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计算方法 > 工厂单个产品生产成本计算方法

工厂单个产品生产成本计算方法

发布时间:2022-06-29 03:08:42

A. 请问工厂产品成本如何核算原材料到半成品,再到成品,再到销售,这个过程如何算成本

从生产费用发生开始,到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止的整个成本计算的步骤。成本核算程序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生产费用支出的审核。对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支出,应根据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和该企业的有关制度、规定进行严格审核,以便对不符合制度和规定的费用,以及各种浪费,损失等加以制止或追究经济责任。

2、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企业的生产类型不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不同,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也就有所不同,应根据企业生产类型的特点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并根据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

3、进行要素费用的分配。对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进行汇总,编制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按其用途分配计入有关的生产成本明细账。对能确认某一成本计算对象耗用的直接计入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应直接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

对于不能确认某一费用,则应按其发生的地噗或用途进行归集分配,分别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综合费用账户。

4、进行综合费用的分配。对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账户的综合费用,月终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并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以及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

5、进行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划分。通过要素费用和综合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均已归集在“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有关的产品本明细账中。

在没有在产品的情况下,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即为完工产品总成本;在有在产品的情况下,就需将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按一定的划分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划分,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6、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在品种法、分批法下,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计算出的完工产品成本即为产品的总成本;分步法下,则需根据各生产步骤成本明细账进行顺序逐步结转或平行汇总,才能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以产品的总成本除以产品的数量,就可以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

成本核算的方法

1、设立材料明细帐,按主材,辅材分类

2、确定工时单耗(可以是计划工时,也可是实际工时)

3、按生产计划(或作业单)投料

4、汇总直接费用,(动力费,制造费,直接人工费),并按工时分摊费用.

5、按完工产品品种数量结转完工成本(在产品材料核算可以分步投料或全额投料或约当比例,生产周期短的在产品可以不分摊费用,待完工时时在分摊费用)

6、期初在产+本期投产-本期完工=本期在产(生产成本借方余额)

(1)工厂单个产品生产成本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计算方法

按一定的成本对象归集生产费用,以便计算出各种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方法。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

例如,在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情况下,只要求按产品的品种计算成本,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就稳定之为品种法。

又如,在单件小批多步骤的生产情况下,由于生产是按照客户的订单以及企业组织的生产批别组织生产,因此,产品成本就应该按照订单或生产批别进行计算,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就称之为分批法。而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情况下,往往不仅要求按产品品种计算方法称之为分步法。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可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例如,采用品种法计算成本,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可以先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别,分别计算各类别产品成本,然后在各个类别内部采用一定的分配标准,计算出各个规模产品的成本,这种方法称之为分类法。

在定额管理制度比较健全的企业中,为了加强成本的定额控制,还可以以定额成本为基础,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这种方法就称之为定额法。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企业生产情况错综复杂,在实际工作中,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往往是同时使用或结合使用的。这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特点,其目标是力求达到既要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又要简化成本的核算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成本计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成本核算

B. 单个成品成本怎么

1)对于计算单个成本具体怎么算,是不是将生产工人工资及水电,房租等等合计,然后平均?
不是这样算的。首先,应该正确理解生产成本包括:料、工、费三大块;其次,应正确划分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月末对制造费用进行归集,然后在各种产品之间、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的结果除以当月完工产品及在产品数量,才能得出单位成本。
2)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制造成本不属于计算范围内吗?
对于生产型企业,制造费用属于生产成本的核算范围。
3)比如是商业企业,是不是公司的所有费用(办公室人员的工资,水费,房租、产品加工费)所有加起来,然后除以生产数量,就是单个产品的成本吗?
商业企业一般是以商品的进价作为单位产品的成本,有后续的加工费,则应按加工数量平摊,再得出单位产品成本,这个做法比较适合外发加工的企业;而办公室人员的工资,水费,房租属于期间费用,应在“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里进行核算。
4)每个月的单个成本都不同,成本越高,就表明这个月的支出越来越高了?对不?
对于商业企业,由于其产品成本的计量比较简单,而且费用基本上会在期间费用科目里反映,故在商品进货价格波动不大的情况下,成本波动也不会太大。
5)我们公司才10几个人,一个月工资大概2-3万左右,产品都是给别人加工,然后发回来我们组装包装好后才出货,这些人工,产生的水电,不可以计入成本的计算范围吗,我们不是生产性,分得那么细,要是我计进去,这样也不对吗??
由于是属于商贸企业,故我认为组装包装产生的人工、水电均可列入“销售费用”进行核算,并可以这样理解:组装包装的费用,均是为后续的销售而发生。此观点属个人意见,供参考。

