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计算方法 > 金属淬火方法视频

金属淬火方法视频

发布时间:2022-07-23 04:08:22

㈠ 淬火方式有哪些

淬火是金属加工热处理工艺的一种,淬火是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常用的淬冷介质有盐水、水、矿物油、空气等。
淬火方式
单介质淬火
工件在一种介质中冷却,如水淬、油淬。优点是操作简单,易于实现机械化,应用广 泛。缺点是在水中淬火应力大,工件容易变形开裂;在油中淬火,冷却速度小,淬透直径 小,大型工件不易淬透。
双介质淬火
工件先在较强冷却能力介质中冷却到300℃左右,再在一种冷却能力较弱的介质中冷 却,如:先水淬后油淬,可有效减少马氏体转变的内应力,减小工件变形开裂的倾向,可 用于形状复杂、截面不均匀的工件淬火。双液淬火的缺点是难以掌握双液转换的时刻,转 换过早容易淬不硬,转换过迟又容易淬裂。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发展了分级淬火法。
分级淬火
工件在低温盐浴或碱浴炉中淬火,盐浴或碱浴的温度在Ms点附近,工件在这一温度停 留2min~5min,然后取出空冷,这种冷却方式叫分级淬火。分级冷却的目的,是为了使工 件内外温度较为均匀,同时进行马氏体转变,可以大大减小淬火应力,防止变形开裂。分 级温度以前都定在略高于Ms点,工件内外温度均匀以后进入马氏体区。现在改进为在略 低于 Ms 点的温度分级。实践表明,在Ms 点以下分级的效果更好。例如,高碳钢模具在 160℃的碱浴中分级淬火,既能淬硬,变形又小,所以应用很广泛。
等温淬火
工件在等温盐浴中淬火,盐浴温度在贝氏体区的下部(稍高于Ms),工件等温停留较长 时间,直到贝氏体转变结束,取出空冷。等温淬火用于中碳以上的钢,目的是为了获得下 贝氏体,以提高强度、硬度、韧性和耐磨性。低碳钢一般不采用等温淬火。
编辑本段表面淬火
表面淬火是将刚件的表面层淬透到一定的深度,而心部分仍保持未淬火状态的一种局部淬火的方法。表面淬火时通过快速加热,使刚件表面很快到淬火的温度,在热量来不及穿到工件心部就立即冷却,实现局部淬火。
感应淬火
感应加热就是利用电磁感应在工件内产生涡流而将工件进行加热。

㈡ 在家自己淬火应该怎么

加热到橘红,然后将工件迅速放入水或油或冰水或冷油,让刀具迅速冷却。

这种常用工具可以在作坊里做,而且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淬火后钢材变硬,刀具淬火后容易出边,所以锋利,另一方面淬火后的刀具出边耐用,在磨尖后不会很快变钝,而淬火后的刀具更容易出现崩边,不会出现卷曲。

刀具加工的淬火有时不是针对刀具的整体淬火,而是仅针对切削刃的局部淬火。有的刀具甚至只在刀片部分嵌入一块淬火钢,而刀具的主体部分使用其他钢,这样刀片就可以硬化,刀片就可以生产出来,而主体部分不会硬化,有足够的韧性。

(2)金属淬火方法视频扩展阅读:

淬火工件硬度:

淬火工件的硬度影响淬火效果。淬火工件的HRC值一般用洛氏硬度计测定。淬硬薄钢板和表面淬火工件的HRA值可测量,厚度小于0.8mm的淬硬钢板、浅表面淬火工件和直径小于5mm的淬硬钢棒的HRC值可通过表面洛氏硬度计测量。

在中碳钢与部分合金钢焊接时,热影响区容易发生硬化,容易形成冷裂纹,焊接过程中应防止出现冷裂纹。由于金属淬火后又硬又脆,表面的残余应力会导致冷裂纹。回火可作为消除冷裂纹而不影响硬度的方法之一。

淬火要对厚度、直径较小的零件使用更合适,对于过大的零件,淬火深度不够,渗碳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这时应考虑在钢中加入铬等合金来增加强度。

㈢ 金属淬火金属淬火的主要方法以及作用!

