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各位大神,老式闪光灯上的的ASA,DIN是啥意思
ASA是American Standards association的略语,即美国标准协会。ASA在1947年规定了感光材料标准,又在1960年改订了以日光感光度进行表示的新ASA。即通过用统计学方法,来求得最佳照片的底片所需要的曝光量,作为评定感光度的基准。后来演化为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的标准。
计算公式为s=0.8/H(D0+0.1)
式中:H(Do十0.1)是产生密度为灰雾Do加0.1所需要之曝光量
DIN是Deutsche lnstric NOrm,德文的略语,即德国工业标准。DIN感光度系德国工业标准的胶片(卷)感光度,其计算公式为S=101gH1/(Do+0.1)
❷ SOD酶的活力的测定
SOD酶的活力的测定方法如下:
1.直接法 原理是根据O2 或产生O2 的物质本身的性质测定O2 的歧化量,从而确定SOD的活性。经典的直接法包括:脉冲辐射分解法、电子顺磁共振波法(EPR)、核磁共振法。由于所需的仪器设备价格昂贵,一般较少应用。
2.一般化学法 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要有一个O2 的产生体系和一个被O2 还原或氧化的可检测体系。在SOD存在下,一部分O2 被SOD歧化,因而O2 还原或氧化检测体系的反应受到抑制。根据反应受抑制程度,测定SOD的活性。一般化学法有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细胞色素C还原法、羟胺法、黄嘌呤氧化酶-NBT法、肾上腺素法、没食子酸法、6-羟多巴胺法、亚硝酸盐形成法和碱性二甲亚砜法。
❸ 丙二醛提取的原理
[原理]
植物组织中的丙二醛(MDA) 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可与硫代巴比妥酸(TBA) 产生显色反应,反应产物为粉红色的3,5,5一三甲基恶唑2,4一二酮(Trimet—nine)。该物质在539nm波长下有吸收峰。由于硫代巴比妥酸也可与其它物质反应,并在该波长处有吸收,为消除硫代巴比妥酸与其它物质反应的影响,在丙二醛含量测定时,同时测定600nm下的吸光度,利用539nm与600nm下的吸光度的差值计算丙二醛的含量。
植物组织丙二醛含量测定
植物叶片在衰老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如核酸和蛋白质含量下降、叶绿素降解、光合作用降低及内源激素平衡失调等。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衰老过程的变化。近来大量研究表明,植物在逆境胁迫或衰老过程中,细胞内活性氧代谢的平衡被破坏而有利于活性氧的积累。活性氧积累的危害之一是引发或加剧膜脂过氧化作用,造成细胞膜系统的损伤,严重时会导致植物细胞死亡。活性氧包括含氧自由基。自由基是具有未配对价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生物体内产生的活性氧主要有超氧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过氧自由基(ROO·)、烷氧自由基(RO·)、过氧化氢(H2O2)、单线态氧(O21)等。植物对活性氧产生有酶促和非酶促两类防御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等是酶促防御系统的重要保护酶,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是非酶促防御系统中的重要抗氧化剂。
丙二醛(MDA)是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的产物之一,它的产生还能加剧膜的损伤。因此,丙二醛产生数量的多少能够代表膜脂过氧化的程度,也可间接反映植物组织的抗氧化能力的强弱。所以在植物衰老生理和抗性生理研究中,丙二醛含量是一个常用指标。
[材料、仪器、药品]
1.材料:植物抗逆性鉴定实验中的四种菠菜样品,即绿色和黄色叶片的高温处理和室温对照。
2.仪器:(1) 分光光度计;(2) 离心机;(3)水浴锅:(4) 天平;(5) 研钵;(6) 剪刀;(7) 5ml刻度离心管;(9) 刻度试管(10ml);(10) 镊子;(11) 移液管(5ml、2ml、1ml);(12)冰箱。
3.药品:(1) 0.05mol/L pH7.8磷酸钠缓冲液;(2) 石英砂;(3) 5%三氯乙酸溶液:称取5g三氯乙酸,先用少量蒸馏水溶解,然后定容到100ml;(4) 0.5%硫代巴比妥酸溶液:称取0.5g硫代巴比妥酸,用5%三氯乙酸溶解,定容至100ml,即为0.5%硫代巴比妥酸的5%三氯乙酸溶液。
[方法]
1.丙二醛的提取:取0.5g样品,加入2ml预冷的0.05mol/L pH7.8的磷酸缓冲液,加入少量石英砂,在经过冰浴的研钵内研磨成匀浆,转移到5ml刻度离心试管,将研钵用缓冲液洗净,清洗也移入离心管中,最后用缓冲液定容至5ml。在4500转/min离心10min。上清液即为丙二醛提取液。
2.丙二醛含量测定:吸取2 ml的提取液于刻度试管中,加入0.5%硫代巴比妥酸的5%三氯乙酸溶液3ml,于沸水浴上加热10min,迅速冷却。于4500转/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于532、600nm波长下,以蒸馏水为空白调透光率100%,测定吸光度。
3.结果计算:
(A532—A600) ×V1×V
1.55×10-1×W×V2
丙二醛含量(nmol/g)=
式中:A为吸光度;V1为反应液总量(5m1);V为提取液总量(5ml);V2为反应液中的提取液数量(2ml);W为植物样品重量(0.5g);1.55×10-1为丙二醛的微摩尔吸光系数(在1升溶液中含有1µmol丙二醛时的吸光度)。
4.注意事项:
(1) 0.1~0.5%的三氯乙酸对MDA—TBA反应较合适,若高于此浓度,其反应液的非专一性吸收偏高;
(2) MDA—TBA显色反应的加热时间,最好控制沸水浴10~15min之间。时间太短或太长均会引起532nm下的光吸收值下降;
(3) 如用MDA作为植物衰老指标,首先应检验被测试材料提取液是否能与TBA反应形成532nm处的吸收峰。否则只测定532、600nm两处A值,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测得的高A值是一个假象;
(4) 在有糖类物质干扰条件下(如深度衰老时),吸光度的增大,不再是由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的升高,而是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增加,由此改变了提取液成分,不能再用532nm、600nm两处A值计算MDA含量,可测定510、532、560nm处的A值,用A532一(A510—A560)/2的值来代表丙二醛与TBA反应液的吸光值。
❹ 三角形怎么计算斜边长度
不同的条件,算斜边的方法也不同。
譬如:
一,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求斜边。
方法是:利用勾股定理:斜边=根号(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
二,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a及其对边,求斜边。
方法是:利用正弦函数:斜边=(角a的对边)/sina。
三,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a及其邻边,求斜边。
方法是:利用余弦函数:斜边=(角a的邻边)/cosa。
四.已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及斜边上的高,求斜边。
方法是: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斜边=(2倍三角形的面积)/斜边上的高。
常见的三角形按边分有普通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等腰三角(腰与底不等的等腰三角形、腰与底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即等边三角形);按角分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其中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统称斜三角形。
(4)asapod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判定:
1、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三条边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边边”或“SSS";
2、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两边及其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或“SAS”;
3、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两角及其夹边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边角”或“ASA”;
4、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角边”或“AAS”;
5、两个直角三角形对应的一条斜边和一条直角边相等,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斜边、直角边”或“HL”;
注:“边边角”即“SSA”和“角角角”即:"AAA"是错误的证明方法。
性质:
1 、在平面上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内角和定理)。
2 、在平面上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外角和定理)。
3、 在平面上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其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推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4、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最少有两个锐角。
5、 在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等于60度,也至少有一个角小于等于60度。
6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7、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若一个角等于30度,则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8、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²+b²=c²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❺ 求初中一年级所有公式及其计算方法
常见的初一数学公式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应该是这些,不知道全不全.
