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合唱音乐指挥的基本手势是怎样的,比如4/4拍,是怎样划形状的
指挥法图解:
1、2拍(2/2、2/4、2/8),强拍,弱拍基本走向是第一拍从上向下,略由里向外进行,第二拍返回。在指挥实践的时候,除了动作要明确,精神要集中和饱满以外,通常因为要照顾到演唱时的流畅,划拍过程往往也是比较圆顺和线条化的。
(1)唱歌手势的方法视频扩展阅读:
一、在团体歌唱或乐器合奏时,由指挥者用指挥棒或者徒手来打拍,叫做“拍节法”。
二、指挥者要以适当的速度在空间中画出图形,暗示出强弱缓急;通常双手是以强拍的周期性往复循环而相应的作出对称动作,强拍是由上向下,弱拍是由下向上。指挥的姿态要求:
1、躯干稳直、泰然。不能弯腰曲背,前弓后仰,不要耸肩,防止不必要的移动和转向,可以适度地含胸拔背。
2、头部做到自然仰面,便于看见全体演唱演奏者,也便于演唱演奏者看清指挥。随时用目光提挈大家注意,辅助手的动作预示某个重要转折或某个关键瞬间的到来,并能启示声部的进入。
3、脚是站立的根基,身体重心交替置于双脚或转移于左右脚之间,双脚基本平或稍有前后,如"稍息"的位置。
4、重心的转移随着音乐的需要自然地进行,但不宜太多,更不能随意走动、下蹲。当然不是绝对的,一切都要符合指挥任务的需要。
5、 双肩坦然而松弛,大臂微张,千万不要夹紧,肩关节随时都是放松的,双手完全得到解放,可以随意往任何方向自如挥动。
6、 腕,掌,指是最灵巧而富于表现力的部位,也是音乐指挥最得力的工具和武器,小臂、大臂,甚至肩和身体的活动往往也是为了这个"终端"而配合活动的。
7、一般的基本姿势是手掌向下,不握拳,腕关节不下垂,不松劲,稍稍向前而不高仰,手指不强制地呈弧形微弯,如握小皮球状,能够随意地做任何动作。
8、双手抬举的高度,伸出的远近,根据所指挥的作品风格及演出的规模、场合等各方面因素而调整。初学时取略低于胸肋的位置,便于松弛地学习基本动作。
㈡ 唱歌时得手势该怎么摆
唱HIPHOP可以往胸前推 再收回 反复 (看节奏)
双手放后 像许巍 站住不动 很深沉那种
其实说怎么摆姿势是很难语言表达的,就算事先定好唱的时候也会变真的没办法具体 你可以看一些摇滚金属的MV
随感而发
看下这个网站
㈢ 歌手握话筒的正确方法
现场Live演唱会中,是很在意收音质量的。台上的演唱者要想利用麦克风把美妙的歌声原音重现出来,就必须要先学拿麦克风的正确姿势,若使用不正确的拿麦克风姿势,则会大大影响麦克风的音效效果。方法如下:
1、保持适当距离10至15公分(收音好的麦克风离一拳宽;较差的离三指宽)。
2、手握麦克风上端或中间部分。一般而言,手持式无线麦克风讯息收发的位置是在下端,因此若手持上端,可以让麦克风传讯质量更稳定。注意不能捂住麦克风头,不但声音会闷住,而且容易产生回授噪音。
3、尽量保持正对嘴部。比较老式的麦克风,收音位置位于麦克风顶端,所以在对着麦克风说话时,尽量把麦克风抬高一些,让声音从麦克风的顶头“灌”下去。
4、不要握在麦克风的顶头上。这会导致声音不够圆润。
5、避免麦克风面对着喇叭。这样会造成声音混响,导致音质变差。
(3)唱歌手势的方法视频扩展阅读:
在演出中歌唱演员们总是交替使用手持式无线话筒,有的演员使用后,可能会无意识地关闭无线发射机的电源或打开话筒哑音开关,使话筒处于哑音状态,这样当下一名演员使用该无线话筒时就会出现无线话筒无声音的尴尬场面,这时不仅影响演员的演出情绪,或许还会使操作人员措手不及,为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其实,当无线话筒发射器电源被关闭时,无线话筒接收器上的DIVERSITY发射机工作显示器LED就会熄灭,如果操作人员在使用该无线话筒时,能够在节目交替时经常查看无线接收机的工作状况是能够发现这一现象的。
㈣ 急求 歌唱祖国 大合唱 指挥手势 我基本是乐盲 求各位最好能发个图解或给个视频连接 我从网上就能找见合唱
我现在是学校的指挥唱歌的。你要知道这首歌的快慢。作为合唱的指挥,在自身要求与技术要领等方面是非常严格的,以下结合我自己的多年指挥经验和《歌唱祖国》这首乐曲的要求给你提供一点参考,不足之处还请方家指教:
一、指挥的任务与要求:
1)要有充分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做好指挥而且无可替代。
2)要有一定的读谱能力,熟知合唱中可能出现的某些问题并加以纠正。
3)有较好的听觉、记忆力和较强的节奏感。
4)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能够准确地理解、分析和处理作品。
5)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以便于随时号召大家服从指挥,调动演唱者的情绪。
二、指挥基本动作及要求
指挥的动作应该准确、简洁、美观大方,易于被了解,富有表现力:
1)站立时,上身要挺直,两脚自然稍分,略成丁字形,左脚可稍上前一些,要站得稳而美观,指挥过程中忌身体大幅度摇摆。
2)面部表情要丰富,眼睛要能传神,善于运用眼神和面部表情来启发合唱队,协同一致地表达出作品内容,耳朵对音准就有很强的辨别能力,及时纠正演唱发音不准的情况。
3)指挥时双臂抬起至胸前,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情况下应掌握在上与眉齐、下不低于腰部这一活动范围,挥动手臂时,要自然有力、舒展大方;手指不要伸直,手心自然保持弓形,忌两手心平行向上或向下,注意动作的中心是手腕部。双手的动作要匀称,指挥时拍点和拍子方向要清楚,不可含糊。一般来说,双手的动作相同而挥动方向相反,右手是掌握速度和节拍的,左手是掌握表情、强弱等的,动作要灵活,富有表现力。
三、简单技巧
1)开始。《歌唱祖国》是二拍子型,其起始拍在第二拍,第一拍为预备拍,第一小节为弱起小节。合唱开始时,第一拍应打出空拍(提示拍,合唱队不演唱),即双手应从上往下至最低点,起唱时间应从该最低点上升时开始,此时为第二拍。注意双手上升时要清楚有力,以对合唱队作出明确的提示。
2)歌曲行进当中,双手和手臂的动作应依拍子的强、弱、快、慢、连音、断音等作出适当的提示,这些提示应体现在双手和手臂动作的轻、重、缓、急、柔和、平稳、果断以及动作的幅度大小当中,必要时可突破常规,以大幅动作来展现歌曲的激烈情绪。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动作节拍准确这一基础之上,注意在整个乐曲行进中,应始终坚持强拍动作由上往下,弱拍由下往上连贯进行这一紧要原则。
3)结束。乐曲的终结,往往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要指挥好乐曲的终结,使整个作品得到完整的表达。
在指挥结束乐句时,动作要果断、准确,使饱满的情绪贯穿到最后一个音符。《歌唱祖国》的结束音延长至三拍半,在指挥演唱该音时,应在前一拍的基础上,左手不向下落反向上,手心侧向右上方,手臂向上抬起,作“托住”手势,指挥合唱的延长音。右手指挥合唱队演唱最后三拍,至最后半拍(空拍)前稍顿后迅速猛力收回(两手同时收回至胸稍上位置),有力结束该曲。
四、几点注意事项
1)动作的准确性应为指挥的第一要则,但反对指挥动作单调而机械地重复,缺乏生机与活力。
2)即兴发挥应慎重,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动作练习基础之上,且忌过多。
3)指挥者的面部表情是调动演唱者情绪的有力工具,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但面部表情反映出来的必须是歌曲本身的情绪和力量,僵死、刻板的面部表情是指挥者最大的敌人,面部表情平和放松是指挥者的密友。
4)指挥者的自信心往往是成就一个合格指挥的主导因素,但盲目自信的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指挥者必须在平时加以苦练,以从技术上给自信心以充分支持。