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淬火能使钢强化的根本原因是相变,即奥氏体组织通过相变而成为马氏体组织(或贝氏体组织)。

㈣ 关于金属材料热处理,淬火

断口光亮的有可能是淬裂的,注意是有可能,并不是一定,具体原因需要进行失效分析,看看断口的宏观组织和微观组织,然后才能够判断是淬裂的还是材料本身的问题。
断口有黑色氧化皮的一定不是淬裂的,有黑色氧化皮说明在淬火前就已经存在裂纹,只不过淬火导致裂纹扩展开裂的,至于裂纹是什么时候产生的需要追根溯源,也是需要分析断口的宏观组织和微观组织,看看热处理淬火前经过哪些加工,是锻造裂纹还是材料问题。

㈤ 淬火方法有哪些

1、单介质(水、油、空气)淬火

单介质(水、油、空气)淬火:把已加热到淬火温度的工件淬入一种淬火介质,使其完全冷却。这种是最简单的淬火方法,常用于形状简单的碳钢和合金钢工件。淬火介质根据零件传热系数大小、淬透性、尺寸、形状等进行选择。

2、双介质淬火

双介质淬火:把加热到淬火温度的工件,先在冷却能力强的淬火介质中冷却至接近Ms点,然后转入慢冷的淬火介质中冷却至室温,以达到不同淬火冷却温度区间,并有比较理想的淬火冷却速度。用于形状复杂件或高碳钢、合金钢制作的大型工件,碳素工具钢也多采用此法。常用冷却介质有水-油、水-硝盐、水-空气、油-空气,一般用水作快冷淬火介质,用油或空气作慢冷淬火介质,较少采用空气。

3、马氏体分级淬火

马氏体分级淬火:钢材奥氏体化,随之浸入温度稍高或稍低于钢的上马氏点的液态介质(盐浴或碱浴)中,保持适当时间,待钢件的内、外层都达到介质温度后取出空冷,过冷奥氏体缓慢转变成马氏体的淬火工艺。一般用于形状复杂和变形要求严的小型工件,高速钢和高合金钢工模具也常用此法淬火。

4、低于Ms点的马氏体分级淬火法

低于Ms点的马氏体分级淬火法:浴槽温度低于工件用钢的Ms而高于Mf时,工件在该浴槽中冷却较快,尺寸较大时仍可获得和分级淬火相同的结果。常用于尺寸较大的低淬透性钢工件。

5、贝氏体等温淬火法

贝氏体等温淬火法:将工件淬入该钢下贝氏体温度的浴槽中等温,使其发生下贝氏体转变,一般在浴槽中保温30~60min。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主要三个步骤:①奥氏体化处理;②奥氏体化后冷却处理;③贝氏体等温处理;常用于合金钢、高碳钢小尺寸零件及球墨铸铁件。

6、复合淬火法

复合淬火法:先将工件急冷至Ms以下得体积分数为10%~30%的马氏体,然后在下贝氏体区等温,使较大截面工件得到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常用于合金工具钢工件。

7、预冷等温淬火法

预冷等温淬火法:又称升温等温淬火,零件先在温度较低(大于Ms)浴槽中冷却,然后转入温度较高的浴槽中,使奥氏体进行等温转变。适用于淬透性较差的钢件或尺寸较大又必须进行等温淬火的工件。

8、延迟冷却淬火法

延迟冷却淬火法:零件先在空气、热水、盐浴中预冷到稍高于Ar3或Ar1温度,然后进行单介质淬火。常用于形状复杂各部位厚薄悬殊及要求变形小的零件。

9、淬火自回火法

淬火自回火法:将被处理工件全部加热,但在淬火时仅将需要淬硬的部分(常为工作部位)浸入淬火液冷却,待到未浸入部分火色消失的瞬间,立即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的淬火工艺。淬火自回火法利用心部未全部冷透的热量传到表面,使表面回火。常用于承受冲击的工具如錾子、冲子、锤子等。

10、喷射淬火法

喷射淬火法:向工件喷射水流的淬火方法,水流可大可小,根据所要求的淬火深度而定。喷射淬火法不会在工件表面形成蒸汽膜,这样就能够保证得到比昔通水中淬火更深的淬硬层。主要用于局部表面淬火。

㈥ 刀具如何淬火才合适请教详细步骤

不是所有的钢(铁)都可以通过淬火来增加硬度提高质量的。普通刀具(如普通水果刀。裁纸刀。不锈钢手工刀等)是无法进行淬火的。淬火一半采用(水)爆冷或油(机油或润滑油)爆冷。简单地说就是将刀具烧红(近似发白)。立即放入水或油中即可。黑色金属采用这种手段可增加材料的硬度提高质量。而有色金属(如铜管。铝。不锈钢等)采用这种手段以后反而削弱了材料的硬度。以便用来二次加工或辅助成型。(如冰箱,空调机及机械设备上的欧姆管,u形管等)

㈦ 怎样淬火让铁变硬

铁是无法通过淬火提高强度的。只有含碳量高于0.3%的钢能淬火。
金属热处理工艺之一。把金属制品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放在水、油或空气中迅速冷却,以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

