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计算方法 > 视距三角形法计算方法

视距三角形法计算方法

发布时间:2022-07-24 23:58:21

什么是视距三角形视距三角形内绿化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视距三角形是什么

1、视距三角形指的是平面交叉路口处,由一条道路进入路口行驶方向的最外侧的车道中线与相交道路最内侧的车道中线的交点为顶点,两条车道中线各按其规定车速停车视距的长度为两边,所组成的三角形.在视距三角形内不允许有阻碍司机视线的物体和道路设施存在。

2、保证两条相交道路上直行车辆都有安全的停车视距的前提是必须保证驾驶员视线不受遮挡,由两车的停车视距和视线组成了交叉口视距空间和限界,又称视距三角形.要求在视距三角形限界内清除高度超过1.2m的障碍物.按最不利情况,考虑最靠右的一条直行车道中轴线与相交路最靠中心线的直行车道中轴线的组合确定视距三角形的位置。

3、为了保证交叉口行车安全,由交叉口内最不利的冲突点,即最靠右侧的直行机动车与右侧横向道路上最靠中心线驶入的机动车在交叉口相遇的冲突点起向后各退一个停车视距,将这两个视点和冲突点相连构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

4、视距三角形的边长是根据停车等视距确定的,一般来说,路的等级越高,设计时速越大,那么需要的停车视距就越长,三角形的边长就越长,如果两条路的设计时速相同,视距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5、由此不难,搞定视距的问题就清楚边长的确定了,停车视距[1]其实视距包络线也是由视距推出来。

㈡ 详细讲解三角视差法

三角视差法是一种利用不同视点对同一物体的视差来测定距离的方法。对同一个物体,分别在两个点上进行观测,两条视线与两个点之间的连线可以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根据这个三角形顶角的大小,就可以知道这个三角形的高,也就是物体距观察者的距离。
计算公式
河内天体的距离又称为视差,恒星对日地平均距离(a)的张角叫做恒星的三角视差(p),则较近的恒星的距离D可表示为:sinπ=a/D
若π很小,π以角秒表示,且单位取秒差距(pc),则有:D=1/π
用周年视差法测定恒星距离,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恒星离我们愈远,π就愈小,实际观测中很难测定。三角视差是一切天体距离测量的基础,至今用这种方法测量了约10,000多颗恒星。
天文学上的距离单位除天文单位(AU)、秒差距(pc)外,还有光年(ly),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过的距离,相当94605亿千米。三种距离单位的关系是:
1秒差距(pc)=206265天文单位(AU)=3.26光年=3.09×1013千米
1光年(1y)=0.307秒差距(pc)=63240天文单位(Au)=0.95×1013千米。

㈢ 视距三角形的介绍

视距三角形【sight triangle】指的是平面交叉路口处,由一条道路进入路口行驶方向的最外侧的车道中线与相交道路最内侧的车道中线的交点为顶点,两条车道中线各按其规定车速停车视距的长度为两边,所组成的三角形。在视距三角形内不允许有阻碍司机视线的物体和道路设施存在。

㈣ 经纬仪视距测量平距怎么计算计算公式是什么

经纬仪视距法测距
视距法测距所用的工具是经纬仪和视距尺.利用经纬仪望远镜中十字丝的上下两根短横丝,在视距尺上读得的上下两数之差以及其他一些数据,即可算出安置仪器点到立尺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
一、视距法测距原理
若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条边和一个角为已知,就可以推算出另一条边长,这便是视距法测距的简单工作原理.
二、视距计算公式
(一)视准轴水平时的视距公式
如图,为视距丝间隔,为定角,F为物镜前焦点,f为焦距,s为物镜离仪器中心的距离,为尺间隔,d’为焦点到视距尺的距离,D’为AB之间的水平距离.
由图可以看出:≌,所以有:
,即
因,故有.设,则上式改写为:
C——视距乘常数.制造仪器时,一般将C设计为100.
Q——视距加常数.对于内调焦望远镜,其加常数接近于0,可忽略不计.
(二)视准轴倾斜时的视距公式
1、水平距离公式
若两点高差很大,则不可能用水平视线进行视距测量,必须把望远镜视准轴放在倾斜位置,如尺子仍竖直立着,则视准轴不与尺面垂直,上面推导的公式就不适用了.若要把视距尺与望远镜视准轴垂直,那是办不到的.因此在推导水平距离的公式时,必须导入两项改正:(1)对于视距尺不垂直于视准轴的改正;(2)视线倾斜的改正.水平距离公式为:
其中:δ为竖角.
2、高差公式
其中:i为仪器高,L为目标高.
三、视距法测距的作业方法
1、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对中、整平;
2、量仪器高i(量至厘米);
3、将视距尺立于待测点上,用望远镜瞄准视距尺,分别读出上、下视距丝和中丝读数,再读取竖盘读数,并将所有读得的数据记入视距测量手簿中.
4、根据上、下丝视距读数,算出尺间隔t,把竖盘读数换算为竖角,再计算测站到测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

