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层间位移角是什么意思
“层间位移角”
1)定义——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
2)目的——控制结构的侧向刚度;
3)计算要求——不考虑偶然偏心,不考虑双向地震。
2. 什么是高层建筑层间位移
高层建筑层间位移就是高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平均层间位移角。
层间位移角主要为限制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水平位移,确保高层结构应具备的刚度,避免产生过大的位移而影响结构的承载力、稳定性和使用要求。
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
(2)层间移角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高规》 3.4.5、3.7.3及相应的条文说明,层间位移角不满足规范要求,说明结构的上述要求无法得到满足。但层间位移角过分小,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少墙、柱等竖向构件的截面面积。
由于高层结构在水平力的作用下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扭转,所以符合刚性楼板假定的高层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往往出现在结构的边角部位,因此应注意加强结构外围对应位置抗侧力构件的刚度,减小结构的侧移变形。
3.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各层层间位移和顶点位移。求计算过程,谢谢
朱炳寅“关于楼层位移比和层间位移角问题”中:1。
对“层间位移角”的限制是宏观的。“层间位移角”计算时只需考虑结构自身的扭转藕联,无需考虑偶然偏心及双向地震。2。
常有单位要求按双向地震作用计算控制“扭转位移比”和“层间位移角”,这是没有依据的。但对特别重要或特别复杂的结构,作为一种高于规范标准的性能设计要求也有它一定的合理性。
4. 层间相对弹性转角什么意思,怎么算
即层间位移角需要看风和地震工况,但是不考虑偶然偏心。层间位移角=最大层间位移/层高。
限制结构的水平位移,确保结构具备足够的刚度,避免产生过大的位移。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变形验算,实现第一水准下的设防要求。弹性变形验算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的范畴。
层间位移角不满足规范要求,说明结构较柔。但层间位移角过分小,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少墙、柱等竖向构件的截面面积。
(4)层间移角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位移相差较多的时候,应当增加截面,保证结构刚度,位移相差较少的时候,可以通过修改satwe参数达到目的。
2、如果计算得出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与规范相距甚远,在结构构件增加刚度的同时应当兼顾结构的扭转效应,此时应当结合整体空间振动简图,加强结构外围对应位置抗侧力构件的刚度,避免较大扭转。
3、如果层间位移角与规范限制相差不大的时候,可以采取修改satwe参数来解决。
4、对于风荷载工况下的层间位移角不满足规范限值的时候,只能通过加大结构构件的刚度来解决刚度不足的问题,而且,风荷载工况下层间位移角尽量富余多一些。
5. 高层建筑层间位移是什么
2层的层间位移,是说的2层本层的位移。打个比方,1层的位移是0.1, 2层的位移是0.18,三层的位移是0.27,(因为越往上,位移越大,这个位移是能够通过分析计算出来的)那么,2层的层间位移就是0.08, 三层的层间位移就0.09。 层间位移的概念,是为了反映本层的刚度大小提出来的,层间最大位移应该小于,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层高的乘积,最大层间位移角即规范规定的框架结构1/550,剪力墙结构1/1000等。 另外,侧向刚度的概念也与层间位移有关,侧向刚度为层间剪力与层间位移之比,当然,这些概念不是一句二句能说清的,最好弄2本书,仔细研究研究。
6. 层间位移角太大怎么办
层间位移角太大说明该层过柔,需要增加该层的侧向刚度,当然增加刚度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增加结构构件的截面积,增加混凝土的标号,提高钢筋的等级,调整平面结构布局等方法都能增加侧向刚度,从而达到减少层间位移角的目的。
还可以根据位移信息,找出每一层里面位移最大的那个节点,也就找到了相应的柱子。找到了这根位移最大的柱子,但是只增大这个柱子刚度,效果非常微小,因为作为结构是协同工作的整体。需要相应的增大与这跟柱相连的梁的截面,有时需要增大相邻的多个柱和梁的截面,才能达到效果。
注:层间位移角是指按弹性方法计算的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的楼层层间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高之比Δu/h,第i层的Δu/h指第i层和第i-1层在楼层平面各处位移差ΔUi=Ui-Ui-1中的最大值。用来确保高层结构应具备的刚度,是对构件截面大小、刚度大小的一个宏观控制指标。
(6)层间移角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层间位移角主要为限制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水平位移,确保高层结构应具备的刚度,避免产生过大的位移而影响结构的承载力、稳定性和使用要求。
层间位移角是衡量结构刚度及变形能力的重要指标。我国规范对结构层间位移角的限值,主要是限制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水平位移,确保结构具有足够的刚度和一定的变形能力,避免产生过大的位移而影响结构的承载力、稳定性和正常使用要求。
如果层间位移角不满足规范要求,说明结构的上述要求无法得到满足。但层间位移角过小,则说明结构的刚度过大,结构的地震反应增大,除造成建造成本增加外,反而对结构的抗震不利。
若能适当放宽结构的层间位移角限值,既可保证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不致产生过大的变形,又做到结构设计经济实用。
7. 层间位移角的介绍
层间位移角是指按弹性方法计算的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的楼层层间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高之比Δu/h,第i层的Δu/h指第i层和第i-1层在楼层平面各处位移差ΔUi=Ui-Ui-1中的最大值。用来确保高层结构应具备的刚度,是对构件截面大小、刚度大小的一个宏观控制指标。
8. 层间位移角的计算要求
(1)位移为弹性方法计算的位移,水平位移限制值针对的是风荷载或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单工况位移。本条规定的楼层位移计算可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2)层间最大水平位移Δu指第i层的Δu/h指第i层和第i-1层在楼层平面各处位移差ΔUi=Ui-Ui-1中的最大值,这里的Ui是各楼层的层间位移。抗震设计时应采用按多遇地震考虑的各振型下位移的平方和开平方(SRSS法)或完全方根组合(CQC法)是计算结果而不是“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的计算结果。
见《高规》 3.4.5、3.7.3及相应的条文说明。层间位移角不满足规范要求,说明结构的上述要求无法得到满足。但层间位移角过分小,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少墙、柱等竖向构件的截面面积。
层间位移角不满足规范要求时的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结构调整:只能通过调整增强竖向构件,加强墙、柱等竖向构件的刚度。
1)由于高层结构在水平力的作用下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扭转,所以符合刚性楼板假定的高层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往往出现在结构的边角部位,因此应注意加强结构外围对应位置抗侧力构件的刚度,减小结构的侧移变形。同时在设计中,应在构造措施上对楼板的刚度予以保证。
2)利用程序的节点搜索功能在SATWE的“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中的“各层配筋构件编号简图”中快速找到层间位移角超过规范限值的节点,加强该节点对应的墙、柱等构件的刚度。节点号在“SATWE位移输出文件”中查找。
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钢筋混凝土框架 1/550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板柱—抗震墙、框架—核心筒 1/800
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筒中筒 1/1000
钢筋混凝土框支层 1/1000
9. 层间位移怎么算
第一步,计算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梁、柱、板以及活荷载的值)
第二步,由重力荷载代表值求得各层剪力
第三步,计算各层侧向刚度(与梁、柱线刚度不同)
第四步,层间位移为各层剪力与各层侧向刚度之比,一般用米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