㈧ 淬火工艺方法

淬火工艺规范包括1)淬火加热方式、2)加热温度、3)保温时间、4)冷却介质及冷却方式等。确定工件淬火规范的依据是工件图纸及技术要求,所用材料牌号,相变点及过冷奥氏体等温或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端淬曲线,加工工艺路线及淬火前的原始组织等。只有充分掌握这些原始材料,才能正确地确定淬火工艺规范。
一、淬火加热方式及加热温度的确定原则
淬火一般是最终热处理工序。因此,应采用保护气氛加热或盐炉加热。只有一些毛坯或棒料的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可以在普通空气介质中加热。因为调质处理后尚须机械切削加工,可以除去表面氧化、脱碳等加热缺陷。但是随着少、无切削加工的发展、调质处理后仅是一些切削加工量很小的精加工,因而也要求无氧化,脱碳加热。
淬火加热一般是热炉装料。但对工件尺寸较大,几何形状复杂的高合金钢制工件,应该根据生产批量的大小,采用预热炉(周期作业)预热,或分区(连续炉)加热等方式进行加热。
1:淬火加热温度:
淬火加热温度,主要根据钢的相变点来确定。对亚共析钢,一般选用淬火加热温度为Ac3+(30—50℃),过共析钢则为Ac1+(30—50℃)。之所以这样确定,因为对亚共析钢来说,若加热温度低于Ac3,则加热状态为奥氏体与铁素体二相组成,淬火冷却后铁素体保存下来,使得零件淬火后硬度不均匀,强度和硬度降低。比Ac3点高30—50℃的目的是为了使工件心部在规定加热时间内保证达到Ac3点以上的温度,铁素体能完全溶解于奥氏体中,奥氏体成分比较均匀,而奥氏体晶粒又不致于粗大。对过共析钢来说,淬火加热温度在Ac1~Ac3之间时,加热状态为细小奥氏体晶粒和未溶解碳化物,淬火后得到隐晶马氏体和均匀分布的球状碳物。这种组织不仅有高的强度和硬度、高的耐磨性,而且也有较好的韧性。如果淬火加热温度过高,碳化物溶解,奥氏体晶粒长大,淬火后得到片状马氏体(孪晶马氐体),其显微裂纹增加,脆性增大,淬火开裂倾向也增大。由于碳化物的溶解,奥氏体中含碳量增加,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增多,钢的硬度和耐磨性降低。高于Ac1点30—50℃的目的和亚共析钢类似,是为了保证工件内各部分温度均高于Ac1。
2:注意:确定淬火加热温度时,尚应考虑工件的形状、尺寸、原始组织、加热速度、冷却介质和冷却方式等因素。
在工件尺寸大、加热速度快的情况下,淬火温度可选得高一些。因为工件大,传热慢,容易加热不足,使淬火后得不到全部马氏体或淬硬层减薄。加热速度快,工件温差大,也容易出现加热不足。另外,加热速度快,起始晶粒细,也允许采用较高加热温度。在这种情况下,淬火温度可取Ac3+(50—80℃),对细晶粒钢有时取Ac3+100℃。对于形状较复杂,容易变形开裂的工件,加热速度较慢,淬火温度取下限。
考虑原始组织时,如先共析铁素体比较大,或珠光体片间距较大,为了加速奥氏体均匀化过程,淬火温度取得高一些。对过共析钢为了加速合金碳化物的溶解,以及合金元素的均匀化,也应采取较高的淬火温度。例如高速钢的Ac1点为820—840℃,淬火加热温度高达1280℃。
考虑选用淬火介质和冷却方式时,在选用冷却速度较低的淬火介质和淬火方法的情况下,为了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防止由于冷却速度较低而使工件在淬火时发生珠光体型转变,常取稍高的淬火加热温度。
二、淬火加热时间的确定原则
淬火加热时间应包括工件整个截面加热到预定淬火温度,并使之在该温度下完成组织转变、碳化物溶解和奥氏体成分均匀化所需的时间。因此,淬火加热时间包括升温和保温两段时间。在实际生产中,只有大型工件或装炉量很多情况下,才把升温时间和保温时间分别进行考虑。一般情况下把升温和保温两段时间通称为淬火加热时间。当把升温时间和保温时间分别考虑时,由于淬火温度高于相变温度,所以升温时间包括相变重结晶时间。保温时间实际上只要考虑碳化物溶解和奥氏体成分均匀化所需时间即可。在具体生产条件下,淬火加热时间常用经验公式计算,通过试验最终确定。常用经验公式是

