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计算方法 > 农药敏感性测试计算方法

农药敏感性测试计算方法

发布时间:2022-07-30 16:01:05

‘壹’ 农药细度测定方法

农药粉剂的细度测定方法有两种:一种为干筛法.适用于粉剂;另一种为湿筛法,适用于可湿性粉剂。干筛法是将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的样品,自然冷却至室温,并在样品与大气达到湿度平衡后,称取试样,用适当孔径的试验筛筛分至终点,称量筛中残余物,计算细度。湿筛法是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此仅介绍湿筛法。
(1)测定原理
将称量好的试样放入烧杯中润湿、稀释,然后倒入湿润的试验筛中,用平缓的自来水直接冲洗,再将试验筛置于盛水的盆中继续洗涤,将筛中残余物转移至烧杯中,干燥残余物,称重,计算细度。
(2)仪器
①试验筛:适当孔径,并具有配套的接收盘和盖子。
②烧杯:250 mL,100 mL。
③带有橡皮罩的玻璃棒。
④干燥器。
⑤烘箱:在100℃以内控温精度为±2℃。
(3)测定步骤
①试样的润湿。称取试样20 g(准确至0.1g),置于250 mL烧杯中,加入80 mL自来水,用玻璃棒搅动,使其完全润湿。如果试样抗润湿,可加入适量非极性润湿剂。
②试验筛的润湿。将试验筛浸入自来水中,使金属丝布完全润湿。必要时可在自来水中加入适量非极性润湿剂。
③测定。将烧杯中润湿的试样用自来水稀释至约150 mL,搅拌均匀后全部倒入润湿的标准筛中,用自来水冲洗烧杯,洗涤水并入筛中,直至烧杯中粗颗粒完全移至筛中为止。用直径为9~10 mm的橡皮管导出的平缓的自来水冲洗筛中试样,水速控制在4~5L/min,橡皮管末端出水口保持与筛缘平齐为度。在筛洗过程中,保持水流对准筛上的试样,使其充分洗涤(如果试样中有软团块,可用具有橡皮罩的玻璃棒轻压,使其分散),一直洗到通过试验筛的水清亮透明为止。再将试验筛移至盛有自来水的盆中,上下移动洗涤筛缘(始终保持在水面之上),重复至2 min内无物料过筛为止。弃去过筛物,将筛中的残余物冲洗至一角,再转移至已在100℃恒重的烧杯中。静置,待烧杯中颗粒沉降至底部后,倾去大部分水,加热,将残余物蒸发近干,于100℃(或根据产品的物化性能,采用其他适当温度)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取出烧杯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
(4)结果计算
式中,m1为粉剂(或可湿性粉剂)试样的质量,g;m2为烧杯中残余物的质量,g。
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应在0.8%内。
14.2.6悬乳液分散稳定性的测定
悬浮剂的分散相主要为粒径0.5~5um的固体农药原药,加工时将原药和湿润剂、分散助悬剂、增黏剂、防冻剂等助剂和分散介质混合而成。当分散介质为水时,称为水悬剂,以矿物油或有机溶剂为分散介质时称为油悬剂。对于不含水或其他液体分散介质而又能在水或其他介质中很好分散,形成悬浮液的粉、粒或片状物的剂型,称为干悬浮剂。
悬浮剂的分散稳定性是悬浮剂产品质量好坏的重要检测性能之一,对制剂药效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通常影响分散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粒子粒径的大小和分散助剂的性能。
(1)测定原理
悬浮剂是固体原药微粒均匀地分散在连续相中所组成的固一液分散体系,此体系为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悬浮的粒子会很快发生颗粒凝聚,导致颗粒变大而沉降。在农药加工中,通过粒径大小的改变和分散助悬剂的加入,能有效地降低这一现象的发生。因此,在加工成制剂后,需观察悬浮剂稀释液在最初、放置一定时间和重新分散后该分散液的分散性。
(2)操作步骤
在室温下,分别向两个刻度量筒(量筒是否具塞?)中加标准硬水,用移液管向每个量筒,中滴加试样(按规定数量),滴加时移液管尖端尽量贴近水面,但不要在水面之下。最后加标准硬水至刻度。戴布手套,以量筒中部为轴心,重复上下颠倒,确保量筒中液体温和地流动,不发生反冲,用其中一个量筒做沉淀和乳膏试验,另一个量筒做再分散试验。
①最初分散性。观察分散液的分散情况,记录沉淀、乳膏或浮油的体积。
②放置一定时间后的分散性:
沉淀体积的测定:
分散液制备好后,立即将分散液转移至乳化管中,盖上塞子,在室温下直立,用灯照亮乳化管,调整光线角度和位置,达到对两相界面的最佳观察,如果有沉淀(通常反射光比透射光更易观察到沉淀),记录沉淀体积。
顶部油膏(或浮油)体积的测定:
分散液制备好后,立即将其倒入乳化管中,至离管顶端附近,戴好保护手套,塞上带有排气管的橡胶塞,排除乳化管中所有空气,去掉溢出的分散液,将乳化管倒置,在室温下保持一段时间,没有液体从乳化管排出就不必密封玻璃管的开口端,记录已形成的乳膏或浮油的体积。测定乳化管总体积,并以下式校正测量出的乳膏或浮油的体积

