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震动式沉管灌注桩 工程量 计算问题
圆形面应该是π*半径的平方,而答案中是π*直径的平方,当然要除以4哈
B. 桩基础工程量计算
翻开定额打桩这部分,看工程量单位,无非是m或者m³
,再计算就行,工料消耗直接查定额,再乘以实际工程量就行
C. 灌注桩的混凝土设计浇筑量如何计算精确
水下灌注桩的混凝土设计浇筑量公式为:3.14*r^2*h(r为桩的半径,h为设计桩长+0.7m)。实际浇筑的混凝土量肯定比理论的要大,也就是说充盈系数必须大于1,具体是多少,这个要根据现场经验来判断。
现浇混凝土桩
一、人工挖孔灌注混凝土桩注意事项。
1、人工挖孔混凝土灌注桩综合基价,分别设置了桩径在140cm以内、180cm以内、180cm以外,挖孔深度在15m以内、20m以内、25m以内、25m以外综合基价子目。
2、规定当桩径小于或等于100cm时,考虑到人工、机械降效,按桩径140cm以内相应综合基价子目,人工、机械费乘以1.2的系数。工作内容包括:挖土、提土、运土于50m以内,排水沟修造,修整桩底;安装护壁模具,安放钢筋笼,搅拌、灌注护壁和桩芯混凝土;抽水,吹风,照明安装设施搭拆等全部内容。
3、挖孔深度,是指自桩孔底至挖孔桩施工时地面的距离,它与桩全长的概念不同。
4、综合基价子目中,是按先用C25(40)混凝土浇灌护壁混凝土,然后再用C20(40)混凝土浇灌桩芯混凝土的施工方法编制的。
5、其护壁混凝土、桩芯混凝土的综合基价含量是综合取定的,设计与综合基价不同时,混凝土的粒径、等级允许换算,护壁、桩芯混凝土含量不允许换算。
6、如果采用同一等级混凝土一次浇灌成型、不做护壁,则仍执行此分项综合基价,仅对混凝土的等级、粒径按设计要求进行换算,混凝土综合基价含量及其他各项费用均不变。
7、人工挖孔扩底混凝土灌注桩,仍执行此分项仍执行此分项综合基价。
8、若设计采用砖护壁时,砖护壁另外列项计算,执行相应综合基价子目。
二、人工挖孔灌注混凝土桩工程量计算。
(1) 工程量计算按设计桩长,乘以图示设计桩径截面面积,以“m3”计算。扩底桩的扩底增加部分的体积,并入相应工程量内计算。计算公式:
(2)工程量=设计桩长×设计桩径截面面积+扩底增量
(3)在工程量计算时,应根据桩径大小、挖孔深度和换算条件,分别列项计算套用相应综合基价。
(3)振动打桩工程量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灌注桩按其成孔方法不同,可分为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爆扩灌注桩等。
钻孔灌注
指利用钻孔机械钻出桩孔,并在孔中浇筑混凝土(或先在孔中吊放钢筋笼)而成的桩。根据钻孔机械的钻头是否在土的含水层中施工,又分为泥浆护壁成孔和干作业成孔及套管护壁三种方法。
沉管灌注
指利用锤击打桩法或振动打桩法,将带有活瓣式桩尖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桩靴的钢套管沉入土中,然后边浇筑混凝土(或先在管内放入钢筋笼),边锤击或振动边拔管而成的桩。前者称为锤击沉管灌注桩,后者称为振动沉管灌注桩。
人工挖孔
指桩孔采用人工挖掘方法进行成孔,然后安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而成的桩。
为了确保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施工时必须考虑预防孔壁坍塌和流砂现象发生,制定合理的护壁措施。护壁方法可以采用现浇混凝土护壁、喷射混凝土护壁、砖砌体护壁、沉井护壁、钢套管护壁、型钢或木板桩工具式护壁等多种。
以应用较广的现浇混凝土分段护壁为例说明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工艺流程。
爆扩灌注桩
指用钻孔爆扩成孔,孔底放入炸药,再灌入适量的混凝土,然后引爆,使孔底形成扩大头,再放入钢筋笼,浇注桩身混凝土。
D. 如何计算打预制桩的工程量
计算预制混凝土管桩的工程量:
1、打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的体积,按设计桩长(包括桩尖、不扣除桩尖虚体积)乘以桩截面面积计算。接桩:电焊接桩按设计接头,以个计算;硫磺胶泥接桩按桩断面以平方米计算。
E. 管桩工程量的计算方法
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2.0.1 预制混泥土桩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桩长(包括桩头)计算。
预制管桩一般都按施工图纸里标注的工程量计算延长米,如:PHC-A500(100)-20,共20根的话,工程量为400m;
如果进行招投标需编制工程量清单的话,在清单(如兴安得力)里只能折算成立方(400*3.1415*(0.25*0.25-0.125*0.125)=60m³)。如配有桩尖,则桩尖分型号、规格、图集标准不同按元/个计算。
管桩型号实例:
PTC-500(70)A-C70-8,500mm表示管桩外径,70mm表示壁厚,A表示有效预压应力为4Mpa,C70-表示砼强度,8,单位m,表示管桩长度