式中
T ——加热时间,(min);
a——加热系数,(min/mm);
K——装炉修正系数;
D——零件有效厚度(mm)。
加热系数口表示工件单位厚度需要的加热时间,其大小与工件尺寸、加热介质和钢的化学成分有关。装炉量修正系数X是考虑装炉的多少而确定的。装炉量大时,K值也应取得较大,一般由实验确定;工件有效厚度D的计算,可按下述原则确定:圆柱体取直径,正方形截面取边长,长方形截面取短边长,板件取板厚,套筒类工件取壁厚,圆锥体取离小头2/3长度处直径,球体取球径的0.6倍作为有效厚度D。
三、淬火介质及冷却方式的选择与确定
淬火介质的选择,首先应按工件所采用的材料及其淬透层深度的要求,根据该种材料的端淬曲线,通过一定的图表来进行选择。其选择方法已在本章淬透性一节讲述。若仅从淬透层深度角度考虑,凡是淬火烈度大于按淬透层深度所要求的淬火烈度的淬火介质都可采用。但是从淬火应力变形开裂的角度考虑,淬火介质的淬火烈度愈低愈好。综合这两方面的要求,选择淬火介质的第一个原则应是在满足工件淬透层深度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淬火烈度最低的淬火介质。

㈨ 打铁怎么淬火

打铁淬火的原理是就是将铁打造到一定硬度后进行淬火,从高温瞬间进入水中进行淬火,淬火硬度就能上来。这样就能使打造的产品更加坚硬,硬度更好,质量更好。
打铁为了造产品,产品要硬度高,质量好,就的淬火,淬火硬度就能上来.
打铁是一种原始的锻造工艺,盛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的农村。这种工艺,虽然原始,但很实用;虽然看似简单,但并不易学。
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1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效应,原意指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浸入冷却剂(油、水等)中,经过冷却处理,工件的性能更好、更稳定。心理学把这定义为“淬火效应”。教育上也会有类似的现象,被称之为“冷处理”。

㈩ 自己做小刀,如何淬火(蘸火)

加热到橘红(不是纯红,而是橘红橙色),然后将工件(这里是刀具)迅速放入水或油或冰水或冷油(有时可在水或油中添加一些物质来改善表面特性) ,让刀具迅速冷却。

这一般刀具加工作坊都能做到,而且从古至今一直都在使用。淬火以后,钢材变硬,刀具淬火以后容易出锋口,从而锋利,另一方面硬化以后刀具出锋后耐用一些,不会磨刀后不久就变钝,而且淬火后刀具多易出现崩缺而不会出现卷边。

刀具加工淬火有时候不是对刀具整体淬火,而只是对刀口部分进行局部淬火。有的刀匠甚至只在刀锋部分镶嵌一条可淬硬性的钢片,而刀具本体部分采用其他钢材,这样刀具锋口可以淬火变硬而出锋,而刀体部分不会淬火变硬而有足够韧性。

(10)金属淬火方法视频扩展阅读:

淬火工件硬度

淬火工件的硬度影响了淬火的效果。淬火工件一般采用洛氏硬度计测定其HRC值。淬火的薄硬钢板和表面淬火工件可测定HRA值,而厚度小于0.8mm的淬火钢板、浅层表面淬火工件和直径小于5mm的淬火钢棒,可改用表面洛氏硬度计测定其HRC值。

在焊接中碳钢和某些合金钢时,热影响区中可能发生淬火现象而变硬,易形成冷裂纹,这是在焊接过程中要设法防止的。由于淬火后金属硬而脆,产生的表面残余应力会造成冷裂纹,回火可作为在不影响硬度的基础上,消除冷裂纹的手段之一。

淬火对厚度、直径较小的零件使用比较合适,对于过大的零件,淬火深度不够,渗碳也存在同样问题,此时应考虑在钢材中加入铬等合金来增加强度。

阅读全文

与金属淬火方法视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压小胯训练方法 浏览:546
苹果手机相机有水印功能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4
空气开关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浏览:172
骑自行车是锻炼身体的好方法英文 浏览:946
防弹玻璃成分测量方法 浏览:942
专家教你两种去斑方法如何去祛斑 浏览:672
如新spa机使用方法5档 浏览:686
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方法如何 浏览:309
女孩斜疝治疗方法 浏览:381
早醒型失眠治疗方法手术价格 浏览:674
魅蓝3手机设置呼叫转移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06
苹果xe卡顿掉帧解决方法 浏览:746
快速清除很多微信联系人的方法 浏览:89
如何引出论点的方法 浏览:638
常用手术器材辨认及使用方法 浏览:959
青毛豆怎么腌制方法 浏览:812
w7开机运行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361
新买的平板电脑正确的充电方法 浏览:88
电缆桥架快速连接方法 浏览:781
农村扎发简单方法 浏览: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