‘贰’ 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有几种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常规检测方法和速测方法。常规的检测方法有气象色谱、凝胶色谱及薄层色谱法。这些方法都是利用农药在不同载体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得到分离,从而定性和定量来检测农药的种类及含量。速测方法主要有速测卡法和酶抑制率法两种。无论是速测卡法还是酶抑制率法,其都是利用酶活性被抑制原理。

使用农药残留检测仪器:生化分析受温度影响极大,要求在恒温下进行预反应,农药残留速测仪从功能上来看,它不但具有测试功能,而且还有恒温水浴,定时等功能。保证预反应条件、提高精确度;另外,使用仪器很方便,不用调整波长,只需按键就能选择自己所需的测试波长。

‘叁’ 谁知道敏感基线

答:敏感基线确定。是指对某种药剂对害虫敏感品系毒力回归线的测定,敏感基线是比较抗药性有无和抗药性水平高低的标准。

害虫抗药性监测一般程序害虫抗药性监测一般可分为敏感基线确定、抗药性定性诊断和定量抗性水平测定三个步骤:

(l)敏感基线确定。是指对某种药剂对害虫敏感品系毒力回归线的测定,敏感基线是比较抗药性有无和抗药性水平高低的标准。目前采用的抗药性指标,无论是抗性倍数或存活率,都是依据敏感基线得出的LD50或LD99作为基础。抗性倍数是被测群体的反应中值与敏感品系反应中值的比值,一般广泛接受的指标是:5倍以下为敏感,5-10倍为低抗,IO-4O倍为中抗;40倍以上为高抗。在一个地区,对于新开发、引进使用的农药,一开始就测定某种害虫对它的毒力回归线,这虽然不能完全以此作为敏感基线(考虑到交互抗性问题)。但是,有此数据对于监测害虫今后抗药性的发展无疑是有用的。

(2)抗药性定性诊断。是指为了初步判明田间害虫群体中是否已出现抗药性个体及其变化情况,以敏感基线求得的LD99作为“诊断剂量”处理被测害虫群体。这个剂量对于敏感种群来讲,几乎可以引起百分之百的死亡(即存活率为O),而用这个剂量去处理其他被测种群,则可能有相当比例的个体存活。一般用诊断剂量(亦称区分剂量)处理被测害虫,其成活率超过5%或10%则表明该种群已产生抗性。

(3)定量抗药性水平测定。是指将初步诊断为有抗药性的虫种采回实验室,采用与敏感基线测定完全相同的方法,测出毒力回归线,计算LD50,以第一步骤所述方法与敏感基线LD50相比,求抗性倍数。

‘肆’ 怎样监测病原物抗药性

因为大多数植物病原菌的致病阶段处于单倍体时期,且繁殖系数大、周期短,所以植物病原菌抗药性是发生速度最快、为害最严重的农业有害生物。同时,病原菌抗药性不容易被农民肉眼识别,必须通过实验室精密测定才能鉴别和诊断,因此,世界各国投入杀菌剂抗性监测研究的人力和财力也最多。

病原物抗药性监测是指测定自然界病原物群体对使用药剂敏感性的变化。包括在各地定点连年系统测定和对有抗药性怀疑的地方临时采集标本测定。最常用的监测方法是测定病原物生长量与药剂的效应关系。常见方法有菌落直径法,即在含有系列浓度杀菌剂培养基上测量药剂对菌落线性增长速率的抑制效应。采用干重法测量在含药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的菌体干重增长速率与药剂的效应,更能够准确反映杀菌剂对菌体生长的抑制作用。不过这种方法比较繁琐,工作量大。当病菌以孢子繁殖生长时,亦可采用浊度法测定细胞生长量与药剂的效应。

采用临界剂量或鉴别剂量是检测和测量抗药性广度的常用方法。如在含有完全能抑制野生敏感菌生长的杀菌剂浓度的培养基平板上,涂抹病原物混合孢子或其他繁殖体,进行适当培养后,检查病菌的生长情况,计算抗药性菌株的出现频率。

采用孢子萌发法也可测定药剂对不同菌株孢子萌发的抑制来鉴别抗药性。但是,许多内吸性杀菌剂并不阻止孢子萌发,这时应该考虑对芽管形态和菌体发育的作用。

活体测定法是指把病菌接种到经杀菌剂处理过的植株或部分组织上,评估药剂处理剂量与发病程度间的效应关系。这种活体测定方法不仅是测定专性寄生菌抗药性的唯一方法,而且是验证病菌在培养基上对药剂敏感性差异是否与在寄主上的反应差异一致必不可少的方法。例如,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和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在离体条件下,很容易引起真菌的抗性突变,但是,这些突变体对寄主的致病性也常随之降低。此外,在培养基上能对叶枯唑表现抗药性的稻白叶枯病菌,则失去了致病能力,而在经叶枯唑、敌枯唑等处理的水稻上表现抗性的菌株,在培养基上反而不表现抗性。

