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戒掉玩手机的10个方法
1、睡前看书。睡前玩手机的人很多,而且玩到很晚。第二天就没精神,所以建议,睡前可以看看书,如果平常没有看书的习惯,那么这个时候也可以培养这种习惯,就当是丰富自我。
2、分散注意力:对于有手机依赖现象的人,首先应该分散注意力,不要让孩子一个人长时间待在封闭的房间里,以免促进他玩手机的欲望。可以与孩子经常一起出去旅游,一起去娱乐休闲场所,一起参加亲子活动等。发掘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培养他的兴趣爱好,比如弹钢琴、绘画、体育活动等。
3、巧妙度过休息时间:孩子在玩手机的现象主要发生在放学后以及周末等休息时间。家长平时在孩子放学后,可以与孩子一起完成家庭作业,然后带孩子出去散步和娱乐。周末也尽量与孩子一起参与各种户外活动,以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为主。不要用批评、打骂、没收手机等方法,只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
(1)小时候玩手机的方法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女性经常玩手机的危害有:可能导致颈椎病的发生,长时间玩手机,对身体可能有伤害,因为手机多数有辐射,虽然很少,但长时间接触,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如果熬夜,还可能对月经有影响,导致月经出现紊乱,对眼睛也会有伤害,因为屏幕对视力会有影响。所以还是适当玩手机,不要长时间玩,看一会儿手机,就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最好是看看远方,可以看一看绿色植物,会缓解视力疲劳。
❷ 怎么合理控制孩子玩手机
马上要放寒假了,很多孩子终于松了一口气,可以好好地在家里玩手机,但家长却不乐意了,长期玩手机对孩子的视力及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所以就变成了孩子沉迷手机,家长无可奈何的结局。在这不能两全的情况下,有些机灵的家长想到通过软件工具去限制孩子玩手机,那限制孩子玩手机的软件有哪些呢?今天我们来说说。
其实现在限制孩子玩手机的软件有很多,功能齐全的却比较少,但也有,比如麦苗守护,它拥有8大核心功能,包括手机使用控制、软件使用控制、网站屏蔽、实时定位、安全围栏、手机使用报告、远程截屏,亲情号码等。可以对孩子的手机进行全方位地限制。
1、合理地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孩子如果每天都玩手机就会变成了一个不好的习惯,渐渐地就会开始沉迷手机,所以合理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可以通过麦苗守护的使用时间控制功能设置孩子玩手机的时间,比如上课期间不允许玩,一天只能玩一小时,吃饭和睡觉时间不允许玩等等。
只有合理地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严格地控制孩子玩手机的内容,这样孩子就不会陷入网络世界无法自拔,孩子的网瘾自然就戒除了。
❸ 小学生在家爱玩手机有什么方法可以合理安排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很多开始进入了叛逆期。
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会变得固执又脾气暴躁。
面对孩子沉迷手机,很多父母常用的方式是用父母身份强压、用亲子关系威胁。比如有些家长对孩子说:“我说了不许玩就是不许玩!”“再玩就没你饭吃!”“再玩我就不要你了!”
其实这种方式弊大于利。长此以往,不仅会严重破坏亲子关系,还会加重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和沉迷。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我们可以这样做:
1.与孩子协商规定玩手机的时长、次数。作为必须遵守的规则,如若违反,可以承担家务为责罚手段。
2.家长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动机。目标是“孩子停止玩手机游戏”,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机游戏”。允许孩子出现顶嘴、哭闹等不满情绪。
3.家长要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场。如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先完成作业再玩手机,不要说“现在立刻去做作业”,而是说“我知道这个游戏很好玩,但你必须先完成作业。我看着你玩儿完这一局,然后你就去做作业,可以吗?”