❻ 自动喷水流量计算方法
喷头流量用q表示,q=K√10P。
P——水雾喷头的工作压力MPa。
K——水雾喷头的流量系数,由生产厂家提供。
消防喷淋泵、消防增压泵,根据使用的实际情况来定。用与消防系统的泵类型都差不多的,只是扬程和流量各有不同。
消防泵主要分为立式消防泵和卧式消防泵,输送液体的流量是消防泵选型的重要性能数据之一,输送液体的流量直接关系到整个装置的的生产能力。
(6)asapod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一、系统组成
1、干式喷水灭火系统
由闭式喷头、管道系统、干式报警阀、报警装置、充气设备、排气设备和供水设备等组成。
2、湿式喷水灭火系统
由喷头、管道系统、湿式报警阀、报警装置和供水设施等组成。由于该系统在报警阀的前后管道内始终充满着压力水,故称湿式喷水灭火系统或湿管系统。
二、系统特点
1、干式喷水灭火系统
其管路和喷头内平时没有水,只处于充气状态,在报警阀后管路内无水,不怕冻结,不怕环境温度高。因此,该系统适用于环境温度低于4℃和高于70℃的建筑物和场所。
2、湿式喷水灭火系统
管路在喷头中始终充满水,所以应用受环境温度的限制,适合安装在室内温度不低于4℃,且不高于70℃能用水灭火的建、构筑物内。
消防检查的意义:
为了防止火灾;减少人员财产损失;预防灾难发生;保证人身安全。
依照国家的消防法律和法规、对消防工作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在消防部门指导下,结合该地区的具体情况,开展预防、扑火救灾,维护地区的公共安全。
消防安全管理是公共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保护公共财产和居民生命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
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落实责任,强化预防,整治隐患,夯实基础,进一步提升火灾防控和灭火应急救援能力,不断提高公共消防安全水平,有效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❼ 图中有几个三角形如何计算要解题思路或公式
总共有18个三角形。
解题思路:
这道题数水平的线段有几条即可,因为每条水平线段与最上面那个点可组成一个三角形。
解题步骤:
由于每条水平线都有6条线段,所以一共可以组成 6×3 共18个三角形。
1 、在平面上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内角和定理)。
2 、在平面上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外角和定理)。
3、 在平面上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其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四线:
中线:
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及其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median)。
高:
从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画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altitude)。
角平分线:
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bisector of angle)。
中位线:
三角形的三边中任意两边中点的连线叫中位线。它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判定:
1、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三条边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边边”或“SSS";
2、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两边及其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或“SAS”;
3、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两角及其夹边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边角”或“ASA”;
4、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角边”或“AAS”;
5、两个直角三角形对应的一条斜边和一条直角边相等,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斜边、直角边”或“HL”;
注:“边边角”即“SSA”和“角角角”即:"AAA"是错误的证明方法。
❽ 用ASA的公式计算,各位学霸帮帮忙。
如图,用公式即可
❾ 维生素C所有实验方法,国内外人士的研究概况
目前研究Vc测定方法的报道较多,有关Vc的测定方法如荧光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2,4-二硝基苯肼法、碘量法、光度分析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分析法及色谱法等,各种方法对实际样品的测定均有满意的效果。为了解国内Vc含量测定方法及其应用方面的现状及发展态势。方法以"Vc或抗坏血酸和测定"为检索词对1994~2002年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的理工A、B和医药卫生专辑进行篇名检索,对所得有关Vc含量测定的文献数据分别以年代、作者区域、载刊等级、样品类型、测定方法等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核心期刊载刊文献占文献总量的45.06%,其中光度法占65.69%,电化法占18.63%,色谱法占12.75%;复杂被测样品文献占文献总量的45.06%,其中光度法占60.92%,色谱法占19.54%,电化法占10.34%。结论目前国内Vc含量测定仍以光度法为主流,但近年来色谱法,特别是HPLC法上升趋势尤为明显。