已知有些杀菌剂对菌体的呼吸作用或生物合成过程等生命过程有显着抑制作用,可以用生化测定法,测定不同杀菌剂浓度对这些过程影响程度的差异来比较不同菌株的敏感性。或者基于靶标蛋白三维结构变化而丧失与药剂的亲和性抗药性机制,制备和利用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检测。最近,也有根据单核苷酸变异而产生抗药性的机制使用DNA探针杂交和PCR指纹图谱等分子生物技术进行病原物抗药性监测的成功例子。定量PCR检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使病原菌的抗药性早期监测和预警成为可能。

一种病原物对某一农药的敏感性还常随着个体的遗传差异、培养基组分、琼脂的质量、温度、pH、测试环境和方法的不一致而有变化。如在含乙磷铝的PDA培养基上,疫霉的生长不受影响,但是在不含磷酸盐的合成培养基上,这种真菌对药剂则变得敏感。因此,某种药剂—病原物组合的抗药性测定,不但要选用适当的方法和条件进行,而且被怀疑有抗药性的菌株也必须用测得敏感基线同样的方法和条件进行各种测试,最好在所有抗药性测定中均包含有一个已知敏感的参考系。

在测定某种病原物各个个体对农药不同浓度的效应后,如何进一步鉴别和评估它们的抗药性,常用的标准有3种:第一种是用同一浓度测定各个体对药剂的反应;第二种是测定最低抑制浓度;第三种是测定产生相同效应的浓度,如抑制菌体生长发育或致病50%的有效浓度(EC50)。

第一种标准常会过高地评估抗药性水平或抗性程度。因为病菌对同一剂量的效应有时差异很大。第二种标准也有缺陷。因为有的菌株抗药性水平很高,如灰霉菌(Botrytiscinerea)对多菌灵的抗药性,难以用最低抑制浓度来评估抗药性水平,有些杀菌剂即使在很高浓度下也不能完全抑制菌体生长,同样不能采用这种分析标准。但灰霉野生敏感菌株对多菌灵特别敏感,亦可用最低抑制浓度作为鉴别抗性和敏感菌株的标准。采用第三种分析标准,根据杀菌剂的剂量与抑制菌体生长发育的效应关系,得出剂量与生长抑制率之间的回归方程,然后根据对测定菌株和标准野生敏感菌株的相同抑制生长发育百分率的药剂浓度的比较,鉴别抗性菌株并分析抗性水平。有些病菌对某些药剂的敏感性是由多个微效基因决定的,表现出数量遗传性状,虽很难评估某一菌株的抗性水平,但可以通过测定某地区用药前病原群体(一般需测100个菌株)对药剂的敏感性分布,用药后再测定病原群体的敏感性,由此可根据平均EC50之比来评估某一地区病原群体的抗性水平。

‘伍’ 农药的药效与防效是怎样计算的

在药效测试中,常根据病、虫、草等不同的测试对象而采用不同的指标和药效计算公式,但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有几个基本参数在计算药剂防治病、虫、草的防效时是必须了解的。如杀虫剂的死亡率、杀菌剂的发病率、病情指数等。

死亡率常为反映杀虫剂药效的一个最基本的指标,是指药剂处理后,在一个种群中被杀死个体的数量占群体(供试总虫数)的百分数。但在不用药剂处理的对照组中,往往出现自然死亡的个体,因此需要校正。一般采用Abbott氏校正公式

这个公式的基本根据是假定自然死亡率及被药剂处理而产生的死亡率是完全独立而不相关的,并且自然死亡率在20%以下才适合此公式,而将自然死亡率所造成的影响予以校正。如果自然死亡率过低(5%以下),一般情况下可不校正。

杀菌剂药效表示方法则常以病害种类及为害性质而定。如发病率、病情严重度、作物产品的产量、质量等,但最常用的是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等。

病害分级的标准可根据病害种类及症状、为害特点而灵活确定。

对杀虫剂、杀菌剂以及除草剂防效的计算,可用HendersonTilton公式进行统一,只是参数代表不同的意义。

杀虫剂

式中:Ta为处理区防治后存活的个体数量;Tb为处理区防治前存活的个体数量;Ca为对照区防治后存活的个体数量;Cb为对照区防治前存活的个体数量。

杀菌剂

式中:Ta为处理区防治后的病情指数;Tb为处理区防治前的病情指数;Ca为对照区防治后的病情指数;Cb为对照区防治前的病情指数。

如果药前均不发病,即Cb=Tb

除草剂

式中:Ta为处理区防治后的株数;Tb为处理区防治前的株数;Ca为对照区防治后的株数;Cb为对照区防治前的株数。

‘陆’ 简述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步骤及检测方法

检测前处理程序

经典的农药残留分析步骤通常是:水溶性溶剂提取- 非水溶性溶剂再分配- 固相吸附柱净化- 气相或液相色谱检测。其中提取和净化是前处理部分,样品前处理不仅要求尽可能完全提取其中的待测组分,还要尽可能除去与目标物同时存在的杂质,避免对色谱柱和检测器等的污染,减少对检测结果的干扰,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农药残留量检测是微量或痕量分析,必须采用高灵敏度的检测技术才能实现。自20世纪50年代,各国科学家就开始研究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常规检测的分析方法有光谱法、酶抑制法和色谱法。

