考点的电势(电位)变化称为电压降,简称压降。
简单的说,负载两端的电势差(电位差)就可以认为是电压降。电压降是电流流动的推动力。如果没有电压降,也就不存在电流的流动。
例如,A点的电势(同0电位的电势差)是2V,B点的电势是8V,那么,A对B点来说,压降就是-6V,或者站在B点说A点压降就是6V。
电压可分为高电压,低电压和安全电压。
高低压的区别是:以电气设备的对地的电压值为依据的。对地电压高于或等于1000伏的为高压。对地电压小于1000伏的为低压。
其中安全电压指人体较长时间接触而不致发生触电危险的电压。 按照国家标准《GB3805-83》安全电压规定了为防止触电事故而采用的,由特定电源供电的的电压系列。我国对工频安全电压规定了以下五个等级,即42V,36V,24V,12V以及6V。
F. 电缆压降计算公式
线路电压降计算公式为 △U=(P*L)/(A*S)
其中: P为线路负荷
L为线路长度
A为导体材质系数(铜大概为77,铝大概为46)
S为电缆截面
在温度=20°C时,铜的电阻系数为0.0175欧姆*平方毫米/米 ; 在温度=75°C时 铜的电阻系数为0.0217欧姆*平方毫米/米 一般情况下电阻系数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在一定温度下导线的电阻=导线的长度*导线的电阻系数/导线的载面积 150米16平方毫米铜导线的电阻在温度=20°C时=150*0.0175/16=0.164(欧姆) 。
如果只用其中的两条(一条作火线,一条作地线)那线路电阻=0.164欧姆*2(串)=0.328欧姆 作负载30安培算 线路压降=30*0.328=9.84(伏) 如果两条并联作火线,另两条并联作地线,那线路电阻为0.164欧美,线路压降=30*0.164=4.92(伏) 具体使用中的线路压降随环境温度、负载变化面变化,计算方法,公式就是这样。
(6)电缆降级的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流体在管中流动时由于能量损失而引起的压力降低。这种能量损失是由流体流动时克服内摩擦力和克服湍流时流体质点间相互碰撞并交换动量而引起的,表现在流体流动的前后处产生压力差,即压降。
压降的大小随着管内流速变化而变化。在空调系统运行时管内光滑程度,连接方式是否会缩孔节流也会影响压降。
电流流过负载以后相对于同一参考点的电势(电位)变化称为电压降,简称压降。简单的说,负载两端的电势差(电位差)就可以认为是电压降。电压降是电流流动的推动力。如果没有电压降,也就不存在电流的流动。
例如,A点的电势(同0电位的电势差)是2V,B点的电势是8V,那么,A对B点来说,压降就是6V,或者站在B点说A点压降就是6V。
流体流动过程中,流道内两个流通截面间流体静压的变化。它包括沿程摩擦压降(简称摩擦压降)Δpf、重力压降Δpel、加速压降Δpa和局部形阻压降Δpc,即流动压降Δp=Δpf+Δpel+Δpa+Δpc。
摩擦压降沿通道流动的流体与壁面摩擦引起的压力损失。摩擦压降通常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Δpf=fLρv2/(2de)=fLG2/(2deρ),式中L和de分别为通道的长度和当量直径,m;ρ、v和G分别为流体的密度(kg/m)、流速(m/s)和质量流速〔kg/(m·s)〕;Δpf的单位为Pa。f为摩擦因数,它与流体的流动性质(层流或湍流)、流动状态、受热情况(等温或非等温)、通道的几何形状、表面粗糙度等因素有关。
G. 电缆的压降怎样计算
电缆电压压降降计算公式为△U=(P*L)/(A*S)
其中:P为线路负荷;L为线路长度
A为导体材质系数(铜大概为77,铝大概为46)
S为电缆截面
(一)电缆长度计算
电缆长度计算公式:L=(l+5.5G+a)×1.02
上式中,
L-电缆计算长度(米);l-按直线距离统计的长度(横纵坐标的代数和);
5.5-穿越一个股道按5.5米长度计算,(当大于5.5米时,按实际距离计算);
G-穿越股道的股道数;a-其它附加长度,具体规定如下:
1、信号楼内的电缆储备量按5米计算,楼内走行和电缆封头的长度,一般定为20米;
2、设备每端出、入土及做头为2米;
3、室外每端环状储备量为2米(20米以下为电缆为1米);
4、引向高出地面较大距离的设备,按实际长度计算。
1.02-电缆敷设时的自然弯曲度,以2%计算。
(二)电缆芯线分配原则
电缆芯线分配,采用双线直流回路,即一条去线ZQ,一条回线ZH。双线式回路最经济的分配比利为去线与回线等量,且均为总芯数的一半,即:ZQ=ZH=Z/2。如果电缆总芯数为奇数时,去线和回线芯数相差为一芯,这样可以使电路中芯线电阻最小。
(三)计算电缆最大控制长度
电缆最大控制长度计算公式:Lmax=△U/Ir×ZQZH/(nZQ+ZH)
式中:n-回线与去线内电流的倍数;△U-线路允许压降;
I-回路中工作电流;r-每米芯线电阻。
上式表明,电缆芯线数可以通过电缆最大控制长度的计算来决定,其方法是根据线路允许压降、回路中工作电流,以及假定选用的回线和去线的电缆芯数,计算出Lmax.