❹ 孩子小时候就手机上瘾,怎样教育才能让孩子放下手机
现在的孩子接触手机的几率是很高的,有些孩子才三四岁就能够熟练的玩手机了,甚至有些孩子已经出现了手机上瘾的情况。孩子过早的玩手机对他们的成长和健康都是不利的。长时间玩手机会导致孩子的视力下降、肩颈脊椎变形、大脑发育迟缓、睡眠障碍、性格孤僻等等,百害而无一利。作为家长应该避免孩子过度接触手机,若是孩子已经出现了手机上瘾的情况,也应该积极的陪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以下这些具体的方法,父母们可以学起来。
4.注意以身作则
现在无论男女老少都会玩手机,孩子很容易跟着父母有样学样。如果父母在生活中就离不开手机,常常抱着手机玩,孩子也会对手机非常感兴趣。作为家长,在家里的时候要尽量减少玩手机的时间,抽出时间陪孩子玩,以身作则。
如果你的孩子有手机上瘾的迹象,赶紧行动起来吧,让孩子放下手机,去享受美好的童年,不要让手机填满了孩子的年少生活。
❺ 如何控制孩子玩手机
我们要适当干预,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
首先,以身作则,作为家长,不要整天抱着手机不放。如果你自己都做不到,试想孩子怎么能做到,环境很重要。所以,放下你的手机,多陪陪孩子,是控制孩子玩手机非常重要的一点。其次,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孩子本身就是具有非常强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他们对动画、色彩、游戏具有先天的强烈兴趣,因为手机具备了这些特点,所以孩子对手机可以说是爱不释手。
正确做法:
1.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给予孩子一定的个人空间。很多青少年沉迷手机,是因为对性的好奇,父母可试探询问并委婉教育。如通过微信、扣扣或邮件的方式,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性知识等。
2.有了沟通和信任后,与孩子一起协商制定玩手机的规则,如是否可以带去学校玩、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时会有怎样的惩罚等。
3.正确看待孩子使用手机,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的正面效应,如手机上阅读电子书籍更方便、手机搜索学习信息等。
孩子玩手机危害多多,但是这种习惯却是屡禁不止,归根到底是家长和孩子共同养成的。希望家长能够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同时多多陪伴孩子做些体育活动,免得孩子去手机里寻找被爱的感觉。
❻ 小孩经常玩手机,应该怎么进行改变呢
引言:
玩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有很多的小孩子都特别喜欢玩手机。虽然说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也有着不利的一面。所以说家长也是应该很好的教育孩子,千万不能够让孩子过度地沉迷于手机当中。不然的话也是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发展,这也比较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大家也都觉得家长的行为比较重要,这也是影响到了孩子。所以说家长也是要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这样也才能够避免孩子玩手机。
大家也都觉得教育孩子一定要采用比较正确的方法,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习惯。因为小孩子喜欢玩手机是很不好的,这也会导致孩子过度地沉迷于游戏当中。久而久之的话也是会让孩子的眼睛出现近视,这也会耽误孩子的学习。
❼ 孩子总是沉迷手机,陷入其中无法自拔,我们怎样才能让孩子戒掉手机
让孩子完全不用手机,在现在信息技术这么发达的时代,是有点困难。真正能让孩子放下手机做一些正能量的事情,是需要让孩子的内心充满正力量:
没有作业,孩子现在一到家就只知道玩手机、看电视,很多的家长都是这样说,这时候真正能帮助孩子的是家长,家长要多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阅读像吃饭一样,成为孩子生活中非常自然地存在着的一部分,到高中毕业读几百万字就是件非常自然的事。
然后就是给孩子足够的运动,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到体育场跑几圈,打一会儿羽毛球、乒乓球,让孩子在手机、电视前困乏的眼睛放松一下。如果你一下班家长就是玩手机看电视 那么孩子也会照做的,亲子关系会更加和谐。
十年后,你不会因为少做了一个项目而遗憾,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一个小时而遗憾。确实是这样的,趁着孩子需要父母的时候,给孩子更多的爱和陪伴,愿我们对孩子多些耐心,多些用心,做有趣的父母,培养出幸福的孩子。
❽ 青春期孩子玩手机如何管理
青春期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生活中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每个人都会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绪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关联的。因为,处在青春期的时候,自己的情绪会出现变化。如何做自己的情绪的主人呢?