C. 单个产品成本应该怎么算

因产品生产类型的不同特点和企业不同的管理要求,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即产品的品种、批别、生产步骤。而成本对象的不同,形成了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此外,如果产品的品种规格繁多,为了简化产品成本核算工作,可将产品的品种规格归并分类,按类别开设成本计算单归集费用,然后再按品种规格或生产批别、生产步骤分配费用、计算成本。这种用来简化成本计算工作的方法,成为分类法。分类法不是单独应用的成本计算方法,需与某一种或某两种基本方法结合应用,以便简化基本方法的核算工作,所以属于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以下面表格简单列示不同成本核算方法使用的生产组织形式、生产工艺过程和管理的要求及使用的类型。

成本核算方法
生产组织形式
生产工艺过程和管理的要求
适用的类型

品种法
大量大批生产
单步骤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工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发电、采煤

分批法
小批单件生产
管理上要求分步计算成本
精密仪器、专用设备

分步法
大量大批生产
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冶金、纺织、造纸

分类法
综合性生产
分步、不分计算成本的生产
家电、服装

D. 生产成本核算的方法是什么

成本核算的意义在于: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企业活力。

以下8种简单好用的成本核算方法,请收好~
移动加权平均法
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 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举例: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件,2万元;8日购入200件,2.2万元;10日发出存货400件。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万/500=84元。所以10日发出存货成本为400*84=33600元。10日余额为100件,8400元。从10日到28日第二次发出做为一个“月”来计算。

期初就是10日的余额100件,8400元,入库为20日购入300件,2.3万,合计为400件,3.14万。28日发出存货200件。则加权平均单价为:3.14/400=78.5元。所以,28日发出成本为200*78.5=15700元。28日余额为200件,1.57元;30日购进200件,2.5万。28日到31日为一个“月”计算,没有发出。所以,31日余额为400件,金额为15700+25000=40700元。

总计,全月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为:33600+15700=49300元。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全月平均法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的进货成本,计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算出本月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库存实际成本。主要适用于生产企业的产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

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举例:如果期初有原材料单价5元,数量6个,一次购入原材料实际单价6元,数量5个,那么当发出原材料时,我们算发出成本的单价则为:(5*6+5*6)/(5+6)=5.45元/个。
在全月平均法下,采用全月平均法使得本期销货成本介于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这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不易被操纵,因而被广泛采用。
全月平均法作为一种平均价格法,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价格波动趋势的影响;存货计价工作可以分散在月内进行。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与现行成本相比毕竟物价是随行就市的,有比较大的差异。
先进先出法
物料的最新发出(领用)以该物料(或该类物料)各批次入库的时间先后决定其存货发出计价基础,越先入库的越先发出。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
举例:
例一:假设库存为零,1日购入A产品100个单价2元;3日购入A产品50个单价3元;5日销售发出A产品50个,则发出单价为2元,成本为100元。先进先出法假设先入库的材料先耗用,期末库存材料就是入库的材料,因此发出材料按先入库的材料的单位成本计算。
例二:对销售而言,先获得的存货先销售出去,使留下存货的日期越来越近,存货价值越接近重置价值。在物价上涨时,此法会导致较低的销货成本,较多的盈余。
例如存货情形如下;1、1月1日进货10个每个5元,小计50元。2、4月1日进货10个每个6元,小计60元。3、8月1日进货10个每个7元,小计70元。4、12月1日进货10个每个8元,小计80元。