(四)电缆芯数计算公式
设电缆总芯数为Z=ZQ+ZH,由电缆分配原则可知ZQ+ZH,能使芯线电阻最小。所以电缆总芯线数的计算为:Z=4rL/R=4rLI/△U
上式表明:当线路允许压降△U,回路工作电流I及电缆计算长度确定之后,可以计算电缆总芯数。线路电压降计算公式为△U=(P*L)/(A*S)
其中:P为线路负荷;L为线路长度
A为导体材质系数(铜大概为77,铝大概为46);S为电缆截面
(五)电缆线路压降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为:△U=rLI×(ZQ+ZH)/(ZQ×ZH)
H. 电缆压降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电阻=导线的长度*导线的电阻系数/导线的载面积
一般情况下电阻系数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在温度=20°C时,铜的电阻系数为0.0175欧姆*平方毫米/米
;
在温度=75°C时
铜的电阻系数为0.0217欧姆*平方毫米/米
如果只用其中的两条(一条作火线,一条作地线)那线路电阻=0.164欧姆*2(串)=0.328欧姆
作负载30安培算
线路压降=30*0.328=9.84(伏)
如果两条并联作火线,另两条并联作地线,那线路电阻为0.164欧美,线路压降=30*0.164=4.92(伏)
具体使用中的线路压降随环境温度、负载变化面变化。
I. 怎么计算低压直流电的电线压降
计算低压直流电的电线压降的方法如下:
1、允许最大线路压降△V,最大负载电流I,最大线阻R R= △V/I
2、由最大线阻R和供电导线的长度L求出导线的截面积S S≥ρL/R (20摄氏度时,铜导线的电阻率ρ=0.0175Ω·mm2/m)
3、线损P= I2R
(9)电缆降级的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其他电动机的电流:
三相电动机的额定电流按照电机功率的2倍算,即每千瓦乘以2就是额定电流的电流量,譬如一个三相电机的额定功率为10千瓦,则额定电流为20安培。这种估算方式对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尤其是四级最为接近。
对于其它类型的电动机也可以单相220V电动机每千瓦电流按8A计算。
三相380V电焊机每千瓦电流按2.7A算(带电动机式直流电焊机应按每千瓦2A算),单相220V电焊机每千瓦按4.5A算, 单相白炽灯、碘钨灯每千瓦电流按4.5A算, 注意:工地上常用的镝灯为380V电源(只有两根相线,一根地线),电流每千瓦按照2.7A算。
J. 电缆压降最正确的计算方法
两点之间电压降的计算公式:U=W/q
式中,W——电场力移动电荷所做的功 ,q——被电场力移动的正电荷
电压降的参考方向用“+”“-”极性或双下标表示。电压的实际方向规定为电场力移动正电荷做功的方向,由高电位端(“+”极性)指向低电位端(“-”极性),即电位降低的方向。
电压降同时也可以叫电位差。当某一点电位为零时,则电路中任一点对该参考点的电压即为该点的电位(U)。两任一点之间的电位差同时也是两点间的电压降。
(10)电缆降级的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电势差(电压差)的定义:
电荷q 在电场中从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所做的功WAB与电荷量q 的比值,叫做AB两点间的电势差(AB两点间的电势之差,也称为电位差),用UAB表示,则有公式:
其中,WAB为电场力所做的功,q为电荷量。
同时也可以利用电势这样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