一、要培养自己具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以乐观、积极的青春期心理态度去面对,相信问题总会有办法解决的,从而勇敢地面对现实,努力进取,永不失望,对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持这样的乐观态度往往会产生积极情绪。
二、要适当地发泄积存在心中的不良情绪。
比如,可以向知己的人倾诉自己的苦恼和忧伤等等。这样做,有助于消除心中的烦恼、压抑,从而达到心平气和。这种发泄对心理健康是有益的。
三、要保持适当的紧张和热情。
紧张是一种情绪,它能维持和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如考试时产生的紧张情绪,能使大脑功能达到最高效率状态;平时上课或做某件事,也需要保持适当的紧张。张弛调节适度,就会使生活更有节奏和情趣。
四、要善于理智控制自已。
青少年的种种要求和愿望,都应符合社会道德和规范,否则就要用理智打消这种念头,不能苛求社会与他人满足自己的一切愿望。
总之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一定要调节心理状态,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面对任何事都不要冲动。老师和家长这时候一定要对孩子严加看管,并且及时的和他们进行友好的沟通,教会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对于孩子安全度过青春期是十分有帮助的。
有家长提出自己的困惑:不知该怎样教育正处于叛逆期的孩子。管多了,怕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听之任之,又担心孩子走错了路。于是,这个话题引起了家长们的讨论。
叛逆期前——做好预防工作
风中的云:虽然我的孩子现在还没到叛逆期,但我已开始防患于未然了,首先从培养孩子遵守规矩着手,让他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同时,跟孩子平等交流,以身作则。这样,才能为孩子以后顺利度过叛逆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枫叶: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说,家长要少管孩子,让孩子从小学会自主管理,那样等到了叛逆期后,家长和孩子可能都会觉得过得比较顺。
叛逆期——注意教育方法
日月湖:管理叛逆期的孩子,家长不能太强硬。如不要马上命令他关电脑,可以再给他半个钟头的时间,让孩子把在看的电视看完,然后再做作业。可以用商量、协商的态度和孩子交流。孩子会说,她会在下午几点钟前做好事情,那么就可以顺势说,好的,妈妈相信你。
马华儿童教育:叛逆期的孩子实质上应该是他的情商有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自尊心和独立性,他们希望有自己的想法和行动,而不想再受到别人的干扰。这也是孩子处于半成熟状态。我觉得,家长应该给予叛逆期的孩子更多的理解,而不是少管,其中最好的办法是尊重。在此基础上,孩子才会觉得你是最理解他的人,从而你的教导才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冰河:我曾给儿子写过一封信,写了自己对他的看法和要求,也提出了自我约束的内容。从我写信给他到现在,我没再发过火,他也表现得很好,从未惹事,这是平等谈心的结果。靠严厉的态度压制孩子,也许孩子小的时候管用,但大了肯定感情上就远了,得不偿失,还是赢得孩子的心最重要。
专家建议:适时调整教育方法