假设在12月31日存货数量为15个,则期末存货价值为12月1日10个每个8元小计80元,8月1日5个每个7元小计35元,总计存货价值为115元。

对电脑数据结构而言,称为排序的数据进出方式,从一端进,从另一端出,就好像排队一样。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的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繁琐,特别是对于存货进出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同时,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后进先出法
与先进先出发正好相反。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使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会计实务中实行稳健原则的方法之一。
区别:1、先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先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2、后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后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

上述两种方法均指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而与存货本身实际发出先后顺序无关。
举例:

2012年3月1日购买A产品3个,单价:8元/个;2012年3月5日购买A产品9个,单价:7元/个;2012年3月9日购买A产品2个,单价:10元/个;2012年3月发出A产品8个。
这发出的8个A产品计价分别为:(1)先进先出:3*8+5*7=59元;(2)后进先出:2*10+6*7=62元。
注:我国已不允许使用后进先出法进行后续计量。
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亦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它是指对发出的存货分别认定其单位成本和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要求具体存货项目具有明显的标志,而且数量不多、价值较大,如大件、贵重的物品。期末存货的各种项目,分别确定每种物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然后相加各种存货的成本,即为存货期末全部的成本。

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各批(次)存货发出数量×该批次存货实际进货单价
举例:某工厂本月生产过程中领用A材料2000KG,经确认其中1000KG属第一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5元;其中600KG属第二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6元;其中400KG属第三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8元。
本月发出A材料的成本计算如下:发出材料实际成本=1000×25+600×26+400×28=51800元。
优点: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

缺点: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适用于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成本较高的存货计价。例如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日常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月末,再通过对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和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进行反映的一种核算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
计划成本法先要制定计划价格,按计划价格发出材料,然后分摊材料差异(成本会计,制造业)。
举例:物品A,计划成本120(暂估入账),实际成本100,计划和实际相差20(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前期实际(或本月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计算方法适用于经营品种较多,月度计算成本确有困难的企业。它是一种简化的成本计算方法,但是全部(或大类)商品的综合毛利率受影响的因素较多,计算结果往往不够精确。在采用该法时,一般只在季度的头两个月使用,季末则必须用“加权平均法”等其他成本计算方法来计算和调整,以便在一个季度范围内使商品销售成本和期末结存商品金额符合实际。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毛利率)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举例:某批发公司2018年4月初A类商品库存50000元,本月购进50000元,本月销售收入111000元,发生的销售退回和销售折让为1000元,上月该类商品的毛利率为20%,本月已销售商品和库存商品的成本计算如下:

本月销售净额=111000-1000=110000元销售毛利=110000*20%=22000元本月销售成本=110000-22000=88000元库存商品成本=50000+50000-88000=12000元
零售价法
零售价格法指按照存货成本与零售价格的比率估计存货成本的方法。
它在零售商企业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即可在平均成本法,后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的基础上使用,也可结合成本与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运用。他的核心在于成本与零售价格比率的计算。它的一般在零售商和企业当中比较常见。例如像沃尔玛,中百仓储这样的零售企业。
零售价格法用于零售商为主的企业,即可在平均成本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成本流动假定基础上运用,也可结合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运用。在美国,零售价格法因公认会计原则和税法均认可而得到广泛应用。零售价格法的好处是它提供了在定期盘存制下准备月度和季度报表所需的数据。

E. 产品成本计算单生产费用合计怎么算

产品生产成本合计计算方法:
① 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公式为:生产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
同时,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加上期初在产品成本,减去期末在产品成本,就能计算出本期完工产品成本,具体公式为: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发生生产费用-期末在产品成本。
生产成本就是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者是为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生产成本包括各项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分别为直接材料费、直接工资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分配转入的间接费用。

