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计算方法 > 根据企业所得税征税计算方法

根据企业所得税征税计算方法

发布时间:2022-07-18 19:20:42

㈠ 企业的应交所得税怎样计算和核算

企业所得税是按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的利润)计算缴纳的。

1、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业务成本-主营业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应纳税所得额=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3、适用税率问题: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的利润)在3万元(含)以内的适用18%,在3万元至10万元(含)的适用27%,在10万元以上的适用33%。

所得税的征收方式一般分为以下两种:

1、核定征收:按收入计算缴纳所得税计算公式为:应交所得税=收入总额X税务核定固定比例X所得税税率;

2、查帐征收:按利润计算缴纳所得税计算公式为: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X所得税税率;

(1)根据企业所得税征税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应交所得税的核算:

企业应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所得税”明细科目,核算企业交纳的企业所得税。

根据现行税法规定,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

应交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允许抵免的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准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是正确计算应交所得税的前提。根据现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办法,企业应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减纳税调整额后计算出“纳税调整后所得”(应纳税所得额)。

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包括收入类、扣除类、资产类等一次性和暂时性差异)通过纳税调整明细表集中体现。

所得税税率:

(1)一般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

(2)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3)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类型企业,减按15%的税率来征收企业所得税。

㈡ 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公式)

企业所得税四步计算法:

第一步,计算应交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费用(会计-税法)-收入(会计-税法)]×现行税率

第二步,计算暂时性差异(公式符号性质)

暂时性差异=(资产类)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暂时性差异=(负债类)(账面价值-计税基础)×(-1)+X=应纳税X;-X=可抵扣X

第三步,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增长额

=期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预计转回税率-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

第四步,做分录(根据四科目平衡计算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的简算法

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永久性差异)×现行税率

永久性差异=费用(会计-税法)-收入(会计-税法)

成立条件:预计转回税率=现行税率

特殊情况:预计转回税率≠现行税率,则公式不成立。

【例】A公司2013年度利润表中利润总额为3000万元,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与所得税核算有关的情况如下:

2013年发生的有关交易和事项中,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存在差别的有:

(1)2013年1月开始计提折旧的一项固定资产,成本为15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0。会计处理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税收处理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假定税法规定的使用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

(2)向关联企业捐赠现金500万元。假定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向关联方的捐赠不允许税前扣除。

(3)当期取得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股票投资成本为800万元,2013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1200万元。税法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市价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4)违反环保法规定应支付罚款250万元。

(5)期末对持有的存货计提了75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

要求:完成A公司2013年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注会

㈢ 企业所得税怎么计算出来的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年收入总额-准予扣除的项目。

《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

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适用税率为20%。

第五条规定,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

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适用税率为20%。

第五条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㈣ 企业所得税怎么计算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应该如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一般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直接法,直接计算法: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弥补亏损;另一种是间接法,间接计算法: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但一般企业的利润太高,肯定是有税务筹划的方式,但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是什么行业,以及在是什么地区。
拓展资料:
1.一般来讲,现在最直接最优惠的企业所得税政策,就是国家关于双软企业的“两免三减半”的企业所得税政策,即在这家企业从开始盈利时开始算起,有两年免企业所得税,三年企业所得税减半的优惠,但是这个优惠仅限于申请双软的企业,全国地区都有这个政策。
2.另外就是国家高新企业,达到条件的,所得税15%,全国地区适用。还包括一些地方政策,比如2020年下血本的海南政府,企业所得税按照15%征收,连个人所得税也最高按15%征收。发文时说指满足条件的企业,但一般新型的互联网、科技等,无论能不能申请高新企业,都可以享受这个政策。
3.最直接的筹划企业所得税的方式,就是把钱花出去,钱花到税务洼地里,把该交的税赋转移到税务洼地里去交,那么主体公司这边就不用交税了,变成了税务洼地的公司进行缴纳。那么税务洼地的企业在当地享受核定征收的政策,免征企业所得税或者少缴企业所得税,根据园区不同,税率一般控制在1.7%-3.12%就可以合规到私账了,这种方式在解决企业所得税的同时也解决了股东分红这块,还是比较方便的。但在使用这种税务筹划工具的时候,要尽量保证合约-资金-发票-服务确认四流合一,保证证据链的完善,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㈤ 企业所得税怎么计算

企业所得税:

按照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企业所得税税率减按20%。

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式,分为两种,一是查账征收,另一是核定征收;

1、查账征收的,

(1)应交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计算缴纳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成本(费用)-税金+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纳税调整额

(2)按月(季)预缴时:

应交企业所得税=利润总额*适用税率

2、核定征收的,应交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额*所得率*适用税率。

(5)根据企业所得税征税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红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接受捐赠所得和其他所得。