1、光谱法

光谱法是根据有机磷农药中的某些官能团或水解、还原产物与特殊的显色剂在特定的环境下发生氧化、磺酸化、络合等化学反应,产生特定波长的颜色反应来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检出限在微克级。它可直接检测固体、液体及气体样品,对样品前处理要求低、环境污染小,分析速度快。

但是,光谱法只能检测一种或具有相同基团的一类有机磷农药,灵敏度不高,一般只能作为定性方法。

2、酶抑制法

酶抑制法是根据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能抑制昆虫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的活性,造成神经传导介质乙酰胆碱的积累,影响正常神经传导,使昆虫中毒致死这一昆虫毒理学原理进行检测的。

3、色谱法

色谱法是农药残留分析的常用方法之一,它根据分析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的不同达到分离目的,并将分析物质的浓度转换成易被测量的电信号(电压、电流等) ,然后送到记录仪记录下来的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4、快速检测技术

常见的有化学速测法、免疫分析法、酶抑制法和活体检测法等。

化学速测法,主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水解产物与检测液作用变色,用于有机磷农药的快速检测,但是灵敏度低,使用局限性,且易受还原性物质干扰。

免疫分析法,主要有放射免疫分析和酶免疫分析,最常用的是酶联免疫分析(ELISA),基于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反应,对于小分子量农药需要制备人工抗原,才能进行免疫分析。

酶抑制法,是研究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快速农残检测技术,主要根据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乙酰胆碱酶的特异性抑制反应。

活体检测法,主要利用活体生物对农药残留的敏感反应,例如给家蝇喂食样品,观察死亡率来判定农残量。该方法操作简单,但定性粗糙、准确度低,对农药的适用范围窄。

‘柒’ 农药残留检测的方法及原理

便携式农药残留速测仪及卡片的检测原理和使用方法
便携式农药残留速测仪是根据国家标准方法GB/T5009.199 — 2003 )速测卡法(纸片法)而专门设计的仪器.主要用于果,蔬,茶,粮食,水及土壤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快速检测,特别适用于农产品质量检测站的快速检测,果蔬生产基地和专业户采摘前田间地头检测,农贸批发销售市场现场检测,酒楼,食堂,家庭果蔬茶加工前安全检测.
检测原理:
仪器的检测原理是利用速测卡中的胆碱酯酶(卡②)可催化靛酚乙酸酯(卡①)水解为乙酸和靛酚,由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胆碱酯酶的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因此,根据显色的不同,即可判断样品中含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情况.①②
使用方法:
(1)开机 按住面板上的"开 / 关"键约2秒钟,仪器开机(开机后再次按次键可关机):按[模式]键切换至"温度",当温达到40℃时,仪器发出一声提示音,预热完成,可以开始测试.
(2)装片 将速测卡撕去上盖膜对折后再展开,插入压纸条下的各通道加热板上(注意卡①一端在上方,卡②一端在下方),检查速测卡放置位置是否正确,速测卡中间的虚线应与压条对齐,不要歪斜.
(3)取样 选择有代表性的蔬菜或瓜果皮 ,擦去表面泥土,剪成一平方厘米左右碎片,取5克放入带盖瓶中,加入10毫升纯净水或缓冲溶液震荡50次(有条件拥护可配备超声波清洗器搅拌),静置2分钟以上,每批最好做9个检样,同时做一个纯净水或缓冲液的空白对照,每剪完一个样品,尖刀要洗净后方可处.理另一个样品,以免交驻污染.用移液抢取80微升样品液加到白色药片上. 如果检测是在采样现场或条件简陋的情况下进行,可直接在待检蔬菜叶尖部位滴2-3滴洗脱液,用另一片菜叶尖部在滴液处轻轻摩擦,使蔬菜表面的残留农药充分溶入洗液中.然后滴一滴在(卡②)上.
(4)测试 按〈启动〉键,反应开始倒计时10分钟("反应"指示符亮)当听到仪器发出急促的蜂鸣提示音时关闭上盖,显色开始倒计时3分钟("显色"指示符亮):待仪器出缓和的蜂鸣提示音时,打开仪器上盖,进行结果判定.结果判定与空白对照卡比较,若(卡②)不变色或略有淡黄色均为阳性结果,不变黄为强阳性结果,说明农药残留量较高,显黄色色为弱阳性结果,说明农药残留量机对较低.(卡②)变为橘黄色或与空白对照卡相同,为阴性结果.附加说明本方法是生物化学反应,应尽可能避免一些物理和化学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反应最适酸碱度为PH7.5左右,检样偏酸或偏碱时应改用磷酸缓冲液浸提处理. 反应中,药片表面应保持湿润,最好将每一批样品处理好后统一加样,以免是过长蒸发干. 葱,蒜,萝卜,芹菜,茭白,蘑菇及番茄汁液中含有对酶活性有影响的植物次生物质,容易产生假阳性.处理这类样品时,不宣剪切过碎,浸提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液汁过多释放影响检测检测结果.必要时可采用整株(体)蔬菜浸提的方法进行测定.农药速测卡在常温条件下有效期为壹年,贮存时要求放在阴凉,干燥和避光处,有条件者放于4℃冰箱中最佳.农药速测卡开封后最好在三天内用完,如一次用不完可存放在干燥器中.农药速测卡果蔬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卡是用对农药高度敏感的胆碱酯酶和显色剂做成的酶试纸,可以快速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这两大类用量较大,毒性较高的杀虫剂的残留情况,选用的酶对甲胺磷敏感,抗干扰性强,操作简便,不需要配制试剂,不需要专业的技术培训,可以不需要任何仪器设备单独使用,也可配套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使用,提高检测效率.产品容易贮存,携带方便,是现场检测的最佳方法.