孩子过于严重的逆反心理,可能与家长、学校教育方式的不当有直接的关系。如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满足;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老师不尊重学生的心理感受与体验等。当孩子找不到合适的途径排解压力时,便产生逆反心理。另外,青少年处于性格形成和自我意识增强的时期,常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求得自我肯定。因此往往表现得固执,有意采取与他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作为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顺应其生理和心理的成长特点,及时调整教育方法。首先,要理解、尊重、信任孩子,看到孩子的某些变化或者反常行为时不必大呼小叫,更不能打骂训斥,否则会加剧孩子的叛逆心理,加剧亲子间隔阂。其次,应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跟孩子以平等商讨的方式谈话,即使孩子脾气倔强,也不要用命令、训斥的口气,粗暴和强制只会让孩子更加逆反。最后,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多听孩子的想法,心平气和地沟通,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平稳地度过青春期。
青春期孩子如何和抑郁心理说拜拜
青春期孩子如何和抑郁心理说拜拜?青春期的孩子总是最难以理解的,青春期心理复杂,也是最让人困扰的,一些孩子到了青春期后,开始出现自我封闭、自卑和防范心理过强的现象,还有一类脾气暴躁,动不动就骂人打架。青春期心理不是孩子受到刺激后突然出现的,而是长期累积的。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个闷葫芦,老自我封闭,很多家长都说,是不是得了自闭症啊,其实,他们的行为更符合青春期抑郁的表现,而不是自闭。很多人很容易将抑郁和自闭症混淆,这两个病其实有很大的区别。先来看抑郁,一些孩子到了青春期后,开始出现自我封闭、自卑和防范心理过强的现象,;还有一类脾气暴躁,动不动就骂人打架。而自闭症则是一种先天性发育障碍,与人交流受限、行为刻板,严重影响人际交往。
青春期心理的形成是长期累积的效果。很多家长溺爱孩子,出门了怕被小朋友欺负,在家里怕生病,让孩子产生极度的不安全感,这是给吓出来的抑郁。此外,有些孩子在小时候受到伤害,不敢反驳,委屈和不满一直积压,得不到释放,长大后他也容易抑郁。
知道了为什么,就要努力帮忙,家长要帮孩子解决。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情感需求,每天要专门抽出时间和孩子聊天,“聊天聊地、不聊学习”,在聊天中孩子的情绪得到了宣泄,抑郁自然会好很多。早期耐挫力训练也是一门必要的课程,而且越小经历越好。家长可以让孩子买菜、和小贩讨价还价,培养他们敢闯敢做、不容易被负面情绪影响的能力。另外,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很在意同伴的评价。家长们应该让孩子和朋友们打成一片,锻炼他们的适应能力。
心理频道小编温馨提示:青春期的孩子其实最最需要的就是被理解了,青春期心理尽管复杂难懂,但谁不曾有过青春期呢,这种青春期心理是可以被家长理解的,家长多多去了解孩子关心孩子,这样,青春期的抑郁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关键还是理解啊。
❾ 孩子玩手机上瘾经常旷课,作业不完成我们怎么办才好呢
相信不少家庭里的孩子都是这样,回到家中沉迷游戏不写作业,一玩就是好几个小时。如果家长好声好气地劝孩子去写作业看书,小孩根本听不进,依旧玩着手机。如果家长采取强硬措施,打骂孩子或者夺走手机,恐怕会害怕伤害到孩子的内心。孩子沉迷游戏不愿写作业?这2招轻松帮娃戒“网瘾”,家长别错过。
家长要好好思考,为什么孩子会沉迷于游戏?因为游戏每成功玩过一关,孩子都会感觉到快乐,觉得很有成就感。而每失败一次,又会激发孩子的斗志,想要再一次挑战这一关。但作业带给了孩子负担,让孩子觉得无聊。作业写得好也不一定能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如果要是做的差劲,一定会有老师的批评。从作业中孩子很难收获到成就感、收获到快乐。把游戏和作业这么一对比,我们就很清楚了,家长们需要提高作业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让孩子做作业能感受到挑战,收获到快乐。