1.4.1还原型Vc的测定
1.4.1.1 2,6-二氯酚靛酚法(2,6-D法)
其原理是利用2,6-二氯酚靛酚钠盐(C12H6O2NCl2Na)在酸性条件下将还原型抗坏血酸氧化成氧化型抗坏血酸,而其本身被还原成无色的衍生物;当还原型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时,过量的2,6-二氯靛酚钠盐呈现红色,指示终点。该方法适于测定无色和浅色样液或提取液中的AsA,无须特殊仪器,操作简便、快速、准确[7]。
由于大多数果蔬和其制品有颜色,影响了终点的准确性。使用白陶土脱色[8]和加1,2-二氯乙烷[9]均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作为对该法的改进,向一定量的AsA提取液中加入过量2,6-D与AsA作用后,剩余的2,6-D被二甲苯萃取、比色。样液中AsA含量与二甲苯萃取液中浅红色呈线性负相关。因花青素不溶于二甲苯,故可测定深色样品[10]。应用流动注射分析(Flow Injection Analysis,简称FIA),使该法的分析速度更快(120样品/h)、灵敏(检出限0.5 ug/ml)[11]。由于2,6-二氯靛酚和还原型抗坏血酸具有不同的电位(2,6-二氯靛酚的氧化还原电位是150mV,AsA的氧化还原电位是100 mV),利用铂和氯化银复合电极测定其电位差的变化,可准确地测定样液中AsA的含量。该法适宜色泽较深样品中AsA的测定。溶解氧测定是利用极谱分析法原理进行的,其基本电路与电位滴定相似[12]。但样品中同时存在的Fe2+、Sn2+、SO2、SO3、S2O32-等还原性杂质对本法则有干扰。扣除样品中内源还原性物质是对2,6-二氯靛酚法的一个改进[13]。
1.4.1.2 碘量法
其原理是基于AsA还原碘,自身氧化DAsA,而碘可由碘酸钾还原碘化钾来得到,当多余碘存在时,淀粉呈蓝色,指示终点。反应式如下:
KI+KIO3+6H→2K++3H2O+I2 (1-1)
还原型抗坏血酸+I2+2H+→氧化型抗坏血酸+2HI
该法简便,但在测定深色样品时,准确度欠佳[14]。
1.4.1.3 分光光度法
其原理是三价铁离子被AsA还原二价铁离子,后者与4,7-二苯基-1,10-菲咯啉(Bathophenanthroline, BP)生成红色络合物,其强度与样品中AsA含量有化学计量关系。该法具有快速,灵敏的优点;此外,样品中DAsA还可被Dithiothreitol (DTT)还原为AsA,同时测定DAsA的含量[15]。
采用流动注射分析停留技术还可实现AsA与果蔬常用抗褐变剂L-半胱氨酸的同时测定[16]。
1.4.1.4 间接光度法
测定是在pH=5.0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抗坏血酸与铁(III)和1,10-二氮杂菲溶液相互作用,形成橘红色的Fe(II)-二氮杂菲络合物,在波长510 nm处,吸光度与50mL抗坏血酸含量在10~200ug浓度内呈线性关系。该法的特点是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干扰少[15]。
1.4.1.5 紫外光度法
其原理是还原型Vc(AsA)在紫外区243.8nm处有最大吸收峰,以Cu2+作催化剂,利用溶解氧,将在243.8nm处有最大吸收的AsA选择性氧化为243.8nm处无最大吸收峰的DAsA,进行本底校正,此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特点[17]。
1.4.1.6 光电比浊法
其原理是在酸性提取液中的AsA,可被亚硒酸氧化成DAsA,后者还原成元素硒,在一定条件下,其溶液中形成稳定的悬浊液。当20~50mL浸出液中AsA含量在0~4mg时,浊度与AsA含量成正比。样品中含有单宁、山梨酸、还原酮类不干扰测定。Fe2+、SO2在常温下干扰不明显,仅亚锡离子有干扰[18]。
1.4.1.7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此法的优点不仅操作简便,分离时间短,对结构不稳定的Vc尤为适合;缺点是所用仪器较为昂贵[20]。
1.4.1.8 极谱法
其原理是用溴水将AsA氧化成DAsA,而后者与邻苯二胺缩合,可用于极谱定量测定Vc含量。脱氢型的还原糖、还原酸等对测定有干扰,可用氯仿萃取分离干扰物质后进行测定[18]。
1.4.2 Vc总量的测定
1.4.2.1 2,4-二硝基苯肼法
此法为测定Vc总量最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用活性炭把AsA氧化成DAsA,在pH5以上时,后者分子重排,其内酯环裂开生成2,3-二酮古乐糖酸(DKG),与硝基苯肼偶联,生成红色的脎,其呈色强度与DKG浓度成正比;如果再测定出DKG、DKG + DAsA的含量,则可计算出AsA、DAsA的含量。该法虽然测试过程长、须严格掌握测试条件,但其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高[20]。
1.4.2.2 荧光分光光度计法
其测定Vc的基本原理是:样品中的AsA被氧化成DAsA,并与邻苯二胺反应,生成荧光物质喹喔啉(Quinoxaline)衍生物,荧光强度与DAsA的浓度成正比,用荧光计测定荧光强度。该法具有较强的专一性,样品中有些成分会造成干扰,可作空白试验校正干扰物质所产生的荧光。此法的优点是,生成荧光物质所需时间短,操作简单,能在短时间内测定Vc总量和分开测定AsA、DAsA的含量[19]。
1.4.2.3 过氧化物酶法
果蔬中的Vc在过氧化氢存在下,添加合成底物1,4-二氨基苯,通过过氧化物酶氧化显色,作为Vc氧化终点,然后比色测定。该法的特点是不需要昂贵的仪器,适应性强,容易掌握,费用低,检测快速,不需要预先纯化所分析的试样[20]。
这个是我论文的综述部分,你看看吧!