② 按产品品种类别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结构。按产品品种类别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按主要产品和非主要产品分别反映其单位成本和总成本。其中,产品生产成本主要产品又分为可比产品和不可比产品。可比产品是指以前年度和上年度曾经生产过的产品。不可比产品是指以前年度或上年度未生产过的产品,可比的可能性不存在。产品生产成本对可比产品而言,产品生产成本需要同上年度实际成本作比较,所以表中不仅要列示本期的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对不可比成本而言,没有上年的实际单位成本可比,所以只列示本期计划成本还要列示本期的实际成本。

F. 生产成本怎么算谢谢拉

生产成本包括各项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工资、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分配转入的间接费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费+直接工资+其他直接费用+分配转入的间接费用。

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

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加上期初在产品成本,减去期末在产品成本,便能计算出本期完工产品成本。

期初在产品成本 + 本期发生生产费用 = 本期完工产品成本 +期末在产品成本

(6)工厂单个产品生产成本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成本是衡量生产消耗的补偿尺度,企业必须以产品销售收入抵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支出,才能确定盈利,因此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生产成本的控制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生产成本法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用生产成本法计算成本时,只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作为当期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生产成本的控制能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效果。

G. 工厂里面产品的成本是怎么一步步算出来的啊

成本计算对象的基本方法有三种:

(1)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的品种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2)以产品批别或定单为成本计算对象的分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单件、小批生产。

(3)以各种产品及其所经各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的分步法。这种方法适用于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

(7)工厂单个产品生产成本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以下不计入成本:

1. 资本性支出,即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

2. 对外投资的支出。

3.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

4. 违法经营罚款和被没收财产损失。

5. 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

6. 灾害事故损失赔

7. 各种捐赠支出。

8. 各种赞助支出。

9. 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

10. 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的其他支出。

H. 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1.品种法: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种方法。由于品种法不需要按批计算成本,也不需要按步骤来计算半成品成本,因而这种成本计算方法比较简单。
2.分批法:分批法也称定单法。是以产品的批次或定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和小批的多步骤生产。
3.分步法:分步法是按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步法适用于大量或大批的多步骤生产。

I. 工厂成本核算的方法

产品成本主要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定额法。
你可以分以下步骤来做:
1.设立材料明细帐,按主材,辅材分类
2.确定工时单耗(可以是计划工时,也可是实际工时)
3.按生产计划(或作业单)投料
4.汇总直接费用,(动力费,制造费,直接人工费),并按工时分摊费用.
4.按完工产品品种数量结转完工成本(在产品材料核算可以分步投料或全额投料或约当比例,生产周期短的在产品可以不分摊费用,待完工时时在分摊费用)
5.期初在产+本期投产-本期完工=本期在产(生产成本借方余额)
简单一点来讲,就是将生产一只灯的材料成本(所耗用的材料的生产成本)+人工成本(生产一只灯所发费的直接工人的工资)+制造费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分摊给每一个产品)就是你一只灯的成本了.

J. 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1、间接费用的归集分配
有几个爸爸车间,供电供水供气维修(辅助车间),我熄火你们都别想干,虽然给每个儿子尽心尽力奉献,但是计算的时候先扯皮:
直接分配法 : 爸爸们和气,不考虑对方占没占自己便宜,给儿子们按份分一分就行。(辅助车间用的,其他部门分)
交互分配法 : 都是爸爸,那就亲兄弟明算账,先搞清楚对方用了多少,把钱总一总,分一分,具体是哪个爹用了多少,再去给儿子算账(进行两次分配,分配结果准确但是麻烦)(辅助车间用的先扯清楚,“注意:总额是不变的”,辅助车间以外的部门分)
你爸爸掏了24块钱买了8个苹果,你妈妈掏了48块钱买了8个梨;苹果3块钱一个,梨子6钱块钱。
很清晰的直接分配法,爹娘吃的都算儿子头上,算下来苹果4块钱一个,梨子8块钱一个,明显不准确。
第一次分配,弄明白这两个到底用了多少钱,他爸花了24付出了两苹果吃了俩梨,就说6块钱。(单价是总的耗用量除以提供的总量)