5)熟知和准确掌握乐曲旋律、节奏是指挥成败的关键,而这一切又离不开灵敏的听力和对乐曲思想深度的洞察力。 我知道好像就这些。
㈤ 唱歌时的舞台动作
楼主,慢歌的话,比较不能有很大的动作。而且,你动作多了反而会影响唱歌的质量。我觉得,慢歌倒不必太纠结于此。首先,楼主,你唱的时候一定别怕,站位勇敢点!站到舞台的中间,尽量靠近观众,别缩在后面!好,接下来,眼睛要注意眼神。如果有点怕,那就别注视台下观众的眼睛。可以找一个正前方最远处的点,一直看着它。这样,你的头就可以抬起来,显得你站姿很大方。如果熟练了以后,可以试着看看台下评委的眼睛,深情点,注意,要么你不看,要看要注意。一定要盯着别人眼睛,盯到他们把目光移开,你再看别处。否则,显得你没自信。走位的话,有一个很中庸的傻傻的方法,简单也实用。就是随着旋律左右轻轻摇摆。可能有点傻,但是放心,台下观众绝对不会很反感的。这样很大方,也很得体。脚不要太明显的打拍子,否则下面人看了很不舒服。拍子可以用手轻轻的控制,或者可以借助走路的时候,下意识的踩几个拍子,我经常这样控制节奏。从左边走到右边,再从右边走到左边。对每一个比赛都要重视,所以在比赛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多演练几次,别嫌麻烦。最后,祝你顺利哈!:)
㈥ 上台唱歌时需要什么样的手势
手势是舞台肢体语言的一部分, 我个人认为,歌唱时首先是保证歌曲的完整性,其次再说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不可过多, 不可想做但又不做,这些需要长期的舞台经验的积累。
建议,在练习或是排练的过程中对这镜子做,是最为稳妥的,一来可以观察你在表演时的形体,二来可以很直观的看到你的肢体动作十分妥当。 再要注意的是作品不同 ,你的肢体语言也应当有所变化,要记住一点演唱作品是依靠声音已经感情去打动听者,肢体动作亦为次之,不可喧宾夺主!
㈦ 在台上唱歌如何摆姿势更好
一、站立式两脚分开,距离约与肩同宽,重心向前,头正,两眼平视,胸部稍微向前张开,双肩略向后展,腹部顺其自然收小腹,手臂 放松,下垂于两侧,使身体处于一种积极向前 、向上的活动状态和感觉,自然而端正站立。
二、坐式坐着唱歌时,上身的姿势与站立时的要求一样,但要注意腰部挺直,不要靠在椅背上,两腿自然弯曲分开,两脚落地,两腿不要交叉叠起,看谱唱歌时,要求两手拿着乐谱视唱。划拍时,左手持谱,右手轻轻划拍。总之,歌唱时姿势要正确、自然美观,以不妨碍整个发声器属官的正常活动,有利于歌唱为标准。
(7)唱歌手势的方法视频扩展阅读:
唱歌气息支持点技巧
支持点也就是声音要有一个立足的地方,这个立足点也就是以横膈膜及下肋两侧做支持点,当我们咳嗽或笑的时候,可以直接感觉到它的支持作用。
没有经过呼吸训练的人,常常唱歌时,脸红脖子粗的,青筋直暴,歌声僵直,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等等,都是与气息支持点没有保持住有关。
反之,我们掌握了呼吸方法,有了支持点的感觉,那么,当我唱歌发声时,便会感到声音仿佛落在我们所控制的气息上,也就是说声音是由呼吸来支持了,这种声音不但悦耳响亮,而且能强弱自如地做出各种变化来。
㈧ 唱歌时如何打拍子指挥
两拍子的是先往外再提上来(左右手方向相反)
三拍子的是划个三角形。也是先往外走哦(左右手方向相反)
四拍子:第一拍:双手往下
第二拍:在刚才的基础上往内再点一下,动作幅度比刚才小
第三拍:在刚才的基础上往外划出去
第四拍:往上提,收回来
注意:所有的动作左右手方向都是相反的
PS:打字打得心累
㈨ 如何指挥大合唱手势应该怎样
1.身体挺拔端正、两脚站稳、肩放松、腿稍分开,给人一种稳定感,达到一种外形和谐的美。
