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商品销售成本的加权平均法怎么计算
加权平均法又称“综合加权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一个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结存存货成本+购入存货成本)/(结存存货数量+购入存货数量);
库存存货成本=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或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例:甲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发计算发出材料成本。2018年3月1日结存A材料200件,单位成本40元,3月15日购入A材料400件,单位成本35元,3月20日购入A材料400件,单位成本38元,当月共发出A材料500件。3月份发出A材料成本
材料单价=(200*40+400*35+400*38)/(200+400+400)=37.2(元/件)
3月份发出A材料成本=500**37.5=18600(元)
结存材料成本=(200+400+400-500)*37.2=18600(元)
(1)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库存数量加权平均法i根据每种商品的月末结存数量,加权平均计算结存商品价值,倒挤商品销售成本。其计算方法是:
1、月末结存商品数量相等于或小于最后一次收入数量时,月末结存商品价值等于月末结存商品数量乘最后一次购进商品的单价。
2、月末结存商品数量大于最后一次收入数量但小于全月收入数量时,从最后一次收入数量起,依次向前推算,直司相等于结存数量为止,将相等于结存数量内逐次金额相加,它的总和就是月末结存商占价值。
3、月末结存商品数量超过全月收入数量时,月末结存商品价值等于本月收入;品总金额加超过数量乘以上月结存商品平均单价之和。
其公式如下:本月商品销售成本=月初结存品金额+月内收入商品金额-月内非商品销进价金额-月内结存商品金额库存数量加权平均法既符合先生先出精神,又具备加权平均法的优点。
❷ 销售成本的计算
如果你本月的库存商品全部是用于销售的话就是对了.
❸ 关于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
商品成本核算法,有“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
1、“移动加权平均”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成本核算法,它的成本计算公式为:(x1*y1+x2*y2+…+xn*yn)/y1+y2+…+yn ,(注:x1,x2,…xn代表某商品n次的进货价格,y1,y2,…yn代表某商品n次的进货数量)。 如果你使用的是加权平均法,那么在库存商品中的商品的成本都是以当前成本均价。
2、“先进先出”法的商品成本是按照该商品库存中不同的批次计算,出库的顺序以先入库的商品先出库。 如果使用的是先进先出、后进先出,你可以在库存状况表中通过批次详情来查询某一商品不同批次的成本
3、“后进先出”商品成本是按照该商品库存中不同的批次计算,出库的顺序以后入库的商品先出库。
4、“个别计价法””商品成本是按照该商品就进库时的实际成本计算。
系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只能在期初确定,一旦开始使用,不允许再修改。
❹ 产品销售成本核算的方法
结转已售产品生产成本的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及个别计价法等。通常可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已售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
在计算出已售产品的单位成本之后,就可据以算出当期的产品销售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产品销售成本=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产品销售数量
(4)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商品销售成本结转的方式有分散结转和集中结转两种。
1、分散结转方式是按照库存商品明细账户逐一计算商品销售成本,逐笔登记结转的方式。这种方式计算工作量较大,但能提供每个品种的商品销售成本详细资料。
2、集中结转方式是按照库存商品明细账户的期末结存数量乘以进货单价,计算出期末结存金额,然后按大类汇总,在商品类目账上倒算出商品销售成本。
并进行集中结转,不再逐笔计算和结转每个品种的商品销售成本的方式。这种方式工作简化,但不能提供每一种商品的销售成本。
此外,对非商品销售的发出商品的计算和结转,包括加工商品发出、商品短缺等,采用随发生随结转的方式。对其计算的单价确定有两种方法:
一是采用逐日结转商品销售成本的,按商品明细账的当日结存商品的单价计算;
二是采用定期结转商品销售成本的,按期初结存商品的单价计算。
❺ 销售成本怎么算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程序,有顺算和倒算两种方法。顺算法先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再据以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倒算法先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再据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顺算法的计算公式: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数量×进货单价
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
倒算法的计算公式:
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金额+本期增加金额-本期非销售减少金额-期末结存金额
按照以上计算方法和商品的不同特点,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购入的商品进价作为出售或发出商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即先购入先销售。因此,每次发出的商品都假定是库存最久的存货,期末库存则是最近购入的商品。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先入库必须先发出的商品,如易变质的鲜活商品。
根据A商品明细账资料,7月份的商品销售成本计算如下:
月内销售数量为1 300包,按先进先出法计算为:
(400×2.00)+(300×2.20)+(200×2.40)+(400×2.60)=2 980(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80=560(元)
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可以逐笔结转,不需计算商品单价,但工作量较大,如购进批次多,而单价又各异,则计算工作较为复杂,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简单的企业。
