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请问补液速度怎么记算一滴是多少毫升一毫升相当于多少毫克
每小时输入的毫升数(ml/h)=(滴/min)x60(min/h)/滴系数(滴/ml)。1滴水是0.04毫升。
如果是用五号半的针头输液,20滴为1毫升,如果是七号的针头,一般是15g算1毫升,一般情况下没有特殊注明,一毫升含量就是一毫克。具体的输液速度建议最好有护士来控制,不要随便改变输液的速度,以免控制不好速度造成严重后果。
(1)补液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用户输液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并发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发生差错。
2、对需要长期输液的病人应注意保护静脉,合理使用,一般先从四肢远端小静脉开始。
3、根据病情、用药原则、药物性质,有计划地安排药物输液的顺序。如需加入药物,应注意配伍禁忌,合理安排,以尽快达到治疗目的。
4、输液前必须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的空气,输液中应防止液体流空,及时更换输液瓶及添加药液,输液完应及时拔针,以预防空气栓塞。
㈡ 如何计算补液
按体重减轻估计补液量
生理盐水补液量(L)=正常血钠浓度(142mmol/L)×体重减轻量(kg)/每升生理盐水NaCL含量(154mmol)。
2.按血细胞压积估计补液量
补液量(L)=[实际红细胞压积-正常红细胞压积×体重(kg)×0.2]/正常红细胞压积。
正常红细胞压积男性为48%,女性42%。
细胞外液量为体重×0.2。
3.按血清钠估计补液量
补液量(L)=体重(kg)×0.2×(正常血钠浓度-实际血钠浓度)/每升生理盐水NaCL含量(154mmol)。
4.依据血钠浓度计算低渗性失水的补钠量
补钠量=[血钠正常值(mmol/L)-实际血钠浓度(mmol/L)]×0.6×体重(kg)(女性为0.5)
失水量(按血细胞比容计算)
失水量(ml)=(目前血细胞比容-原来血细胞比容)÷原来血细胞比容×体重(kg)×0.2×1000
原来血细胞比容如不知道,可用正常值代替,男性和女性分别为0.48和0.42,式中20%为细胞外液占体重的比例。
㈢ 第一个24小时补液公式是什么
公式如下:
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公式:补液量(ml)=患者体重(kg)*患者烧伤面积(%)*1.5+每日生理需要量2000(ml),其中晶体与胶体的比值约为2比1。第二个24小时水不变为2000ml,晶,胶体减半。
补液公式计算的特点:
计算补液总量时,应对烧伤面积进行粗略估计,其中头颈部占体表面积(头3%,面部3%,颈部3%)9%,双上肢(双手5%,双前臂6%,双上臂7%)占18%,躯干占(前胸13%,后背+臀部共13%,会阴1%)27%,双下肢(双臂5%,双大腿21%,双小腿13%,双足7%)占46%。
㈣ 补液公式是什么
补充累积损失量:轻度脱水<50ml/kg,中度50~100ml/kg,重度100~120/kg。重度脱水或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首先静脉推注或快速滴入2:1等张含钠液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 30~60分钟内静脉输入。
补充继续损失量:是补液后继续丢失的液体量。一般用1/3~1/2张含钠液。
供给生理需要量:供给基础代谢需要的水60~80ml/kg,在实际补液过程中,补液量为以上三部分合计,一般轻度脱水约90~120ml/kg,中度脱水约120~150ml/kg,重度脱水约150~180ml/kg。
补液禁忌
出现高渗性缺水之后,需要积极的补液。一般选择的补液方法,是根据缺水的轻重程度所占百分比,进行积极的补液。在进行补液的时候,需要使用到相应的公式计算。
在补液的时候,还应当坚持注意事项。比如症状较为轻微时,选择补低肾炎溶液,症状较为严重时,需要补充多个不同的液体,避免出现酸中毒的情况。如果患者有缺钾的情况,还需要及时的给予补钾治疗。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补液量计算公式
㈤ 补液量计算公式是什么
根据体重调整(2ml/kg.h)即(48ml/kg.日)一般为2500-3000ml。根据体温,大于37摄氏度,每升高一度,多补3-5ml/kg。
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量计算公式,等于体重与烧伤面积乘积乘1.5ml再加2000ml,如果小儿应乘1.8ml,婴儿乘2.0ml。晶体与胶体溶液的比值大约1:0.5,第一个8小时应输入液体总量的二分之一。晶体为50乘60乘1.0等于3000ml。胶体为50乘60乘0.5等于1500ml,水分为2000ml。第二个24小时水不变,晶体,胶体减半。
补液量注意事项
一般要选用等张溶液,比如生理盐水,5%的葡萄糖等等来进行补液。补液量的计算,全天的尿量加上不显性失水,大约六百到八百毫升,然后减去内生水三百毫升,再加上额外水分的丧失量就是补液量。
补液的速度,根据患者病情不同来分别对待。对于休克的患者补液的速度要快,每小时一百毫升左右。但是对于心功能不全以及老年患者,补液的速度要慢。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补液量计算公式
㈥ 补液量计算公式是
1、按体重减轻估计补液量
生理盐水补液量(L)=正常血钠浓度(142mmol/L)×体重减轻量(kg)/每升生理盐水NaCL含量(154mmol)