第一次分配结果(待分配费用) 26 46
第二次分配,把第一次分配的结果分配到辅助车间以外的其他部门。比直接分配更准确。
二、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分配
做好了的花钱了,做了一半的也花钱了,用各种方法准确计算出各自花了多少钱的过程。
倒挤法(先确定在产品成本再计算产品成本)+分配法(计算分配率分配)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忽略在产品
2、在产品成本固定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 在产品成本的年初数滚动存续,不影响当期费用
3、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 根据定额和在产品数量计算在产品成本
4、约当产量法——1、加权平均法(月初和本月发生的合起来在月末在产品约当和完工产品间分配),2、先进先出法(本月发生的费用在月初在产的追加投入约当+完工产品+在产品约当间分配)。 把在产品按照给出的要求计算完工程度转换成相当的完工产品数量
5、定额比例法 通用公式,以定额作为分配标准
6、在产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计算 直接材料按照耗用材料计算分配率,其他费用按照“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方法计算,在完工产品之间分配。
注意:需要单独考虑“直接材料”,注意题目的提醒,是一次性投入,分步骤投入,还是陆续投入,可能需要单独算分配率。
三、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
一锅出来两个菜,是不是得分别算成本。
1、副产品——附带生产的非主要产品
简化处理先找出起成本,然后从总成本里面扣除
2、联产品——同时生产的主要产品
分两块,一是同时加工成本,二是分开后的成本
同时加工的也还是通用公式,分离点法就是分离点的售价作为分配标准,可变现净值法就是分离点时的可变性净值作为分配标准
四、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成本计算对象不同分为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掌握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
分步法:
大量大批多步骤(相对品种法需要分步骤计算)
也就是分品种、分步骤、分是否完工。看到就觉得麻烦,就是要考,计算麻烦,但是掌握了这个的计算,这章基本没啥计算上的问题了。
分步法-逐步结转法:需要计算各个步骤的半成品成品。 依次结转,顺序累计,直至最后一个步骤。(每个步骤的半成品如果对外销售的话,我们能准确知道这个步骤下半成品的成本)
综合结转分步法——分步骤的料工费以半成品作为整体结转,完工后如果需要知道产品的实际料工费构成需要再逐步的成本还原(按照本月所产的半成品成本构成进行还原)。
分项结转分步法——分步骤的按料工费分项进行结转,完工后能及时准确的知道产成品的料工费构成。
平行结转分步法——不计算半成品成本,直接各步骤结转到最终产品。注意分为完工产品、本步骤在产品、本步骤完工产品(本步骤之后步骤的在产品和完工产品对于本步骤来说都是本步骤完工产品),三个数量要考虑到,根据题目要求确定使用约当产量或者定额,

阅读全文

与工厂单个产品生产成本计算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早些入睡的正确方法 浏览:640
电脑蓝屏了怎么办多种方法 浏览:187
皮筋安装方法 浏览:945
磁力表使用方法 浏览:806
如何计算下期和值的方法 浏览:167
火线脓疱的快速获得方法 浏览:547
尾盘快速跳水方法 浏览:437
豆角种植搭架方法图片 浏览:978
中学物理的研究方法 浏览:107
好用的图片文字识别方法 浏览:337
遮阳草帽的正确方法 浏览:99
传统客家民居研究方法 浏览:408
泰州行李箱销毁方法有哪些 浏览:361
阴茎血流量检测的方法 浏览:408
德众尚杰原车协议安装方法 浏览:853
盘点的复盘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浏览:128
苹果手机卡屏解决方法视频 浏览:927
脑梗恢复期的脚外翻锻炼方法 浏览:258
如何diy布包制作方法图解 浏览:831
卫生间洗手盆焊不锈钢架安装方法 浏览: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