(二)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以每种商品库存数量和金额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价,再以平均单价乘以销售数量和期末库存金额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库存金额+本期购入金额)/(期初库存数量+本期购入数量)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销售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期末库存金额=期末库存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例】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加权平均单价=(800+660+480+1040+560)/(400+300+200+400+200)
=3540/1500=2.36(元)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1 300×2.36=3 068(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36=472(元)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商品销售成本比较均衡,计算结果亦较准确,但工作量较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较少,前后进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三)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在每次购入商品以后,根据库存数量及总成本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结存金额+购进金额)/(结存数量+购进数量)
【例】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7月4日进货后平均单价=(800+660)/(400+300)=2.09(元)
7月7日进货后平均单价=(1460+480)/(700+200)=2.16(元)
7月19日进货后平均单价=(1184+1040)/(550+400)=2.34(元)
7月21日进货后平均单价=(2223+560)/(950+200)=2.42(元)
本月各次销售商品成本按销售时的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如下:
7月13日商品销售成本=350×2.16=756(元)
7月26日商品销售成本=500×2.42=1 210(元)
7月30日商品销售成本=450×2.42=1 089(元)
本月商品销售成本合计1 300(包) 3 055(元)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比较均衡,但也存在企业经营商品品种多,每月进销业务频繁时计算工作量较大的问题。一般适用于品种简单,前后进货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四)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以每一批商品的实际进价作为计算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每批商品销售成本=每批商品销售数量×该批商品实际进货单价
采用个别计价法,会计部门应按进货批次设置商品明细账;业务部门应在发货单上注明进货批次;仓库部门应按进货批次分别堆放商品。
这种方法便于逐笔结转商品销售成本,计算比较正确,但工作量较大,适用于直运商品和进货批次少、销售能分清进货批次的商品。
(五)后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是按照每一种库存商品的最后购进的商品进价成本作为计算商品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时,先按最后一次购进的进货单价计算,最后一次购进的商品销完了以后,再依次向上一次推进计算。
【例】仍以资料为例,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和期末库存商品金额。
月内销售数量为1 300包,按后进先出法计算:
商品销售成本
=(200×2.80)+(400×2.60)+(200×2.40)+(300×2.20)+(200×2.00)
=560+1 040+480+660+400
=3 140(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00=400(元)
从上例计算结果看,采用后进先出法,在购进单价持续上升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商品销售成本为最高成本,而期末库存金额却是最低成本,毛利亦为最少。在购进单价连续下降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商品销售成本为最低成本,而期末库存金额却是最高成本,毛利亦为最多。
(六)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一种对商品销售成本估算的方法。即用估计的毛利率(按上季实际毛利率或本季计划毛利率)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商品销售成本=本月商品销售额×[1-上季实际(或本季计划)毛利率]
采用毛利率法,计算手续简便,但计算的商品销售成本不够准确,因为这种方法是按照企业全部商品或大类商品计算的。通常只有在季度的第一、第二两个月采用,季末应选用其他五种成本计算方法中的一种进行调整。一般适宜于经营品种较多,月度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有困难的企业。
❻ 销售成本是什么,怎么计算
销售成本 :
1、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或已提供劳务的劳务成本以及其他销售的业务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两部分,其中,主营业务成本是企业销售商品产品、半成品以及提供工业性劳务等业务所形成的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是企业销售材料、出租包装物、出租固定资产等业务所形成的成本。
2、对于主营业务成本,应以产品的销售数量或提供的劳务数量和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或单位劳务成本为基础进行确认,其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成本=产品销售数量或提供劳务数量×产品单位生产成本或单位劳务成本。
3、就销售产品而言,产品销售数量可直接在"库存商品明细账"上取得;产品单位生产成本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确定,如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但企业一经选定某一种方法后,不得随意变动,这是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的要求。
计算公式:
销售成本=工厂成本+销售费用
核算方法:
产品销售成本是指企业所销售产成品的生产成本。企业为了核算这部分已销售产品的成本,设置了"产品销售成本"账户。该账户的借方登记售出产品按照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成本流动假设计算的制造成本,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由本期产品销售收入补偿的售出产品的制造成本,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❼ 如何计算销售成本
销售成本的计算程序,有顺算和倒算两种方法:
1、顺算法:先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再据以计算期末结存金额; 计算公式:销售成本=销售数量×进货单价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
2、倒算法:先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再据以计算销售成本; 计算公式: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销售成本=期初结存金额+本期增加金额-本期非销售减少金额-期末结存金额。
拓展资料:
销售营业费用:
一是根据“营业费用”的借方发生额,对照有关凭证,稽查开支是否真实合理,有无超过标准列支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二是将本期营业费用与上期营业费用进行比较,并将本期各月的营业费用比较,如有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三是选出重要或异常的营业费用检查其原始凭证是否合法,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检查有无跨期入账的现象。
四是核对营业费用有关项目金额与累计折旧、应付工资、预提费用等项目相关金额的勾稽关系,如有不符,要查明原因。
五是检查营业费用的结转是否正确、合规,有无多转、少转或不转营业费用,人为调节利润情况。
商品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即购进价格。由于批发商品的进货渠道、进货批量、进货时间和付款条件的不同,同种规格的商品,前后进货的单价也可能不同。除了能分清批次的商品可以按原进价直接确定商品销售成本外,一般情况下,出售的商品都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确定一个适当的进货单价,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和确定库存价值,据以核算商品销售损益,以反映经营成果。
❽ 怎么计算销售成本
一、销售成本的计算程序,有顺算和倒算两种方法
1、顺算法:先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再据以计算期末结存金额;
计算公式:销售成本=销售数量×进货单价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
2、倒算法:先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再据以计算销售成本;
计算公式: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销售成本=期初结存金额+本期增加金额-本期非销售减少金额-期末结存金额
二、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
1、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购入的商品进价作为出售或发出商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即先购入先销售,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先入库必须先发出的商品,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简单的企业。
2、个别计价法
是以每一批商品的实际进价作为计算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直运商品和进货批次少、销售能分清进货批次的商品。
其计算公式如下:每批商品销售成本=每批商品销售数量×该批商品实际进货单价
3、加权平均法
是以每种商品库存数量和金额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价,再以平均单价乘以销售数量和期末库存金额的一种方法,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较少,前后进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计算公式为:加权平均单价=(期初库存金额+本期购入金额)/(期初库存数量+本期购入数量)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销售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期末库存金额=期末库存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4、移动加权平均法
在每次购入商品以后,根据库存数量及总成本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品种简单,前后进货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结存金额+购进金额)/(结存数量+购进数量)
5、后进先出法
按照每一种库存商品的最后购进的商品进价成本作为计算商品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先按最后一次购进的进货单价计算,最后一次购进的商品销完了以后,再依次向上一次推进计算。
6、毛利率法
是一种对商品销售成本估算的方法,一般适宜于经营品种较多,月度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有困难的企业。
❾ 请教:商品销售成本是怎么结算的
商品流通企业发出存货,通常采用毛利率法和售价金额核算法进行核算。
毛利率法是指根据本期销售总金额乘以上期实际(或本期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据以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风华-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售价金额核算法是指平时商品的购进、储存、销售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城里人的差额通过“商品减价”科目核算,期末计算差价率和本期已销商品分摊的减价,并据以调整本期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商品售价)*100%
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城里人-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
商品成本核算法,有“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
1、“移动加权平均”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成本核算法,它的成本计算公式为:(x1*y1+x2*y2+…+xn*yn)/y1+y2+…+yn ,(注:x1,x2,…xn代表某商品n次的进货价格,y1,y2,…yn代表某商品n次的进货数量)。 如果你使用的是加权平均法,那么在库存商品中的商品的成本都是以当前成本均价。
2、“先进先出”法的商品成本是按照该商品库存中不同的批次计算,出库的顺序以先入库的商品先出库。 如果使用的是先进先出、后进先出,你可以在库存状况表中通过批次详情来查询某一商品不同批次的成本
3、“后进先出”商品成本是按照该商品库存中不同的批次计算,出库的顺序以后入库的商品先出库。
4、“个别计价法””商品成本是按照该商品就进库时的实际成本计算。
系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只能在期初确定,一旦开始使用,不允许再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