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离平衡常数求法二级电离又是怎么求
弱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电离达到平衡时对一元弱酸或弱碱,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分子的浓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 简单的说 就是离子的乘积 二级电离 就是指电离一次后 电离出来的离子继续电离 比如 H2CO3第一次电离成 HCO3-和 H+,接下来HCO3-继续电离得到H+和co3就是这啦
‘贰’ 电离平衡常数怎么算
弱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以其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为幂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分子的浓度以其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为幂的乘积的比值,即溶液中的电离出来的各离子浓度乘积(c(A+)*c(B-))与溶液中未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浓度(c(AB))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叫做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 这个常数叫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
‘叁’ 电离度是怎么计算的啊
电离度
不同的弱电解质在水中电离的程度是不同的,一般用电离度和电离常数来表示。这里我们只学习电离度。
1、电离度的定义和计算:
电离度——弱电解质在溶液里达电离平衡时,已电离的电解质分数占原来总分子数(包括已电离的和未电离的)的百分数。
电离度(α)=
= (分子、分母同除以阿氏常数)
= (分子、分母同除以溶液体积)
[例1] 25℃时,在0.1mol/L醋酸溶液里,每10000个醋酸分子里有132个分子电离成离子。它的电离度是多少?
解:
[例2]在氟化氢溶液中,已电离的氟化氢为0.2mol,未电离的氟化氢为1.8mol。求该溶液中氟化氢的电离度。
解:
2、影响电离度的因素:
内因:电解质的本性。
外因:温度和溶液的浓度等。
(1)浓度的影响:
醋酸稀释时电离度变化的数据:
浓度(mol/L) 0.2 0.1 0.001
电离度(%) 0.948 1.32 12.4
可见,电离度随浓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浓度越稀,离子互相碰撞而结合成分子的机会越少,电离度就越大。)
(2)温度的影响:
因为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因此温度升高离子化倾向加强,又因大多数电解质电离时没有显着的热量变化,这就导致温度对电离度虽有影响,但影响并不大的必然结果。一般情况下,温度对电离度影响不大,但水的离解过程显着吸热,所以温度升高可以增大水的电离度。
因此,用电离度比较几种电解质的相对强弱时,就当注意所给条件,即浓度和温度,如不注明温度通常指25℃。
在相同温度和浓度时,电离度的大小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
[例3]下列关于电离度α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①α与浓度无关;②α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③在相同条件下,α值的大小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④α值增大,相应离子浓度一定增大;⑤α值增大相应离子物质的量增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
‘肆’ 电离常数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电离常数计算公式是K(电离)=C[A+]^x·C[B-]^y/ C[AxBy],式中C[A+]、C[B-]、C[AB]分别表示A+、B-和AxBy在电离平衡时的物质的量浓度。
弱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以其在电离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为幂的乘积。
跟溶液中未电离分子的浓度以其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为幂的乘积的比值,即溶液中的电离出来的各离子浓度乘积(c(A+)*c(B-))与溶液中未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浓度(c(AB))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叫做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 这个常数叫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
‘伍’ 电离常数怎么计算
弱电解质AB在水溶液里达到电离平衡后,溶液中的电离出来的各离子浓度乘积(c(A+)*c(B-))与溶液中未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浓度(c(AB))的比值叫做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
要注意的是电离平衡常数只用于弱电解质的计算。强电解质不适用。
‘陆’ 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弱电解质AxBy在水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AxBy⇋
xA+
+
yB-
则,K(电离)=C[A+]^x·C[B-]^y/
C[AxBy]式中C[A+]、C[B-]、C[AB]分别表示A+、B-和AxBy在电离平衡时的物质的量浓度。
电离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不同温度时有不同的电离常数。
在同一温度下,同一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相同,但随着弱电解质浓度的降低.转化率会增大。由该温度下的解离度a=(K/起始浓度)的算术平方根,可得知:弱电解质浓度越低电离程度越大。
‘柒’ 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是什么
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是AxBy⇋ xA+ + yB- 。
则,K(电离)=C[A+]^x·C[B-]^y/ C[AxBy]式中C[A+]、C[B-]、C[AB]分别表示A+、B-和AxBy在电离平衡时的物质的量浓度。
电离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不同温度时有不同的电离常数。
在同一温度下,同一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相同,但随着弱电解质浓度的降低.转化率会增大。由该温度下的解离度a=(K/起始浓度)的算术平方根,可得知弱电解质浓度越低电离程度越大。
具有极性共价键的弱电解质(例如部分弱酸、弱碱。水也是弱电解质)溶于水时,其分子可以微弱电离出离子;同时,溶液中的相应离子也可以结合成分子。
一般地,自上述反应开始起,弱电解质分子电离出离子的速率不断降低,而离子重新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的速率不断升高,当两者的反应速率相等时,溶液便达到了电离平衡。此时,溶液中电解质分子的浓度与离子的浓度分别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达到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