‘捌’ 怎样评判药害程度

测定的目的是了解一种农药对某种或某些种类的作物或某种作物的某些品种易产生药害,以及在何种情况下易出现药害,以指导合理用药,防止药害的产生。这要进行一些试验。
(1)植株施药试验 选择田间或温室盆栽生长一致的幼苗或成株,分成若干组,每组至少有20株苗。模拟田间使用的不同农药浓度或剂量,至少有一个常用量、一个倍用量,再设一个对供试作物无影响对照药(也可不设)及不用药对照。采用喷雾法、浸液法、滴涂法或滴涂针刺法施药。浸液法是选带叶片的整枝或整株,在药液中浸2~3秒钟。滴涂法是将药液定量滴在叶片表面;也可将叶片沿主脉分为两半,一边滴涂药液,另一边滴涂清水作对照。滴涂针刺法是在滴药后,用细针轻轻刺一下,经一定时间后,按题114方法评判有无药害或药害程度。
(2)种子处理试验 在田间或温室进行,至少选一个常用量及一个倍用量,再设不用药对照。采用拌种、浸种或土壤混药后让种子接触药土等方法施药,测定是否影响种子萌发、出苗情况、幼苗生长情况、根系生长发育情况等。
(3)田间小区试验 在大田使用农药,作物产生药害后,组织考察并分析原因,再进行专门条件的模拟试验,判断造成药害的原因。小区设计同田间药效试验(参见第106题)。
(4)后茬作物影响试验 若在田间使用或药效试验中,除草剂显示出持效迹象时,应进行后茬作物影响试验。通常包括持效性试验和作物伤害性试验。
持效性试验,即保留前茬作物用药或试验的各处理区,进行不同耕作处理(翻耕、免耕、少耕、直播等),播种下茬可轮作的作物,观察其影响,与对照比较评价。
作物伤害性试验,是将除草剂(或其他农药)用于某一作物,使之早期受到严重伤害,在土壤中可能有积累作用。在此地块进行不同耕作条件下,播种生产中常种作物来代替受伤害作物,观察作物药害,与对照比较评价,得出前茬作物用药后,对何种作物是安全的,何种作物是敏感的。
(5)选择性试验是为了得出除草剂的选择性指数。即求抑制作物生长10%的剂量或浓度,与抑制杂草生长90%的剂量或浓度的比值,来比较某种除草剂对作物的安全性。
选择性指数= 抑制作物生长10%的剂量或浓度
抑制杂草生长90%的剂量或浓度

此比值越大,表示选择性强度越高,即对作物愈安全,除草效果愈好,一般要求选择性指数大于3。
同理,可测定其他类型农药对作物的安全性,即
安全性系数= 防治病虫的有效使用剂量
对农作物产生药害的剂量

(6)品种敏感性试验 为了解某种作物的多个栽培品种对农药的敏感性。设几个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多个栽培品种选择性比较试验。小区面积与田间药效试验相同,不同品种平行播种1~2行。设推荐用药量、倍量,有时还设三倍量。对照药剂选用在生产中证明药效好、对作物安全的药剂。用目测百分率法(参见第114题)调查,3级为可接受的界限。准确评价不同作物品种的相对敏感性,判定某些品种更具耐药性。