2.指挥的动作要适度,不要过分地夸张,尽量减少多余的动作,做到准确而精炼。通常是右手掌握节拍,左手提示各种表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3.根据作品的内容,指挥在处理作品强弱、动作上要有一种“重力向下、离心向外”,即重拍、强拍手势向下,弱拍、轻拍向外的动势规律。手臂不要抬得过高,基本上是在胸前,尽量减少大臂挥手,要以小臂带动手腕,肘关节作为上下运动的枢纽,手腕、手指的关节要灵活,并富有弹性,做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要掌握动作的中心部分是手腕。一般指挥快速的动作,主要靠手腕去表现,速度越快,动作越小。大臂主要用于速度慢、力度大、较辉煌、声势浩大的作品。小臂则根据作品强弱快慢的变化起一个枢纽带动作用。
4.指挥的动作线条要有一定的技巧,富有音乐性,而不能太平铺直叙,太常规化、简单化。在学会图式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一定的指挥技能,动作要做到和你内心世界是相辅的,感受和动作是统一的,这叫做手中有拍,心里有内容。
5.指挥要善于调动每个合唱队员的积极性和挖掘出演员们最大的潜力,在作品的处理和表现上要有独到之处,从而体现音乐表现的最高意境。
6.指挥的拍子有明拍、暗拍,明拍是眼能看得见的拍子,而暗拍则是“隐伏”在心里的拍子,这种“隐伏”拍是靠你的感觉和心里节奏,使“点”到位,使合唱队员不但理解明拍意图,也能意会你暗拍中的拍点、节奏及情绪。
7.指挥要有案头工作,对作品要有分析能力,如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段落之间的变化、对比,作品的内涵节奏、速度、力度、强弱、快、慢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千万不要“遍遍过、句句抠”,使演员对作品再也引不起新鲜感。这就是你排练的失败。
8.简单地说,指挥的艺术就是起拍和预备拍的艺术,因为预备拍就给演员提示了速度、力度及情感。清晰的击拍点是
指挥的灵魂,是音乐时值准确的体现。指挥的拍子、图形是永远不能改变的,但指挥的主观能动性和他巨大的潜能是取之不完,用之不尽的。无论快慢及各种复杂的拍子的交替,只要指挥能掌握好击拍点,合唱队就能达到统一整齐。
9.起拍与收拍。
起拍:
起拍是指挥音乐开始前的预备动作。无论作品是热情奔放,或抒情优美,或威武雄壮,或深情细腻,当它发出声音的一刹那,是最能抓住和影响听众的情绪,而引起这些情绪的力量就是音乐艺术所追求的最佳效果,“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
指挥家们对起拍动作有以下几个内容:准确的速度,是慢还是快,还是中速鲜明的力度,是弱还是强,还是不弱不强。丰富的表情,是优美抒情还是坚强有力度。
起拍的预备动作是一个虚拍。这个虚拍是音乐开始的前一拍的图示,也是精确地给演员开始演唱的呼吸口,使演员们统一→吸气→张口→演唱,也就是预备→虚拍→实拍的过程。在某些多声部的演唱中它的声部是依次进入时,除了要给预备动作以外,还要绐其他声部进入提示。如《怒吼吧!黄河》它进入顺序是男高、女低、女高、男低……
收拍:
就仿佛是话说完了,故事讲完了。那么无论是热情的、激烈的、宁静的、柔和的或是神秘的,等待的是指挥用手势鲜明地交代清楚,给观众以完美的结束感。反之,如果不确切、不干净、不适度、不恰当,你就破坏了音乐的完整性,你可能会使作
品艺术表现前功尽弃,留下后悔和遗憾!所以收拍是作品表演成功与完美的关键。
10.左右手的配合。一般是左手掌握感情,右手掌握拍子,要学会节省每只手的作用,如指挥单声部时,能够用单手完成的任务尽量不去用双手。右手准确地给予拍节,左手协助右手做起拍、止拍和加强音乐表情的作用,可协助某一声部延长而不影响右手的击拍,可协助指示各声部进入等。
总之,指挥的双手配合应是均衡的协调、统一的完美。但要切记,虽然左手很重要,但右手准确的击拍仍占主要位置,两手的配合主功能仍属右手。指挥在台上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提示演奏员。一部作品常常规模庞大,演奏者往往不能在看谱的同时记住所有排练时要求的所有细节,这时,指挥在台上的手势会起到提示作用。