家长可以试试这两招,轻松帮娃戒“网瘾”:
第一招:把选择权给孩子。孩子正在玩手机的时候,和孩子做一个约定,对小孩说:“你作业是不是还没写呢。这样吧,你可以选择玩半个小时手机再去写半个小时作业,或者现在就去写作业,写好了再来痛痛快快地玩。”这样一来,选择的权利全在孩子手中,孩子需要自己做出判断。无论哪一个判断,都是正确的。孩子如果选择先玩手机再写作业,那么玩手机的过程中时间正再飞速流逝,孩子玩完了就需要信守承诺好好写作业。如果选择先写作业再玩手机,作业就增加了一丝挑战的意味,怎么样在最快的时间内把作业写好,让家长满意,成为孩子需要解决的难题。孩子在写好作业的那一刻,势必会感受到写完作业的快乐。
第二招:给孩子的作业增加乐趣。孩子不是觉得作业无聊吗?写起来没有成就感,感受不到快乐。家长们不妨给孩子买一些益智书籍,给孩子出一些益智小游戏,让孩子忘掉手机游戏。这样一来激发了孩子的兴趣,会让孩子爱上这些益智书。孩子就会把兴趣转投向课本,重新回归到作业当中,感受到写作业就和发现新大陆一样有趣。
❿ 孩子长时间的玩手机,有什么好的办法不让他玩儿了呢
心理学家得出结论:让孩子过早、过多地接触电子产品,会大大损伤孩子大脑发育,影响认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且,这种伤害日后会很难弥补。
其实,对于小孩来说,上网是弊大于利的。不管是孩子的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都会受影响,过早接触电子屏幕会导致近视,也会影响孩子的发育成长。
华盛顿大学有项实验证明:
孩子从10个月起,每增加1小时看电子屏幕的时间,7岁时出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风险就增加10%。
都说教育拼的是父母的财力和孩子的灵气,不如说拼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凝聚力。
好的父母用心关爱孩子、倾听孩子、指引孩子,而不是扔给孩子一部手机。
一部小手机,往往藏着做父母的哲学,也藏着孩子的未来。
然而很多家长都说,戒掉手机,对孩子来说真是难上加难。
一个妈妈和我分享了她帮助孩子亮亮戒掉手机的方法:
妈妈从今天起对你的手机进行干涉,手机已经设置了密码,每天不定时更新;
你每天要完成表格里随意被挑选的3件家务,完成之后你会得到你的密码!
这项新规定将会持续3~4周,视情况做调整。
如果你接受,那就开始行动,中午12点前不能完成,你就得不到密码了,先去拖地吧,加油,我的孩子!
加密的手机对亮亮来说,毫无用处,他只好乖乖地完成任务。终于在完成最后一项“倒垃圾”的任务时,隔壁开小卖部的阿姨递给了他一张纸,里面写着手机密码。
家长要以身作则
孩子小时候并不知道手机、iPad是何物,因为父母总在一旁玩儿,所以好奇的孩子也想看看吸引父母的东西是什么。然后,他们便学着父母的样子这里划一划,那里按一按,渐渐被里面的新奇所吸引。
每当父母在玩电子产品时,孩子也要玩的意愿往往会更加强烈。所以,想要孩子少玩电子产品,父母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
下班回家后,爸妈们请将手机和iPad等放一边,好好地陪伴孩子游戏和玩耍,这是戒掉孩子这种瘾的最理想途径。
和孩子约法三章
不少家长为了戒掉孩子的手机瘾,采取过粗鲁的方式:没收手机,砸手机,甚至打过孩子。
其实,这些方法都不如事先与孩子约定手机使用时间来得有效!家长可以抽出十五分钟替孩子制定一份手机使用守则,比如下面这份守则:
手机使用守则
1.手机不可以带去学校,孩子要学会和同学面对面交流,这是基本的生活技能。
2.孩子出门玩耍时,可以要求不带手机出门。
3.小学生:周一至周五19:30,周末21:00,准时将手机收走,并且关机,直到第二天早上7:30才可以开机,嘱咐孩子不要出门借手机。
初中生:平时住校,周末21:00准时收走手机,直到第二天早上7:30才可以开机,嘱咐孩子不要出门借手机。
4.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至于具体玩多久,由家长和孩子商量后决定。
5.如果孩子做不到,那就收走孩子的手机作为惩罚。
6.以上5条请坚持一个月时间,一份坚持一份收获,做到不心疼、不放纵、不妥协,才能一点一点地从孩子身上拿掉对手机的依赖。