‘玖’ 在农药残留分析时,怎样用比较法计算未知样品的残留量

农药残留分析属于痕量分析范畴,分析的农药及样品基质种类多,成份复杂,分析中投入的成本高。分析的结果经常用于政府管理部门作为贸易、生产等活动的决定性依据,具有极大的责任和权威性。如果没有严格、科学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程序,难免出现分析结果不准确而造成决策失误和花费大量投入建设的残留分析实验室不能合格有效运行的浪费等现象。因此,做好残留分析的质量控制是产生准确、可靠的残留分析数据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农药残留分析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使分析结果达到预定的准确和精密程度。为了达到这一预定目的所应采取的措施和工作步骤都是事先规划好的,通过一系列的规约加以确定,并要求有关分析人员按照规约操作,由此使分析过程处于受检状态。
7.1 农药残留分析实验室的基础条件
实验室是获得残留分析结果的关键场所,要使残留分析质量达到规定水平,必须要有合格的实验室和合格的分析操作人员。包括仪器的正确使用和定期校正;玻璃仪器的选用和校正;化学试剂和溶剂的选用;溶液的配制和标定、试剂的提纯;实验室的清洁度和安全工作;分析人员的操作技术等。
7.1.1 试剂要求
1. 蒸馏水
蒸馏水是残留分析实验室最常用的水之一,通过蒸馏可以大大减少水中所含有的农药或其它杂质,有效减少对残留分析的干扰。但是,蒸馏水中常含有可溶性气体和挥发性物质。残留分析实验室一般不用金属蒸馏器。也不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的去离子水,因为去离子水中仍然含有影响残留农药分析的杂质。最好采用石英玻璃蒸馏器蒸出的重蒸馏水。
2. 试剂
一般化学试剂分为四级,其规格见表7-1。
表7-1 化学试剂的规格
级 别 名 称 代号 标志颜色
特级 基准试剂、光谱纯 S•P 白色
一级 保证试剂、优级纯 G•R 绿色
二级 分析试剂、分析纯 A•R 红色
三级 化学纯 C•P 蓝色
残留分析中所用试剂均应为二级或二级以上,高效液相色谱仪流动相则应使用一级(或称色谱纯)。
由于市售的试剂往往达不到残留分析的要求,需要进行净化处理。
为了确定溶剂的纯度是否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对市售的溶剂按下法检验:
取300mL溶剂,放入旋转蒸发器中,浓缩至5mL。取5μL,在准备应用的色谱条件下,注入气相色谱仪内,在色谱图上于2~60min内,不应有1mm以上的杂质峰。
某溶剂在整个分析方法过程中使用一定数量,取总量的2倍量,浓缩并定容到最小体积,取最大进样量进样,不出现杂质峰或产生小于噪音两倍或小于1~2mm的峰为标准。
达到上述检验要求的溶剂,可以直接供农药残留分析使用。达不到要求的溶剂,根据溶剂的性质和所含的杂质,分别选择提纯方法。
常用试剂的处理方法如下:
⑴. 氧化铝(层析用):在550℃灼烧4小时。用前于130℃烘5小时,储存于干燥器内备用。
⑵. 弗罗里硅土(florisil):在600~650℃灼烧3小时。用前于130℃烘5小时,储存于干燥器内备用。
⑶. 无水硫酸钠(分析纯,干燥脱水用):在700℃灼烧4小时,用前于130℃烘5小时,储存于干燥器内备用。
⑷. 活性炭:分为两种,第一,层析用活性炭:20~40目;第二,化学纯级活性炭:黑色无定型颗粒物或粉末。处理方法:将活性炭放入浓盐酸中,加热煮沸1小时,用蒸馏水洗至中性,烘干后,放入带盖瓷皿内、盖上皿盖,在600℃灼烧2小时,用前在105℃烘4小时,储存于干燥器内备用。
⑸. 脱脂棉及玻璃棉:放入索氏提取器中,加4%丙酮-正己烷溶剂,在水浴上回流4小时后,在通风橱内让其自行挥发干。
⑹. 石油醚或正己烷:石油醚通常用沸程60~90℃。其主要成分是脂肪族烃类的混合物,杂质主要为芳香族不饱和化合物。提纯方法有:
①. 将石油醚通过中性的氧化铝柱吸附后,再经全玻璃系统蒸馏器蒸馏。收集其标程范围内的馏出部分(60~75℃)。
②. 取1000mL石油醚,加4gNaOH(A.R),于水浴上回流2小时,再经全玻璃系统蒸馏器蒸馏。收集其标程范围内的馏出部分(60~75℃)。
③. 将1000mL石油醚置于分液漏斗中,加入100mL浓硫酸(石油醚与硫酸的比例为10:1)充分混匀后,让其分层,放去硫酸层。重复上述操作2~3次,然后用水洗,再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经全玻璃系统蒸馏器蒸馏。收集其标程范围内的馏出部分(以下各种溶剂提纯中,所说的蒸馏,均指全玻璃系统蒸馏器蒸馏)。
⑺. 丙酮:一般,市售的丙酮均能达到要求。其中含有大量水分,通常不超过0.5%。如果含水量较大,直接通过3A或4A分子筛层析柱脱水后,即可使用。如果丙酮中含有醛类和其他杂质时,可向丙酮中逐次加入少量高锰酸钾进行回流,直至紫色不褪为止。然后蒸馏,收集沸程为55~57℃的馏分,置于棕色瓶中保存。
⑻. 醋酸乙酯:醋酸乙酯中通常含有少量的游离酸(醋酸)、乙醇和水等杂质。提纯时,将醋酸乙酯置于分液漏斗中,用同等体积的5%Na2CO3水溶液充分洗涤后,弃去水层。然后,无水碳酸钾进行干燥,过滤后,蒸馏。收集沸程为76.5~77.5℃的馏分。或1000mL乙酸乙酯,加入100 mL乙酸酐和10滴浓硫酸,加热回流4小时,蒸出后,再用碳酸钾干燥,过滤,再蒸馏,收集沸程为76.5~77.5℃的馏分。