管桩按抗弯性能或有效预压应力值分为A型、AB型、B型和C型等,其有效预压应力值分别为4Mpa、6Mpa、8Mpa、10Mpa,其计算值应在各自规定值的范围内,管桩的抗弯性能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主要考虑承受纵向压力,其抗弯性能应满足管桩吊运和堆放要求。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管桩
F. 桩基础工程量怎么计算,是工程造价的
桩基工程钢筋笼长度计算实例。
计算方法:
1、护筒高=护筒顶标高—桩顶标高=23.931-20.968=2.963米。
2、桩长=24.6-2.963=21.64米。
3、混凝土:
桩长:21.64米,桩径:1.5米,充盈系数取1.2V=46立方米。
结果:钢筋笼长度:先查图看承台钢筋多长。
比如1.397米,钢筋笼长:21.64+1.397+(5m桩底保护层)=23.09米。
钢筋笼实际长:23.09米。
(6)振动打桩工程量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桩基础适用范围:上部土层软弱不能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而下部存在较好的土层时。用桩穿越软弱土层,将荷载传递给深部硬土层。一定深度范围内不存在较理想的持力层,用桩使荷载沿着桩杆依靠桩侧摩阻力渐渐传递。
基础需要承受向上的力,用桩依靠桩杆周围的负摩阻力来抵抗向上的力,即抗拔桩。基础需要承受水平方向的分力时,可用抗弯的竖桩来承担。地基软硬不均或荷载分布不均,天然地基不能满足结构物对不均匀变形的要求时,可采用桩基础。
考虑建筑物受相邻建筑物、地面堆载以及施工开挖、打桩等影响,采用浅基础将会产生过量倾斜或沉降时用桩基础。建筑物下存在不稳定土层,如液化土、湿陷性黄土、季节性冻土、膨胀土等,采用桩基将荷载传递至深部密实稳定土层。
G. 灌注桩工程量的计算方法
灌注桩工程量的计算方法:
沉管夯扩灌注桩:
沉管夯扩灌注桩,简称夯扩桩。它是利用打桩锤将内外桩管同步沉入土层中,通过锤击内桩管夯扩端部混凝土,使桩端形成扩大头,再灌注桩身混凝土,拔外桩管时,用内桩管和桩锤压顶在管内混凝土面上,使桩身密实成行。夯扩桩桩身直径一般为400~600mm,扩大头直径在500~900mm,桩长不宜超过20M。适用于中低压缩性粘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强风化岩等。
桩的设计长度18m,预制混凝土桩尖,室外地坪-0.6m,桩顶-2.4。
单打工程量:(18+2.4-0.6)×标准管外径截面面积;
复打工程量:(18+0.25)×标准管外径截面面积;
空沉管工程量:(2.4-0.6-0.25)×标准管外径截面面积。
H. 振冲碎石桩工程量该怎么计算
你是手算还是用,手算的我就不怎么懂!用的话,我用的是广联达GBQ4。
答: 约为桩孔体积的1.1至1.2倍. 土质疏松取大值; 土质细实取小值. 须经试验确定。
I. 怎样计算预制桩打入法的工程量
打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含管桩)的工程量,按设计桩长(包括桩尖,即不扣除桩尖虚体积)乘以桩截面面积以立方米计算。管桩的空心体积应扣除。
(1)打预制钢筋混凝土桩,起吊、运送、就位是按操作周边15m以内的距离确定的,超过15m以外另按相应运输定额子目计算。
(2)打试验桩按相应定额子目的人工、机械乘以系数2计算。在桩间补桩或强夯后的地基打桩时,按相应定额子目中的人工、机械乘以系数1.15。
(3)定额以打直桩为准,如打斜桩,斜度在1∶6以内者,按相应定额子目人工、机械乘以系数1.25,如斜度大于1∶6者,按相应定额子目人工、机械乘以系数1.43。
(4)定额以平地(坡度小于15°)打桩为准,如在堤坡上(坡度大于15°)打桩时,按相应定额子目中的人工、机械乘以系数1.15。如在基坑内(基坑深度大于1.5m)打桩或在地坪上打坑槽内(坑槽深度大于1m)桩时,按相应定额子目中的人工、机械乘以系数1.11。
(5)打桩、压桩、打孔等挤土桩,桩间净距小于4倍桩径(或桩边长)的,按相应定额子目中的人工、机械乘以系数1.13。
J. 怎样计算钻孔灌注桩和旋挖桩的工程量
钻孔混凝土灌注桩工程量计算:
①成孔工程量:
1)钻孔桩:计量单位:m3
V=桩径截面积*成孔长度
V入岩增加=桩径截面积*入岩长度头
成孔长度:自然地坪至设计桩底标高
入岩长度:实际进入岩石层的长度
2)冲孔桩:计量单位:m3
V砂粘土层=桩径截面积*砂粘土层长度
V碎卵石层=桩径截面积*碎卵石层长度
V岩石层=桩径截面积*岩石层长度
其中:砂粘土层长度+碎卵石层+岩石层长度=成孔长度
②成桩工程量:
计量单位:m3
V=桩径截面积*(设计桩长+加灌长度)
设计桩长:桩顶标高至桩底标高
加灌长度按设计要求。如无设计规定,桩长25m以内按0.5m;桩长35m以内按0.8m,桩长35m以上按1.2m
③桩孔回填工程量:
计量单位:m3
V=桩径截面积*回填深度
回填深度=自然地坪至加灌长度顶面
成孔问题
(1)塌孔
预防措施:根据不同地层,控制使用好泥浆指标。在回填土、松软层及流砂层钻进时,严格控制速度。地下水位过高,应升高护筒,加大水头。地下障碍物处理时,一定要将残留的砼块处理清除。孔壁坍塌严重时,应探明坍塌位置,用砂和粘土混合回填至坍塌孔段以上1—2m处,捣实后重新钻进。
(2)缩径
预防措施:选用带保径装置钻头,钻头直径应满足成孔直径要求,并应经常检查,及时修复。易缩径孔段钻进时,可适当提高泥浆的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