2、按血细胞压积估计补液量
补液量(L)=[实际红细胞压积-正常红细胞压积×体重(kg)×0.2]/正常红细胞压积。
正常红细胞压积男性为48%,女性42%。
细胞外液量为体重×0.2。
(6)补液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急性期一般可按基础代谢需要量计算,即5%~10%葡萄糖50~60ml/kg·d,钠钾各1~2mmol/kg·d(生理盐水10ml含钠1 5mmol,10%氯化钾溶液10ml含钾13mmol),或按1500mL/ m2体表面积给予糖60~75g/ m2体表面积,钠、钾各50~7 0mmol/ m2体表面积。
生理需要量也可以用3∶1溶液补充。高渗脱水时,垂体后叶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远段的吸水作用,因而有人认为高渗脱水时,生理需要量宜酌减1/4。
㈦ 成人补液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1、按体重减轻估计补液量。
生理盐水补液量(L)=正常血钠浓度(142mmol/L)×体重减轻量(kg)/每升生理盐水NaCL含量(154mmol)。
2、按血细胞压积估计补液量。
补液量(L)=[实际红细胞压积-正常红细胞压积×体重(kg)×0.2]/正常红细胞压积。
正常红细胞压积男性为48%,女性42%。
细胞外液量为体重×0.2。
生理需要量:
急性期一般可按基础代谢需要量计算,即5%~10%葡萄糖50~60ml/kg·d,钠钾各1~2mmol/kg·d(生理盐水10ml含钠1 5mmol,10%氯化钾溶液10ml含钾13mmol),或按1500mL/ m2体表面积给予糖60~75g/ m2体表面积,钠、钾各50~7 0mmol/ m2体表面积。
生理需要量也可以用3∶1溶液补充。高渗脱水时,垂体后叶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远段的吸水作用,因而有人认为高渗脱水时,生理需要量宜酌减1/4。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补液量
㈧ 怎样计算补液量
补液量如何计算?
补液量
1.根据体重调整(2ml/kg.h)即(48ml/kg.日)一般为2500-3000ml。
2.根据体温,大于37摄氏度,每升高一度,多补3-5ml/kg。
3.特别的丢失:胃肠减压;腹泻;肠瘘;胆汁引流;各种引流管;呼吸机支持(经呼吸道蒸发增多)
补液质
1.糖:一般指葡萄糖,250-300g (5% 葡萄糖注射液 规格 100ml:5g, 250ml:12.5g, 500ml:25g ;10%葡萄糖注射液 规格 100ml:10g, 250ml:25g, 500ml:50g )
2.盐:一般指氯化钠,4-5g (0.9%氯化钠注射液:取0.9克氯化钠,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稀释到100毫升。 0.9% 氯化钠注射液 规格 100ml:0.9g, 250ml:2.25g, 500ml:4.5g )
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
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5(女性为3.3)
完全肠外营养时糖盐比例约为5:1 .
3.钾:一般指氯化钾,生理量3-4g (10%氯化钾溶液,规格:10ml:1g 。一般10%氯化钾注射液10-15ml加入萄糖注射液500ml)
低钾:
轻度缺钾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 <2.5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补钾公式:(4.5-实测血钾)*体重(kg)*0.4=钾缺失(mmol)
注:1g氯化钾=13.6mmolK+ 每日补钾量为:生理量+钾缺失
4.一般禁食时间3天内,不用补蛋白质、脂肪。大于3天,每天应补蛋白质,脂肪。
补液原则
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缺啥补啥。
㈨ 补液量计算公式是什么
成人应补充的晶体和胶体溶液的总量应为1.5ml×烧伤面积(%)×体重(kg),小孩应补充的晶体和胶体溶液的总量应为2ml×烧伤面积(%)×体重(kg),还应补充每日生理需水量2 000 ml~3 000 ml(成人),100 ml/kg(小孩)。
补液的方法:补液速度应掌握先快后慢的原则,其中晶体和胶体的各半量最好在伤后8h内输完,水分则每8h各输入1/3。晶体、胶体和水分要交替输入,特别注意不要在一段时间内输入大量不含盐或胶体的液体。
补液量计算公式是自从1952年Evans提出以体重、烧伤面积为计算基础的输液公式以来,不同学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补液量计算公式。但是,仍无一个能适用任何烧伤患者、又都能获得满意效果的公式。
急性期一般可按基础代谢需要量计算,即5%~10%葡萄糖50~60ml/kg·d,钠钾各1~2mmol/kg·d(生理盐水10ml含钠1 5mmol,10%氯化钾溶液10ml含钾13mmol),或按1500mL/ m2体表面积给予糖60~75g/ m2体表面积,钠、钾各50~7 0mmol/ m2体表面积。
生理需要量也可以用3∶1溶液补充。高渗脱水时,垂体后叶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远段的吸水作用,因而有人认为高渗脱水时,生理需要量宜酌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