⑼. 乙腈:该溶剂由于毒性非常大,使用时应特别注意。在国内残留分析方法中使用较少,国外使用较多。乙腈是一种非常惰性的试剂,可与水、醇和醚任意混合。其提纯方法如下:
①. 向乙腈中加入数克无水碳酸钠,至不溶为止。再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加热回流至紫色不褪为止。然后进行蒸馏。蒸馏液用硫酸调至微酸性后,再进行精馏,收集81~82℃的馏分。
②. 取1L乙腈,加入1mL磷酸,再加入30g五氧化二磷,加沸石进行蒸馏。收集81~82℃的馏分(不超过82℃)。
③. 如果乙腈中所含杂质较少,可直接通过硅胶或分子筛层析柱脱水后,蒸馏。收集81~82℃的馏分。
⑽. 三氯甲烷:三氯甲烷遇阳光照射后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逐渐分解,生成极毒的光气(碳酰氯)。为了防止生成光气,一般市售的三氯甲烷加有0.5~1%的乙醇作为稳定剂。如果乙醇不影响分析,可直接重蒸馏。收集沸点61.2℃的馏分。置于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如果需要除去乙醇,可按下法处理:取500mL三氯甲烷于1000mL分液漏斗中,加入25mL浓硫酸,振摇数分钟,静置分层后,弃去酸层,重复上述操作2~3次。然后用100mL2%的硫酸钠溶液洗两次,再经无水硫酸钠干燥,蒸馏,收集沸点61.2℃的馏分。置于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
⑾. 二氯甲烷:是常用溶剂,特别在液——液分配净化中。一般二氯甲烷可直接重蒸馏后使用。如果需要进一步提纯,可按三氯甲烷的提纯方法进行处理。收集沸程39~41℃的馏分。置于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
⑿. 甲醇:一般甲醇进行重蒸馏,收集65±1℃的馏分,即可使用。如果需要除去甲醇中的微量丙酮,可于500mL甲醇中加入25mL呋喃甲醛和60mL10%NaOH溶液,加热回流8小时后,蒸馏。收集65±1℃的馏分。再加入无水氯化钙进行脱水,过滤。最后采用高效分馏柱进行重蒸馏,收集65℃的馏分。
7.1.2实验室的环境条件
实验室空气中如含有固体、液体的气溶胶和污染气体,对痕量分析和超痕量分析会导致较大误差。实验室应按照样品存贮、天平称量、样品制备、仪器分析等划分功能区。农药残留分析中常用的高灵敏度仪器(GC,HPLC等),应在洁净的、单独的实验室中使用,不能和样品制备实验室混在一起。
样品制备操作应在专门的通风橱内进行,几种分析同时进行时应注意防止相互交叉污染。实验室内需设各种必备的安全设施(通风橱、防尘罩、排气管道及消防灭火器材等),并应定期检查,保证随时可供使用。使用电、气、水、火时,应按有关使用规则进行操作,保证安全。
7.1.3人员要求
1. 残留分析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的文化水平,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承担残留分析工作。
2. 熟练地掌握本岗位的残留分析技术,对承担的残留分析项目要做到理解原理、操作正确、严守规程、准确无误。
3. 接受新项目前,应在测试工作中达到规定的各种质量控制实验要求,才能进行项目的残留分析。
4. 认真做好分析测试前的各项技术准备工作,实验用水、试剂、标准溶液、器皿、仪器等均应符合要求,方能进行分析测试。
5. 负责填报残留分析结果,做到书写清晰、记录完整、校对严格、实事求是。
6. 及时地完成分析测试后的实验室清理工作,做到现场环境整洁,工作交接清楚,做好安全检查。
另外,农药残留分析实验室内要有质量保证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残留分析的质量保证工作。残留分析质量保证人员应熟悉质量保证的内容、程序和方法,了解残留分析环节中的技术关键,具有有关的数理统计知识等。
7.1.4 管理制度
1. 样品管理
由于残留分析样品的特殊性,要求样品的采集、运送和保存等各环节都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以保证其真实性和代表性。
残留分析实验室的技术负责人应和采样人员、测试人员共同议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周密地安排采样和实验室测试间的衔接、协调,以保证自采样开始至结果报告的全过程中,样品都具有合格的代表性。
样品的登记、验收和保存要按以下规定执行:
⑴. 采好的样品应及时贴好样品标签,填写采样记录。将样品连同样品登记表、送样单在规定的时间内送交指定的实验室。填写样品标签和采样记录需使用防水墨汁,最好用铅笔填写。
⑵. 如需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分装,分样的容器应和样品容器材质相同,并填写同样的样品标签,注明“分样”字样,同时对“空白”和“副样”也都要分别注明。
⑶. 实验室应有专人负责样品的登记、验收,其内容如下:样品名称和编号;样品采集点的详细地址和现场特征;样品的采集方式,是单独样品还是混合样;采样日期和时间;采样人、送样人及登记验收人签名。
2. 药品管理
⑴. 实验室使用的化学试剂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分类存放,定期检查使用和管理情况。