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税前扣除规定与企业实际会计处理关系

(一)税法优先原则: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计算。(铂略注:《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例如,职工福利费的范围,在财务部和国税函都有相关的规定且不一致,而国家税务总局在税务答疑时就明确了,在所得税上按照国税函的文件处理;在会计处理上按照财政部财通的文件。如果不一致,就按照税法的标准。

在实务操作中还一定要注意税法优先原则在其他方面的体现,如合同中写明股权转让产生的个人所得税由个人负担,但是由对方承担这部分费用,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没有缴纳个人所得税,税务部门还是会找个人承担责任。

(二)税法协调原则:对企业依据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并实际在财务会计处理上已确认的支出,凡没有超过《企业所得税法》和有关税收法规规定的税前扣除范围和标准的,应按企业实际会计处理确认的支出,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

(三)税法空白原则:税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未明确规定的具体扣除项目,在不违反税前扣除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按国家财务、会计规定计算。

例如,关于劳保支出,目前只是规定了具体的扣除明细范围,但是没有扣除标准,那么企业就可以按照国家财务、会计的规定计算。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⑴利息支出的扣除。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

⑵计税工资的扣除。条例规定,企业合理的工资、薪金予以据实扣除,这意味着取消实行多年的内资企业计税工资制度,切实减轻了内资企业的负担。但允许据实扣除的工资、薪金必须是“合理的”,对明显不合理的工资、薪金,则不予扣除。今后,国家税务总局将通过制定与《实施条例》配套的《工资扣除管理办法》对“合理的”进行明确。

⑶在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方面,实施条例继续维持了以前的扣除标准(提取比例分别为14%、2%、2.5%),但将“计税工资总额”调整为“工资薪金总额”,扣除额也就相应提高了。在职工教育经费方面,为鼓励企业加强职工教育投入,实施条例规定,除国务院财税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⑷捐赠的扣除。纳税人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在年度会计利润的12%以内的,允许扣除。超过12%的部分则不得扣除。

㈥ 企业所得税如何计算

营业税的应税项目的开票金额乘以相关的税率。

营业税应税项目所开发票金额(营业收入额)减除可以抵扣的成本类发票(营业成本)后的差额,乘以相关的税率。(说明:这类企业一般是服务性行业的,如旅行社、餐饮、及经税务局认定可以参照此行业类别执行的单位)

营业税对有偿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征收。应税劳务包括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等7个税目。

营业税按照应税劳务或应税行为的营业额或转让额、销售额依法定的税率计算缴纳。除了娱乐业实行20%(其中台球、保龄球适用5%)的税率外,其他税目的税率为3%或5%。

营业税的纳税期限一般为1个月,纳税人应在次月的1日至10日的征期内申报纳税。

(6)根据企业所得税征税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营业税的营业额一般按以下原则确定:

(1)以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作为营业额。价外费用包括向对方收取的手续费、基金、集资费、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及各种性质的价外收取。

(2)通过正列举,规定一些项目的若干费用可扣除。如广告公司付给媒体的广告发布费可扣除,旅行社代游客支付的门票、交通费等费用可扣除等等。

(3)如果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价格明显偏低而无正当理由的,主管税务机关有权按下列顺序核定其营业额:

①按纳税人当月提供的同类应税劳务或销售不动产的平均价格核定;

②按纳税人提供的同类应税劳务或销售的同类不动产的平均价格核定;

③按下列公式组成计税价格:计税价格=营业成本或工程成本×(1+成本利润率)÷(1-营业税税率)。

(4)纳税人取得的外汇收人在计算营业额时,应当按外汇市场价格折合成人民币计算,其营业额的人民币折合率可以选择营业额发生的当天或当月1日的国家外汇牌价(原则上为中间价)。

阅读全文

与根据企业所得税征税计算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吸尘器抽真空使用方法 浏览:65
做人流方法什么好 浏览:974
说话与沟通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624
招聘谈钱技巧和方法 浏览:8
怎么补色最快的方法 浏览:380
痛风解决方法有哪些 浏览:363
门牌调换最佳方法 浏览:21
什么方法快速消红 浏览:665
如何运用文学批评方法 浏览:497
小米手机5s输入法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42
通信网络优化的常用方法 浏览:774
数据分析包含哪些方法 浏览:613
88打六折怎么计算方法 浏览:338
藏香的使用方法 浏览:711
41的竖式计算方法 浏览:944
如何快速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 浏览:919
centos安装软件的方法 浏览:288
挂衣架安装方法和步骤 浏览:908
乙肝表抗定量检测方法 浏览:604
戒酒什么方法最快 浏览: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