❿ AsA-POD活性的计算方法
一、抗坏血酸含量测定
【原理】
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可以把铁离子还原成亚铁离子,亚铁离子与红菲咯啉(4,7-二苯基-1,10-菲咯啉,BP)反应形成红色螯合物。在534nM波长的吸收值与AsA含量正相关,故可用比色法测定。脱氧抗坏血酸(DAsA)可由二硫苏糖醇(DTT)还原成AsA。测定AsA总量,从中减去还原型AsA,即为DAsA含量。
【仪器与用具】
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研钵;试管。
【试剂】
5%三氯乙酸(TCA);
20%TCA;
无水乙醇溶液;
0�4%磷酸—乙醇溶液;
0�5%BP—乙醇溶液;
0�03%FeCl3—乙醇溶液;
0�6g/L DTT;
NA2HPO4—NAOH溶液:以0�2Mol/L NA2HPO4和1�2Mol/L NAOH等量混合;
60MMol/L DTT—乙醇。
【方法】
1.制作标准曲线配制浓度为2mg/L,4mg/L,6mg/L,8mg/L,10mg/L,12mg/L,14Mg/L的AsA系列标准液。取各浓度标准液1�0Ml于试管中,加入1�0Ml 5%TCA、1.0ml乙醇摇匀,再依次加入0�5Ml 0�4%H3PO4—乙醇、1�0Ml 0�5%BP—乙醇、0�5Ml 0�03%FeCl3—乙醇,总体积5�0Ml。将溶液置于30℃下反应90Min,然后测定A534。以AsA浓度为横坐标,以A534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线性方程。
2.提取取植物叶片1�0g,按1∶5(W/V)加入5%TCA研磨,4000r/Min离心10Min,上清液供测定。
3.测定
(1)AsA测定取1.0Ml样品提取液于试管中,按上述相同的方法进行测定,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AsA含量。
(2)DAsA测定向1.0Ml样品液中加入0�5Ml 60MMol/L DTT—乙醇溶液,用NA2HPO4—NAOH混合液,将溶液PH调至7~8,置于室温下10Min,使DAsA还原。然后加入0�5Ml 20%TCA,把PH调至1~2。按AsA相同方法进行测定,计算出总AsA含量,从中减去AsA,即得DAsA含量。
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
【原理】
AsA-POD催化AsA与H2O2反应,使AsA氧化成单脱氢抗坏血酸(MDAsA)。随着AsA被氧化,溶液中290nM波长下的消光值(A290)下降,根据单位时间内A290减少值,计算AsA-POD活性。AsA氧化量按消光系数2�8(MMol/L)/CM计算,酶活性可用每克鲜重每小时氧化AsA的微摩尔数μMol/g·H表示。
【仪器】
离心机;紫外分光光度计;研钵;试管。
【试剂】
50MMol/L K2PO4—KH2PO4缓冲液(PH7�0,内含0�1MMol/L EDTA-NA2)�
0�3MMol/L AsA;
20μMol/L AsA;
0�06MMol/L H2O2。
【方法】
1�酶液制备取1�0g植物叶片剪碎,按1∶3(W/V)加入预冷的50MMol/L K2HPO4—KH2PO4缓冲液进行研磨提取,用两层纱布过滤,滤液在4000r/Min下离心10Min,上清液作酶粗提液供测定。
2.酶活性测定3Ml反应混合液中含50MMol/L K2HPO4—KH2PO4缓冲液(PH7�0),0.1MMol/L EDTA-NA2,0.3MMol/L AsA,0�06MMol/L H2O2和0.1Ml酶液。加入H2O2后立即在20℃下测定10~30s内的A290变化,计算单位时间内AsA减少量及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