㈤ 视距高差与三角高程测量高差的精度为什么不同计算公式是什么

视距三角高程测量与普通三角高程测量高差都是依据两点(测站点与被测点)之间的距离和高角,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出两点间的高差。

它们高角测量的精度基本相同,而距离值由于测量方法不同故尔精度有所不同,这是造成高差精度的第一个原因。

譬如视距三角高程的水平距离值是由视距读数L和视距乘常数K计算距离,精度一般在分米级。所以三角高程的精度相对较低。

普通三角高程测量的水平距离值一是利用电磁波测距得到(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二是采用坐标反算得到(经典三角高程),精度都在毫米级,所以三角高程的精度相对较高。

1、视距三角高程测量的公式: h=s*sina+i-v+f。经典三角高程测量高差计算公式: h=D*tana+i-v+f

式中:s----斜距,D----平距, f----球气差,i----高度差。

(5)视距三角形法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进行视距高差与三角高程测量高差的注意事项

1、为减少垂直折光的影响,观测时应尽可能使视线离地面1m以上。

2、作业时,要将视距尺竖直,并尽量采用带有水准器的视距尺。

3、要严格测定视距常数,扩值应在100±0.1之内,否则应加以改正。

4、视距尺一般应是厘米刻划的整体尺。如果使用塔尺应注意检查各节尺的接头是否准确。

5、要在成像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观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视距测量

如何进行视距法三角高程测量的观测和计算

中丝照准目标
仪器到目标的距离D=(上丝-下丝)*100
观测当前竖直角α(这个α是当前竖直角读数减去水平时竖直角读数之夹角)
最后高差h=D*SIN(α)

㈦ 视距三角形的内容

保证两条相交道路上直行车辆都有安全的停车视距的前提是必须保证驾驶员视线不受遮挡,由两车的停车视距和视线组成了交叉口视距空间和限界,又称视距三角形。要求在视距三角形限界内清除高度超过1.2m的障碍物。按最不利情况,考虑最靠右的一条直行车道中轴线与相交路最靠中心线的直行车道中轴线的组合确定视距三角形的位置。
视距三角形的边长是根据停车等视距确定的,一般来说,路的等级越高,设计时速越大,那么需要的停车视距就越长,三角形的边长就越长,如果两条路的设计时速相同,视距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由此不难,搞定视距的问题就清楚边长的确定了,其实视距包络线也是由视距推出来。

阅读全文

与视距三角形法计算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铁路工程成本分析方法主要有哪些 浏览:286
548除以72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370
之大圣归来画法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532
商品品种名称及命名方法有哪些 浏览:440
胸针的使用方法 浏览:251
分控开关的安装方法 浏览:700
引流袋宝塔头尿袋连接软管的方法 浏览:915
正方形数图形的方法和技巧 浏览:75
步行的正确方法 浏览:728
最简单的肥羊圈方法 浏览:461
治疗脱发的方法土方 浏览:39
上下肢训练方法图解 浏览:638
电脑电源启动线槽查找方法 浏览:722
idea快速main方法 浏览:351
信息型方程式计算方法 浏览:319
怎么方法让别人永远进不了qq空间 浏览:635
手机散热方法图片 浏览:258
华为手机有哪种方法可以唤醒屏幕 浏览:276
理解决定订货的方法 浏览:677
如何做盐焗鸡的方法 浏览: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