⑵. 易燃、易爆物品应存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并有相应安全保障措施。易燃、易爆试剂要随用随领,不得在实验室内大量积存。保存在实验室内的少量易燃品和危险品应严格控制、加强管理。
⑶. 剧毒试剂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加双锁存放,批准使用,两人共同称量,登记用量。
⑷. 取用化学试剂的器皿(如药匙、量杯等)必须分开,每种试剂用一件器皿,至少洗净后再用,不得混用。
⑸. 使用有机溶剂和挥发性强的试剂,操作应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或在通风橱内进行。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用明火直接加热有机溶剂。
3. 仪器管理
⑴. 各种精密贵重仪器以及贵重器皿要有专人管理,分别登记造册、建卡立档。仪器档案应包括仪器说明书、验收和调试记录、仪器的各种初始参数,定期保养维修、检定、校准以及使用情况的登记记录等。
⑵. 精密仪器的安装、调试、使用和保养维修均应严格遵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上机人员应该考核。考核合格方可上机操作。
⑶. 使用仪器前应先检查仪器是否正常。仪器发生故障时,应立即查清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使用,严禁仪器带病运转。
⑷. 仪器用完之后,应将各部件恢复到所要求的位置,及时做好清理工作,盖好防尘罩。
⑸. 仪器的附属设备应妥善安放,并经常进行安全检查。
应保存每一台仪器设备的档案,其内容包括:①.仪器设备名称;②.制造商名称、型号。序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③.接收日期和启用日期;④.目前放置地点(如果适用);⑤.接收时的状态及验收记录(例如全新的,用过的,经改装的);⑥.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或复制件);⑦.校准和/或检定(验证)的日期和结果以及下次校准和/或检定(验证)的日期;⑧.迄今所进行维护的记录和今后维护的计划;⑨.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的历史记录。
7.2 农药标准物质
农药残留量的检测,绝大多数是采用大型精密仪器实现的。这些定量方法通常为比较法,即用农药标准物质校准分析仪器,以其峰面积或峰高值为基准,在获得未知样品峰面积或峰高值后,就可计算出未知样品中某种农药的残留量。因此,农药标准物质是开展农药残留分析工作的先决条件,也是测定结果准确与否的质量保证。
农药标准物质既然是一个基准尺度,分析工作者对它的要求就非常严格。如果它不符合要求,就会在分析检测过程中将不准确的信息传递到被测定的样品中去。本来农药残留量不超标的样品,由于农药标准物质标定值偏低,最后的检验结果可能是不合格,反之亦然。所以从这一点讲农药标准物质不在于纯度有多么高,而在于它的标定值必须准确无误。由于农药残留分析为痕量分析,对不确定度的要求相对不高,因此用于农药残留分析的标准物质不象农药制剂分析标准物质那样苛刻,但也必须定值准确,无干扰组分。
农药标准物质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主要作用是测定方法的建立或验证已有方法的不确定度和精密度。另外,对于中介的授权质检机构必须采用有证农药标准物质,才能开展农药残留的检验工作,对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指标进行判定。农药标准物质是实现农药残留准确一致的测定、保证量值传递的计量标准。采用标准物质开展检验工作还可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可比性,达到量值的统一。

阅读全文

与农药敏感性测试计算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肺部内膜结合临床治疗方法 浏览:708
挽回方法是什么 浏览:204
充电线电阻测量方法 浏览:184
如何用简单方法制作皮冻 浏览:852
在家快速止咳缓解的方法 浏览:455
牛的注射方法有哪些 浏览:567
笔记本爱奇艺全屏卡顿解决方法 浏览:860
如何养好赛鸽的方法 浏览:854
qq电脑皮肤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547
案例有什么分析方法 浏览:784
499x32十32简便方法 浏览:752
电子支付器怎么使用方法 浏览:586
365天锻炼方法 浏览:378
rnw使用方法步骤 浏览:504
怎么赚钱方法 浏览:213
用什么方法可以把肉弄成熟 浏览:446
小孩脾虚出夜汗怎么调理食补方法 浏览:683
毛衣鸡心领大了改小的简单方法视频 浏览:433
物理中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896
常用的有机物分析方法 浏览: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