二、决定一些无法定量的处理。比如,演奏员记得某处指挥要求渐慢或渐快,到底慢多少,快多少,从哪里开始慢,到哪里回到原来的速度等等这些,是无法量化在谱面上的,只能看指挥临场的表达,因为艺术是需要情绪的,不是写下来就行了的。
三,临场发挥。演出,本身会让人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中,指挥常常在演出中迸发出排练时没有过的激情和想法,所以,演奏者必须注意指挥在台上的动作,并且要和指挥配合默契,一旦指挥出现了排练中没有的处理,演奏者反应要快,要立即表现出来。这种临场发挥常常是相当精彩且不可复得的。
四,表现性,增强作品感染力。这一点并不是所有指挥都有,指挥各有各的风格,有的指挥看上去沉默,热情都在心里和手上,有的指挥则表演性很强,在音乐传达感情的同时,指挥自己也在用形体动作给观众传达着自己的情绪,也就是说,有的指挥确实有指挥给观众看的成分,比如最典型的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
(9)唱歌手势的方法视频扩展阅读:
合唱指挥的基本任务:
指挥是乐团的灵魂。指挥的工作几乎决定着团队的全局。总体来讲,指挥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揭示音乐作品。二是二度创造。
一、揭示音乐作品
指挥的首要任务是揭示音乐作品。揭示音乐作品的重要原则是忠实原作。无论是乐队的乐手,还是合唱队的歌手,都是依照指挥通过对乐谱的研究,对作曲家创作思想、创作意图所作出的解释去唱奏。
以期通过这个过程,充分展示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音响构思和所造的音乐形象等等。把静止的乐谱转换为实际音响。通过音响,把存在于乐谱之中的思想,情感、精神、意境等,清楚、完整地表现出来,传达给听众。
二、二度创造
二度创造是指挥工作任务的又一组成部分。不同的指挥者,由于年龄、阅历、知识、审美标准、审美角度、思想方法、分析方法等多方面的不同,在整个艺术创造活动中,表现在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解释和处理方法上会有显着不同。各自独有的音乐思想和性格特征,都会深深地渗透到音乐作品的表现与音响塑造当中。
这种在尊重原作并充分表现原作音乐思想、音乐音响基础上,巧妙、自然地融入指挥家个人音乐思想和新的创造,并更有利于深刻表现原作创作意图,扩展音乐表现力和实际演唱效果的艺术活动和艺术成果,就是指挥的二度创造。
㈩ 成龙《国家》大合唱,指挥手势怎么打
指挥法图解:
1、2拍(2/2、2/4、2/8),强拍,弱拍基本走向是第一拍从上向下,略由里向外进行,第二拍返回。在指挥实践的时候,除了动作要明确,精神要集中和饱满以外,通常因为要照顾到演唱时的流畅,划拍过程往往也是比较圆顺和线条化的。
(10)唱歌手势的方法视频扩展阅读:
指挥的拍子有明拍、暗拍,明拍是眼能看得见的拍子,而暗拍则是“隐伏”在心里的拍子,这种“隐伏”拍是靠你的感觉和心里节奏,使“点”到位,使合唱队员不但理解明拍意图,也能意会你暗拍中的拍点、节奏及情绪。
指挥要有案头工作,对作品要有分析能力,如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段落之间的变化、对比,作品的内涵节奏、速度、力度、强弱、快、慢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千万不要“遍遍过、句句抠”,使演员对作品再也引不起新鲜感。这就是你排练的失败。
简单地说,指挥的艺术就是起拍和预备拍的艺术,因为预备拍就给演员提示了速度、力度及情感。清晰的击拍点是
指挥的灵魂,是音乐时值准确的体现。指挥的拍子、图形是永远不能改变的,但指挥的主观能动性和他巨大的潜能是取之不完,用之不尽的。无论快慢及各种复杂的拍子的交替,只要指挥能掌握好击拍点,合唱队就能达到统一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