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计算方法 > 个人工资所得税计算方法扣取部分

个人工资所得税计算方法扣取部分

发布时间:2022-07-29 04:26:52

1. 个人工资所得税计算方法

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1.应缴纳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费用减除额
2.应纳税额=应纳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
张三在10月份税前工资12000元,需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1100元,
适用5000元新的费用标准和新的税率表:
应纳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起征点(5000元)=12000-1100-5000=5900元
找税率及速算扣除数:参照上面的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则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10。
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5900×10%-210=380元

2. 个人所得税怎么

正常来讲,当个人的月收入超过5000元、年收入超过6万元时,就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但这只是指“在同一家企业或机构工作期间”才会扣个人所得税,如果自己作为个体工商户或自由职业者,自己的不涉及到“工资”的问题,可能就不会扣个人所得税,或者会按照“劳动报酬所得税”进行扣税,但这是另外一回事,今天咱们就说“职场人是如何扣税”的。


假设我们在某一家企业或机构工作,签订了劳动合同,且工作比较稳定,当自己月收入不足5000元,年收入不足6万元时,是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当自己的月收入超过这个标准以后,就必须要扣税,而这个扣税是企业代扣,然后企业再通过专用的软件申报、提交给税务部门。但扣个人所得税的标准并非一层不变,随着个人收入的增加,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比例也是不同的。


假设A君2020年的年收入为9.6万元,因为年收入6万元是不需要扣税的,而根据相关规定分析,年薪9.6万元以内是需要按照3%的比例扣除个人所得税,但这里面存在一个“计费基础”,它指的是不扣税的部分,也就是起征点是“超过6万元”的部分。简单点说,当个人的年收入介于6万至9.6万之间时,最高需要缴纳1080元的个人所得税。


当自己的年收入超过96万时,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为45%。但如果需要缴纳其他税费,可能就不需要扣个人所得税了

3. 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

1、2021个税年度汇算计算公式:

应退或应补税额=[(①综合所得收入额-②60000元-③“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④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⑥捐赠)×⑦适用税率-⑧速算扣除数]-2021年已预缴税额

2、公式具体内容详解:

①“综合所得收入额”包括四项收入,即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取得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等

②至⑥五项内容可以减除后再计算年度应纳税额,即:

个税起征点60000元/年

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专项扣除

纳税人符合条件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和大病医疗支出等专项附加扣除

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

⑦适用税率和⑧速算扣除数,如下表: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综合所得适用)

4. 工资个人所得税怎么算

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具体如下:

应纳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其中:

1、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费用60000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或: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2、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月收入额-费用5000元。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具体如下:

应纳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其中:

1、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费用60000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或: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2、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月收入额-费用5000元。纳税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通常情况下,缴纳工资税是一种最常见的纳税的方式。只要符合最低纳税的标准,就需要纳税。那么,大家知道工资个税怎么算吗,它的计算的标准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律图小编将会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相关的知识。

工资税,即个人所得税。因为个人所得税里有一项是工资、薪金,故名。个人所得税实行源泉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征收方式,支付所得的单位或个人为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和没有扣缴义务人的,以及有扣缴义务人,但扣缴义务人没有依照税法规定代扣代缴税款的,纳税义务人应当自行申报纳税。

5. 工资个人所得税怎么计算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 -“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级数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预扣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 3 0

2 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 10 2520

3 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 20 16920

4 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 25 31920

5 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 30 52920

6 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 35 85920

7 超过960,000元的部分 45 181920

举例子

张三在10月份税前工资12000元,需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1100元,

适用5000元新的费用标准和新的税率表:

应纳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起征点(5000元)=12000-1100-5000=5900元

找税率及速算扣除数:参照上面的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则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10。

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5900×10%-210=380元

拓展资料

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

1、工资薪金所得;

2、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4、劳务报酬所得;

5、稿酬所得;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8、财产租赁所得;

9、财产转让所得;

10、偶然所得;

11、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其他所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6. 工资如何扣除个税到手工资如何计算

工资个人税计算方法

本月应扣缴个税额= (本月累计应扣预缴纳税所得额 * 预扣税率 - 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 - 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本月累计应扣预缴纳税所得额= 累计收入 - 累计免税收入 - 累计减除费用 - 累计专项扣除 - 累计专项附加扣除 - 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计减除费用=5000*月份数


举例说明

说明一

张三2019年1月工资30000元,所有扣除项合计3000元

本月预扣预缴税额

=(30000-5000-3000)*3% - 0

=22000* 3%

=660

注:扣减过费用和扣除项的收入合计是22000,从上面预扣税率表中看出适用税率为3%。

说明二

张三2019年2月工资32000元,所有扣除项合计4000元

本月累计预扣预缴税额

=(32000-5000-4000+22000)*10%-2520

=45000*10%-2520

=1980

2月应预扣预缴税合计 =本月累计-上月累计

=1980 - 660=1320


到手工资计算方法

实付工资=税前工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

举例说明

假设小周在北京,月薪1万元,计算过程大致如下:

10000元工资,扣除个人需缴养老保险8%,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0.2%,住房公积12%,共计扣除2220元。再扣除缴纳个税301元,只剩下7479元。

7. 个人所得税是怎么扣取的

一、个人所得税是什么

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而工资个人所得税,也就是针对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按照规定的比例征收个税的一种情况。

二、怎么扣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如下,明细查看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子女教育: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继续教育: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

大病医疗: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住房贷款利息: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

住房租金: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一)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

(二)除第一项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

赡养老人: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统一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一)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二)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可以由赡养人均摊或者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约定或者指定分摊的须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具体分摊方式和额度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例:已婚人士小李在北京上班,月收入1万元,“三险一金”专项扣除为2000元,每月租金4000元,有一子女上幼儿园,同时父母已经60多岁。

起征点为3500元的情况下,没有专项附加扣除,每月需缴纳345元个税;

起征点为5000元的情况下,没有专项附加扣除,每月需缴纳(10000-5000-2000)×3%=90元个税。

根据新政策,小李就可以享受住房租金1200元扣除、子女教育1000元扣除、赡养老人1000元扣除(跟姐姐分摊扣除额),所以,个税=(10000-5000-2000-1200-1000-1000)×3%=0元。

注:新个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点和税率。新个税法规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以及专项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综合所得适用)按月换算后计算缴纳税款,并不再扣除附加减除费用。

以及个人所得税的扣除方法。工资的高低影响着个人所得税的多少,通过了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能够更加清楚工资的变化。缴纳个人所得税对职工有着重要的作用。

阅读全文

与个人工资所得税计算方法扣取部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自制工具的方法和技巧 浏览:834
黄酒加什么饮用方法 浏览:726
全站仪怎么使用方法 浏览:235
天然气自动上水器安装方法 浏览:991
向大大护垫使用方法 浏览:625
lol图标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789
二次元防盗的正确方法 浏览:989
徒手锻炼胸部的方法 浏览:492
快速正钱方法 浏览:174
楼梯的构造计算方法 浏览:553
红掌的修剪方法视频 浏览:225
净化大师使用方法 浏览:720
ve使用方法 浏览:448
采集视频的方法 浏览:878
天猫快速下店方法 浏览:461
疤克正确的涂抹方法视频 浏览:993
男士电脑使用方法 浏览:156
抓地的最佳方法 浏览:123
腺肌症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浏览:638
重车调整方法有哪些 浏览: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